青音,目前中國廣播界頗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情感節目主持人,中央人民廣播電颱《中國之聲》資深夜間節目主持人。從個人成長到兩性關係、從職場話題到傢庭矛盾,她以女性主持人特有的細膩、敏感和自身對生活的獨到體察與熱愛,和眾多全國知名的心理專傢、社會學者一起為聽眾悉心梳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心理睏擾和情感難題。新媒體上的青音,已成為中國大陸廣播業中粉絲數量爆棚的一位主持人。目前,青音的微信公眾號“青音”粉絲超過90萬,新浪微博@青音粉絲近190萬。
蔣術,80後、摩羯座、文青。“青音”公眾號簽約撰稿人。曾任湖南人民廣播電颱、中央人民廣播電颱主持人。現居長沙。閑時工作,忙時撰文。愛獨自旅行。2014年確診抑鬱癥,忙於吃飯、睡覺、寫病曆。現已擺脫藥物治療,正常工作生活。
抑鬱癥就像一隻如影隨形的黑狗,當它來到身邊時,壓抑隨之降臨,人生的色彩也因此黯淡。
——陳魏
我們為什麼會這麼痛苦?其實很多痛苦不是抑鬱癥本身帶給我們的,而是我們總想和它對抗,想戰勝它,就會把自己搞得很緊張,很失望。其實如果換一個思路,很坦然地接受它,它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許反而會好過一些。
——J
序言
擁抱你的抑鬱/武誌紅
閱讀——從揭露到治療的文字路?/蘇禾
第一篇 仿佛若有光
(蔣術)
原來重度抑鬱是這樣的//003
抑鬱癥不是“作”的//010
每個人都難免有被“卡住”的時候//015
我開始信任我的心理醫生//018
我要學會與自己和解//022
世界欠她一個幸福的機會//027
我相信能到彼岸//029
最羸弱無力的人也可能給人以力量//034
噩夢總會過去//037
好想休個假//042
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大的秘密//044
那些自認為過不去的,其實都過去瞭//047
留得青山在,不怕不熱鬧//049
生命需要一個安頓之所//051
病中,我看見瞭身邊更多的善意//055
那麼努力,最終是為瞭討自己歡喜//058
有味,遠勝於淡漠//062
葬禮//065
病情復發,我重新乖乖吃藥//069
你所不知道的抑鬱癥//071
學著放下//078
他身後的世界變得更好瞭嗎//081
謝謝你們給我的愛//085
抑鬱癥——上帝的恩賜?//088
愛,是理解的彆名//091
總有一些疼痛是抹不掉的//093
有時候,“怕”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最後的溫柔//098
真正地接納自己//103
“鬱金香”——曾經抑鬱,而今芳香//106
我需要麵對的世界就這麼大//109
願你我溫柔相待//112
生命他給你一些,不給你一些//113
我是抑鬱蜘蛛女俠//115
荒漠裏的一泓清泉//117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燈火//119
和病痛相處,既是緣分,亦是修行//122
歡醉//132
每個人的心裏都開著花,我呢//136
抑鬱的“饋贈”//138
無處安放的歉意//141
每一條路,都是為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143
當心靈說話的時候,請理智後退一步//145
給情緒一個齣口//149
釋夢(一):尋找自我//151
釋夢(二):接納自我//155
有“癖”的生活 //161
一生,總要有一刻,可以溫柔地唱歌//163
第二篇為你的心撐起傘
(青音)
“抑鬱”和“抑鬱癥”有區彆嗎//169
抑鬱癥到底是什麼樣的//172
迎接抑鬱癥的第一步//174
抑鬱癥到底是怎麼迴事呢//177
警惕!這些錶現也是抑鬱癥的信號//181
親愛的,這些不是抑鬱癥,它們隻是它的亞類型//188
抑鬱癥為什麼會找我//197
得瞭抑鬱癥,是否應該在傢裏休息呢//202
如何陪伴身患抑鬱癥的傢人——情緒篇//205
如何陪伴身患抑鬱癥的傢人——藥物篇//209
如何纔能避免患上抑鬱癥//213
第三篇 抑路碎語
(網友自述徵集)
(一)走過荒蕪的沙丘:抑鬱癥患者自述//219
十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219
一個抑鬱癥康復者的兩個願望//221
抑鬱給瞭我一個很好的自我成長的機會//224
抑鬱是對自己的過去放不下//226
抑鬱不可怕,可怕的是走不齣抑鬱//229
隻有自己最能傷害自己//231
走過荒蕪的沙丘//233
堅持治療同樣是艱難的挑戰//236
說自己是抑鬱癥需要很大勇氣//238
抑路碎語:抑鬱癥我不怕你//241
抑鬱癥感悟//246
(二)愛,是最好的陪伴:抑鬱癥患者的傢屬敘述//253
對抑鬱癥的後知後覺讓悲劇發生瞭//253
聆聽她的傾訴//255
愛,給瞭我力量 //258
附錄
關愛抑鬱癥公益聯盟齣席嘉賓發言//265
後記//281
有味,遠勝於淡漠
昨天尿血,我很淡定地去瞭醫院,我現在麵對身體的任何疾病都不感到害怕瞭。世間能量守恒吧?有失去就一定有得到。經曆過最絕望的時刻,就不再會那麼恐懼。
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情緒和其他生理功能一樣,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恰當反應。這就如同痛感,盡管它給人帶來不舒適的感覺,但失去痛感的人可能連生命都難以保障。
有一位抑鬱癥患者說:“我寜可斷手斷腳,也不願得抑鬱癥。因為斷手腳至少還能得到關愛和理解,而不像現在這樣無法工作,天天被父母罵作啃老。”昨天發現自己尿血時,也是這麼想的:尿血總比得抑鬱癥要好,至少可以科學檢查和有效治療,可以大大方方地說齣來。
苦難中的歡愉也是抑鬱癥所饋予的一部分。電影裏說,抑鬱癥患者通常在災難麵前錶現得十分理性,因為他們如此頻繁地經曆過類似的處境以至習以為常瞭。
感謝崔永元等明星大膽公布瞭自己的病癥。但是,“知道”不等於“瞭解”。比如,很多人依然會說:“你要加油、堅強樂觀啊!”“去旅遊散心吧!”“去吃好吃的!”“平時那麼開心,怎麼會抑鬱?”……
這些,都還是善意的誤解。而類似大雷這樣的,更以“裝病”“故意傳播負能量”“販賣痛苦”“賺取同情”等話語來惡意揣度和傷害我。
好在,都過去瞭,這之於日後的生活,不過就是一步閑棋冷子。中午去吃飯,地上碎瞭一個杯子,服務員掃完碎玻璃碴之後叮囑說:“這個不能丟到垃圾桶裏啊,會紮到彆人的手的。”頓時我對這傢餐廳心生好感。
我現在幾乎每天都能於無意中發現一些美好的事情、感動的事情。我總覺得隻有這樣做,一個病人纔會更多地感覺到健康的力量。妹妹患瞭多年的關節炎,導緻手腕功能障礙,後來她做瞭手術,有一天特高興地對我說:“我現在可以端起碗吃飯瞭,以前我都隻能把碗放在桌上吃,現在忽然能夠端碗瞭,感覺好高興好奇妙啊。”
人生最難堪和亟欲逃避的,唯有這一個淡漠無味。“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濛的醒不如熱的夢,一口苦水勝於一盞白湯,一場痛哭勝於哀樂兩忘。”(葉聖陶,《沒有鞦蟲的地方》)在經曆瞭各種痛苦之後,我試圖把自我的糾結摺磨變成正視和麵對,把彆人對我的不解和傷害變成改變現狀的積極和善意。
如果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惡意,那我可以盡力為自己營造一個善意的小環境。
如果自己和身邊人還有很多昏茫的角落,那我爭取去點亮一點點燈火。
想起瞭那個在海邊把擱淺的魚拋迴大海的人。
“魚那麼多,你隻有一個人,能有什麼用呢?”
“至少,對這一條魚有用。”
……
我努力想把自己的文字再鋪陳得綿軟一點,就像帶著陽光味道的草垛子,為的是當心靈的痛苦突然降落的時候,我們不至於覺得太疼。但是做到這一點好像很睏難,因為一個沒有真正得過抑鬱癥的人,其實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抑鬱癥患者的感受,也無法寫齣討人喜歡的話。然而,我還是決定就這麼冒昧地寫下去,寫齣一個沒有得過抑鬱癥的人試著去接納抑鬱癥世界的誠意,盡管我對那個世界並不能完全理解:“親愛的,無論你多糟糕都沒關係,我在,我會一直在……”
我大概是國內第一個長時間地、係統地在全國普及抑鬱癥的相關知識的媒體人。那時是1999年,我大學還沒畢業。
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颱的《星星夜談》(後來更名為《情感世界》)是僅次於《新聞和報紙摘要》、一度位列收聽率第二名的節目。我很榮幸地成為瞭這一知名心理訪談節目的主持人。當年,李子勛、楊鳳池、賈曉明、唐登華、陶勑恒等現在在國內心理治療界頗有聲望的心理學專傢是我節目的常客。我們每周見麵,聊心理話題、梳理聽眾來信、做心理訪談。《親子關係心理》《青春期心理》《認識神經癥》《學習愛》《情緒與情感》《我是女生》等一係列的心理訪談節目每天會跟全國聽眾見麵——我是節目最大的受益者,因為我每天在做心理節目的同時都在跟著專傢們上“心理課”。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得知瞭“抑鬱癥”這個詞,知道它不是簡簡單單的“想不開”或是“性格太內嚮”。它是每個人都有可能得的“心靈感冒”,但是它病程長、易反復、需要配閤藥物治療,而且它有著極大的殺傷力——會導緻自殺。可是在那時,人們普遍認為看心理醫生是“瘋瞭”的人纔會去做的事,而因為“不高興”要去看病,簡直是羞死人瞭!
後來,我的身邊陸陸續續齣現瞭好幾個不同程度地患有抑鬱癥的朋友:
那個曾給我寫信,嚮我傾訴“活著真是沒意思”的大學同學,在他當上副科長的第二天,吃瞭安眠藥,永遠地離開瞭;
那個半夜打電話跟我說想殺死新生小寶寶的閨蜜,後來在我為其介紹的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下,花瞭一年半的時間纔抑製住産後抑鬱癥;
那個曾做客我節目的知名演員,當時因為全身大麵積燒傷而患上瞭抑鬱癥,好在是傢人的愛把他一次次地從死亡的邊緣拉瞭迴來。然而,當他做客我的節目,提到抑鬱癥時,依然淚流滿麵;
我的一位乾練果敢的大姐,因為得瞭抑鬱癥的女兒鬧自殺,她在似火的驕陽底下,絕望地一邊痛哭一邊打電話嚮我求助。終於,花瞭三年的時間,使她女兒的病情得到瞭控製;
……
2014年7月,好友蔣術得瞭抑鬱癥。8月,在徵得她的同意後,我把她的《抑鬱癥日記》公布在瞭我的公眾微信號“青音”上,《日記》引起瞭許多人的關注,好多朋友尤其是媒體界的朋友被深深震撼——原來抑鬱癥竟是這樣的!2014年9月,蔣術決定和“青音工作室”一起將《女主播抑鬱癥日記》齣版。這不是一本單純的病曆記錄,這本書裏有患者真實的感受,有傢人真切的聲音,也有我作為一名媒體人、一名心理治療師對抑鬱癥的詳盡解讀。我們力求摒棄各種令人費解的心理學專業術語,用最簡單、最通俗的話帶你認識抑鬱癥,希望潛在的抑鬱癥患者及其傢人能照著這本書尋找到解決方法,也希望全社會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抑鬱癥患者的痛苦,至少做到不再誤解和傷害他們。
蔣術一直稱得上是令我“崇拜”的一位閨蜜。她的文字功力是我所不能及的,我常常跟徐冰主任說:“蔣胖胖是天纔,我隻是個認真的人而已。”希望這本“天纔”加“認真”的書能帶給你閱讀的美好感受——不怕,有愛在!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文字功底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之所以能脫穎而齣,在於它成功地跨越瞭“自傳”與“普遍性”之間的鴻溝。作者的敘事視角時而尖銳如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病痛的肌理;時而又變得朦朧而詩意,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微光和希望的碎片。我能感受到那種在絕望的深淵中,仍舊試圖用文字為自己建立一個精神堡壘的努力。最讓我動容的是關於“連接”的描寫。在那樣一個封閉的世界裏,外界的善意常常因為過度敏感或錯誤的錶達方式,反而成為新的壓力源。作者處理這些外部互動的方式,極其真實地反映瞭抑鬱癥患者在社交場域中的睏境——渴望被理解,卻又害怕被審視。這種矛盾感貫穿始終,讓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病痛”,更是關於“如何與世界共存”的深刻探討。它提醒著我們,真正的同理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允許對方隻是“存在”在那裏,即使這種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的掙紮。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震撼,更多地體現在它對“時間感”的扭麯描繪上。在那些黑暗的日子裏,時間似乎失去瞭綫性和意義,一天可能被拉伸成永恒的煎熬,而幾個月可能在一片空白中倏忽而過。作者捕捉到瞭這種時間的碎片化和重復性,仿佛讀者也陷入瞭那種永無止境的循環中,每一次呼吸都帶著前一次失敗的餘韻。我尤其喜歡那些穿插在核心敘事中的,對過去美好時光的閃迴,那些片段如同微弱的螢火蟲,短暫地照亮瞭當前的睏境,卻又迅速熄滅,留下的隻有更深的對比和失落感。這使得整本書的節奏感非常獨特,它不是綫性的進展,而更像是在一個封閉的房間裏,不斷地摸索齣口,時而撞到冰冷的牆壁,時而觸碰到一扇虛掩的門縫。這種敘事上的不安感,恰恰是體驗抑鬱心境的最佳載體。它拒絕瞭傳統故事的圓滿結構,而是呈現瞭一種真實生命狀態的“未完待續”和“持續性掙紮”,這讓我對“故事的意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那種深沉的藍和微微泛白的字體,仿佛預示著一場內心的風暴即將襲來。我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下翻到它的,起初隻是被“女主播”這個標簽所吸引,心想,光鮮亮麗的背後到底藏著怎樣的故事?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這絕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公眾人物的八卦或浮華,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瞭許多我們平日裏刻意迴避的情緒。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她毫不保留地展現瞭那些在聚光燈下必須微笑,但在鏡頭關閉後卻被無盡的黑暗吞噬的瞬間。那種由內而外散發的疲憊和無助,即使隔著紙張,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我尤其欣賞作者敘事中的那種剋製與爆發的完美平衡,她沒有用過於煽情的語言去描述痛苦,而是用極其冷靜、甚至有些疏離的筆調,描繪瞭那些最撕心裂肺的掙紮。這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能體會到沉重,又不會感到被過度地裹挾,反而能保持一種清醒的旁觀,從而更深入地思考人性的復雜麵。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身邊那些“看起來一切都很好”的朋友和同事,意識到真正的傷口往往是看不見的,而語言的力量,有時是如此蒼白無力。
評分坦白說,閱讀這本書對我個人心態的調整起到瞭潛移默化的作用。它沒有提供任何快餐式的安慰,但它提供瞭一種更珍貴的東西:真實性與勇氣。作者能夠坦誠地記錄下那些自己都感到羞恥和難以啓齒的念頭和行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勇氣。她把“脆弱”變成瞭一種力量,通過公之於眾,反而剝奪瞭這份痛苦對她個人的控製權。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在於理解瞭“功能性”的陷阱。一個在颱上光芒萬丈、口齒伶俐的人,完全可能在颱下連抬起手臂的力氣都沒有。這本書強有力地拆解瞭社會對於“成功人士”和“精神健康”之間存在的刻闆預設。它讓我更加審慎地看待那些關於“積極思考”和“自我驅動”的社會文化壓力,認識到人類的心理結構是何等精妙和脆弱。這本書不隻是給那些正在經曆痛苦的人看的,它更是給所有健康的人的一份必讀書單,因為它教會我們如何以更溫和、更具人性的眼光,去觀察和接納生命中那些不那麼“完美”的部分。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將自己抽離齣來,那種壓抑感持續瞭很久,甚至影響瞭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角度。我常常會去想象,一個需要用聲音和形象去感染成韆上萬人的職業,當其內在的能量耗竭殆盡時,那種“失語”和“失重”的感覺將是何等可怕。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沒有提供任何廉價的“治愈方案”或空洞的口號,它隻是忠實地記錄瞭“存在”本身的一種艱難狀態。那種清晨醒來,身體仿佛被灌滿瞭鉛,而腦子裏卻充斥著毫無邏輯的噪音的感受,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如何處理“日常”與“非常態”的邊界,那些關於食物、睡眠、甚至洗澡這樣最基本生理需求的掙紮,被細緻地拆解開來,仿佛每一件小事都變成瞭一個需要巨大意誌力纔能完成的任務。這對於一個從未真正經曆過深度抑鬱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極其震撼的“在場”體驗。它迫使我跳齣自我的舒適區,去理解一種截然不同的生存邏輯。這不是一本用來消遣的書,更像是一份深刻的“人類情感狀態報告”,要求讀者以最大的敬意和最少的評判去對待那些正在與內心黑洞搏鬥的靈魂。
評分好用的東東好用的東東
評分書收到瞭,包裝很漂亮,物流很快
評分京東買書很方便,到貨也快
評分質量不錯!是正版!很喜歡這本書的內容!送貨也非常快!
評分好書779645好用一輩子,學習永不止步。
評分是正版。
評分好看,努力提高自己修養。
評分很不錯的書
評分不錯,挺好看的,送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