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數學解題思想與方法和數學基礎知識相比較,它有較高的地位和層次。數學知識是數學內容,可以用文字和符號來記錄和描述,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力的減退,將來可能忘記。而數學解題思想與方法則是一種數學意識,隻能夠領會和運用,屬於思維的範疇,用以對數學問題的認識、處理和解決,掌握數學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陣子,而是受用一輩子,即使數學知識忘記瞭,數學思想方法也會對你有幫助的。 目錄
1 高中數學學習應具備的幾個基本方法 ………………………………… 1
2 集閤知識與學習方法 …………………………………………………… 4
3 充分、必要條件的一般方法 …………………………………………… 7
4 基本不等式的用法 ……………………………………………………… 9
5 求不等式恒成立(或都有、均有)的基本方法 ………………………… 11
6 等式或不等式問題的一般處理方法 ………………………………… 16
7 絕對值問題的一般思維 ……………………………………………… 19
8 求範圍(值域、最值)的基本方法 ……………………………………… 21
9 求函數解析式的一般方法 …………………………………………… 23
10 奇函數、偶函數問題一般思維………………………………………… 26
11 研究函數周期性、對稱性的方法……………………………………… 28
12 反函數知識的一般思維方法 ………………………………………… 30
13 不求(或去掉)對應法則f 的方法 …………………………………… 31
14 畫函數圖像的基本方法 ……………………………………………… 32
15 考查圖像問題的一般解法 …………………………………………… 34
16 等式恒成立方法 ……………………………………………………… 37
17 求三角函數最小正周期的基本方法 ………………………………… 39
18 求三角函數最值(值域、範圍)的基本方法…………………………… 40
19 解三角形的一般解法 ………………………………………………… 42
20 嚮量問題的一般思考方法 …………………………………………… 44
21 復數的一般思維方法 ………………………………………………… 48
22 等差數列的一般思維 ………………………………………………… 51
23 等比數列的一般思維 ………………………………………………… 53
24 通項an 與前n 項和Sn 的關係 ……………………………………… 55
25 求數列最大(小)項的一般方法及數列項的大小比較 ……………… 57
26 數列通項的一般求法 ………………………………………………… 60
27 數列求和的一般方法 ………………………………………………… 63
28 等差數列、等比數列類比的一般方法………………………………… 66
29 數列應用題的一般解法 ……………………………………………… 67
30 與極限有關的知識和方法 …………………………………………… 70
31 求f(2020)或a2020的方法 …………………………………………… 72
32 求兩點之間距離和點到直綫距離最值的方法 ……………………… 73
33 求三角形麵積的方法 ………………………………………………… 74
34 過定點的方法 ………………………………………………………… 75
35 求動點軌跡的一般方法 ……………………………………………… 77
36 解析幾何解題一般途徑和方法 ……………………………………… 79
37 解析幾何一般考查知識 ……………………………………………… 82
38 求角的一般方法 ……………………………………………………… 85
39 空間立體思維 ………………………………………………………… 86
40 求綫段長度的方法 …………………………………………………… 88
41 求異麵直綫所成角的方法 …………………………………………… 90
42 求點到綫、平麵的距離的方法………………………………………… 92
43 求二麵角的方法 ……………………………………………………… 94
44 位置關係的判斷方法 ………………………………………………… 96
45 平麵與空間的類比 …………………………………………………… 97
46 圓柱與圓錐 …………………………………………………………… 98
47 球與球麵距離 ………………………………………………………… 99
48 解排列、組閤、概率的一般方法……………………………………… 100
49 二項式定理解題一般方法…………………………………………… 102
參考答案與解析 ………………………………………………………… 103 前言/序言
作業是教學五環節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它連接瞭其他幾個重要環節.“作業”緊隨“上課”之後,與“上課”有很強的邏輯關係.如果一位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命題的考捲估量每個學生的學習結果,這就意味著他對所教學生的學習狀況的瞭解程度達到瞭很高的水準,布置作業時就能根據學生水準的高低做恰當的安排,從而使作業成為學生鞏固知識的載體,成為教師反饋教學的工具.作為教師如果不清楚講課內容與作業布置的邏輯關係,缺乏對習題目的性的把握,缺乏對學生實際學習狀況的瞭解,每天藉“一課一練”的簡單方式對學生進行作業轟炸,不僅會削弱教師的命題和教學診斷能力,又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將不利於學生學業質量的提高.目前,在書店裏有各種各樣的教輔材料和習題集,其中不乏好題、難題,但也有不少偏題、怪題,題目的編寫與設計要符閤課程標準和考試需達到的要求,試題要來源於教材又要高於教材,還要有思辨性和變通性,要能反映齣本學科通性通法的解題方法. 數學不做題肯定不能提高成績,某種意義上講題海確實能提高成績,但成績的提升有一定的度,超過瞭這個度,再花多少時間,成績的提升將不再顯著.教學提倡“嚮課堂要效益,要提高40分鍾的教學質量”,同樣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要追求效果、效率與效益,也要遵循投入與産齣的關係與規律.學生不能把課外時間都花在做題上,學生還應該有豐富的業餘時間和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一天24小時,在閤理分配好時間的前提下,就提齣瞭作業的有效性問題,這些都是很多學校和教師研究的課題. 在保證作業時間條件下,教師布置的作業要有質與量的要求.首先,作業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銜接,是對教學內容的鞏固、方法的提煉、數學思想的升華,其次還要注意能引導學生歸納與總結,要確保作業富有實效性、係統性和啓發性. 本書不以題海為目的,真正把控好練習的“度”,作者結閤《贏在思維———高中數學拉分題解題思想與方法歸納(講解篇)》中的方法,精心研究,編寫與設計瞭符閤課程標準與考試說明的題,通過 “元知識”的本質屬性來揭示其內在的通性通法的解題策略,真正做到優化我們的學習,思想與方法融會貫通的目的.
洞悉數學之魂,躍升思維境界——《贏在思維:高中數學拉分題解題思想與方法(集訓篇)》深度解讀 高中數學,作為連接基礎知識與高等數學的橋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許多高中生在麵對數學學習時,常常陷入題海戰術的泥沼,耗費大量精力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往往在於缺乏對數學本質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解題思想與方法的係統掌握。當我們在無數道看似韆篇一律的題目中掙紮時,是否曾停下來思考:那些“拉分題”,究竟“拉”在哪裏?它們隱藏著怎樣的思維陷阱?又該如何纔能撥開迷霧,直擊核心,將失分點轉化為得分點? 《贏在思維:高中數學拉分題解題思想與方法(集訓篇)》正是為迴應這些痛點而生的。本書並非簡單羅列題型與解法,而是緻力於引領讀者深入探索高中數學“拉分題”背後的思維邏輯,解鎖高效解題的鑰匙。它旨在幫助每一個渴望在數學領域取得突破的學生,從被動刷題的模式中解脫齣來,邁嚮主動構建數學認知、靈活運用思維技巧的全新境界。 一、 破繭成蝶: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思維躍遷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將解題過程從簡單的“套公式”、“背模闆”提升到“理解概念本質”、“洞察數學關係”的層麵。許多學生之所以在麵對難題時束手無策,往往是因為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停留在錶麵,未能領會其深層含義和內在聯係。例如,在解析幾何中,直綫與圓的位置關係看似簡單,但當題目與參數、不等式、最值等概念結閤時,便會産生各種“拉分”的變式。本書將引導讀者迴溯點、綫、圓的定義,探究它們在坐標係中的幾何意義,並通過嚮量、距離公式等工具,從更本質的角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從而在麵對復雜情境時,能夠迅速捕捉問題的關鍵,運用恰當的數學語言和工具進行分析。 本書強調的“思維”,並非虛無縹緲的靈感,而是建立在嚴謹數學基礎之上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解題框架和策略。它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為什麼這樣解?”、“有沒有其他方法?”、“這個條件隱藏瞭什麼信息?”。通過對“拉分題”進行剖析,本書會揭示齣隱藏在題目錶象之下的數學模型、幾何直觀、函數思想、等價轉化等核心概念。例如,在數列問題中,一些看起來繁復的遞推關係,可能隱藏著等差、等比的本質,或者可以通過裂項、分組等技巧轉化為熟悉的模式。本書將帶領讀者係統地梳理這些常用的轉化思想,讓學生在遇到新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 細緻入微:解構“拉分題”的每一個細節與陷阱 “拉分題”之所以“拉分”,常常是因為它們設計巧妙,包含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隱含條件,或者需要多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本書將對這些“陷阱”進行逐一拆解,幫助學生培養敏銳的洞察力和嚴謹的審題習慣。 1. 概念的精確辨析與靈活運用: 很多題目失分點在於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例如函數定義域、值域的判斷,導數在判斷單調性、極值時的應用,概率統計中獨立事件、互斥事件的區分等。本書會通過大量典型例題,反復強調這些概念的精確定義,並展示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靈活運用。例如,在涉及函數單調性的題目中,不僅僅是簡單地求導數,更要關注導數等於零的點,以及函數在區間上的連續性等關鍵細節。 2. 條件的深層挖掘與轉化: 高中數學題目中的條件往往是解題的綫索,但“拉分題”的條件常常具有隱含性或需要經過轉化纔能發揮作用。本書會教授學生如何從題目的字裏行間挖掘齣隱藏的條件,如何利用等價轉化、數形結閤等手段,將抽象的條件轉化為更直觀的數學模型。例如,在立體幾何中,綫麵平行、綫麵垂直的條件,往往需要通過空間嚮量的坐標運算或者麵麵垂直的性質來推導和應用。 3. 數學模型的構建與選擇: 麵對復雜問題,如何將其轉化為熟悉的數學模型是關鍵。本書會係統介紹高中數學中常用的模型,如函數模型、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幾何模型、概率模型等,並指導學生如何在實際問題中識彆並構建閤適的模型。例如,優化問題常常可以轉化為函數的最值問題,而行程問題則可以轉化為函數或方程問題。 4. 解題方法的優化與創新: 對於同一道題,可能存在多種解法。本書不僅會提供標準解法,更會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存在更簡捷、更本質的解法,鼓勵學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嘗試進行方法的遷移與創新。例如,一些涉及不等式證明的題目,除瞭直接法,還可以嘗試利用函數單調性、均值不等式、放縮法等多種思路。 三、 精英訓練:直擊“拉分題”的核心考點與思維模式 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聚焦於高中數學中那些最容易齣現失分的“拉分題”。這些題目往往是區分不同水平段學生的關鍵。本書將圍繞以下幾個核心領域,進行係統化的訓練: 函數與導數: 涉及函數的性質(奇偶性、周期性、單調性、有界性)、圖像變換、函數的零點問題、導數在單調性、極值、最值、切綫方程等問題中的應用。特彆是那些涉及參數的函數問題,以及需要結閤不等式和方程思想求解的復雜函數問題,將是本書的重點。 數列與不等式: 包括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與求和公式,遞推數列的分析,數列的綜閤應用。不等式的證明與應用,特彆是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基本不等式的靈活運用,以及不等式恒成立、恒不成立等問題。 解析幾何: 直綫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係,橢圓、雙麯綫、拋物綫的標準方程與幾何性質,弦長、離心率、對稱性、焦點三角形等相關問題的求解。特彆是涉及直綫與圓錐麯綫的位置關係、最值問題等。 立體幾何: 空間直綫與平麵、平麵與平麵之間的位置關係,空間嚮量在求解距離、夾角、判定平行與垂直中的應用,以及幾何體的錶麵積、體積計算。 概率與統計: 概率的基本性質,條件概率,獨立事件,古典概型、幾何概型,隨機變量及其分布列,期望與方差等。 在每個部分,本書都將選取極具代錶性的“拉分題”,通過“題型分析”、“解題思路”、“關鍵點提示”、“典型例題解析”等環節,層層深入地剖析解題過程。不僅僅展示“怎麼做”,更側重講解“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如何避免常見的錯誤”。 四、 蛻變之路:從“題海”到“思維殿堂”的升華 《贏在思維:高中數學拉分題解題思想與方法(集訓篇)》並非一本普通的習題集,它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思維訓練手冊”。通過本書的學習,你將獲得: 深刻的數學理解: 不再滿足於死記硬背公式,而是能夠從概念的本質齣發,理解數學知識體係的內在邏輯。 高效的解題策略: 掌握一套係統化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夠快速分析問題,選擇最佳的解題路徑。 敏銳的審題能力: 能夠洞察題目中的隱藏信息和關鍵條件,避免因疏忽而失分。 強大的思維韌性: 麵對復雜難題,能夠保持冷靜,運用所學思想靈活應對,最終找到解題之道。 自信的考試錶現: 通過係統訓練,將“拉分題”轉化為“得分題”,在考試中展現齣更穩定的發揮和更高的分數。 本書的目標是幫助你告彆對數學題目的畏懼,將學習數學的過程從枯燥的記憶轉化為充滿探索樂趣的思維遊戲。當你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數學問題,當你能夠自如地運用數學思想解決疑難雜癥時,你便真正地“贏在思維”,在高中數學的道路上,實現質的飛躍。 這本書,是為你精心準備的一場數學思維的“集訓”,讓你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升數學解題的核心能力。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思維的蛻變之旅,用智慧解鎖數學的奧秘,贏得屬於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