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医道归真》,意为返朴归真。《医道归真》将《易经》之阴阳理论运用于中医,引《内经》《伤寒论》《中藏经》等为证,阐述了元阴元阳与五脏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及转归,成就“医易同源”之说,书中有大量的临床医案供读者借鉴,以及便于学习记忆的歌诀与读者分享。
作者简介
刘军,汉族,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执业中医师。
刘军系统学习和研究《易经》数十年,并将易理与中医临床紧密结合,独创了“归真疗法”。行医中,用药方成而法活,用针心灵而手巧,正是《易经》思想在其临床运用的体现。
目录
上篇 医论
第一章 中医的易理
第二章 河床论
第三章 相火论
第四章 《内经》中的易理
第五章 关于《内经》尺肤诊的问题
第六章 刺血脉之我见
第七章 口苦辨惑
第八章 论燥
第九章 金匮肾气丸方中的易理
第十章 倒置论
第十一章 汗、吐、下三法临证心得
第十二章 寒邪对肿瘤发病的影响
第十三章 痤疮临证心得
中篇 歌诀
第一章 《伤寒论》七言记忆歌诀
第二章 《金匮要略》七言记忆歌诀
第三章 《素问》水俞五十七穴歌诀
第四章 《素问》热俞五十九穴歌诀
第五章 络穴记忆歌诀
第六章 郄穴记忆歌诀
下篇 医案
第一章 内科
第一节 肺系
一、感冒
二、咳嗽
三、汗证
四、喘证
第二节 心系
一、惊悸
一、胸痹
三、失眠
四、其他
第三节 脾胃系
一、胃痛
一、呕吐
三、腹胀
四、便秘
五、泄泻
六、嘈杂
七、痞证
八、腹痛
九、其他
第四节 肝系
一、头晕
……
精彩书摘
《医道归真》: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竞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竞下者,少腹腰股膝胫中事也。”该段文字并未明确指出近手处为上还是近肘处为上,后世医家多以近手处为上。考其渊源可能与唐·王冰所注“尺内,谓尺泽之内也”(《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有关,又与《难经》寸口脉定位有关。然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却并非如此。现举病例如下:
病例一
范某,女,42岁。两足跟疼痛多年,右重左轻,多年来两脚冰凉。
望其左手掌近大陵穴有青褐色斑点,遂以左大陵穴为主穴组方,采取针刺治疗,针刺后嘱患者行走以活动患处,约3分钟患者即述左脚发热,约10分钟右脚也发热,但程度轻于左脚。次日复诊,患者述昨日治疗后整晚双脚发热,疼痛减轻。待取针治疗时发现左手掌青褐色斑点消失,望其右手掌近大陵穴处出现青褐色斑点,遂以右大陵为主穴组方治疗,活动后患者右脚先发热,稍后左脚发热,程度轻于右脚,双足跟疼痛消失。多日后其好友反馈已愈。如以近肘处为下,近手处为上,青褐色斑点处应是“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取其治疗不会获效。如以近手处为下,病理性斑点处正好与“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中事也”相吻合,因此效若桴鼓。
病例二
刘某,男,72岁。胸闷1月余,多汗,乏力,时咳、吐白稀痰,自觉提心放不下;舌淡红、苔白,脉弦。
笔者以“温阳化饮、开胸豁痰、健脾宁心”等原则组方治疗收效甚微。后查其尺肤,见右尺泽部静脉怒张。征得患者同意后,用头皮针放血治疗,血出后患者自述心放下了,后又针灸治疗数次,有效但不彻底。嘱其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食道癌(食道上段)。该病例中怒张的静脉提示邪盛,出现的位置提示病位。如果近肘处为下,“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中事也”,与临床不符,反而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相吻合。《灵枢·论疾诊尺》中说:“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也验证了肘前尺泽部对应膺前。
病例三
程某,男,30岁。左脚跟腱、左脚大趾疼痛1周,局部困重无红肿,汗多,口干,畏热,喜冷饮;右尺肤大陵至间使处隆起、肤急;舌淡白、苔白腻,脉沉迟。
诊断为痹证。疼痛困重无红肿为寒湿凝滞;汗多为阳虚不摄;口干为阳不蒸化;畏热、喜冷饮正是阴盛格阳的表现;尺肤隆起、肤急提示邪盛;大陵至间使则提示病位在肾;舌淡白为寒,腻为湿;脉沉迟为肾阳虚。其病机应为肾阳虚衰、阴盛格阳、寒湿凝滞。
……
前言/序言
医道归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医道归真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