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炽医案206例/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

李斯炽医案206例/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斯炽 著,马烈光 编,李克淦 整理
图书标签:
  • 中医
  • 医案
  • 李斯炽
  • 巴蜀医派
  • 清代医学
  • 传统医学
  • 临床经验
  • 病例分析
  • 方剂学
  • 医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3629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32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4
字数:2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李斯炽医案206例/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的第一辑共搜集了101个临床上常见的病例,是李斯炽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的验案。整理这本医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广大初学中医的同志能尽快地掌握中医的辨证论治法则,并运用到临床中去,从而很好地诊断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所以纵然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病例,因疗效显著,也一并整理出来,供初学者参考。对于较难诊断治疗的疾病,将搜集在第二辑内。
  《李斯炽医案206例/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的第二辑,共收集了105个病例。这些病例大多是些久治无效的慢性疾病,经家严辨证施治后,取得了显著疗效的案例。也有少部分是属于急性疾病,一经治疗,即获显效的案例。这105个病例大部分都是家严亲手诊治的,由于在他去世前几年,手书不便,故少部分病例是在他指导下治愈的。

目录

第一辑 常见病医案一、不寐1 脾虚胃滞证2 阴虚肝旺证3 气血两虚证4 肝肾阴虚证5 阴虚肝郁证6 气虚痰滞证7 心肺阴亏证(风湿性心脏病)二、头痛1 肾虚脾湿证2 肝肾阴虚,肝旺克脾证3 阴虚气滞,兼夹湿热证(慢性肝炎)4 内有肝热,外伤风寒证5 肝阴素亏,阳亢生风,心窍闭阻证(脑溢血)6 湿热困脾证7 肝阴亏损,外感风热证8 心肺阴亏,胃失和降证(冠心病合并支气管炎)三、眩晕1 阴虚阳亢,肝郁克脾证2 阴虚阳亢,肝郁湿热证3 心肝阴亏,阳亢化火证(高血压)4 湿气困脾,水泛为痰证5 阴亏肝旺,血虚生风证(梅尼埃综合征)6 气血不足,虚风上扰证四、咽痛1 风热夹湿,血燥成毒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 阴亏肺热,兼风夹痰证(慢性咽炎)3 风温夹湿证(斑疹伤寒)4 肝肾阴虚证(视网膜出血)5 阴虚肝郁,脾滞夹痰证(慢性咽炎)五、咳嗽1 寒湿凝滞,水泛为痰证2 肝阴不足,肝热冲肺证3 肺气不降,痰郁化热证4 心肺阴亏,肺热气逆证(肺气肿、心脏动脉粥样硬化)5 肺肾阴亏证6 风热夹痰证7 风热夹毒证(扁桃腺炎)六、心悸1 心气不足,阴亏肝郁证(冠心病)2 气血不足,脾肾阳虚证(风湿性心脏病)3 气阴两虚,心肾不交证4 气阴两虚,肝郁脾滞证(风湿性心脏病)5 肝脾失调,气血不足证(心绞痛)……七、胸痛八、胁痛九、胃痛十、腹痛十一、腰痛十二、疝气十三、消渴十四、癃闭十五、泄泻十六、便秘十七、水肿十八、关节疼痛第二辑 疑难病医案一、湿温二、战汗三、胁腹痛四、疟疾五、潮热六、胃脘痛七、中寒(柯兴征)八、中风九、头晕头痛十、中风半身不遂……七十四、解颅(先天性脑积水)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 引言 巴蜀,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自古以来便孕育了无数智慧的先贤。在中医药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巴蜀地区涌现出一批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名医大家。他们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更结合巴蜀地区的地理、气候、物产及人民的体质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医派。这些名医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用药规律,是中医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激励后人不断探索、精进医术的宝贵财富。 编纂缘起与价值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的编纂,正是为了系统地梳理、抢救、整理和传承巴蜀地区历代名中医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这套丛书汇集了众多在巴蜀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老中医的医案、论著、学术思想精华,旨在为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研究者以及对中医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巴蜀医学瑰宝的平台。 这套丛书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1. 传承经典,弘扬国粹: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通过整理和出版这套丛书,能够让更多人接触到、了解并珍视这些宝贵的医学遗产,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挖掘精华,启迪后学: 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是宝贵的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治病思路和用药智慧。丛书中的医案和论著,能够为年轻一代的中医药从业者提供学习的范本,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3. 地域特色,丰富理论: 巴蜀地区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这套丛书将重点展现巴蜀医派的特色,包括其独特的病因病机认识、治疗原则、方药应用以及对特定疾病的独到见解,从而丰富中医药的理论体系。 4. 实践指导,提升疗效: 丛书中的临床医案,真实反映了名老中医在面对各种复杂病情时的辨证施治过程,以及用药的精准与灵活。这些鲜活的案例,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 学术交流,促进发展: 丛书的出版也将为中医药学术界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不同学派、不同地区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进步。 丛书内容概述(不含特定书目)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的整体内容旨在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巴蜀地区中医药的辉煌成就。具体而言,丛书的编纂者们从浩如烟海的文献和珍贵的临床资料中,精心筛选出最具代表性和学术价值的内容,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名老中医医案精粹 这是丛书的核心组成部分。每一本分册都将精选一位或数位在巴蜀地区享有盛誉的名老中医的临床医案。这些医案的选择标准极为严格,力求做到: 典型性: 包含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能够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代表性: 能够充分展现该名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擅长治疗的病种以及独特的用药风格。 完整性: 尽可能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史、证候、辨证过程、治则治法、方药组成、用药剂量、服药方法、疗效及复诊情况等。 启发性: 医案不仅记录了治疗过程,更包含名老中医的临证心得、方药解析、病机探讨等,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学到诊疗的“道”。 这些医案的收集与整理,将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力求还原历史原貌,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注释和导读,方便读者理解。通过对这些医案的学习,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灵活运用,体会中医“辨证论治”的魅力,学习名医辨识病机、立法处方、遣药用药的独到之处。 二、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除了大量的医案,《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还将深入挖掘和梳理各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这部分内容可能包括: 理论阐述: 对中医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的独特见解,以及在继承中医经典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学派特征: 重点阐述该名医所属的巴蜀医派的特色,如其在温病、杂病、妇科、儿科、伤科等方面的专长,以及其独特的养生保健、预防调治理念。 治学经验: 总结其学习中医的体会、临床实践的感悟,以及如何不断提升医术的经验。 验方秘法: 整理汇总名老中医临床常用的有效验方、独家秘方,详细说明其配伍原理、主治病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用药心得: 深入剖析名老中医对常用中药的认识,包括药性、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禁忌,以及其在临床上如何灵活运用药物,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这部分内容的呈现,将帮助读者不仅仅停留在模仿医案的层面,更能深入理解名老中医治病的“所以然”,掌握其思维模式和治疗精髓,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历代巴蜀名医传略与医学贡献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的部分内容还会涉及历代巴蜀名医的传略介绍。这部分内容旨在: 人物介绍: 简要介绍巴蜀地区历代著名医学家的生平事迹、师承关系、主要成就等。 历史地位: 阐述这些名医在中医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以及他们对巴蜀医学乃至全国医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学术流派: 梳理巴蜀地区中医的学术流派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地域特色: 探讨巴蜀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源以及人文习俗如何影响了当地医学的发展和形成。 通过对这些人物和历史的了解,读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巴蜀医学的底蕴与传承,理解名老中医的成就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土壤。 四、临床应用与现代价值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并非仅仅是历史资料的堆砌,更注重其现实的指导意义和现代价值。丛书中会对名老中医的经验进行提炼与总结,并可能探讨其在现代医学模式下的应用前景,例如: 病证规范化研究: 结合现代医学对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研究,分析名老中医的辨证体系与现代医学诊断的契合点。 方药现代研究: 探讨名老中医使用的经典方剂和药物的现代药理学、药效学研究进展,为其科学性提供佐证。 临床疗效评价: 对名老中医的经典疗法进行疗效评价,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 人才培养: 丛书的学习资料,将为培养新一代具备深厚中医功底和创新精神的中医药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丛书的整体风格与目标读者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将力求做到: 内容严谨: 考证严谨,内容真实可靠,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 语言精炼: 既保留中医古籍的韵味,又力求文字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编排合理: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图文并茂,阅读体验良好。 装帧精美: 作为珍贵的医学遗产,丛书在装帧设计上也将力求典雅、大气,体现其收藏价值。 本丛书的目标读者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药院校师生: 是学习中医经典、提升临床技能的宝贵教材。 临床中医师: 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治疗思路。 中医药研究人员: 是深入研究巴蜀医学、挖掘中医理论的珍贵文献。 广大中医药爱好者: 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结语 《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的编纂与出版,是对巴蜀地区乃至中国中医药事业宝贵遗产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传承。我们相信,这套丛书的问世,必将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而深远的贡献。它不仅是一套医学著作,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医学桥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学习中医的学生,日常除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最渴望的就是能接触到更多真实的临床案例。市面上很多中医书籍都侧重于理论讲解,虽然重要,但总觉得少了些“味道”。这次偶然看到《李斯炽医案206例》,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年代感和地域特色。我猜测这本书里收录的医案,应该能反映出李斯炽医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的医疗实践,这对于理解中医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和应用非常有价值。我尤其期待看到他对于一些当时常见但现在可能不那么普遍的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他在处理疑难杂症时所展现出的独到之处。我希望书中的医案能够详细记录病情、诊断依据、治疗方案以及疗效反馈,如果能附带一些解释或按语,那就更完美了。作为一名学生,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真实的医案,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抓住病机,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方药。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阅读材料,更是未来行医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引路人。

评分

我的家人有人长期受慢性疾病的困扰,这些年来尝试了不少治疗方法,效果总是反反复反。我对中医一直抱有希望,觉得它在调理身体、治本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次在书店偶然看到了《李斯炽医案206例》,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可能找到一些新的思路。我理解,具体的医案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可能更需要深入挖掘古人的经验。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类似我家人病情的案例,即使病名不完全相同,但其诊疗思路和用药原则,或许能给我一些启发。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病案记录,更能看到李斯炽医生是如何通过详细的问诊,精准地把握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等细节,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果医案中能体现出一些注重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禁忌等方面的内容,那就更贴近我的需求了。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种希望,一种可能,期待它能为我们家的健康问题带来一些新的转机。

评分

我是一名古籍爱好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方面都有涉猎,但对医学,特别是中医,一直觉得隔着一层纱。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展现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的书籍,而《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恰恰符合我的口味。其中,《李斯炽医案206例》这个标题,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我设想,通过这些医案,我能够了解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巴蜀地区人们的健康状况,以及当时的医疗水平和技术。我更期待的是,能在这些医案中体会到一种人文关怀,感受到医者在治病救人过程中的医德和智慧。或许,医案中会记录一些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风俗习惯,或者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些都能让我更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生动、具体的方式,向我展示中医的魅力,让我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中医的模糊印象,而是能有更深刻、更感性的认识。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医术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评分

作为一个资深的中医爱好者,我一直很关注那些能够体现中医独特魅力的书籍。《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地域的文化气息。而其中的《李斯炽医案206例》,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常常觉得,理解中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医案,尤其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医案,更能体现出医术的精妙之处。李斯炽这个名字,我虽然不是很熟悉,但“206例”的数量,足以说明其经验的丰富性。我设想,书中的每一例医案,都可能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治疗故事,展现了医者在面对疾病时的智慧、耐心和仁心。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独特的辨证方法,或许是针对某些特定体质或病证的特殊疗法,又或者是对经典方剂的创新运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翻阅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与一位古老的大夫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我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实践的认知。

评分

一直对古代医术怀有浓厚兴趣,尤其关注那些流传下来的医案,因为它们是实实在在的临床经验总结。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这套“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包装古朴典雅,一看就很有分量。虽然封面信息有限,我还是被“李斯炽医案206例”这个标题吸引了。李斯炽这个名字我之前并不太熟悉,但“医案206例”的字样,预示着里面会有大量真实的病案记录,这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藏。我设想,通过这些具体的病例,我或许能窥见古人的辨证思路,学习他们如何运用当时的方药来解决实际的疑难杂症。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展现出一位名医的临床智慧和实践能力。想象一下,翻开书页,一个个鲜活的病例跃然纸上,从病史的细致询问,到脉象舌苔的精准辨识,再到方剂的巧妙加减,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者的心血。我期待着从中学习到一些即使在现代医学中也依然具有借鉴意义的诊疗方法,或者至少能对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巴蜀地区名医医案了解的空白,也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

评分

京东自营品牌值得信赖,退换货也非常快!谢谢京东!

评分

感谢杨医生推荐感谢京东很好的医案

评分

真是好书,值得收藏研读!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还没看呢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感谢杨医生推荐感谢京东很好的医案

评分

好书好价,非常喜欢十分满意,不错哦!!

评分

好书好价,非常喜欢十分满意,不错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