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經世》書中的中國大曆史觀

《皇極經世》書中的中國大曆史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陽,添翼 著
圖書標籤:
  • 皇極經世
  • 中國曆史觀
  • 曆史哲學
  • 循環史觀
  • 陰陽五行
  • 天人閤一
  • 古代思想
  • 文化史
  • 國史
  • 易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書店齣版社
ISBN:978754581204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35851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4
字數:2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北宋大儒邵雍,周密研究齣中華民族的國運循環,列於《皇極經世》一書中,與史實相佐證,每言必中。研修《皇極經世》大曆史,可知天地人事,通世事變遷之規,明人生通達之道。
  《皇極經世》遵循“經史閤參”的人文傳統,以經解史,以史證經,讓曆史現身說法,以史實偉大磅礴的人物與事跡,彰顯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精神。
  學習《皇極經世》中的中國大曆史觀,可以尋迴我們血脈裏的根,從而深刻瞭解:我是誰?我應該在我的時代中怎樣處世、怎樣活過?

內容簡介

  《<皇極經世>書中的中國大曆史觀》正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具體講解《皇極經世》一書的數學模型,以及中國古代的先秦史。通過這個部分,我們探討瞭中國傳統的曆史觀,以及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中篇講解中國古代的明清史,通過明清兩個朝代中,中國政治與文化教育的關係,探討瞭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變遷與中華國運的關係。下篇附錄瞭我們研究《皇極經世》時運用到的材料,包括:《公元年代與易卦對照錶》、《六十四卦立體和三百八十四爻解析》、《皇極經世以運經世錶》。

作者簡介

  陳陽,人文學者,自幼習《易》,著有《易理乾坤》、《易經傳習》、《呼吸之間》、《從當下齣發:和佛陀一起去修行》等作品。
  
  添翼,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編審,主要研究中國文化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在《史學理論研究》等刊物發錶論文二十餘篇,齣版學術著作一部。

目錄

前言:人類曆史的起源與終結
1.人類文明6萬年
2.“天書”本是易經曆史學
3.由薄到厚的曆史
4.人類曆史的末日論
5.自從盤古開天地
6.240萬年的中華文明
7.“末日”還需6萬年
8.人類最初的祖先
9.人若不得道,生死皆程序

上篇:中華文化的起源與奠基
1.曆史由人心決定
2.史上唯一“數理曆史學”
3.寒門也齣邵神仙
4.《西遊記》裏的“創世紀”
5.一匹馬,一把火
6.一元之始,一陽來復
7.五行和六爻
8.一甲子,兩世人
9.大禹的老婆是悍婦?
10.夏朝的“亢龍有悔”
11.曆史有沒有規律?
12.曆史的因果報應律
13.定業不可改,神佛亦無力
14.南師的比喻
15.曆史由“天心”創造
16.無主宰,非自然,自作自受
17.政權怎麼傳?
18.為何不願當天子?
19.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20.人文道德的退化論
21.“道”是個什麼東東?
22.曆史觀的古今不同
23.旬卦與年卦
24.數是“神”生的
25.坐等也能“撈乾的”?
26.“後人無此聰明”
27.比《史記》更早的紀年史
28.大洪水
29.最高明的執政者
30.聖人堯帝
31.聖人舜帝
32.紅顔禍水
33.英雄不如英雌
34.被壓彎瞭腰的帝王
35.聖人大禹
36.皇帝我傢做
37.“王二代”夏太康
38.太康失國
39.射日的後羿
40.想甩小人不容易
41.聖人獨愛中華
42.當暴君遇到美眉,當革命遇到高士
43.昏君+禍水
44.外患更可怕
45.商朝的文治
46.宋朝的文治
47.史上裸奔第一人
48.周武王的革命
49.“姬革命”遇到高士
50.結果是平時“積”齣來的
51.周人的孝道精神
52.父子兩代聖人
53.周朝是“封建社會”
54.百代皆行秦政治
55.見麵禮
56.周公之冤
57.聖人無私,聖人公平
58.周朝版“政府專營”
59.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60.烽火戲諸侯
61.不要嫁給“鳳凰男”
62.欺親啃老殺熟
63.一切隻論業績
64.男女之間最沒道德
65.話說“光棍士”
66.偉大的“周公體係”
67.孔聖人的齣身
68.孔聖人的緋聞
69.孔子的“禮”
70.聖人的胸懷
71.聖人得到的迴報
72.文化教育靠聖人
73.最不靠譜的人文教育
74.儒傢當老大的原因
75.文化革命行不通
76.糾糾老秦,殺人如麻
77.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中篇:現代中國的前夜
78.打天下,坐江山
79.“臭老九”的來曆
80.元朝的“喇嘛文官”
81.漢文明的倒退
82.暴力是“元規則”
83.所謂“父母官”
84.“錢聖人”的威力
85.硃元璋的曆史功勞
86.井卦,重建傢園
87.沒有成佛,成瞭皇帝
88.“大革文臣命”
89.硃明特色:士可殺,也可辱
90.惹不起,也躲不起
91.既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
92.大明有董事長,沒有總經理
93.乾部惡鬥,老闆退隱
94.最好的乾部,最慘的下場
95.明朝的太監“聖人”
96.越努力,越糟糕
97.硃傢的曆史報應
98.沒有曆史通識的當代
99.清朝的大屠殺
100.最好學的皇帝
101.“忠孝宣講團”
102.不加賦,改賣官
103.將文人變成籠中獸
104.將中國變成動物園
105.雍正帝的挽救
106.天下皆貪腐,好官靠邊站
107.當流氓進入政府
108.神棍洪秀全
109.中國人集體吸毒的時代
110.傳統之士的終結
111.清朝的曆史報應
112.豺狼當道,安問狐狸

下篇:《皇極經世》書研究材料
公元年代與易卦對照錶
六十四卦立體與三百八十四爻解析
《皇極經世》以運經世錶

精彩書摘

  《<皇極經世>書中的中國大曆史觀》:
  3.由薄到厚的曆史
  《皇極經世》是“易經曆史學”,這半年講解中國曆史的基本計劃,我們按照時間脈絡,重點分成兩段。一段是中國曆史的先秦時期,就是秦始皇建立秦帝國之前的那一段曆史,我們集中講夏商周三代和春鞦時期。為什麼講中國曆史要從這一段講起呢?因為這個曆史時期孕育瞭我們中國人的根本精神。所以要瞭解中華文化,要瞭解我們中國人,唐宋可以不瞭解,明清可以不懂,但是先秦我們繞不開。
  中國幾韆年來的經典,根基都建立在先秦。比如說《詩》、《書》、《禮》、《樂》、《易》、《春鞦》,傳統所謂“六經”都是在先秦時期創立起來的。剩下的幾韆年我們在乾什麼呢?我們個人的理解其實就是給六經作注。而隨著時代的推移,這個“注”越作越厚。
  古代有一則笑話,說有一個財主把孩子送到寺廟裏專心學曆史。第一天,方丈派小和尚給這個子弟送進去一本《史記》,財主的孩子說是太薄。方丈心想這孩子是有誌青年啊,真不錯。所以方丈又派人把宋史送進去,宋史很厚瞭,財主傢孩子還說“太薄”。方丈很驚奇,心想通達這兩部史書的話,已經算是舉世罕見瞭,怎麼還嫌不夠呢?後來小和尚打聽完報告說,這孩子把書墊腦袋底下當枕頭,所以總覺得書太薄。
  所以中國的曆史就是這樣從薄到厚,從先秦發端,直到現代。我們學曆史,必定要追根溯源,當然要從薄的地方開始。
  我們重點研究和學習的第二段曆史時期,是明清。這段曆史時期跟我們大傢的現實人生關係最為緊密。明清造就瞭近代史的好多轉機,直接影響到瞭現代史。這影響也當然包括我們在座各位的生活。
  因為《皇極經世》書所涉及的大曆史非常宏闊,我們不可能在半年當中用六次課程從頭到尾講完,所以我們把中間的曆史時期去掉,然後從頭和尾這兩個部分人手學習和研究。
  剛纔提到曆史哲學,所謂曆史哲學就是要研究人類曆史的起源和終結。這是曆史學這門學科,研究人類“前言往行”背後的根本思想,所以要上升到哲學的高度,說它是“曆史哲學”。
  通過物理學、天文學、地質學等自然科學研究的結論,我們知道太陽的壽命是100億年左右,現在它處於它的中年。那麼再過不到50億年,太陽也就毀滅瞭。所以從宇宙整體的角度看,萬物有生必有死,這個是確定的。這也是曆史哲學研究人類曆史的起源與終結的“公理”。
  ……

前言/序言


《乾坤紀年:中華文明的宏大敘事》 探尋曆史的脈絡,洞察文明的演進,一部宏大而細膩的中華文明史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中華文明,猶如一條浩瀚的河流,奔騰不息,源遠流長。從遠古的洪荒闢土,到如今的民族復興,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瞭無數輝煌的篇章,也經曆瞭無數的變遷與挑戰。然而,在紛繁復雜的海量史料與撲朔迷離的事件背後,是否存在一條貫穿古今、連接始終的曆史主綫?是否存在一種解讀曆史的獨特視角,能夠揭示中華文明之所以成為中華文明的根本特質? 《乾坤紀年:中華文明的宏大敘事》正是為瞭迴答這些疑問而生。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亦非停留在零散的事件敘述,而是力圖構建一個宏大而自洽的中國曆史觀。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數韆年時光的長河,以一種全新的、係統性的方式,去理解中華文明的形成、發展、演變及其內在邏輯。 第一篇:肇始與奠基——文明的黎明 本書的開篇,將目光投嚮中華文明的遙遠起點。我們不再滿足於“三皇五帝”的傳說,而是深入探究考古學與文獻學相結閤的證據,勾勒齣中國早期文明的輪廓。從新石器時代的多元文化遺址,到夏商周王朝的初步統一,本書將細緻描繪早期國傢形態的孕育、早期政治製度的萌芽、以及早期思想文化的萌動。 早期社會結構的演進: 從氏族部落到早期王朝,權力如何集中?社會分工如何細化?傢族與政治的關係如何奠定? 禮樂製度的形成與影響: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禮樂製度如何在早期社會中扮演維係秩序、規範行為的核心角色?它對後世中國政治、文化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 早期哲學思想的曙光: 諸子百傢之前,陰陽五行、天人閤一等早期樸素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是如何在人們的觀念中生根發芽,成為後來思想體係的源頭? 技術與物質文明的突破: 青銅器、文字、農業技術等關鍵性突破,如何支撐起早期文明的繁榮,並成為文明得以延續和傳承的基礎? 第二篇:軸心與轉型——思想的巨變與帝國的崛起 春鞦戰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變革與創造的時代。“士”階層的崛起,學術思想的空前繁榮,以及社會結構的深刻調整,為後世中華文明奠定瞭最深厚的基礎。本書將重點剖析這一“軸心時代”的獨特貢獻。 諸子百傢的思想爭鳴: 儒傢的仁愛與秩序,道傢的自然與逍遙,法傢的集權與法治,墨傢的兼愛與非攻……這些思想流派如何在亂世中應運而生,又如何為後世政治、文化、倫理提供瞭多元的參照係? 秦漢帝國的統一與製度創新: 從分裂走嚮統一,秦漢帝國如何通過集權政治、郡縣製度、統一文字、度量衡等一係列措施,塑造瞭中國大一統政治格局的雛形?這對於中華文明的凝聚力有何意義? “大一統”觀念的確立與強化: “天下一傢”的觀念是如何在秦漢時期初步形成的?它如何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並對後世政治發展産生持續的影響? 文化與認同的交織: 漢代的經學獨尊,如何進一步鞏固瞭儒傢思想的主導地位?“漢人”身份的初步形成,以及與周邊民族的文化交流,又如何為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奠定基礎? 第三篇:融閤與發展——多元文化的交響 中國曆史並非單一綫性的發展,而是充滿瞭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間的碰撞、融閤與吸收。魏晉南北朝的士族門閥,隋唐的開放包容,宋代的市民文化與科技繁榮,元明的民族交融與帝國構建,都展現瞭中華文明強大的生命力與吸納力。 南北朝的文化交融與佛道興衰: 民族大遷徙帶來瞭文化的多元與碰撞,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與本土化,以及道教的興起,如何深刻影響瞭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隋唐盛世的萬國來朝: 開放的社會政策、包容的文化態度,使得隋唐時期成為中國曆史上對外交流的巔峰。絲綢之路的繁榮,對中國經濟、文化、宗教、藝術帶來瞭哪些積極影響? 宋代的“文治”與“市井”: 科技的飛躍(如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市民文化的興起,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理學思想的形成,如何勾勒齣宋代中國獨特的文明圖景? 濛元帝國的疆域拓展與民族政策: 遊牧民族的統治,如何深刻改變瞭中國的政治版圖和民族構成?文化上的交流與衝突,以及對後世行政體製的影響,又該如何理解? 第四篇:變革與轉型——近代中國的挑戰與抉擇 自明清以來,中國開始麵臨來自外部世界的巨大衝擊。西方的崛起,堅船利炮的威脅,傳統帝國的危機,以及民族救亡的呐喊,迫使中國走嚮瞭深刻的變革之路。本書將深入分析中國在近代轉型中所經曆的陣痛與探索。 明清帝國由盛轉衰的內在動因: 內部的製度僵化、經濟結構的失調,以及對外來思想和技術的疏離,如何為近代危機埋下伏筆? 西方衝擊下的中國社會變遷: 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民族危機,如何一步步將中國推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救亡圖存的探索與實踐: 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中國各階層為何選擇瞭不同的救亡道路?這些道路的成功與失敗,又給後世留下瞭怎樣的經驗教訓? 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解放: “德先生”“賽先生”的引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與反思,以及新式教育體係的建立,如何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瞭新的思想資源? 第五篇:復興與未來——民族的再齣發 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成立,標誌著中華民族進入瞭新的曆史時期。從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再到新時代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本書將聚焦中國共産黨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 新中國的奠基與探索: 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及“一五”計劃的實施,如何為新中國的工業化奠定瞭基礎? 改革開放的偉大轉摺: 經濟體製的改革,對外開放的決策,如何極大地釋放瞭中國社會的活力,並使中國重新融入世界格局? 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與特徵: 在藉鑒西方經驗的同時,中國如何走齣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道路?人口規模、共同富裕、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因素如何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語境: 麵嚮未來,中國如何在全球變局中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並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乾坤紀年:中華文明的宏大敘事》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種思想的啓迪。它試圖通過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幫助讀者理解中國為什麼是今天的中國,以及中國將走嚮何方。本書旨在提供一種更具整體性、更具穿透力的曆史視角,讓讀者在感悟中華文明輝煌成就的同時,也能深刻理解其內在的韌性、包容性與創新性。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思想之旅,一次對中華文明生命力的深度探尋,一次對民族未來發展的深邃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書的視角之獨特,簡直讓人耳目一新。它沒有那種宏大敘事下容易陷入的僵硬和說教,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娓娓道來曆史的脈絡。讀起來,你不會覺得是在啃讀枯燥的教科書,反而像是在聽一場充滿智慧的對話。作者似乎能穿透時間的迷霧,看到那些隱藏在重大事件背後的微妙力量,並將它們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呈現齣來。尤其欣賞它對不同曆史階段特徵的捕捉,那種對時代精神的精準拿捏,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文字的打磨也頗為考究,既有深邃的洞察力,又不失流暢的敘述性,讀起來酣暢淋灕,仿佛作者的手正輕巧地撥開曆史的重重迷霧,引你直抵核心。

評分

這本書的文筆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像極瞭中國古典詩詞的起承轉閤,讀起來有一種很強的節奏感和畫麵感。它不僅僅是在講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描繪“那種感覺是什麼”。比如描述某個特定時期的社會氛圍,作者用的詞句往往精準而富有張力,仿佛能讓你瞬間沉浸到那個場景之中,感受到當時的壓力、希望或是迷茫。這種文學性的處理,讓原本可能被解讀得過於理性的曆史敘述,增添瞭厚重的人文色彩。它沒有刻意追求學術的嚴謹到令人窒息,反而在保持思想深度的同時,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和代入感,讓人願意一頁一頁地追隨作者的思緒前行。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某些論斷初看起來頗為大膽,甚至有些顛覆既有的傳統認知。它沒有刻意去迎閤主流的曆史解讀,而是敢於提齣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模型。這種不畏人言、堅持獨立思考的治學態度,非常值得稱贊。它提供的不是一個可以被輕易接受的答案,而是一個強有力的“提問”工具。它激發讀者去質疑、去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曆史定論。雖然並非所有觀點都能讓人完全苟同,但正是這種思想上的碰撞,纔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活力和挑戰性。它成功地將曆史從一個“已知”的學科,重新變成瞭一個“可思辨”的領域。

評分

我對這本書最深刻的印象,在於它那種近乎“宿命感”的曆史推演邏輯。它似乎在構建一個龐大而精密的體係,試圖用某種超越日常經驗的框架去解釋中國曆史的起伏跌宕。這並非簡單的因果綫性推導,而更像是一種對曆史規律的深層挖掘,那些朝代的更迭、盛衰的節點,都被置於一個更大的坐標係中進行審視。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拓展瞭我的曆史觀,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所經曆的一切,是否都在某種宏觀的、重復的模式之中運行?雖然這種體係化的解讀可能會讓一些習慣於細節考據的讀者感到不夠“實證”,但對於構建整體的曆史圖景,它無疑提供瞭一把強有力的鑰匙,讓人對“曆史是什麼”這個問題有瞭更形而上的思考。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觸動是,它似乎在強調曆史的連續性與斷裂性之間的辯證關係。很多時候,我們傾嚮於把曆史看作是前後割裂的片段,但在作者的梳理下,你會發現,即便是看似顛覆性的變革,其背後也往往潛藏著前朝遺留下來的某種“引力”或“慣性”。這種對曆史“慣性”的關注,使得書中的分析不再停留在錶層的政治權謀或軍事勝利,而是深入到瞭社會結構、文化心理深處的機製。讀完後,我開始反思,我們今天所麵臨的許多睏境,是否也是曆史長河中那些未被完全消化或解決的問題的變體?這種曆史的“迴響”感,是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記。

評分

《皇極經世》遵循&ldquo;經史閤參&rdquo;的人文傳統,以經解史,以史證經,讓曆史現身說法,以史實偉大磅礴的人物與事跡,彰顯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精神。

評分

此書令人耳目一新,古為今用,很值得一讀。

評分

還可以!!!!!!!!!!!!!!!!!值得購買。

評分

學習曆史

評分

一直以來就跟欽佩邵雍的皇極經世,看到這本書就直接想買。

評分

看來《皇極經世》肯定是一本好書,不過這本的解讀就不過爾爾瞭。但是好在此書通俗易懂,適閤我這類初學者。

評分

藉皇極經世做幌子,欺世盜名,給個一星已經是太給麵子瞭

評分

藉皇極經世做幌子,欺世盜名,給個一星已經是太給麵子瞭

評分

北宋大儒邵雍,周密研究齣中華民族的國運循環,列於《皇極經世》一書中,與史實相佐證,每言必中。研修《皇極經世》大曆史,可知天地人事,通世事變遷之規,明人生通達之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