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雨廷為近代研究傳統文化為數不多的,真正有傳承、有體驗、有創新的人物之一,其學問力求貫通儒釋道、和會中西,至少當得上成一傢之言,特彆在易學領域,必將成為後來者繞不過去的人物。近年來,他的價值日益為學界所認識和重視。
對於想全麵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者,讀潘雨廷的著作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對於欲精研易學,會通中西者,潘雨廷先生是繞不過的人物。
本書是叢書“潘雨廷著作集”中的一種。該叢書是潘雨廷著作的首次集中齣版,曆經數年,對此前齣版過的內容作瞭全麵修訂,並增加瞭幾種新整理的內容。經重新組閤,共分十三冊,每冊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冊《周易錶解》:本書用錶解形式闡釋《周易》經傳,共分四捲百錶,每錶輔以解說。捲一:《說卦》、《序卦》、《雜卦》;捲二:上經(《彖》上、《象》上);捲三:下經(《彖》下、《象》下);捲四:《係辭》、《文言》。本書可以作為理解《周易》經傳的入門,是基礎讀本。
第二冊《易學史發微》:《易學史發微》是作者撰寫《易學史》中的主題論文匯編。本書從曆史的角度綜述瞭從先秦至近代易學典籍和人物的核心思想,勾勒瞭中華易學象數發展的主要綫索,是簡明的易學史綱要。
第三冊《易學史叢論》:《易學史叢論》收入瞭從上古至清的易學史論文,如果和作者的另一著作《易學史發微》閤觀,已然勾勒齣瞭中華易學史的整體麵貌。
第四冊:《讀易提要》:本書提要鈎玄,揭示西漢至近代有代錶性的易學典籍的要義。共分十捲:一、兩漢(附先秦),14篇;二、魏晉,12篇;三、南北朝隋唐,12篇;四、宋(上),16篇;五、宋(下),51篇;六、元,19篇;七、明,14篇;八、清(上),45篇;九、清(下),39篇;十、近代,22篇。本書介紹易學典籍約二百餘種,可作為讀《易》者的參考書之一。
第五冊:《周易虞氏易象釋》:《周易虞氏易象釋》全麵解析《周易集解》中的虞氏注,使傳統易學繁難的部分重新成為可讀。
第六冊:《過半刃言黼爻衍變通論》:《過半刃言》、《黼爻》是易學上的玩辭之作,《過半刃言》玩的是卦辭,《黼爻》玩的是爻辭。《衍變通論》窮追玩占的原理,詳述筮法的變化,闡明瞭筮占的精義。
第七冊:《易與佛教易與老莊》:《易與佛教》、《易與老莊》論述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麵,對深入理解佛道兩傢的核心思想提供瞭綫索。
第八冊《易老與養生》:《易老與養生》是作者論述中國養生學的專著,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論易老,分彆介紹三韆年前、二韆年前、一韆年前易學思想和黃老道教的關係。後半部分闡述瞭《參同契》、《胎息經》、《黃庭經》、《入藥鏡》、《悟真篇》五部典籍的功法。
第九冊《道教史發微》:《道教史發微》是作者擬撰《道教史》中的主題論文匯編。本書論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內容,介紹仙與道各種流派的修行方法。
第十冊《道教史叢論》:《道教史叢論》收入瞭從上古至今的道教史論文及一本小冊子《道教文化》,如果和作者的另一著作《道教史發微》閤觀,已然勾勒齣中華道教史的整體麵貌。
第十一冊《道藏書目提要》:《道藏書目提要》擇取《道藏》286種文獻寫作提要,每篇提要介紹該文獻的史實和內容,並闡明其意義,對編撰道教史和研習道教文獻者提供瞭有用的綫索。
第十二冊:《易則神形篇〈內經〉七篇大論述義》:《易則》展示瞭河圖、洛書的先後天體用變化,其中的《易範閤論》尤其有重要價值。《神形篇》是以五進製撰寫的“擬經”,堪比漢代揚雄的《太玄經》。《〈內經〉七篇大論述義》闡發瞭《易》與中醫的關係,追溯瞭中醫的理論根源。
第十三冊《易學史入門論吾國文化中包含的自然科學理論》:《易學史入門》關注易學如何為初學者所理解。《論吾國文化中包含的自然科學理論》思考易學如何與西方學術相融閤。
潘雨廷先生(1925—1991),上海人,當代著名易學傢。生前擔任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上海道教協會副會長。潘雨廷先生早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教育係,畢業後師從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馬一浮、楊踐形、薛學潛等先生研究中西學術,專心緻誌於學問數十載,融會貫通,自成一傢,在國內外有相當的影響。潘雨廷先生畢生研究的重點是宇宙與古今事物的變化,並有誌於貫通東西方文化之間的聯係,對中華學術中的《周易》和道教,有深入的體驗和心得。潘雨廷先生著述豐富,其研究涉及多方麵內容,具有極大的啓發性。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書由張文江根據潘雨廷夫人金德儀女士保存的遺稿整理而成。
叢書總目
第一冊、《周易錶解》
第二冊、《易學史發微》
第三冊、《易學史叢論》
第四冊、《讀易提要》
第五冊、《周易虞氏易象釋》
第六冊、《過半刃言?黼爻?衍變通論》
第七冊、《易與佛教?易與老莊》
第八冊、《易老與養生》
第九冊、《道教史發微》 (將齣)
第十冊、《道教史叢論》 (將齣)
第十一冊、《道藏書目提要》
第十二冊、《易則?神形篇?〈內經〉七篇大論述義》
第十三冊、《易學史入門?論吾國文化中包含的自然科學理論》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所展現齣的那種海納百川的氣度。在論述自身觀點的同時,作者毫不吝嗇地展現瞭對其他思想流派的尊重與理解,引用和參照瞭非常廣泛的資料,從古典文獻到現代研究,信手拈來卻又恰到好處,絕無堆砌之嫌。這使得整本書的論證基礎顯得異常堅固和全麵,避免瞭陷入某種單一視角的局限。它鼓勵讀者進行橫嚮的比較和批判性地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某個既定答案。這種開放性和包容性,在當今的許多專業書籍中是相當難得的。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簡單地堆砌知識點,而是構建瞭一個層層遞進的知識體係。初讀時,你會覺得它似乎在探討一些宏大的命題,但隨著深入,你會發現作者將這些宏大敘事巧妙地分解成瞭若乾個可以操作、可以體會的微觀層麵。特彆是書中關於方法論的探討,寫得極其紮實有力,給齣瞭很多可以直接應用到實際生活或學習中的參考框架。我嘗試著運用瞭其中幾個小技巧,效果立竿見影,這比空談理論要實在太多瞭。它提供的是一套思維工具箱,而不是一堆孤立的知識碎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令人耳目一新,那種古樸又不失雅緻的氣質,讓人在觸摸它的瞬間就感受到一種沉靜的力量。內頁的紙張質感非常棒,即便是長期翻閱,也不會覺得刺眼疲勞,印刷的字體清晰銳利,尤其是一些引文和注釋部分的排版,看得齣設計者在細節上花費瞭不少心思。我個人特彆欣賞它在章節劃分上所做的嘗試,邏輯綫索非常清晰流暢,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主題的讀者,也能很快跟上作者的思路。整體來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件閱讀材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都能為整個空間增添一份書捲氣。那種恰到好處的留白,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呼吸感,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所壓迫。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長者在娓娓道來,沒有那種生硬的教科書式的說教感,更多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作者仿佛深諳如何將深奧的哲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觀察之中,使得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概念,瞬間變得鮮活可感。我尤其喜歡他那幾處精妙的比喻,一下子就點亮瞭睏惑已久的地方。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反而像是進行瞭一場非常愉快的思想漫步,每走一步都有新的發現。他的遣詞造句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律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帶入瞭那個特定的語境氛圍裏,很容易沉浸其中,忘記瞭時間的流逝。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預期這是一本讀起來會比較“費力”的書,畢竟主題的嚴肅性擺在那裏。但這本書的流暢性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高超的敘事能力,使得復雜的概念也能被清晰地梳理齣來,仿佛在為讀者鋪設瞭一條平坦的階梯,通往智慧的高處。讀完之後,腦海中沒有留下混亂的知識點,而是形成瞭一張清晰的思維導圖,很多過去零散的想法都被串聯瞭起來,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對我後續的閱讀和自我提升,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堅實且富有啓發性的起點。
評分價格偏高,裝訂和紙張一般。謹慎入手。
評分和描述的一緻,快遞員服務好。
評分¥100.80
評分¥100.80
評分價格偏高,裝訂和紙張一般。謹慎入手。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讀易提要
評分和描述的一緻,快遞員服務好。
評分強擼灰飛煙滅,總算湊齊一套,不過精裝版好像少兩冊,沒有道教史叢論和發微,尚未齣版還是已經售罄?奇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