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 [Optics]

光学 [Optic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植仁,吴文智,李艾华 著
图书标签:
  • 光学
  • 物理学
  • 电磁学
  • 光学工程
  • 光子学
  • 衍射
  • 干涉
  • 偏振
  • 折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3513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735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航空航天精品系列
外文名称:Optic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7
字数:4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光学》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内容包括几何光学,光的波动性和偏振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光的量子性,激光,光学信息处理和全息照相,以及非线性光学。各章附有较多习题,书后附有10套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用于深化学习效果。
  《光学》是高等学校本科物理及其相关专业光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几何光学
1.1 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
1.2 费马原理
1.3 成像
1.4 共轴理想球面光学系统傍轴逐次成像
1.5 薄透镜傍轴成像
1.6 光阑
1.7 光学仪器
习题1

第2章 光的波动性和偏振性
2.1 光的波动性
2.2 球面波和平面波
2.3 光波的复振幅表示
2.4 光波的偏振态
2.5 光波在两种各向同性均匀介质分界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
习题2

第3章 光的干涉
3.1 光波的叠加和干涉
3.2 两光束干涉
3.3 分波面干涉
3.4 光波场的空间相干性
3.5 等厚干涉
3.6 等倾干涉
3.7 迈克耳孙干涉仪
3.8 光波场的时间相干性
3.9 多光束干涉
习题3

第4章 光的衍射
4.1 光波衍射的基本原理
4.2 菲涅耳衍射
4.3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
4.4 矩孔和圆孔夫琅禾费衍射
4.5 望远镜的像分辨本领
4.6 多缝夫琅禾费衍射
4.7 光栅
习题4

第5章 光的偏振
5.1 各向异性晶体的双折射
5.2 单轴晶体光学器件
5.3 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产生和鉴别
5.4 平行偏振光的干涉
5.5 会聚偏振光的干涉
5.6 旋光
习题5

第6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6.1 光的吸收
6.2 光的色散
6.3 光的相速和群速
6.4 光的散射
习题6

第7章 光的量子性
7.1 黑体辐射
7.2 光的粒子性和波粒二象性
习题7

第8章 激光
8.1 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8.2 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和激光的产生
8.3 激光的纵模和横模
8.4 激光的特性和应用
8.5 超短脉冲激光
8.6 啁啾脉冲激光放大技术
8.7 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
8.8 上转换发光
习题8

第9章 光学信息处理和全息照相
9.1 傅里叶变换
9.2 阿贝成像理论和空间滤波实验
9.3 光学图像处理装置和应用
9.4 全息照相的原理和过程
9.5 全息照相过程的复振幅描述
9.6 全息照相的应用
习题9

第10章 非线性光学
10.1 非线性电极化强度
10.2 几种非线性电极化效应
10.3 光学双稳态和光学混沌态
10.4 光折变效应
习题10

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三
模拟试题四
模拟试题五
模拟试题六
模拟试题七
模拟试题八
模拟试题九
模拟试题十
参考答案
附录

前言/序言


经典哲学著作:《论自由》 作者: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John Stuart Mill) 图书简介 《论自由》是十九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哲学著作之一。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以其严谨的逻辑和深邃的洞察力,探讨了一个核心议题:个人自由与社会权威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自由原则的辩护,更是一部关于文明发展、人类幸福以及理性治理的深刻论述。 本书的核心论点集中于“伤害原则”(The Harm Principle)。密尔坚定地主张,社会或政府唯一有权干预个体自由的理由,是为了防止其对他人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在个体不对他人构成威胁的领域——包括思想、言论、生活方式、个人选择和欲望的追求上——政府的权力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密尔认为,每个人都是其自身幸福和福祉的最终裁判者,任何形式的“福利主义”或“道德警察”式的干预,无论其初衷多么良善,都必然是对人类尊严和潜能的压制。 密尔对思想与讨论自由的辩护尤为精彩和有力。他剖析了压制异见的四大理由,并展示了为何即使一个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也应被允许存在和公开讨论: 首先,被压制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如果观点是正确的,那么社会将因此失去从真理中学习的机会。 其次,即使被压制的观点是错误的,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只有当真理与谬误进行充分的、激烈的碰撞时,真理才能被清晰地理解、被有力地捍卫,从而避免沦为僵化的教条。密尔警告说,如果真理从未受到质疑,它就会逐渐失去其生命力,变成“未被理解的信条”。 第三,密尔指出,即使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真理”与部分“谬误”混合在一起,那些被压制的观点往往含有部分真理。通过与异见的交锋,可以使人们对现有真理的理解更加完整和精确。 最后,密尔强调,无论观点对错,持续的辩论是保持理性判断力的必要条件。扼杀讨论,就是扼杀批判性思维本身。 在个性与自我发展方面,密尔将自由视为人类进步的基石。他认为,人类的价值不在于服从既定的规范,而在于发展其独特的能力、情感和品味。他极力反对“社会舆论的暴政”——一种比国家权力更为隐蔽和强大的压制力量。在他看来,实验性生活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去探索尚未被主流认可的道路。只有通过多样性的实践和思想的自由竞争,社会才能发现更优越的生活形式,从而避免陷入停滞和庸俗。 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多数人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的问题。密尔认识到,在民主制度下,多数人的意志很容易通过法律、习俗甚至社会压力,侵犯少数人的权利和自由。他主张建立一套强大的宪法机制和文化精神,以确保个人权利,特别是思想和情感上的自由,受到坚不可摧的保护。 密尔的论证是功利主义的延伸,但他却超越了狭隘的、短期功利主义的计算。他认为,对个人自由的尊重,从长远来看,是实现“人类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最可靠途径,因为一个自由、富有创造力、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社会,必然比一个压抑、服从的社会更加幸福、更具进步性。 《论自由》不仅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更是对所有主张限制个人选择、推行道德统一和思想审查的权力形式的永恒警钟。它至今仍是理解现代社会治理、公民权利和言论自由边界的必读经典。本书的清晰论证和对人类尊严的维护,使其超越了时代,成为捍卫个体在集体面前独立地位的强大宣言。 --- 历史与社会学巨著:《君主论》 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Niccolò Machiavelli) 图书简介 《君主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于1513年创作的一部旨在指导君主(统治者)如何获取、巩固并维持其权力的政治手册。这部作品以其赤裸裸的现实主义和非道德化的分析,彻底颠覆了传统上将政治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古典和中世纪思想,奠定了现代政治学的现实主义流派的基础。 本书并非一本探讨理想国或道德仁慈的著作,而是一本关于“实际的、有效的政治行动”的指南。马基雅维利坦诚地告诉未来的统治者,权力运作的真相,而非人们希望权力如何运作。他基于对罗马共和国历史以及当时意大利城邦政治斗争的深刻观察,总结出了一套关于人性、力量和统治艺术的经验法则。 马基雅维利开篇便将君主国分为世袭制、混合制和新获得的君主国。他认为,对于新君主而言,掌握权力尤其艰难,因为他们必须应对那些原本期望通过新君主上台而获得利益的人们(因此心生不满),以及那些认为情况会更糟但发现并未如愿的人们(因此感到失望)。因此,新君主必须迅速采取果断行动,以巩固其统治基础。 全书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集中在统治者的品质和策略上。马基雅维利探讨了统治者应如何处理名声、财富、军队和民众关系。他提出了一系列反常识的建议,挑战了传统美德观念: 关于爱戴与恐惧: 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君主最好是既被爱戴又被畏惧。但若必须二者择一,则被畏惧比被爱戴更为可靠。爱戴是基于人们善变的情感,容易在利益冲突中瓦解;而恐惧则基于对惩罚的畏惧,这种威慑更为持久。然而,他强烈警告君主切不可招致仇恨,尤其要避免侵犯臣民的财产和妻女,因为人更容易忘记父辈的死亡,却难以忘记财产的失去。 关于美德与“恶行”: 马基雅维利区分了世人眼中的“美德”和有助于国家存续的“必要之恶”。他指出,一个希望维持统治的君主,必须学会“不善良”。他必须知道何时运用残忍、欺骗和背信弃义,因为在人与人相互残害的政治环境中,如果君主一味坚持仁慈和信守承诺,最终只会招致自身的毁灭。因此,效果而非手段,才是衡量行为是否正当的标准。 关于军事力量: 马基雅维利将拥有自己的、忠诚的军队视为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他严厉批评了雇佣兵和援军,认为这些依靠金钱或他人庇护的军队,在关键时刻只会带来灾难和背叛。一个合格的君主必须亲自掌握军事指挥权,并时刻保持对战争的关注。 关于狐狸与狮子: 统治者必须效法动物界的两种形象:狮子,以展现力量来吓跑豺狼(敌人);狐狸,以识别陷阱和诡计。单纯的武力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因此,欺骗和伪装是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君主无需真的拥有所有美好的品质,但必须显得拥有,并且要懂得如何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 《君主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对权力的冷峻解剖,它迫使读者直面政治世界中“应该如此”与“实际如此”之间的巨大鸿沟。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部关于人性阴暗面、权力结构以及生存逻辑的永恒洞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实践和理论思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隐秘修辞学》完全颠覆了我对十七、十八世纪音乐的传统认知。我过去总觉得巴洛克音乐是那种结构严谨、情绪外放的“大场面”音乐,但作者通过对巴赫、亨德尔以及不太为人知的卡瓦利耶里作品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中隐藏的、如同修辞手法般的精妙布局。他详尽地分析了“和声的惊叹句”、“对位法的辩证”以及“装饰音的叹息功能”,将乐谱上的记号转化为一种复杂的情感交流系统。阅读过程更像是在学习一门失传的语言,作者以一种近乎音乐人类学的细致,解释了为什么特定的音程进行会引发听众的“敬畏”或“怜悯”。书中对于清唱剧和赋格的章节,尤为精彩,它让我意识到,巴洛克作曲家并非仅仅是“写曲子”,他们是在用音乐的逻辑进行一场严密的哲学论证。对于那些对古典音乐抱有深厚兴趣,却苦于无法进入其深层结构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把开启宝藏的钥匙,它教会你如何“倾听”而非仅仅是“听到”。

评分

说实话,当我拿起《现代主义建筑的废墟与重生》时,我原本预期会读到一本枯燥的学院派理论集,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用一种近乎散文诗的腔调,解构了包豪斯到后现代主义这一百年的建筑思潮。他没有沉湎于对柯布西耶或密斯·凡德罗作品的表面赞美,而是着重探讨了“功能至上”理念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遭遇的困境与异化。书中对战后廉租公寓群像的分析,极其犀利,直指那些宏大叙事下被牺牲掉的人性尺度和日常生活的碎片感。作者的语言充满了画面感,他描绘的那些水泥森林,仿佛能让人闻到雨后混凝土的潮湿气息,感受到居住者在标准化空间中的疏离。特别是后半部分关于“去中心化城市形态”的论述,极具前瞻性,他将建筑设计提升到了社会生态学的层面来考量。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冰冷的结构分析与对人类居住本质的关怀紧密结合,读完后,你会对你脚下的每一块砖、每一扇窗,产生一种全新的、带有批判性的审视角度。

评分

关于《量子纠缠与信息悖论》的这本论著,它的阅读体验犹如走在刀尖上跳舞——惊险、刺激,且需要极高的专注力。作者并未试图对量子力学做大众化的普及,而是直接切入了贝尔不等式、EPR悖论以及近年的量子计算突破带来的信息论挑战。书中对“非定域性”的讨论极其深入,尤其是在探讨信息的瞬时传递与狭义相对论的潜在冲突时,作者展现了非凡的逻辑驾驭能力。我最欣赏其章节结构,它不是线性推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每当你以为掌握了一个概念时,作者就会引入一个新的实验结果来推翻你前半部分的认知,迫使你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地查阅附录中的线性代数知识,但这种“受挫感”恰恰是理解前沿物理的必经之路。这本书是为那些已经拥有坚实物理学背景,并渴望触及当前研究前沿的读者量身定制的硬核读物,它对“实在性”本身的叩问,是任何一个严肃的思考者都无法回避的终极问题。

评分

这本关于《宇宙的几何学》的书,简直是一场思维的盛宴,让我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彻底颠覆了。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编织成了一个宏大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急于抛出结论,而是耐心地引导读者,从最基本的欧几里得几何出发,逐步过渡到黎曼流形和更高维度的拓扑结构。特别是关于黑洞视界附近的弯曲时空描述,那种既冰冷精确又充满诗意的语言,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书中大量的插图和类比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即便是对高等数学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住那些深奥理论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测地线”这一概念的阐述,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术语,更是对“最短路径”在弯曲世界中含义的深刻哲学探讨。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看待日常行走、光线传播的方式都变得不一样了,仿佛触摸到了宇宙深层运行的逻辑纹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某些涉及到张量分析的部分,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消化,但瑕不掩瑜,这无疑是一部能拓宽读者认知边界的里程碑式著作。

评分

我最近翻阅的这本《古文明的符号密码》,实在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化考古学力作。它聚焦于美索不达米亚、玛雅和古埃及这三大文明留下的晦涩铭文和图腾,试图从中解读出隐藏的社会结构和宇宙观。作者的考据工作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细致程度,书中收录的文物拓片和符号比对图表,清晰展现了不同文明间可能存在的文化交流痕迹,哪怕是微小的符号演变都被细致地标注了出来。最吸引人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为“破译者”,而是扮演了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他谨慎地提出假设,然后用扎实的证据链条来支撑,从不轻易下定论。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整本书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例如,书中对于玛雅“数字零”在历法计算中的哲学意义的探讨,远超出了单纯的数学范畴,深入到了时间观的层面。虽然某些章节对宗教仪式的描述略显冗长,但总体而言,这是一本能满足所有对失落文明抱有好奇心的读者的精品,它激活了我对人类早期智慧的无限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