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天津市十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套装上中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天津市和平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20000-0303-0000001至0000242(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天津市河东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20000-0304-0000001至000030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天津市红桥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20000-0305-0000001至0000025(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天津市武清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20000-0306-0000001至0000248(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20000-0307-0000001至0001006(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20000-0342-0000001至000579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20000-0343-0000001至0000415(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20000-0344-0000001至000037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等。
内页插图
目录
《上册》:
《天津市十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
《天津市十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前言
天津市南开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02-0000001至0000218(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市和平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03-0000001至0000242(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市河东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04-0000001至000030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市红桥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05-0000001至0000025(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市武清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06-0000001至0000248(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07-0000001至0001006(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42-0000001至000579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43-0000001至0000415(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44-0000001至000037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中册》: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45-0000001至0000942(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47-0000001至0001868(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48-0000001至0000020(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61-0000001至0002480(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81-0000001至0002744(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91-0000001至000046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0393-0000001至0000058(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千牛山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C001-0000001至0000048(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蠢斋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C002-0000001至0000012{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宝林斋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120000-C003-0000001至000005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
《下册》:
《天津市南开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书名笔画字头索引
《天津市南开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书名笔画索引
《天津市和平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书名笔画字头索引
《天津市和平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书名笔昼索引
《天津市河东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书名笔画字头索引
《天津市河东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书名笔画索引
《天津市红桥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书名笔画字头索引
《天津市红桥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书名笔画索引
……
前言/序言
一、历史上天津地区的古籍流传概述
对一个地区进行古籍普查,首先搞清楚这个地区现藏古籍的授受源流、来龙去脉,这对一般古籍普查工作来讲颇有助益。
我们认为,一个地区现在的古籍遗存,与该地区历史上的藏书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天津建城很晚,不过600多年,此前的藏书无从谈起。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多与天津有关,时有“近代百年看天津”的说法,此言甚是,而藏书亦然。近代天津,门户洞开,西方列强用长枪大炮打入天津,英法德日等九国划出了自己的租界地,天津被迫开放成为商埠,政治、经济、文化及市区范围有了很大发展。由於天津“当河海之要冲,为畿辅之门户”,在政治上具有特殊地位。因此,一些有钱有势人士,诸如富商巨贾、政客名流、遗老板少等纷纷云集津门,而大量古籍也以不同渠道,源源不断流人天津。天津市场书源不断,那些具有过人眼力、囊有余钱的藏家如鱼得水,各显其能,购藏善本,由此造就了一批在全国赫赫有名的藏书大家。
历史上,天津地区的藏书环境甚好,具备三个有利条件:
一是具备书源市场。古书属於纸质文献,不便保留。凡遇兵燹水火,百不一存。传本日少,得者不易。各地书友,尤其是山东、北京、河北等天津周边省份和地区的书友,知道天津这个地方可以接收分量重、书价高的善本古籍,故纷纷携筐人津,推销自己手中的孤本秘笈。例如: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宋元善本,其後人携书到津求售,很快被瓜分,属於这类例子。
二是具备识书眼力。古书内容浩博,经史子集四部,无所不包。各部精髓,版刻特色,晓者不易。一部古籍,其在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版刻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如何,是三者咸备,抑或只具其一其二,在持书过眼时,只有做出准确判断,才能了然於胸,书归斋中无遗憾。早年,天津古籍书店张振铎经理,在故纸堆里检出惊人秘笈宋版《周昙咏史诗》,就属於这类例子。三是具备购书财力。孤本秘笈罕觏,偶露峥嵘,身价不菲;而大宗古籍,量大体重,非家有余钱者不能接手。有些善本古籍,秘传於世,或在藏家之间递传,或深藏书楼,秘不示人。这些书有朝一日面世,书友往往索价奇昂,这时就看谁有财力取书。例如:早年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就用珍藏的一百部明版书易钱後,购藏了一部宋版书《春秋经传集解》,属於这类例子。
《天津市十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是一项意义深远、规模宏大的文化遗产梳理工程,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意义上的目录,更是一部天津地区古籍收藏史的缩影,一份珍贵的文化基因图谱。此目录的编纂,旨在全面、系统地普查、登记和著录天津市范围内十九家重要收藏单位所珍藏的古籍文献,其详实的内容和严谨的体例,为海内外研究者提供了窥探天津历史文化精髓的宝贵窗口。 一、 普查登记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在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历史文献的保护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古籍,作为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智慧结晶。天津,这座历史悠久的北方名城,自古以来便是文化交融、商贾云集之地,其收藏单位积累了数量可观、种类繁多的古籍。然而,长期以来,这些古籍的收藏、整理与研究呈现出分散、零星的状态,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呈现。 《天津市十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出现,恰逢其时。它填补了天津地区古籍文献信息公开与共享的空白,将分散在各收藏单位的古籍信息汇聚一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古籍研究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天津地方史感兴趣的读者,让他们能够便捷地检索、了解相关文献的存在与内容,更能为古籍的保护、修复、传承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学术价值来看,本目录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1. 文献发现与考证的基石: 目录中详尽的著录信息,包括书名、作者、版本、卷数、篇幅、题跋、藏书印记、装帧形制等,为学者提供了判断文献真伪、厘清版本源流、考订作者生平、探究版本流传过程的重要依据。许多 heretofore 鲜为人知的善本、孤本,通过此目录得以被发掘和关注,为古籍版本学、目录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2. 历史文化研究的宝库: 天津地区的古籍,不仅包括经典的儒家、史学、文学著作,更可能涵盖大量地方志、笔记、文集、碑刻拓片、契约文书、工艺美术图谱等,这些文献是研究天津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俗、教育、宗教、艺术等方方面面的珍贵史料。通过目录,研究者可以系统地梳理某一主题在天津古籍中的体现,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重构天津历史文化的多元图景。 3. 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籍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的重要载体。本目录的编纂,实质上是对天津地区所收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一次集中梳理和展示。它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古籍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全社会对古籍保护和传承的重视,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 跨学科研究的催化剂: 目录的开放性使其能够吸引来自历史学、文学、图书馆学、档案学、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不同领域的学者可以利用目录中的文献信息,进行跨学科的碰撞与融合,催生出新的研究课题和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天津地方文化的认识。 二、 目录编纂的严谨性与内容深度 《天津市十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编纂,是历时数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和专业标准完成的。其详实的内容和严谨的体例,是其学术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关键。 1. 收藏单位的代表性与广泛性: 目录收录的“十九家收藏单位”,并非随意选取,而是经过审慎考量,涵盖了天津市最具代表性和收藏价值的古籍收藏机构。这些机构可能包括: 大型公共图书馆: 如天津图书馆,其古籍部门往往是当地古籍收藏的重镇,拥有海量珍贵古籍。 高等院校图书馆: 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它们在某些学科领域积累了特色古籍文献。 历史文化研究机构: 专门从事历史研究的院所,其收藏的古籍往往与研究方向紧密相关。 博物馆与文博单位: 收藏有与天津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类文献资料,包括一些稀见的善本。 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寺庙、宗祠等民间收藏机构: 这类机构可能保存有独特且不易获取的古籍文献,其收录极大地拓展了目录的视野。 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不同性质收藏单位的普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天津地区古籍收藏的全貌性,避免了因遗漏重要机构而导致信息的不完整。 2. 著录体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目录的编纂遵循了当前古籍著录领域的通行标准和最新研究成果,其体例设计力求科学、严谨、统一。详细的著录项目通常包括: 基本信息: 书名、作者、撰人、校勘者、序跋者、题记者、卷数、篇数、页数等。 版本信息: 抄本、刻本(木板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影印本等,以及具体的版本年代、刊刻地点、版本来源(如宋刻、元刻、明刻、清刻等)、版本特征(如某某抄本、某某监本、某某官刻等)。 文献特征: 纸张、墨色、行款、字体、版式、装帧(如线装、册页装、卷子装等)、是否有插图、是否带有题记、校语、批语、印章、收藏标记等。 流传与著录信息: 著录单位、馆藏号、前藏信息(如曾被何人收藏,著录于何旧目录等),以及简要的文献内容提要(在某些情况下)。 特殊标记: 对珍善本、孤本、善本书、毁损严重者等的特殊标注,以示其重要性和需要重点保护。 这种详尽的著录,能够让读者在不亲见原件的情况下,对古籍的物质形态、学术价值、历史背景获得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3. 内容的精细化与系统化: 目录并非简单地罗列书名,而是对每一件古籍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细致的著录。例如: 对版本进行辨析: 区分不同版本的优劣,指出其异同,这对古籍研究至关重要。 对作者进行考证: 补充作者的生平事迹,澄清历史上的争议。 对内容进行概览: 通过提要,简要介绍古籍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帮助读者快速判断其是否符合研究需求。 对特殊文献进行关注: 对于一些特殊的文献形式,如奏折、信札、手稿、奏疏、地图、乐谱、戏曲剧本、方志、谱牒等,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详实的著录。 图文并茂的呈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目录可能还会包含一些珍贵古籍的影印件或局部照片,如封面、书影、版式、插图、题跋、印章等,这极大地增强了目录的可读性和直观性。 三、 目标读者与应用场景 《天津市十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目标读者群体非常广泛,其应用场景也十分多元: 1. 学术研究者: 历史学、文学、哲学、考古学、图书馆学、文献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史等各学科的研究人员,无论是从事宏观的历史梳理,还是微观的文献考证,都能从中找到研究的起点和素材。 2. 高等院校师生: 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古籍研究的方法,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部门: 为古籍的保护、修复、鉴定、编目、展览等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持,有助于制定更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 4.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专业人员: 学习借鉴其他收藏单位的编目经验,了解本单位古籍的状况,并与其他单位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5. 作家、艺术家、文史爱好者: 寻找创作灵感,拓宽知识视野,深入了解天津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 6. 海内外收藏家与古籍爱好者: 了解天津地区古籍收藏的概况,为个人收藏或研究提供参考。 7. 政策制定者与文化推广者: 了解天津地区文化资源现状,为文化政策的制定和文化活动的策划提供依据。 四、 价值的延伸与展望 《天津市十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出版,无疑是天津地区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价值并非止于静态的目录本身,更在于其所激活的潜在能量: 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研究: 目录的公开,打破了信息壁垒,为不同机构之间的古籍信息交流和研究合作提供了便利。 推动古籍数字化进程: 目录的著录成果,可以为古籍的数字化工作提供详实的元数据,指导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提高数字化质量。 提升古籍保护意识: 通过对珍贵古籍的集中呈现,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古籍保护的重视,吸引更多资源投入到古籍保护事业中。 传承中华文脉,激发文化自信: 目录所呈现的丰富而珍贵的古籍文献,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证明,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天津市十九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所凝聚的,是几代学人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和智慧,是保护与研究古籍的时代使命。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沉甸甸的财富清单,更重要的是,它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开启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性,是值得所有关心中国历史文化的人们珍视的宝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