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考创新型满分作文

十年中考创新型满分作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建房 著
图书标签:
  • 中考作文
  • 满分作文
  • 创新写作
  • 写作技巧
  • 范文
  • 写作指导
  • 作文素材
  • 应试作文
  • 写作提升
  • 十年真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158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2160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6
字数:409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编选的是2006年至2015年全国各地具有创新品格的中考满分作文。这些创新文,大多能够突破常规思维,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它们绝少有思维上的框子、体裁形式上的套子,尊重自我心灵,尊重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行文上表现得率性适意、自然活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宝贵的创新品格。
  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轻松赢得高分甚至满分。
  本书对这些创新文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从立意、选材、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揭示它们的创新秘密,以期给读者以启发、启迪,并期望读者通过研读这些精彩范文和评析,能够激发起创新意识,激活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习惯,并最终形成创新品格,写出风格独具的创新文章。

作者简介

  张建房,中学高级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共送过十多届高三毕业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尤其在中学作文教学方面颇有心得。近年来把研究重心放在中考、高考作文方面,已出版中考、高考满分作文方面的书籍《高考十年另类满分奇文精评》《中学生满分作文典藏精析·中考卷》《中学生满分作文典藏精析·高考卷》《高考作文高分突破有绝招》。所编作文书,都是历年满分作文中的精品,为编者多年穷搜、精选所得。选文既注重可读性,又注重经典性。对满分作文的点评注重对读者悟性的启发,力求让读者读了满分作文和编者的点评有所领悟,有所会心,有所收获。

目录

内容 篇
选材新
那一支春天的歌(2015年山东临沂考生) 002
从未走远(2015年江苏盐城考生) 005
书,我的良师益友(2015年湖南长沙考生) 008
倘若输在起跑线上(2015年湖北武汉考生) 011
阅读,让我长大(2015年新疆考生) 014
诗意人生?源于热爱(2014年吉林考生) 017
胜日寻芳去采风(2014年山西考生) 020
奶奶、妈妈和我(2014年甘肃考生) 023
生命中不能没有你(2013年山东滨州考生) 026
渐至佳境(2013年江苏扬州考生) 029
微笑(2012年四川资阳考生) 032
我改变了暴风雨的色彩(2011年重庆考生) 035
陪伴(2011年河北考生) 038
麻雀失踪之谜(2011年湖北武汉考生) 041
想看见你的笑(2011年陕西考生) 044
因为有了期盼(2010年重庆考生) 047
曹操来了(2010年河北考生) 051
你的凄婉,让我记住了你(2010年湖南长沙考生) 054
有这样一种声音(2008年甘肃考生) 057
你还会进贾府吗?(2007年江苏常州考生) 060
惜(2007年浙江温州考生) 062
感受新
正月十五闹花灯(2015年山西考生) 066
那一支春天的歌(2015年山东临沂考生) 068
日成一事(2015年广西南宁考生) 071
宜居城市里的故事(2014年北京考生) 074
书里有个“我”(2013年江苏南京考生) 077
书里有个“我”(2013年江苏南京考生) 079
读《红楼》,让我与众不同(2012年江苏镇江考生) 081
不能没有你(2012年江苏扬州考生) 084
忍不住的爱恋(2011年江苏扬州考生) 086
回味那浓浓的父爱(2009年重庆考生) 090
感谢155(2007年福建宁德考生) 093
感悟新
我们携手走进孤独(2015年重庆考生) 096
放慢脚步(2013年江苏盐城考生) 099
莲的魅力(2012年山西考生) 102
忍不住被你折服(2011年江苏扬州考生) 104
给自己一些勒痕(2011年广东深圳考生) 106
远航(2011年四川达州考生) 109
因为有了期盼(2010年重庆考生) 111
真挚(2006年吉林考生) 114
蜗牛·痕迹·我(2006年浙江宁波考生) 118
体验新
苦趣(2015年江苏扬州考生) 121
背后(2015年四川宜宾考生) 124
听听那冷雨(2010年山西考生) 127
一个动人心弦的微笑(2010年浙江宁波考生) 130
仙人掌·雨·荷花(2006年安徽考生) 133
爱的传递(2006年湖南长沙考生) 137
观点新
放心吧,有我们在(2006年湖南长沙考生) 139
世界杯来了(2010年河北考生) 141
课本——你“害”苦了我(2006年福建莆田考生) 143
形?式?篇
表现手法新
挥挥手,出发(2015年浙江湖州考生) 148
为白裙画上琉璃(2014年重庆考生) 152
只是因为那条路(2014年江苏南京考生) 155
信念,让我与众不同(2012年江苏镇江考生) 157
白发(2009年重庆考生) 159
留在我心底的风景(2008年浙江宁波考生) 162
放心吧,有我们在(2006年湖南长沙考生) 163
视角新
体悟母爱,学会孝顺(2014年甘肃考生) 166
追寻那渐远的环境(2014年贵州贵阳考生) 169
听你说(2009年重庆考生) 171
难忘那……的目光(2008年四川达州考生) 175
结构新
亲吻太阳(2014年重庆考生) 178
我们一起品味过的忧伤(2014年湖南长沙考生) 181
体裁新
小小说 183
出错(2013年广东广州考生) 184
升起心中的太阳(2011年山东潍坊考生) 187
考试并没有结束(2009年北京考生) 190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2007年江苏南京考生) 193
诗歌 195
阳光灿烂的日子(2011年山东济南考生) 196
童话 198
一朵雪花的旅程(2015年福建泉州考生) 199
坚强的树(2013年山东东营考生) 202
热情,让青春灿烂(2013年陕西考生) 205
我和香烟的亲密接触(2012年河北考生) 208
同在一个屋檐下(剧情介绍)(2012年河南考生) 210
逗号(2012年陕西考生) 214
细菌的旅行(2010年山西考生) 216
逃亡并没有结束(2009年北京考生) 218
笔(2006年广东惠州考生) 220
寓言 222
帮助(2012年四川内江考生) 223
科幻故事 225
歌声(2011年江苏盐城考生) 226
地球为何不“绿”了(2007年福建龙岩考生) 229
日记 231
好奇(2013年北京考生) 232
书信 234
想看见你的笑(2011年陕西考生) 234
演讲稿 236
热情,让青春灿烂(2013年陕西考生) 236
以书为师?健康成长(2008年吉林考生) 239
读后感 241
只是因为那本书(2014年江苏南京考生) 241
说明书 243
笑的说明书(2012年湖北黄冈考生) 245
就诊报告 246
患者谷杜的就诊报告(2009年山东临沂考生) 248
创 意 篇
博客
让路(2013年河南考生) 337
告别自卑(2006年江苏常州考生) 340
QQ聊天
我依然会伸展双臂(2008年山东德州考生) 342
访谈录
把徐霞客精神发扬光大——《走遍中国》记者访谈纪实(2011年吉林考生) 345
会议记录
我,独一无二——主题讨论会记录(2007年陕西考生) 349
文言文
回报说(2009年吉林考生) 352
其他
200×—200×年度“财富”知识竞赛试卷(2006年河北考生) 355
声明 358

前言/序言

  十年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及趋势
  2001年秋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执行,由此拉开新课程改革的序幕。2002年秋季全国各省级课改实验区初中起始年级全面铺开,2003年秋季全国各省市又扩大了省级课改实验区的范围,2004年新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目前为止,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推广完毕。
  新课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倡导“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等基本理念。在这种原则思想的指导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提出自己的一些理念:首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理念,其次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第三是尊重语文教育特点,重视熏陶感染,强调感悟、体验的观念。《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对写作也有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
  1.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这些观念和要求必然要体现在中考命题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作文命题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十年中考作文命题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不居的,并且其变动体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就构成了一种趋势。所以本文标题“十年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及趋势”中的“特点”和“趋势”,实际上指的是一回事。现分条阐述如下:
  1. 命题形式悄然变化
  2004年中考作文试题可以说是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都不如话题作文的数量多,到了2006年,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就已经和话题作文平分秋色了,而到了2014年和2015年,话题作文几乎绝迹,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又占据了绝对优势。从本书收录的有限的作文试题中也能大致看出这一趋势:2006年本书共收录了11个地区的18道作文题,话题作文占了6道,材料作文4道,命题、半命题作文8道;2007年共收录了11道作文题,话题作文4道,命题作文4道,半命题作文2道,材料作文1道;2015年共收录了13个地区17道作文题,命题作文8道,半命题作文4道,材料作文4道,还有一道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但不是话题作文)。
  中考命题形式的变化和高考有些相似,相似点主要在话题作文的退潮上。话题作文曾经以其突出的优势受到各级各类考试的青睐:它要求宽泛,给予考生巨大的写作空间和表达自由,审题上也基本没有难度。它的初衷是引导考生自由表达,充分发挥考生在写作方面的特长。但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它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话题过于宽泛,题目要求又过于宽松,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这样就使得考生所写文字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就算是合乎题目要求,而话题的圈子往往划得又很大;考生的作文顺着话题信马由缰,“想写啥就写啥”,从而演变成有话题而无主题的模式;题目要求常常是体裁不限,考生也就可以“想咋写就咋写”,催生出大量“四不像”文章;最重要的是话题作文的无边无际,导致了大量的宿构、套作、抄袭文章的出现。
  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重新崛起,正是对话题作文的纠偏。
  但是这种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和从前的已经有所不同。以前的命题作文形式存在着限制较死、指向性较强,甚至连文章观点都点明的情况,既容易被猜题押题者猜中,也容易宿构和抄袭。这显然不利于中考这种选拔性考试。现在的命题作文,不再明确文章的观点,只提供写作的范围或立意的大致方向,作文题目往往具有多义性;还有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作文,命题时在题目前面增加了一段提示语,增加了提示语之后,既明确题目的含义,又对写作方向进行提示,把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和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有人把这种命题作文称作新命题作文,我们觉得也无不可。
  关于提示语,我们认为这是近年来作文命题的一个新创造,它既不同于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又不同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主要用来划定话题的范围,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概括文章观点的依据。而提示语却是以帮助考生读懂题目、生发联想、打开思路为目的,它往往通过创设写作情景、激发写作兴趣等方式来开启考生的写作思路。2014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一中就有一段精彩的提示语:
  读书学习,科技制作,文体爱好,社会实践……这里,一定会有属于你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陶冶你的性情,提升你的境界。请你以“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段提示语首先对题目“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中的“这里”做了提示——“读书学习,科技制作,文体爱好,社会实践……”然后对这些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又做了提醒——“这个世界,陶冶你的性情,提升你的境界”。总之提示语意在从不同角度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激活考生的思维。
  近年来半命题作文的重新崛起,是中考和高考的一个显著区别。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半命题作文非常少见,而在中考作文中半命题形式几乎和命题作文平分秋色。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给考生以选择的自由,它让考生通过填空完成最后的命题,实际上是把部分命题权利交给了考生,这样考生就可以写自己最拿手的内容。而且很多半命题作文也有提示语,以帮助考生打开思路。
  与高考作文命题不同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材料作文在各地的作文题中所占比重一直很低,这大概跟这种命题形式的审题难度太大有关。
  2. 命题越来越注重引导考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以前的中高考作文命题比较注重道德观念的考查,造成学生写作说大话,喊口号,脱离生活。实行新课标以后,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中考作文命题也开始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
  下面是2013年山东东营的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参天大树,始于种子;静水深流,树大根深;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枯树发芽,铁树开花……亲爱的同学,自然界的什么树、哪株树是你熟悉或是令你赞叹敬仰,抑或给了你生命的启迪呢?自然之外,你是不是也得到了生活之树或像树一样的人给予的恩泽与荫庇?其实啊,你不就是一棵小树吗?在阳光雨露和俯仰艰辛的人生经历中,你的思想是否因吸收了天地的精华而变得身骨坚硬了?你葱绿的枝叶间,是否已经开出了灵魂的灿烂花朵,结出智慧的芬芳果实……
  这个题目通过启发考生“自然界的什么树、哪株树是你熟悉或是令你赞叹敬仰,抑或给了你生命的启迪呢?”“自然之外,你是不是也得到了生活之树或像树一样的人给予的恩泽与荫庇?”意在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努力启发考生写自己熟悉的、给予自己启迪、影响的人或事物。
  再看一下2015年北京市的中考作文题目一:
  对话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对话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可以倾诉各自的心声,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请你以“对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录精彩的对话过程,可以描述对话产生的美好结果,可以阐述你对对话的认识……
  正像题目中所说,“对话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这个题目是如此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以至于每个考生想躲都躲不开。当然,正是因为这个题目考生太熟悉了,所以想写好、写出独特的东西,并不容易。
  3. 命题越来越注重引导考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学生作文大同小异,甚至是千篇一律,可以说是一个痼疾,也是作文教学中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的引导。假如我们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种情况还会出现吗?俗话说得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假如学生尊重自我心灵,尊重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独特感悟,即使写同一事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有的地区的作文题目显然有意在引导考生往这个方向努力,例如2013年山西的中考作文题就是这样的: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是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
  ——美国诗人?狄金森
  映入眼帘的这两则读书感言,一定荡起你心中的层层涟漪……
  请以“我_________书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个题目意在用两则名人的读书感言,激发考生“心中的层层涟漪”,所谓“心中的层层涟漪”,其实说穿了就是考生的读书感受和体验。
  再如2014年吉林中考作文题(2):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
  叶嘉莹,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70年的教学生涯,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她上课喜欢随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都会写满一黑板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常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贴着胶布。最近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一口水也没有喝。
  迄今,叶嘉莹整理保存的讲课录音累计2000小时以上,音频、视频资料十几箱,以备老得无法讲课时,还可以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在庆典上,叶嘉莹如是说,“我一生一世都热爱古典诗词,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仍然要教古诗词。”
  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 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
  这个题目提示考生“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明确引导考生写自己的人生感悟。
  4. 命题越来越注重考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常说学生思路打不开,所谓思路打不开,关键是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差,或者没有启发和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前面提到的提示语很多都在启发考生的联想和想象,例如2013年河南的中考作文题题目二就是这样: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材料中这对父女谈论的是西瓜,但题目决不是要考生也来谈西瓜,西瓜不过是对生活的隐喻,考生应该展开相似联想,联系生活中的相似现象,这样做才是对这个题目的正确理解。
  再如2012年湖南益阳的中考作文题:
  阅读艾青《盼望》中的一节,按要求作文。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时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请以“启航”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中的提示语是艾青《盼望》中的一节诗,诗歌运用的是形象,形象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触发人的联想和想象:由船只的启航,考生可以联想到社会人生中太多的“启航”,想到一件事的开始,一个事业的开端,一个新阶段的起步……这样思路不就打开了吗?
  5. 命题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写作
  个性化写作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写自己独特的观察和体验,一个是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去表达。学生作文动不动就大同小异甚至千篇一律,追究原因应该是这两个方面都有欠缺。
  新课标倡导个性化写作,在中考作文命题上,也有明显的导向。下面是2015年天津市的中考作文题: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
  请以“晒出我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的珍藏,这个题目要求考生晒出自己的照片、作品之类,考生如果能做到诚实写作的话,就一定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就像题目中所说“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
  再看2012年浙江宁波的中考作文题:
  请你以“你是我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题目显然不是要考生和一本书对话,这个“一本书”应该从比喻意义上来理解。它可以比喻一个人,这个人必定有可“读”之处;它可以比喻一个物,这个事物也必有耐人寻味的地方。与一个人或事物展开对话,没有范文可依,你只有说自己的心里话,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十年中考,涉及的问题很多,不是我们这篇小文所能概况得了的,我们只是从我们的视角,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恳切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指正。

十年磨一剑,文采铸辉煌:一部为你量身定制的满分作文宝典 时光荏苒,十年寒窗;灵感激荡,笔尖生花。 你是否曾为一篇作文而冥思苦想,字斟句酌,却仍觉词不达意?是否曾为高考作文的千变万化而惴惴不安,不知如何下笔才能脱颖而出?是否渴望在万千考生中,用一篇篇掷地有声、文采斐然的佳作,赢得阅卷老师的一致青睐? 现在,我们为你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厚礼,一份经过十年淬炼的智慧结晶——《十年中考创新型满分作文》。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范文集,而是为你精心打造的一座通往满分作文殿堂的坚实桥梁,一条铺满灵感与技巧的坦途。 【十年匠心,精雕细琢,只为呈现最真实的满分力量】 “十年”二字,绝非虚妄的噱头,它承载着我们对教育的执着,对写作的热爱,以及对每一位学子梦想的承诺。我们深入研究了近十年中考各类作文题型,梳理了历年来的高分作文,并非简单地堆砌,而是以一种近乎考古般的严谨态度,挖掘出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能够获得满分的内核。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表面的辞藻,更是思想的深度,情感的真挚,结构的巧妙,以及立意的创新。 这本书汇聚了无数来自一线名师、资深教研员和优秀考生的智慧与经验。他们倾注了多年的心血,从海量的作文素材中精挑细选,从纷繁的写作技巧中去芜存菁,最终为你呈现出这份独一无二的宝典。它凝聚了十年间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变迁,考官的审题偏好,以及考生普遍的困惑与痛点。我们力求让每一篇范文,都拥有灵魂,都拥有能够引起共鸣的生命力,都能够成为你学习路上的璀璨星辰。 【“创新型”的破茧成蝶,拒绝陈词滥调,拥抱个性飞扬】 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千篇一律的作文早已无法满足高考的需求。“创新”二字,是我们这本书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深刻理解,真正的创新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在深刻理解题意的前提下,跳出思维定势,用独特的视角、别致的语言、新颖的构思,展现作者独立的思考和鲜明的个;。 本书精选的“创新型”满分作文,绝非流于表面的猎奇,而是从多个维度展现创新: 视角创新: 同样的题目,不同的切入点。我们为你呈现那些能够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出发,挖掘出题目背后更深层意义的范文。或许是从一个平凡的物品出发,看到了不凡的故事;或许是从一个微小的细节入手,折射出宏大的时代变迁;或许是从一个模糊的现象中,提炼出清晰的哲理。 立意创新: 摆脱俗套的价值判断,用更加成熟、深刻、多元的观点看待问题。我们为你收录那些能够提出更具建设性、更富人文关怀、更能引发深思的立意。它们或许挑战了固有的思维模式,或许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或许在情感上更加细腻动人。 构思创新: 打破传统的“总分总”模式,运用更灵活、更富有张力的结构。书中包含了运用非线性叙事、多线索交织、象征手法、对比映衬等多种创新构思的范文,让你领略到结构之美,体验到叙事之趣。 语言创新: 拒绝空洞的华丽辞藻,追求精准、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我们为你精选那些语言风格独特、善于运用修辞、能够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将平淡情感鲜活化的范文。它们或许文风幽默诙谐,或许情感真挚朴实,或许逻辑严密,都足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每一篇范文都经过精心点评,详细剖析其“创新”之处,让你不仅看到“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不止于范文,更是一套全方位的写作指导体系】 《十年中考创新型满分作文》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优秀的范文。我们为你构建了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写作指导体系,让你从“模仿”走向“创造”。 1. 精准的题型分析与解构: 针对近十年中考作文的常见题型,如话题类、材料类、命题类、思辨类等,我们进行了深入剖析。书中将详细解读各类题型的出题思路、考察重点,以及不同题型下的审题技巧和构思方向。你将学会如何精准把握题目要求,避免跑题、偏题,为作文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2. 核心写作技巧的系统梳理: 我们提炼总结了中考满分作文的核心写作技巧,并以模块化的形式呈现,让你循序渐进地掌握: 审题立意的“火眼金睛”: 如何快速捕捉题眼,确立深刻而有价值的中心思想。 构思布局的“鬼斧神工”: 如何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运用多种结构模式,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素材运用的“锦上添花”: 如何从生活、历史、文化、科技等广阔领域中汲取素材,并将其恰到好处地融入文章,做到“意与境俱适”。 语言表达的“雕虫小技”与“登堂入室”: 从基础的词语运用、句子构建,到高级的修辞手法、情感渲染,全方位提升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升华的“点石成金”: 如何将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避免矫揉造作,引发读者共鸣。 创新思维的“灵感启迪”: 引导你打破思维定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挖掘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3. “拆解式”范文解析,化繁为简: 每一篇范文后,都附有详尽的“名师点评”或“专家解读”。这些解读并非简单的赞美,而是深入剖析范文的优点,包括: 题意把握: 如何准确理解题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 立意分析: 探讨作者为何能够确立如此深刻、创新的中心思想。 结构设计: 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创新之处。 素材选择与运用: 讲解素材的典型性、典型性,以及与主题的契合度。 语言特色: 指出文章的语言亮点,如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等。 情感表达: 剖析文章情感的真挚性与感染力。 通过这种“拆解式”的解析,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篇满分作文是如何“炼”成的,并从中学习到可借鉴的写作方法。 4. “仿写练习”与“拓展思考”: 为了让你更好地将所学内化,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仿写练习,帮助你模仿范文的结构、语言风格,但又能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同时,我们还设置了“拓展思考”环节,引导你对范文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挖掘,鼓励你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本书,点亮你的作文之路】 《十年中考创新型满分作文》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本“启迪书”、“指南书”和“陪练书”。 它为你提供了一扇窗, 让你看到高分作文的无限可能,激发你的写作热情。 它为你铺就了一条路, 让你不再迷茫,知道如何一步步走向满分。 它为你配备了工具, 让你掌握应对各种作文题型的利器。 它为你提供了伙伴, 让你在孤军奋战的写作中,拥有坚实的后盾。 无论你是作文基础较好,希望更上一层楼的学霸,还是在写作上感到困惑,渴望找到突破口的同学,这本书都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的承诺:】 真实性: 所收录范文均是真实存在的中考高分或满分作文,而非“杜撰”。 时效性: 紧跟中考作文命题的最新趋势,内容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实用性: 技巧讲解与范文解析相结合,易于理解和掌握。 创新性: 聚焦“创新型”作文,助你摆脱陈旧模式,写出个性飞扬的佳作。 十年磨一剑,只为助你金榜题名。 拥有《十年中考创新型满分作文》,你就拥有了通往理想分数的那张王牌! 现在,请翻开这本书,开启你的满分作文之旅,让你的才华,在笔尖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十年”的跨度,以及其“创新型”的定位。这意味着它不仅收录了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下的优秀中考作文,更能体现出中考作文要求的与时俱进。我深入研究了几篇近几年的范文,发现它们在选题上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对复杂情感的 nuanced 表达。这让我意识到,中考作文并非一成不变的考题,而是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书中对这些范文的赏析,不仅仅是分析其遣词造句,更是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核,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构思,将这些思考转化为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文字。对于一些基础薄弱但有志于提高作文成绩的学生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能够循序渐进地引领他们掌握创新写作的要领。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几篇“模板”式的满分范文。它更像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作文指导课,通过对十年间优秀中考作文的精选与解析,系统地展示了“创新”在中考作文中的体现和重要性。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看似”普通的素材,经过作者的巧妙构思,都能转化为别具一格的立意,这对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并赋予其独特的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我看到一篇关于“坚持”的作文,并没有落入俗套地去讲述名人故事,而是从一件生活中极其微小的事情入手,层层深入,最终升华出对坚持的理解,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非常有感染力。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极其多样,有的如行云流水,细腻婉转,有的则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借鉴,也让他们明白,优秀的作文需要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正在备考中考,并且渴望在中考作文上取得突破的学生量身打造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创新”这个概念的解读,它并非要求学生故弄玄虚,而是鼓励他们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写出有真情实感、有独立思考的内容。翻阅其中的几篇满分作文,我发现作者们在驾驭文字方面有着极高的技巧,他们能够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将宏大的主题微观化,让文章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我注意到,一些文章在叙事上非常生动,仿佛把读者带入其中,体验人物的情感;而另一些文章在议论上则逻辑严谨,层层递进,让人心服口服。书中对于不同文体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都展现出了“创新”的可能性。这让我对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原来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碰撞和创意的展现。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教育动态的家长,我深知中考作文在总分中的分量,以及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拿到这本《十年中考创新型满分作文》时,我首先被其“创新型”三个字所吸引。现在很多孩子的作文都过于模式化,缺乏个性和深度,这恰恰是中考阅卷老师所不希望看到的。这本书收录的范文,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我仔细对比了不同年份的作文,虽然时效性有区别,但其核心的创新精神贯穿始终。文章的选材非常贴近时代,既有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个人成长经历的细腻描绘,更不乏一些充满哲理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书中对每一篇范文的解析都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点出文章的优点,更会深入剖析其创新之处,比如构思的巧妙、论据的独特性、语言的感染力等等,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创新”是如何体现在一篇作文中的。这种从“为什么”到“怎么样”的讲解,对于指导学生写出真正具有创新力的文章,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吸引力,用色大胆而又不失稳重,给人一种既有创意又不失专业的感觉。封面上的书名“十年中考创新型满分作文”几个字,用了一种很有力量感的字体,仿佛预示着这本书中蕴含着无数破解中考作文难题的金钥匙。我特意翻阅了几篇范文,里面的开头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用诗意的语言铺陈,有的则开门见山,直击主题,但都非常有特色,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而且,文章的立意也非常新颖,很多观点都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像市面上很多作文集里千篇一律的套路,这本书的作者明显在构思和表达上花费了大量心思,能够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势,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读完这些范文,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才华横溢的考生,他们是如何用文字的力量,将平凡的题材赋予深刻的内涵,如何用巧妙的构思,让一篇篇作文熠熠生辉。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范文,更像是在传授一种作文的“思想”,一种如何用创新思维去驾驭文字的艺术。

评分

好评,内容不错!!

评分

收到货了,很棒的商品,快递小哥棒棒哒!点赞哦!

评分

书质量不错!

评分

加油,努力学习中

评分

京东的,大品牌。不错

评分

老师推荐的作文书

评分

总体不错。正版。学习用。

评分

这书看这听长的,十年,其实不算厚的,还行,只是京东的东西,放心

评分

作文很受用,书也非常好,印刷正版,666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