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雷俊卿,张坤 著
图书标签:
  • 钢箱拱桥
  • 组合结构
  • 新型结构
  • 桥梁工程
  • 结构工程
  • 拱桥
  • 钢结构
  • 桥梁设计
  • 有限元分析
  • 结构优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106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357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8
字数:293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由于其造型美观和结构稳定、跨越空间的能力和刚度大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铁路桥、公路桥和城市桥梁的建设之中。本书作者在原铁道部科技开发重点科研课题和中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工程理论和结构特点,调研收集了国内外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资料,结合相关拱桥的科研的理论研究、设计复核计算分析、钢桥的制造工艺过程了解、实桥的施工试验监测控制、养护维修方法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与总结提炼编写而成。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在原铁道部科技开发重点科研课题和中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工程理论和结构特点,调研收集了国内外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资料,结合相关拱桥的科研的理论研究、设计复核计算分析、钢桥的制造工艺过程了解、实桥的施工试验监测控制、养护维修方法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与总结提炼编写而成。
全书共由十一章组成,主要内容为:论述了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国内外的发展与技术特征、计算分析理论;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结构体系、设计流程、主要结构形式、构造特点、构造细节、结构特性、结构设计参数优化选择和静动力分析与结构效应;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制造和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控理论和方法研究;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测控制实例;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病害和损伤分析;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养护维修对策研究等。
本书作为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内容丰富,可供从事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城市桥梁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雷俊卿,女,1956年出生,河南南阳人,工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桥梁工程》北京市和国家精品课程奖励,获得2011年“中国交建201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大跨度钢箱叠拱桥“先梁后拱”综合施工技术与测试技术研究。

目录

1 绪论
1.1 国内外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发展
1.2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技术与美学特征
1.2.1 桥梁结构的跨度与高度的特征
1.2.2 桥梁空间形态的动态连续性与平顺性和安全性特征
1.2.3 桥梁结构的景观美学设计特征
1.2.4 桥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特征
1.2.5 桥梁结构的养护维修方便性特征
2 拱桥的计算理论
2.1 概述
2.2 挠度理论
2.2.1 基本假定
2.2.2 几何方程
2.2.3 平衡微分方程
2.2.4 约束方程
2.2.5 挠度理论的计算求解
2.3 有限元理论
2.4 拱的面内和面外稳定理论
2.4.1 拱桥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4.2 稳定问题的计算方法
2.4.3 第一类稳定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2.4.4 第二类稳定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3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结构特征与静力分析
3.1 概述
3.2 拱桥结构形式的分类
3.3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静力分析
3.4 不同拱肋形式结构分析
3.5 不同系梁形式结构分析
3.6 不同吊杆形式结构分析
3.6.1 实心圆杆吊杆
3.6.2 型钢吊杆
3.6.3 平行钢丝束吊杆
3.7 不同桥面结构形式结构分析
3.7.1 结合桥面
3.7.2 明桥面
4 新型钢箱组合拱桥设计参数比选分析
4.1 新型钢箱组合拱桥设计流程
4.2 结构设计参数与结构构造分析
4.2.1 矢跨比
4.2.2 拱肋内倾角
4.2.3 横撑布置形式
4.2.4 吊杆布置形式
4.2.5 拱肋系梁刚度比
4.3 拱脚结构构造细节与计算分析
5 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动力行为分析
5.1 新型钢箱叠合拱桥风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行为分析
5.1.1 无车时风荷载的计算分析
5.1.2 有车时风荷载的计算分析
5.2 横向摇摆力和制动力作用下的受力行为分析
5.2.1 横向摇摆力作用的受力行为分析
5.2.2 制动力作用的受力行为分析
5.3 钢箱叠合拱桥温度应力与变形分析
5.4 钢箱叠合拱桥的抗震受力行为分析
5.4.1 模型的建立
5.4.2 自振特性分析
5.4.3 抗震分析
5.5 钢箱叠合拱桥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5.5.1 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
5.5.2 计算参数
5.5.3 评判标准
5.5.4 桥梁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及分析
6 新型钢箱拱桥的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6.1 新型钢箱拱桥的制造工艺流程
6.1.1 放样、作样及号料
6.1.2 切割
6.1.3 零件矫正与弯曲
6.1.4 边沿加工
6.1.5 制孔
6.1.6 组装、组焊
6.1.7 杆件整形
6.1.8 检验
6.1.9 试装
6.1.10 除锈、涂装、出厂和运输发送
6.2 拱桥的焊接变形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
6.2.1 焊接变形分析机理
6.2.2 焊接接头控制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6.2.3 减小厚板焊接变形工艺控制的参数分析
6.2.4 焊接工艺要点
6.2.5 焊接关键技术
6.3 钢箱系梁和拱桥的节段制造技术研究
6.3.1 加劲肋的选型与安装
6.3.2 正交异性板的制造
6.3.3 横隔板的形式与制造
6.4 刚性吊杆的制造技术研究
6.4.1 吊杆制造
6.4.2 吊杆在梁和拱上的锚固构造
7 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7.1 新型钢箱组合拱桥施工安装方案设计
7.1.1 钢箱梁杆件施工应力分析
7.1.2 结构施工变形分析
7.1.3 施工荷载的合理确定
7.2 拱桥施工安装技术研究
7.2.1 钢箱梁的悬臂拼装技术
7.2.2 钢箱梁的拖拉架设技术
7.2.3 钢箱梁的分段和整体浮运架设技术
7.2.4 支架上的钢梁拼装技术
7.3 拱桥工艺工法研究
7.3.1 钢箱系梁安装的工地连接技术要点
7.3.2 钢箱梁工地焊接工艺
7.3.3 钢箱梁的工地高强度螺栓施拧工艺
7.3.4 箱梁组拼工艺
7.3.5 吊杆安装工艺
7.4 临时系梁桥阶段运架梁的安全稳定性分析
8 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控理论和方法研究
8.1 新型钢箱组合拱桥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
8.2 参数识别和误差调整方法
8.3 施工控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8.3.1 系梁临时结构分析
8.3.2 预压的施工荷载影响
8.3.3 运梁车的荷载效应分析
8.3.4 架桥机的荷载效应分析
8.3.5 拱的支架的变形
8.3.6 吊杆的安装与张拉力
9 新型钢箱叠合拱桥的实桥施工监测控制
9.1 新型钢箱叠合拱桥的施工阶段的模拟计算分析
9.1.1 施工阶段各构件位移计算分析
9.1.2 施工阶段各构件内力与应力计算分析
9.2 施工监测方案与内容
9.2.1 监测控制工作内容
9.2.2 监测控制方案
9.3 施工过程临时结构的现场监测
9.3.1 测试点及测试仪器的布置
9.3.2 预压过程中结构的应力应变实测值
9.3.3 预压过程中结构的应力应变实测值与计算值对比
9.3.4 过架桥机和运梁过程中结构的应力应变实测值
9.3.5 运梁过程中梁上动力测试结果
9.3.6 钢管大型临时支撑在运梁过程中应力应变的测量
9.4 施工阶段各构件理论计算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9.4.1 系梁、纵梁与横梁
9.4.2 拱肋
9.4.3 吊杆
10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病害和损伤与分析
10.1 概述
10.2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腐蚀损伤分析
10.2.1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腐蚀损伤环境分类
10.2.2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腐蚀损伤分析
10.3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吊杆损伤分析
10.3.1 吊杆损伤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10.3.2 吊杆损伤对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10.3.3 吊杆损伤对结构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
10.4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桥面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
10.4.1 铁路桥的桥面结构及受力性能分析
10.4.2 公路和城市桥梁的桥面结构铺装及受力性能分析
11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养护维修对策研究
11.1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养护维修
11.2 桥梁防腐蚀涂料及涂装技术
11.2.1 桥梁钢结构的防腐蚀涂料
11.2.2 铁路钢桥的涂装体系
11.2.3钢桥结构的涂装技术与方法
11.3 桥梁钢结构热喷涂长效防腐蚀技术
11.3.1 热喷涂技术的特点
11.3.2 热喷涂长效防腐
11.3.3 电弧喷涂长效防腐蚀工艺
11.4 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养护检查车与平台
11.5 CFRP(复合碳纤维)吊杆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由于其造型美观和结构稳定、跨越空间的能力和刚度大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铁路桥、公路桥和城市桥梁的建设之中。本书作者在原铁道部科技开发重点科研课题和中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工程理论和结构特点,调研收集了国内外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资料,结合相关拱桥的科研的理论研究、设计复核计算分析、钢桥的制造工艺过程了解、实桥的施工试验监测控制、养护维修方法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与总结提炼编写而成。
全书共由十一章组成,主要内容为:论述了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国内外的发展与技术特征、计算分析理论;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结构体系、设计流程、主要结构形式、构造特点、构造细节、结构特性、结构设计参数优化选择和静动力分析与结构效应;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制造和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控理论和方法研究;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测控制实例;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病害和损伤分析;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养护维修对策研究等。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桥梁工程的科研教学、设计和工程监控测试等工作,主持和参加了我国多座高速铁路桥梁、高速公路桥梁以及城市桥梁的科研、设计、施工监控、技术咨询等工作。本书作为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内容丰富,可供从事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城市桥梁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由雷俊卿教授、张坤博士编著。在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科研项目试验研究过程中,北京交通大学的师生们有:夏超逸、赵涛、田继科、陈翔、冯同同、张钊、谢远超、王钢、张桦、闫志刚、于天来、张楠、肖赟、曹珊珊、李忠三;中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导和工程师们有:谢建国、王武勤、冯贵莹、王珣、傅鑫彬、郝良秋、周峰、闵家瑞、李路生、林鹏凯、石新栋、刘洋;中铁第一设计院的李承根、刘彦明等设计工程师们;中铁山桥集团的刘云成等同志们参加了相关的拱桥的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监测、工厂制造工艺和拼装架设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书中还参考了相关作者的论文和科技成果,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的错误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 概览 本书深入探讨了新型钢箱组合结构在拱桥设计与建造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详实的工程实例以及前沿的技术介绍,本书旨在为桥梁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套全面、权威的参考资料,助其掌握现代拱桥技术的核心,并引领行业创新。 主要内容 第一章:钢箱组合结构桥梁概论 1.1 钢箱梁桥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回顾钢箱梁桥的起源,分析其在减轻自重、提高整体刚度和美观性等方面的优势。 1.2 组合结构桥梁的定义与分类: 阐述组合结构桥梁的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组合结构(如钢-混凝土组合、钢-钢组合等),并着重介绍钢箱与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组合的优势。 1.3 钢箱组合结构在拱桥中的应用优势: 详细分析钢箱结构在拱桥中能够带来的结构效率提升、施工便利性以及对大跨度拱桥的适应性。 第二章: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2.1 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力学行为分析: 2.1.1 空间受力特性: 深入解析钢箱截面在拱桥整体空间受力体系下的受力特点,包括弯曲、扭转、剪切等。 2.1.2 构件连接与传力机制: 重点研究钢箱与混凝土(或其它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剪力键、螺栓、焊缝等)及其在荷载传递中的作用。 2.1.3 稳定性分析: 探讨钢箱构件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以及屈曲问题。 2.2 关键设计参数与计算方法: 2.2.1 截面优化设计: 介绍如何根据荷载、跨度、材料特性等因素,对钢箱截面的尺寸、厚度、腹板布置进行优化。 2.2.2 荷载组合与内力计算: 依据现行设计规范,详细阐述各种荷载(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的组合原则,以及采用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计算拱桥内力。 2.2.3 疲劳验算: 强调钢箱结构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性能,介绍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和疲劳损伤控制策略。 2.2.4 变形与挠度控制: 分析拱桥的变形特性,提出控制整体和局部变形的有效措施。 2.3 新型材料与连接技术在钢箱组合结构中的应用: 2.3.1 高强度钢材与特种钢材: 介绍新型高强度钢材的性能特点及其在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承载能力方面的潜力。 2.3.2 复合材料的应用: 探讨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在增强钢箱、混凝土界面连接方面的应用前景。 2.3.3 先进的焊接与连接技术: 介绍自动化焊接、高强螺栓连接等先进技术,提升连接的可靠性和施工效率。 第三章: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施工技术与工艺 3.1 施工顺序与方案设计: 3.1.1 拱肋合龙技术: 详细介绍现浇、预制拼装、顶推、缆索吊装等不同拱肋合龙方案,以及新型钢箱结构在合龙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3.1.2 结构体系转换: 分析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临时支撑体系、支架体系的设计与施工,以及钢箱组合结构体系的逐步形成。 3.1.3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重点介绍钢箱梁内或外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包括振捣、泌水、养护等关键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 3.2 钢箱制作与安装技术: 3.2.1 钢箱分节预制与运输: 介绍钢箱在工厂预制、分节运输至施工现场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 3.2.2 钢箱吊装与就位: 探讨大型构件的吊装设备选择、吊装方案设计以及高精度就位技术。 3.2.3 钢箱之间的连接与密拼: 详细阐述钢箱分节之间的焊接、螺栓连接等工艺,以及保证箱体密闭性、水密性的技术措施。 3.3 组合结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3.3.1 钢-混凝土界面处理与连接: 强调钢箱与混凝土之间良好粘结和剪力传递的施工要点,如界面除锈、防腐处理、剪力键植入等。 3.3.2 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 介绍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和控制拱桥变形的技术手段,如利用测量仪器、调整支架荷载等。 3.3.3 施工安全管理: 强调钢箱组合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应急预案。 第四章:工程实例分析与案例研究 4.1 国内外典型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介绍: 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工程案例,涵盖不同类型(如上承式、中承式、下承式)、不同跨度、不同设计理念的钢箱组合结构拱桥。 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设计理念、结构特点、所采用的新型技术、施工难点与解决方案。 4.2 案例的技术评估与经验总结: 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的技术评估,分析其在结构性能、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表现。 总结工程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提炼出可推广、可借鉴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第五章: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检测、维护与评估 5.1 结构健康监测(SHM)技术: 介绍在钢箱组合结构拱桥中应用的各种传感器(如应变片、加速度计、位移计、温度传感器等),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分析SHM数据在评估结构实时状态、预测潜在病害方面的作用。 5.2 常见病害及其诊断方法: 识别钢箱组合结构拱桥在服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病害,如钢箱腐蚀、混凝土开裂、连接失效、疲劳损伤等。 介绍无损检测(NDT)和辅助检测技术(如超声波、射线探伤、红外热成像、回弹仪等)在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5.3 维护与加固技术: 针对不同病害,提出相应的维护和加固策略,包括防腐涂层修复、裂缝修补、构件更换、结构加固等。 介绍针对钢箱组合结构特点的专业维护技术。 5.4 结构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 阐述对服役多年的钢箱组合结构拱桥进行整体结构评估的方法,包括承载能力评估、可靠性评估。 介绍基于SHM数据和评估结果的剩余寿命预测技术。 第六章: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6.1 智能化与绿色化设计: 探讨BIM技术、参数化设计在钢箱组合结构拱桥设计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环保材料和工艺的推广。 6.2 新型结构形式与材料的研发: 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钢箱组合结构形式,以及更轻质、高强、耐久的新型材料的研发方向。 6.3 数字化施工与运维: 讨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施工管理、智能运维中的应用潜力。 6.4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行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于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桥梁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科研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对于对大跨度桥梁、钢结构、组合结构技术感兴趣的工程界人士,本书也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预期贡献 本书的出版,旨在提升我国在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领域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为建设更安全、更经济、更美观的现代化桥梁工程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本书关于运营维护与健康监测的部分,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桥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深刻洞察。他并未将关注点局限于设计与施工,而是将目光延伸至桥梁建成后的长期使用阶段。书中对钢箱梁拱桥常见的病害,如腐蚀、疲劳开裂、连接松动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成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修复措施。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HM)在钢箱梁拱桥中的应用,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传感器(如应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的类型、布设原则,以及如何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对桥梁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他对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桥梁病害诊断与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这让我对未来桥梁的智能化管理充满了期待。读到此处,我仿佛看到作者在为一座座宏伟的桥梁“把脉问诊”,确保它们能够安全、可靠地服务于社会 generations。

评分

这本书在探讨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设计理念时,给我带来了许多耳目一新的启发。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已有的成熟理论,而是大胆地引入了许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性的设计思路。例如,在关于结构优化部分,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等优化技术,对钢箱梁的截面形式、腹板高跨比、顶板和底板的刚度分布进行多目标优化,以达到减重、提高承载能力、降低施工成本等多重目的。我尤其欣赏他对“参数化设计”和“参数化建模”在拱桥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这不仅能大大提高设计效率,更能为设计师提供一个更灵活、更具探索性的设计平台。书中对一些创新性的连接方式,如高强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的优缺点对比,以及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可靠性分析,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读到此处,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对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甚至是经济性的全面考量。这种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写作风格,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本能够指导实际工程应用的宝典。

评分

本书在对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荷载分析部分,进行了非常全面和深入的探讨。作者不仅仅局限于静力荷载,如恒载、活载等,而是将动态荷载,如风荷载、水流冲击荷载、甚至车辆的动态响应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对不同工况下的组合效应,以及最不利荷载组合的确定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对风荷载的分析中,不仅仅考虑了平均风速,还对阵风效应、涡激振动等复杂风况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建议。他对车辆荷载的动态放大系数、车道分布、以及桥面集中的交通荷载等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读到此处,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座稳定可靠的桥梁,是建立在对各种复杂荷载的精准分析和充分预估之上的。

评分

本书在对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经济性分析方面,展现了作者务实的工程态度。他并未仅仅关注技术可行性,而是将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作者详细分析了钢箱梁拱桥在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施工成本、以及后期维护成本等方面的构成,并提出了多种降低成本的优化策略。他对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材料选择、以及不同施工工法的经济性对比,为读者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依据。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时,将建成初期的投资成本与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经济性评估,这是一种更加全面和长远的经济视角。读到此处,我更加认识到,一座成功的桥梁工程,不仅要有卓越的技术性能,更要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

评分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在桥梁的美学设计方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技术性的论述中,巧妙地融入了艺术的视角,让我意识到,宏伟的桥梁不仅仅是工程技术的结晶,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钢箱梁拱桥的造型美学,包括其线条的流畅性、体量的比例感、以及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性。他对不同拱肋形式、不同钢箱截面形状在视觉效果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一些著名桥梁的实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精巧的设计,使桥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绿色设计”理念的强调,他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桥梁景观。读到这里,我不再仅仅将桥梁视为一个交通设施,而是将其看作是一件融入城市脉络的雕塑艺术品。

评分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中关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钢箱梁拱桥应用,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作者在这一章节的论述,让我看到了这种桥梁结构在应对极端地理挑战方面的巨大潜力。他详细分析了在山谷、河流、峡谷等复杂地形条件下,如何进行桥址选择、基础设计、以及拱肋与桥墩的连接方式。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大跨度拱桥”在这些复杂地形中的优势,以及钢箱梁结构如何通过其优良的抗扭性能和整体稳定性,克服跨越难题。他对一些极具挑战性的工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例如在地震活跃带、高寒地区、或者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如何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成功建造出安全、可靠的钢箱梁拱桥。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挑战抗争的伟大工程。

评分

《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在材料选择与性能分析方面,展现了作者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书中对高强度钢材、耐候钢、以及新型复合材料在钢箱梁拱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作者不仅分析了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疲劳强度等,还对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如抗腐蚀性、耐磨性、以及抗高温性能进行了深入的评估。他对钢箱梁内部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以及防腐涂层的选择与施工工艺的优化,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材料的性能如何影响结构的整体行为”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他通过对比不同材料在相同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清晰地展示了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对桥梁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影响。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桥梁工程的书,更是在探索材料科学如何驱动工程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评分

当我翻开《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于拱桥结构演进的宏大叙事。从古老的石拱桥,到近代更为轻盈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再到如今蓬勃发展的钢箱梁结构,作者并非仅仅罗列历史的痕迹,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次技术革新背后的力学原理、材料科学的突破以及工程实践的智慧。尤其是在描述钢箱梁结构时,作者不仅仅局限于其在拱桥上的应用,更是将其在多跨连续梁桥、斜拉桥等不同桥型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对比分析,让我对这种结构的通用性和适应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对钢箱梁整体性的强调,以及在抗扭、抗弯方面的卓越表现,都让我对这种结构在跨越复杂地形、应对极端荷载条件下的潜力充满期待。同时,书中对节点连接、腹板布置、顶板和底板的厚度设计等细节的探讨,也展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工程功底。读到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桥梁设计实验室,与作者一同探索着如何通过精妙的结构设计,将建筑的宏伟与工程的实用完美结合,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贡献更安全、更经济、更美观的桥梁。

评分

在阅读《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过程中,我对于施工技术的部分尤其感到着迷。作者在这一章节的阐述,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座宏伟桥梁的诞生,离不开精湛的施工工艺。他不仅介绍了传统的顶推法、吊装法等施工技术,更详细地讲解了钢箱梁拱桥在现浇混凝土施工、拼装施工、以及整体架设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他对于钢箱梁在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撑、预应力施加、以及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的分析,都显得尤为透彻。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特别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列举了一些实际工程中的案例,分析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他对钢箱梁在施工过程中的线性控制、焊接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浇筑的配合等细节的描述,都充满了实践经验的智慧。读到这一部分,我仿佛能看到工人们在高空中辛勤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他们将一根根钢梁、一块块混凝土,最终凝聚成一座宏伟桥梁的艰辛与辉煌。

评分

这本书中关于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抗震性能分析,让我大开眼界。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于理论计算,而是将复杂的动力学原理与实际的地震作用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理解。他详细阐述了钢箱梁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包括其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以及扭转方向的振动模式。我对书中关于“隔震支座”和“消能减震装置”在钢箱梁拱桥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关注,作者不仅分析了这些装置的减震原理,还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展示了它们在降低结构损伤、保护主体结构、以及提高通行安全方面的显著效果。他对钢箱梁在不同震级、不同持时地震作用下的滞回耗能能力,以及结构整体的脆弱性分析,都显得尤为专业和深入。读到此处,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现代桥梁工程中,如何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是保障交通生命线安全的关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