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

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咬文嚼字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语言文字
  • 语文工具书
  • 词汇语法
  • 语言学
  • 普及读物
  • 报刊合订本
  • 2004年出版
  • 咬文嚼字
  • 参考工具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ISBN:97875452172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0850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6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这是《咬文嚼字》杂志2004年度合订本(精装)。《咬文嚼字》杂志是2015年度全国百强期刊,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材料新颖。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此次合订本,在原来出版的杂志上进行了修订工作。

内容简介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2004年度的杂志合订本(精装)。合订本保持了一贯的特色: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材料新颖。刊物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和年度十大流行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纷纷报道。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此次合订本,在原来出版的杂志上进行了修订工作。

作者简介

  《咬文嚼字》杂志,为全国知名期刊,创刊于1995年,2015年被列为全国百强期刊。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咬文嚼字》这个刊物很好,经常给我们指出一些习焉不察的错误。这不仅对一般人有用,对我们这些常做文字工作的人也有用。所以我说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谢冕
  
  ★我把我的诗叫作“母语写作”,散文也一样是“母语写作”。我和我的同胞一起“咬文嚼字”,维护母语的纯洁、响亮和光泽。我和《咬文嚼字》一起“咬文嚼字”,推敲琢磨,像我们的先人在争生存、争自由时磨砺手中的每一件石器。
  ——邵燕祥
  
  ★汉语是*富表现力的语言,能用汉字叙事抒情,是中国人的幸运。维护汉语的精美和准确,意义深远。《咬文嚼字》持之以恒地在做这件事,令人钦佩。
  ——赵丽宏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咬文嚼字》就是认这个“真”。
  ——叶兆言

目录


卷首幽默
判决
接生车
放火科
黄泉路
“天花”美容店
缝人工
“招尘”
“售冰棺”
换什么鱼
卖不卖假药
“人肠”
“致命”出版社
语林漫步
小心你们的笔
——给央视节目主持人提个醒
又见“本刊
由《战时的书》想到现在的书
“嘴里长脚”云云
堪称“魔术大师
词语过敏
语言的柔韧性
语言差异例话
……
众矢之的
一针见血
文章病院
百家会诊
借题发挥
有此一说
碰碰车
向我开炮
百科指谬
锁定名人
教材扫描
校园丛谈
词语春秋
十字街头
汉字神聊
正音室
向你挑战
语丝
雾里看花
有照为证
其他

精彩书摘

  小心你们的笔——给央视节目主持人提个醒
  语林漫步
  常文斌
  本人爱看电视,尤其爱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央台到底是中央台!厚实,大气,高雅,而且节目主持人十分整齐。无论是当年的赵忠祥、倪萍,还是今天的朱军、周涛,一个个光彩照人。
  和某些地方台相比,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并不以靓丽见长(当然,他们也长得很帅),而靠的是气质和内涵;也并不以伶牙俐齿取胜(尽管他们在主持时机敏过人),而是能把话说到节骨眼上,而且说得很有分寸。这是一种造诣。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偏爱吧,《中国电视报》2003年8月11日刊出的获奖主持人的文章、8月25日刊出的庆贺建台45周年的主持人的感言,我都逐字逐句地拜读了。谁知不读则已,一读深感遗憾,说得再重一点,可谓扼腕痛惜。想不到在我素来敬重的主持人的笔下,竟冒出了如此多的不伦不类的文字。
  为了说明问题,请允许我摘录几句:
  先看“赵大叔”赵忠祥的:“金风送爽,万里飘香,月色光华,晶莹璀璨。”这段文字保持着赵主持的一贯特色,讲究辞藻和节奏,可是当他摆出架势、字正腔圆地抒情时,却让人有点忍俊不禁:“45个秋天呵,正是中国电视第45个华诞。”前面说的是量,后面说的是序,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再看后起之秀周涛小姐的:“我无数次参与过春节、建台纪念日、香港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等大型电视活动……”确实,在电视荧屏上,我们经常见到周小姐靓丽的身影,说“无数次”决不是夸大其辞;但是,那是“无数次”参与大型电视活动,而不是“无数次”参与“香港澳门回归”,“无数次”参与“北京申奥成功”,作为书面语言,还是要讲究一点严密的吧。
  上面两位的问题也许不算严重,请看王小丫:“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能干的人很多,聪明的人也很多,运气好的人还有很多,为什么是我,唯有感谢!”小丫啊小丫,你到底明白了什么啦?作为观众,我也很想了解为什么是你,你得把你明白的道理说给我们听听啊。真的,把话说清楚再“感谢”不行吗?如果在《开心辞典》里出一道题:“王小丫明白了什么?”你让人家怎么回答呀?
  最出人意料的是李咏。他说:“在一家不太大的面馆的后厨,我接到了获奖电话,立马便有了一点儿‘交加’。”读到这一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李咏在台上活蹦乱跳的样子。我只知道有悲喜交加、爱恨交加、风雨交加、拳脚交加……李咏的“交加”是什么“交加”呢?总该说完整啊。面对“幸运”突降,“立马便有了一点儿‘交加’”,像外国人一样说话,也许是太激动了吧。
  下面再说一位我不太熟悉的,她叫梁艳,《新闻30分》主持了八年。她说:“八年,是呱呱坠地的婴孩面对陌生的世界睁开的渴求的眼睛;八年,是懵懂少年在跋涉征程中逐渐沉稳的脚步……”这段话有一连串的排比,看得出作者很想营造出一点气势,可是“八年”成了“渴求的眼睛”,“八年”又成了“沉稳的脚步”,这是哪儿对哪儿啊?在语法上,大概可以称之为主谓搭配不当吧?
  好了,限于篇幅,不再点下去了。爱之深,责之苛。但愿点到的各位,不要一触即跳。我非常希望你们既能成为优秀的主持人,又能成为合格的写作者。但是,要提醒各位的是,当你动笔的时候,一定要像在演播室里那样,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而不是敷衍塞责,视同儿戏。文章千古事,得失读者知。没有时间写,可以不接受约稿;没有把握写,要懂得藏拙的重要。否则,让那些似通非通的东西公之于世,不仅有损你们自己的形象,也会伤害我们观众的感情。
  这里,我想顺便提醒一下《中国电视报》。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实远远不止这些问题),你们是难辞其咎的。约稿是你们的责任,审稿也是你们的责任。千万不能因为他们是著名节目主持人、优秀节目主持人,便一概绿灯放行,有稿必用。记得诗人艾青说过,把最好的稿子投给编辑,是对编辑的支持;而把不好的稿子退给作者,则是对作者的爱护。你们可不能看着他们出洋相啊。拜托,拜托。
  ……

前言/序言


《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 《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收录了当年《咬文嚼字》杂志的精华内容,是一本集语言观察、文字辨析、文化解读于一体的年度精选集。本书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字发展动态、洞察社会文化变迁的窗口。 内容精要: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2004年度语言生活中的诸多热点与亮点。作者团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学养,对当年涌现的新词新语、网络流行语、以及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文字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读者将从中窥见时代的车轮如何在字词的演变中留下印记,社会思潮如何在语言的运用中得到反映。 亮点聚焦: 新词新语的时代脉搏: 2004年,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网络文化蓬勃发展,新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催生了大量新词新语。《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精心选取了当年最具代表性的新词,例如“粉丝”、“给力”、“宅男宅女”、“山寨”等,并深入剖析了它们的来源、含义、传播途径以及折射出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征。这些词语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观察社会变迁的生动载体。 网络语言的流行与规范: 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本书对当年网络上流行的各种词汇、表情、缩略语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其产生机制、使用语境以及对传统语言规范的影响。同时,也呼吁读者在享受网络语言的便捷与创造力的同时,关注其可能带来的语言模糊与误解,引导读者理性对待网络语言。 经典词语的辨析与溯源: 除了关注新生事物,本书同样重视对经典词语的深入挖掘。对于一些容易混淆、误用,或是内涵丰富的传统词语,作者团队进行了严谨的考证与辨析,追溯其词源,梳理其演变,阐释其精确含义。这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汉语的理解,避免语言误用,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深刻性。 文化现象的语言解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将语言现象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书中分析了当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流行的文化潮流(如影视剧、体育赛事、娱乐八卦等)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以及语言如何反过来塑造和传播这些文化。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得本书不仅是一本语言读物,更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与社会风貌的文化剪影。 名人与媒体的语言担当: 本书还会关注当年媒体报道、名人言论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对于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语言失误、不当表述,作者会进行分析,指出其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此引导媒体和公众重视语言的规范性与责任感,共同维护汉语的健康发展。 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 《咬文嚼字》一直以其寓教于乐的风格著称。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注重内容的趣味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人入胜的论述,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增长了语言知识,提升了语言素养。 阅读价值: 《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是每一个热爱汉语言文字、关心社会文化变迁的读者的理想读物。它不仅能够帮助您: 拓展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了解新词新语的含义与用法,能让您的语言更加生动、准确、富有时代感。 辨析语言歧义,避免沟通误解: 掌握词语的精确含义,有助于您在日常交流、书面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洞察社会现象,理解文化潮流: 通过语言的变迁,您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年的社会热点、流行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培养严谨的语言态度: 认识到语言的精确性与重要性,养成细致考究、认真对待语言的习惯。 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文化品位: 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汲取丰富的语言学、文化学知识。 无论是作为案头常备的语言工具书,还是作为了解2004年社会文化的一扇窗户,《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佳作。它以文字为载体,带领读者回顾一个充满活力与变化的年份,感受汉语的生命力与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拿起《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尤其是2004年的这部分内容,我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本书绝非泛泛之辈,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考证,为我们展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疑难杂症”时的那种耐心和细致。例如,对于一些经常被误用的成语、俗语,作者会追根溯源,给出最权威的解释,让你恍然大悟。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辨析对错”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探讨了这些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时代特征。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群语言的“守护者”对话,他们用毕生的智慧,为我们梳理语言的脉络,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汉语的“前世今生”。2004年的内容,尤其让我觉得是精选之作,那些对当年社会现象和语言变化的深刻洞察,至今读来仍有启发意义。这本书,绝对是每一个热爱汉语、追求精进的读者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

真是难以置信,我竟然能在茫茫书海中挖到这本《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简直是捡到宝了!说实话,一开始我都没抱太大期望,毕竟“合订本”听起来就有点像旧时泛黄的报刊集,可能内容有些陈旧,或者只是简单地把零散的文章拼凑在一起。然而,翻开第一页,我的怀疑就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编排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把零散的药材精心炮制,最终汇聚成一剂能够治愈“语言病症”的良方。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方法,对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影响深远的词语用法,作者总是能深入浅出地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演变。每一次阅读,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彩绝伦的语言侦探游戏,跟随作者的脚步,一步步揭开词语的神秘面纱。那些曾经困扰我的、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在《咬文嚼字》的照耀下,变得清晰而富有条理。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平易近人的智慧,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品味和表达能力。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字面上的知识,更在于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理解社会的视角。

评分

我得承认,《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这本厚重的合订本,尤其是2004年的那部分内容,彻底颠覆了我对“语言解析”类书籍的刻板印象。我本以为会是一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和词汇辨析,结果却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笔记”。作者以一种近乎“解剖”的精细度,将每一个词语、每一个短语的构成、演变、用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歧义,都进行了一番透彻的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并非冷冰冰的学术论证,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例子。你会发现,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口说出的词语,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或者承载着一种独特的情感。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授我们如何“用好”语言,更是在引导我们去“感受”语言,去理解语言背后的人文精神。2004年的这期内容,在我看来,尤其具有时代意义,它精准地捕捉了那个时期语言发展的一些特点,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

这《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汉语百科全书”,尤其是2004年的这本合订本,我觉得它收录的内容尤其精华,代表了那个时期汉语发展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精彩解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一些热点词语的“溯源”能力。你会发现,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词汇,背后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或者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细致的考证,将词语的起源、演变和用法之间的微妙联系一一展现出来。这不仅仅是枯燥的语言学研究,更像是在阅读一部微型的中国社会变迁史。我常常被作者的博学和敏锐所折服,他们总能在平凡的字词中发现不凡的意义,解读出时代的声音。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实用性”。很多时候,我们写文章、说话,都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容易出错的地方,而《咬文嚼字》恰好能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指导。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工具书,反而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让你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还能领略到汉语的魅力。

评分

作为一名对文字有着不懈追求的阅读爱好者,我必须说,《咬文嚼字(合订本 2004年)》这本书,尤其是它2004年的合订版,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启发。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语言的分析局限于“对错”二字,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和“怎么样”。作者深入探讨了词语的“生命力”和“演变性”,让我们明白,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规则,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生命体。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流行语”的解析,它们往往能够捕捉到当下社会思潮的脉搏,反映出人们的情感和需求。同时,这本书也对一些“陈旧”或者“被误用”的词汇进行了“正本清源”的工作,提醒我们要尊重语言的传统和规范。这种对语言的“辩证”看待,让我觉得非常难得。它鼓励读者在掌握基本规范的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受语言的发展。每一次阅读,都感觉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他们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引导我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精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