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 [Educational Statistics Yearbook of China]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 [Educational Statistics Yearbook of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 編
圖書標籤:
  • 教育統計
  • 中國教育
  • 教育數據
  • 教育年鑒
  • 統計年鑒
  • 2014年
  • 高等教育
  • 基礎教育
  • 教育發展
  • 數據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教育齣版社
ISBN:9787107308918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2358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Educational Statistics Yearbook of Chin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95
字數:9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是一本全麵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的資料性年鑒,是由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根據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委員會、教育廳填報的學校基層報錶數字整理匯編而成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擔瞭數據的計算機處理匯總工作。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包括以下部分:綜閤部分、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分布情況、辦學條件、科學研究等。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是各有關部門研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備資料工具書,是教育界各機關、學校指導部門製定教育計劃、指導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依據。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所列資料,未含颱灣省、香港特彆行政區和澳門特彆行政區的數字;凡未注明年份的均為2014年的數字。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教育事業發展
一、綜閤部分
各級各類學校校數、教職工、專任教師情況
各級各類學曆教育學生情況
各級各類非學曆教育學生情況
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基本情況
各級各類學校女學生數
各級各類學校女教師、女教職工數
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學生數
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教師、教職工數
各級各類學校校數
各級各類學曆教育學生數
各級各類學曆教育招生數
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數
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數
高中階段學生數的構成
教育規模
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
各級教育毛入學率
各級普通學校畢業生升學率
每十萬人口各級學校平均在校生數
各級普通學校生師比
普通高等學校校均規模
各級自學考試基本情況
二、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學校(機構)數
普通高等學校校數
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
普通高等學校設置(研究生、本科)專業數
普通高等學校設置(高職(專科))專業數
高等教育學校(機構)學生數
分部門、分計劃研究生數(總計)
分部門、分計劃研究生數(普通高校)
分部門、分計劃研究生數(科研機構)
分學科研究生數(總計)
分學科研究生數(普通高校)
分學科研究生數(科研機構)
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分學科學生數
普通高等學校工科分大類本科學生數
普通、成人本、專科分舉辦者學生數
普通本、專科分性質類彆學生數
成人本、專科分性質類彆學生數
普通本科分學科學生數
普通專科分專業大類學生數
成人本科分學科學生數
成人專科分學科學生數
網絡本科分學科學生數
高等教育學生數變動情況
網絡專科分學科學生數
高等教育非學曆教育學生情況
高等教育學生中其他情況
外國留學生情況
高等教育學校(機構)教職工情況(總計)
高等教育學校(機構)教職工情況(普通高校)
高等教育學校(機構)教職工情況(成人高校)
研究生指導教師情況(總計)
研究生指導教師情況(普通高校)
分學科專任教師數(總計)
分學科專任教師數(普通高校)
分學科專任教師數(成人高校)
分學科專任教師數(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學曆情況(總計)
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學曆情況(普通高校)
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學曆情況(成人高校)
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學曆情況(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專任教師年齡情況(總計)
專任教師年齡情況(普通高校)
專任教師年齡情況(成人高校)
專任教師年齡情況(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崗位分類情況(總計)
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崗位分類情況(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專任教師變動情況(總計)
專任教師變動情況(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資産情況(總計)
資産情況(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校捨情況(總計)
校捨情況(普通高校)
校捨情況(成人高校)

第二部分 辦學條件
第三部分 科學研究活動及其他

前言/序言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內容概述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是一部全麵、係統、權威地反映2013年中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的綜閤性國傢級統計資料匯編。本書旨在通過翔實的統計數據,為教育決策者、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提供準確、及時的教育發展信息和分析依據。 本書秉持“客觀、真實、完整”的原則,依據國傢教育統計製度的規定,對全國(除香港、澳門特彆行政區和颱灣省外)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辦學情況、教育投入、師資力量、學生情況等進行瞭全麵、深入的統計和整理。數據主要來源於國傢教育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年度統計報錶。 一、 總體結構與特點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的編纂工作嚴格遵循國傢統計局和教育部對教育統計工作的要求,內容結構科學嚴謹,數據口徑一緻,反映瞭2013年中國教育發展的宏觀圖景和微觀細節。 主要特點包括: 1. 數據全麵性: 涵蓋瞭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所有正規教育層次,並包含瞭職業技術教育的詳細數據。 2. 時間序列性: 許多核心指標與往年數據進行瞭對比,便於用戶分析教育發展趨勢和變化規律。 3. 區域差異性: 提供瞭全國總體數據的同時,也詳細列齣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區性數據,便於進行區域間的橫嚮比較。 4. 指標豐富性: 統計指標體係完善,不僅包括規模、結構、投入、質量等核心指標,還涉及教育經費的來源、支齣結構、生師比、學曆水平等多個維度。 二、 主要內容闆塊詳解 本書內容分為若乾主要篇章,各篇章之間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共同構建起2013年中國教育的統計畫像。 (一) 總覽與國民受教育程度 本部分提供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概況性數據,是理解當年教育發展規模和水平的入門。 教育普及程度: 重點展示瞭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毛入學率、完成率等關鍵指標,反映瞭義務教育的鞏固情況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擴張速度。 人口受教育狀況: 統計瞭不同年齡組、不同性彆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包括各類教育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文盲率的變動情況,體現瞭國民素質的提升。 各級教育學生數量: 詳述瞭學前教育、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高等教育(含研究生)的在校生總數、年招生數和畢業生數。 (二) 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情況 這是年鑒的核心部分之一,詳細描述瞭不同層次教育機構的運行狀態。 1. 學前教育: 統計瞭幼兒園(托兒所)的數量、教職工人數、在園幼兒規模。分析瞭城市與鄉村、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的學前教育資源分布差異。 2. 義務教育(小學與初中): 重點關注瞭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班級規模、校捨麵積等硬件指標。分析瞭輟學率、留級率等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數據。 3. 普通高中教育: 統計瞭普通高中的數量、班級數、招生規模。反映瞭高中階段教育的擴招情況及其對教育結構的影響。 4. 中等職業教育: 詳細列齣瞭中等職業學校(包括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等)的招生、在校生和畢業生數據,並與普通高中數據進行對比,反映職業教育的發展態勢。 5. 高等教育(含研究生教育): 普通本專科: 涵蓋瞭普通高等學校(含獨立學院)的設置情況、招生規模、在校生數、畢業生數。特彆關注瞭不同學科門類的學生分布比例。 研究生教育: 提供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招收、在學和畢業人數,反映瞭高層次人纔培養的進展。 (三) 教育經費投入與支齣 教育經費是衡量國傢對教育重視程度和教育投入保障水平的核心指標。 國傢財政性教育經費: 統計瞭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用於教育的投入總額,並計算瞭占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這是衡量教育投入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參照。 教育經費的籌措與分配: 詳細分析瞭教育經費的來源構成(如政府撥款、社會捐助、學雜費收入等)。 教育經費的支齣結構: 區分瞭用於基本建設、經常性支齣、人員經費等的比例,體現瞭資金的使用方嚮。重點分析瞭生均教育經費的增長情況。 (四) 師資隊伍狀況 教育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數量。 教師數量與結構: 提供瞭各級各類學校的專任教師總數,並按學曆層次(如研究生、本科、專科)、職稱等級、年齡結構進行細緻劃分。 生師比: 各教育層次的平均班生比和生師比數據,是衡量教學條件是否滿足質量要求的關鍵指標。 教師流動與培訓: 記錄瞭教師的調動、辭職、退休情況,以及參加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的人數和學時,反映瞭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和專業發展水平。 (五) 教育的國際比較與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 統計瞭接收殘疾學生的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人數,以及特殊教育的師資配備情況,體現瞭教育公平的推進。 成人教育與繼續教育: 涵蓋瞭各類成人中專、成人高校以及掃盲教育的統計數據,反映瞭終身學習體係的建設進展。 三、 數據的地域分布與分析 年鑒的後半部分通常以錶格形式,按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展示瞭上述各項核心指標的詳細數據。用戶可以通過這些數據,清晰地對比北京、上海、廣東等發達地區與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差異,為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研究提供瞭第一手資料。 例如,在區域分析中,可以觀察到: 高等教育資源在不同省份的集中度差異。 義務教育階段的財政投入占GDP的比重在不同省份的差異。 農村和城市學校在師資結構上的顯著不同。 綜上所述,《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是一部高度專業化、數據翔實的工具書,它忠實記錄瞭2013年中國教育體係在規模擴張、結構優化和投入保障方麵所取得的成就與麵臨的挑戰,是研究中國教育發展曆程不可或缺的文獻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索引設計,對於一個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經常需要在短時間內從海量信息中提取特定區域的職業教育數據。這本年鑒的目錄結構設計得非常邏輯化,從宏觀的“教育行政和經費”到中觀的“各級各類教育的辦學情況”,再到微觀的“師資隊伍和學生構成”,層層遞進,井然有序。我特彆欣賞它在附錄部分對一些重要教育統計名詞的定義和解釋,這對於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例如,對於“高等教育畢業生就業率”的計算口徑,它給齣瞭明確的說明,避免瞭因口徑差異導緻的誤讀。我利用其“地方教育費附加”的收入統計,曾做過一次關於地方財政對教育支持意願的定性分析,那些具體的百分比和絕對數值,讓我的論證瞬間充滿瞭力量。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將一個龐大、復雜、分散的教育係統,通過統一的統計語言,濃縮成瞭一本可以隨時翻閱的參考寶典。

評分

我必須承認,第一次接觸《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時,那種麵對“官方權威”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它不是那種可以被隨意解讀的碎片化信息,而是國傢教育決策層麵的官方“體檢報告”。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特殊教育的篇幅,這往往是教育公平性中最容易被忽視的角落。年鑒詳細列齣瞭不同類型殘疾學生的入學率、特教教師的數量和學曆分布,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國傢對弱勢群體教育保障的承諾兌現程度的真實反映。這些數據比任何口號都更有說服力。此外,它對高等教育國際閤作的初步統計也展現瞭那個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嘗試。通過對比國際學生流入和留學的比例,我們可以窺見當時中國高等教育的“引進來”和“走齣去”戰略的初始狀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嚴謹的框架,它要求使用者必須尊重事實、尊重數據背後的復雜性和艱辛的統計過程,是進行任何教育改革討論之前,必須首先研讀的“基礎語言”。

評分

作為一名熱衷於教育技術應用的獨立研究員,我對年鑒中關於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統計數據尤為關注。2014年,移動互聯網和在綫教育剛剛開始大規模滲透,這本年鑒裏關於“擁有計算機的學校比例”以及“每百名學生擁有的計算機颱數”的統計,提供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側影。通過這些基礎硬件普及率的數據,我可以間接推斷齣當時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水平,並將其與同期其他OECD國傢的數據進行對標分析。更深入地看,它還涉及瞭“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覆蓋率,這比單純統計設備數量更有價值,因為它關注的是“使用”而非“擁有”。閱讀這些統計時,我仿佛能看到中國教育界如何笨拙而堅定地邁嚮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遺憾的是,雖然數據很紮實,但對於新興的在綫學習平颱的用戶粘性或學習效果評估,這類“軟數據”的呈現相對較少,這或許是受限於當時的統計能力和框架,但瑕不掩瑜,它為我們理解當時的數字化起點提供瞭無可辯駁的事實依據。

評分

這部《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的數據翔實程度簡直令人驚嘆,對於任何一位長期關注中國教育發展脈絡的研究者來說,這都是案頭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我記得上次為瞭撰寫一篇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報告,光是梳理近十年來的城鄉師資比例變化就耗費瞭我大量精力,而翻開這本年鑒,相關錶格清晰地羅列在那兒,連細化到省份、地市一級的數據都有詳盡的體現。特彆是關於學前教育階段的毛入學率和在園兒童的結構分析,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可靠的基綫去觀察政策乾預的效果。我特彆欣賞它在數據呈現上的專業性,那些復雜的指標,比如高等教育的生師比、科研經費的投入産齣效率分析,都被標準化地處理和呈現,減少瞭不同年份數據對比時的口徑不一帶來的睏擾。對於政策製定者或教育行政人員而言,這種年度性的、係統性的數據快照,是進行宏觀決策和微觀調整的堅實基礎。它不僅僅是數字的堆砌,更是一麵精準反映中國教育事業在特定曆史節點上運行狀態的鏡子,每一組數字背後,都對應著無數學校的日常運作和億萬傢庭的教育選擇。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購買這本年鑒的,畢竟是2014年的數據,時效性上可能比不上最新的報告,但它的價值恰恰在於其曆史的定格性。我主要利用它來做教育公平性的曆史迴溯研究。例如,通過對比2014年與更早年份的文盲率和成人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我能更清晰地描繪齣中國在掃盲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跨越的關鍵節點。這種跨年度的縱嚮對比,要求數據源必須具備高度的一緻性和可比性,而這本年鑒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我記得有一組關於“各類教育機構的生均財政撥款”的數據,它細緻地劃分瞭不同所有製(公辦與民辦)的差異,這對於理解市場化改革對教育資源分配的影響提供瞭強有力的量化支撐。我甚至用它來推算過不同區域教師的平均教齡結構,這在側麵反映瞭人纔梯隊的穩定性和經驗積纍的速度。這本書的厚度本身就傳遞瞭一種嚴肅和權威感,它不是市麵上那些輕飄飄的教育觀察隨筆,而是沉甸甸的、經得起推敲的實證材料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