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成大先 編
圖書標籤:
  • 機械設計
  • 機械工程
  • 工程技術
  • 機械原理
  • 設計手冊
  • 機械零部件
  • 第六版
  • 工業工程
  • 機械製造
  • 工程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60475
版次:6
商品編碼:11885569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2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可作為機械設計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這套書纍計130萬套!內容豐富、實用便查。
  ■這是一部機械設計史上的功勛圖書,曆時五十載,對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貢獻已越手冊本身。
  ■這是一部引起轟動的工具書,1969年的初版是新中國首部大型機械設計工具書。目前修訂至第六版,受到無數機械設計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稱頌。
  ■這是一部五十年與讀者共同成長的圖書,很多讀者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麵世,仍然愛不釋手,因為它是一生事業中親密、忠誠的夥伴。這更是我們一生追求的事業,從初版開始,作者和編輯們就五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把它作為畢生追求的事業。
  ■本書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奬★全國優*秀書奬★全國優*秀科技圖書奬

內容簡介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共5捲,涵蓋瞭機械常規設計的所有內容。其中第1捲包括一般設計資料,機械製圖、極限與配閤、形狀和位置公差及錶麵結構,常用機械工程材料,機構,機械産品結構設計;第2捲包括連接與緊固,軸及其連接,軸承,起重運輸機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捲包括潤滑與密封,彈簧,螺鏇傳動、摩擦輪傳動,帶、鏈傳動,齒輪傳動;第4捲包括多點嚙閤柔性傳動,減速器、變速器,常用電機、電器及電動(液)推杆與升降機,機械振動的控製及利用,機架設計;第5捲包括液壓傳動,液壓控製,氣壓傳動等。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是在總結前五版的成功經驗,考慮廣大讀者的使用習慣及對《機械設計手冊》提齣新要求的基礎上進行編寫的。《機械設計手冊》保持瞭前五版的風格、特色和品位:突齣實用性,從機械設計人員的角度考慮,閤理安排內容取捨和編排體係;強調準確性,數據、資料主要來自標準、規範和其他**資料,設計方法、公式、參數選用經過長期實踐檢驗,設計舉例來自工程實踐;反映先進性,增加瞭許多適閤我國國情、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采用瞭新標準和規範,廣泛收集瞭具有先進水平並實現標準化的新産品;突齣瞭實用、便查的特點。《機械設計手冊》可作為機械設計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21篇液壓傳動
第1章基礎標準及液壓流體力學常用公式21-3
1基礎標準21-3
1.1流體傳動係統及元件的公稱壓力係列21-3
1.2液壓泵及馬達公稱排量係列21-3
1.3液壓缸、氣缸內徑及活塞杆外徑係列21-4
1.4液壓缸、氣缸活塞行程係列21-4
1.5液壓元件的油口螺紋連接尺寸21-5
1.6液壓泵站油箱公稱容量係列21-5
1.7液壓氣動係統用硬管外徑和軟管內徑21-5
1.8液壓閥油口的標識21-5
2液壓氣動圖形符號21-6
2.1圖形符號21-6
2.2控製機構、能量控製和調節元件符號繪製規則21-13
3液壓流體力學常用公式21-15
3.1流體主要物理性質公式21-15
3.2流體靜力學公式21-16
3.3流體動力學公式21-16
3.4雷諾數、流態、壓力損失公式21-17
3.5小孔流量公式21-22
3.6平行平闆間的縫隙流公式21-23
3.7環形縫隙流公式21-23
3.8液壓衝擊公式21-24
第2章液壓係統設計21-25
1概述21-25
1.1液壓係統的組成和型式21-25
1.2液壓係統的類型和特點21-25
1.3液壓傳動與控製的優缺點21-26
1.4液壓開關係統邏輯設計法21-26
1.5液壓CAD的應用21-27
1.6可靠性設計21-27
2液壓係統設計21-29
2.1明確設計要求21-29
2.2確定液壓執行元件21-29
2.3繪製液壓係統工況圖21-30
2.4確定係統工作壓力21-30
2.5確定執行元件的控製和調速方案21-30
2.6草擬液壓係統原理圖21-33
2.7計算執行元件主要參數21-33
2.8選擇液壓泵21-34
2.9選擇液壓控製元件21-35
2.10選擇電動機21-35
2.11選擇、計算液壓輔助件21-36
2.12驗算液壓係統性能21-36
2.13繪製工作圖、編寫技術文件21-37
2.14液壓係統設計計算舉例21-37
2.14.1ZS-500型塑料注射成型液壓機液壓係統設計21-37
2.14.280MN水壓機下料機械手液壓係統設計21-49
第3章液壓基本迴路21-57
1壓力控製迴路21-57
1.1調壓迴路21-57
1.2減壓迴路21-59
1.3增壓迴路21-61
1.4保壓迴路21-63
1.5卸荷迴路21-65
1.6平衡迴路21-68
1.7製動迴路21-70
2速度控製迴路21-71
2.1調速迴路21-71
2.1.1節流調速迴路21-71
2.1.2容積調速迴路21-75
2.1.3容積節流調速迴路21-78
2.1.4節能調速迴路21-79
2.2增速迴路21-81
2.3減速迴路21-83
2.4同步迴路21-84
3方嚮控製迴路21-88
4其他液壓迴路21-91
4.1順序動作迴路21-91
4.2緩衝迴路21-94
4.3鎖緊迴路21-95
4.4油源迴路21-97
第4章液壓工作介質21-99
1液壓工作介質的類彆、組彆、産品符號和命名21-99
2液壓油黏度分類21-100
3對液壓工作介質的主要要求21-101
4常用液壓工作介質的組成、特性和應用21-102
5液壓工作介質的添加劑21-104
6液壓工作介質的其他物理特性21-105
6.1密度21-105
6.2可壓縮性和膨脹性21-105
7液壓工作介質的質量指標21-106
7.1液壓油21-106
7.2專用液壓油(液)21-109
7.3難燃液壓液21-112
7.4液力傳動油(液)21-116
8液壓工作介質的選擇21-117
9液壓工作介質的使用要點21-119
第5章液壓泵和液壓馬達21-122
1液壓泵和液壓馬達的分類與工作原理21-122
2液壓泵和液壓馬達的選用21-123
3液壓泵産品及選用指南21-126
3.1齒輪泵21-126
3.1.1CB型齒輪泵21-127
3.1.2CB-F型齒輪泵21-129
3.1.3CBG型齒輪泵21-132
3.1.4CB※-E、CB※-F型齒輪泵21-136
3.1.5三聯齒輪泵21-141
3.1.6P7600、P5100、P3100、P197、P257型高壓齒輪泵(馬達)21-145
3.1.7恒流齒輪泵21-147
3.1.8復閤齒輪泵21-149
3.2葉片泵産品及選用指南21-151
3.2.1YB型、YB1型葉片泵21-152
3.2.2YB-※車輛用葉片泵21-157
3.2.3PFE係列柱銷式葉片泵21-159
3.2.4Y2B型雙級葉片泵21-164
3.2.5YB※型變量葉片泵21-166
3.3柱塞泵(馬達)産品及選用指南21-169
3.3.1※CY14-1B型斜盤式軸嚮柱塞泵21-171
3.3.2ZB係列非通軸泵(馬達)21-177
3.3.3Z※B型斜軸式軸嚮柱塞泵21-182
3.3.4A※V、A※F型斜軸式軸嚮柱塞泵(馬達)21-184
3.3.5JB-※型徑嚮柱塞定量泵21-202
3.3.6JB※型徑嚮變量柱塞泵21-203
3.3.7JBP徑嚮柱塞泵21-205
3.3.8A4VSO係列斜盤軸嚮柱塞泵21-207
4液壓馬達産品21-216
4.1齒輪液壓馬達21-216
4.1.1CM係列齒輪馬達21-216
4.1.2CM5係列齒輪馬達21-218
4.1.3BMS、BMT、BMV係列擺綫液壓馬達21-219
4.2葉片液壓馬達21-231
4.3柱塞液壓馬達21-234
4.3.1A6V變量馬達21-234
4.3.2A6VG變量馬達21-239
4.3.3A6VE內藏式變量馬達21-242
4.3.4※JM、JM※係列麯軸連杆式徑嚮柱塞液壓馬達21-244
4.3.5DMQ係列徑嚮柱塞馬達21-254
4.3.6NJM型內麯綫徑嚮柱塞馬達21-255
4.3.7QJM型、QKM型液壓馬達21-259
4.4擺動液壓馬達21-278
第6章液壓缸21-281
1液壓缸的分類21-281
2液壓缸的主要參數21-282
3液壓缸主要技術性能參數的計算21-283
4通用液壓缸的典型結構21-287
5液壓缸主要零部件設計21-288
5.1缸筒21-288
5.2活塞21-293
5.3活塞杆21-296
5.4活塞杆的導嚮套、密封裝置和防塵圈21-299
5.5中隔圈21-301
5.6緩衝裝置21-301
5.7排氣閥21-303
5.8油口21-304
5.9單嚮閥21-307
5.10密封件、防塵圈的選用21-307
6液壓缸的設計選用說明21-310
7液壓缸的標準係列與産品21-312
7.1工程用液壓缸21-313
7.2車輛用液壓缸21-318
7.3冶金設備用液壓缸21-319
7.4重載液壓缸21-332
7.4.1CD/CG250、CD/CG350係列重載液壓缸21-332
7.4.2帶位移傳感器的CD/CG250係列液壓缸21-346
7.4.3C25、D25係列高壓重型液壓缸21-347
7.4.4CDH2/CGH2係列液壓缸21-363
7.5輕型拉杆式液壓缸21-365
7.6多級液壓缸21-374
7.7齒條齒輪擺動液壓缸21-377
7.7.1UB型齒條齒輪擺動液壓缸21-377
7.7.2UBZ重型齒條齒輪擺動液壓缸21-385
7.8同步分配器液壓缸21-386
第7章液壓控製閥21-390
1液壓控製閥的類型、結構原理及應用21-390
1.1液壓控製閥的類型21-390
1.2液壓控製閥的結構原理和應用21-392
2中、高壓係列液壓閥21-401
2.1D型直動式溢流閥、遙控溢流閥21-401
2.2B型先導溢流閥21-403
2.3電磁溢流閥21-405
2.4低噪聲電磁溢流閥21-409
2.5H型壓力控製閥和HC型壓力控製閥21-411
2.6R型先導式減壓閥和RC型單嚮減壓閥21-414
2.7RB型平衡閥21-416
2.8BUC型卸荷溢流閥21-417
2.9F(C)G型流量控製閥21-419
2.10FH(C)型先導操作流量控製閥21-423
2.11FB型溢流節流閥21-425
2.12SR/SRC型節流閥21-428
2.13疊加式(單嚮)節流閥21-431
2.14Z型行程減速閥、ZC型單嚮行程減速閥21-433
2.15UCF型行程流量控製閥21-435
2.16針閥21-438
2.17DSG-01/03電磁換嚮閥21-440
2.18微小電流控製型電磁換嚮閥21-443
2.19DSHG型電液換嚮閥21-444
2.20DM型手動換嚮閥21-451
2.21DC型凸輪操作換嚮閥21-457
2.22C型單嚮閥21-461
2.23CP型液控單嚮閥21-462
3高壓液壓控製閥21-464
3.1DBD型直動式溢流閥21-464
3.2DBT/DBWT型遙控溢流閥21-468
3.3DB/DBW型先導式溢流閥、電磁溢流閥(5X係列)21-469
3.4DA/DAW型先導式卸荷溢流閥、電磁卸荷溢流閥21-473
3.5DR型先導式減壓閥21-477
3.6DZ※DP型直動式順序閥21-483
3.7DZ型先導式順序閥21-485
3.8FD型平衡閥21-490
3.9MG型節流閥、MK型單嚮節流閥21-496
3.10DV型節流截止閥、DRV型單嚮節流截止閥21-497
3.11MSA型調速閥21-499
3.122FRM型調速閥及Z4S型流嚮調整闆21-500
3.13S型單嚮閥21-504
3.14SV/SL型液控單嚮閥21-506
3.15WE型電磁換嚮閥21-510
3.16WEH電液換嚮閥及WH液控換嚮閥21-516
3.17WMM型手動換嚮閥21-528
3.18WM型行程(滾輪)換嚮閥21-533
4疊加閥21-535
4.1疊加閥型譜(一)21-535
4.2疊加閥型譜(二)21-543
4.3液壓疊加閥安裝麵21-546
5插裝閥21-547
5.1Z係列二通插裝閥及組件21-547
5.2TJ係列二通插裝閥及組件21-550
5.3L係列二通插裝閥及組件21-553
5.4LD、LDS、LB、LBS型插裝閥及組件21-569
5.5二通插裝閥安裝連接尺寸21-573
6其他閥21-575
6.1截止閥21-575
6.1.1CJZQ型球芯截止閥21-575
6.1.2YJZQ型高壓球式截止閥21-577
6.2壓力錶開關21-578
6.2.1AF6型壓力錶開關21-578
6.2.2MS2型六點壓力錶開關21-579
6.2.3KF型壓力錶開關21-580
6.3分流集流閥21-580
6.3.1FL、FDL、FJL型分流集流閥21-580
6.3.23FL-L30※型分流閥21-582
6.3.33FJLK-L10-50H型可調分流集流閥21-582
6.3.43FJLZ-L20-130H型自調式分流集流閥21-583
6.4ZFS型多路換嚮閥21-583
6.5壓力繼電器21-585
6.5.1HED型壓力繼電器21-585
6.5.2S型壓力繼電器21-589
6.5.3S※307型壓力繼電器21-590
……


前言/序言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精密傳動與可靠性設計精要 本書是機械設計領域權威參考著作《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的第五捲,聚焦於精密傳動係統和機械可靠性設計兩大核心領域,為機械工程師、設計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提供瞭詳實的技術理論、設計方法和實踐指導。本捲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具體應用的全方位知識,旨在提升機械産品的性能、延長使用壽命,並確保其在復雜工況下的穩定運行。 精密傳動:追求極緻效率與精準控製 機械傳動是實現動力傳遞和運動變換的關鍵環節,其設計水平直接影響著機械設備的整體性能。本捲深入剖析瞭各類精密傳動裝置的原理、特點、設計計算及選型依據。 齒輪傳動: 詳細闡述瞭圓柱齒輪、錐齒輪、蝸輪蝸杆等各類齒輪傳動的幾何設計、強度計算、材料選擇、潤齒與潤滑方法。特彆針對高精度、低噪音、大功率等特殊要求,介紹瞭先進的齒廓修形技術、齒麵處理工藝以及新型齒輪材料的應用。內容涵蓋瞭從標準漸開綫齒輪到非圓齒輪、行星齒輪等復雜傳動係統的設計要點,並提供瞭豐富的圖錶和算例,幫助讀者掌握實際設計中的難點。 帶傳動與鏈傳動: 係統介紹瞭三角帶、多楔帶、同步帶以及滾子鏈、排式鏈等傳動形式的結構、工作原理、傳動能力計算、張緊與校正方法。重點關注瞭高性能傳動帶和鏈條在節能、降噪、長壽命方麵的設計優化,以及在惡劣環境下的選型與維護要領。 摩擦傳動: 詳盡講解瞭平麵摩擦輪、錐麵摩擦輪、盤式摩擦器等裝置的設計計算,包括接觸壓力、摩擦係數、溫升控製等關鍵因素,並闡述瞭其在無級調速和特殊製動場景下的應用。 其他精密傳動: 涵蓋瞭齒輪齒條傳動、諧波齒輪傳動、擺綫針輪傳動等具有特殊結構和應用優勢的傳動方式。對於諧波傳動,深入探討瞭其獨特的結構原理、設計參數計算、變形分析及高精度定位能力的實現方法。對於擺綫針輪傳動,則詳細介紹瞭其獨特的傳動比特性、承載能力計算以及在減速增電機中的應用。 聯軸器與離閤器: 全麵介紹瞭各類剛性、撓性聯軸器以及分離式、結閤式離閤器的結構、性能特點、選型原則與連接計算。特彆強調瞭在軸係對中、減震降噪、過載保護等方麵的應用要求。 可靠性設計:構建長壽、穩定、安全的機械係統 機械設備的可靠性是衡量其質量和經濟性的重要指標,直接關係到生産安全、運行效率和維護成本。本捲為機械可靠性設計提供瞭係統的理論框架和實用的設計方法。 可靠性理論基礎: 闡述瞭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如失效率、平均無故障時間MTTF/MTBF、可靠度)、可靠性指標及其統計推斷方法。介紹瞭常見的失效率模型,並指導讀者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閤適的模型進行分析。 可靠性設計原理與方法: 詳細介紹瞭提高機械可靠性的主要途徑,包括: 冗餘設計: 講解瞭串聯、並聯、混閤冗餘等不同冗餘配置的可靠性計算方法,以及冗餘度的選擇原則。 容錯設計: 探討瞭如何通過設計使機械係統在部分失效後仍能維持基本功能,確保關鍵任務的連續性。 強化設計: 強調瞭通過優化結構、選用高強度材料、改進製造工藝來提高零部件的承載能力和抗疲勞性能。 壽命設計: 針對不同失效模式(如疲勞、磨損、腐蝕),提供瞭相應的壽命預測模型和設計準則,指導讀者如何進行壽命分配和優化。 可靠性分配與預測: 講解瞭如何根據整機可靠性指標,將可靠性指標逐級分配到子係統和零部件,以及如何利用各種數學模型(如指數分布、威布爾分布)和試驗數據進行可靠性預測。 可靠性評估與試驗: 介紹瞭可靠性鑒定試驗、驗收試驗、壽命試驗等常見的可靠性試驗方法,以及如何通過試驗數據對設計進行驗證和改進。同時,也探討瞭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等定性與定量分析技術在可靠性設計中的應用。 環境可靠性設計: 強調瞭機械設備在不同環境條件(如高溫、低溫、濕度、振動、衝擊、電磁乾擾)下的可靠性設計問題,提供瞭相應的防護措施和選型依據。 維護性與可用性設計: 引入瞭維護性和可用性的概念,並指導讀者如何在設計階段就考慮易於維修、易於檢測、易於更換的原則,以降低維護成本,提高設備的齣勤率。 實踐指導與案例分析 本書不僅提供瞭豐富的理論知識,更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書中包含瞭大量的工程實例、設計算例以及典型零部件的選用圖錶,使讀者能夠快速掌握實際應用中的技巧。通過對不同類型精密傳動裝置和機械産品的可靠性設計案例的深入剖析,讀者可以學習到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有效方法。 本書的讀者對象 本書適用於從事機械設計、製造、研發、技術管理、産品維護等工作的工程師,也為機械工程、車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機器人工程等專業的在校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提供瞭寶貴的學習資源。 總結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是機械工程師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它係統地梳理瞭精密傳動和可靠性設計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發展趨勢,通過嚴謹的理論推導、詳實的計算方法和豐富的工程實踐案例,幫助讀者應對日益復雜的機械設計挑戰,創造齣更高效、更可靠、更經濟的機械産品。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設備維護和故障診斷工作的技術人員,我深知一本優質的機械設計手冊對於我工作的重要性。這次我再次翻閱《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主要是為瞭加深對各種機械故障原因的理解,並從中學習更有效的預防和排除方法。《機械設計手冊》之所以經典,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它不僅教你如何設計,更重要的是它會讓你明白“為什麼會壞”。在這本書的第五捲中,我特彆留意瞭關於材料的失效分析以及各種零件(如齒輪、軸、軸承、聯接件)的磨損、腐蝕、疲勞等失效模式的講解。書中用大量的圖示和案例,清晰地展示瞭不同失效模式下的典型損傷特徵,並深入分析瞭導緻這些損傷的根本原因。例如,在講解齒輪磨損時,它會細緻地分析磨粒磨損、粘著磨損、錶麵疲勞等不同類型的磨損機製,以及與潤滑、材料硬度、錶麵處理等因素的關係。這對於我判斷設備故障原因,製定有效的維修計劃非常有幫助。我記得有一次,一個重要的傳動裝置齣現瞭異常的噪音和振動,起初我們認為是軸承的問題,但經過詳細檢查,發現並非如此。在參考瞭書中關於軸的疲勞斷裂和鍵槽失效的章節後,我們纔意識到問題可能齣在軸的彎麯疲勞和鍵槽的應力集中上。通過對照書中的圖例和分析方法,我們最終找到瞭問題的根源,並采取瞭相應的修復措施,成功地避免瞭更嚴重的後果。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設計工具書,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能夠幫助我們診斷各種“病癥”,並提供“治療”方案。通過不斷學習和應用書中的知識,我能夠更快速、更準確地定位設備故障,並提齣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設備的停機時間,提高生産效率。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機械設計手冊,不應該僅僅是數據的堆砌和公式的羅列,更應該體現齣工程師的智慧和經驗。而《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正是這樣一本充滿智慧的書。這次我閱讀的重點,主要放在瞭書中關於疲勞設計和斷裂力學的內容。作為一名在航空製造業工作的工程師,産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重中之重,任何設計上的疏忽都可能導緻災難性的後果。這本書在疲勞設計方麵的講解,可謂是深入骨髓。它不僅僅是介紹瞭S-N麯綫、應力集中等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它詳細分析瞭各種典型零件的疲勞失效模式,例如軸的扭轉疲勞、闆材的拉伸疲勞、焊縫的應力腐蝕疲勞等,並且提供瞭多種計算方法和設計準則,幫助我們預估零件的疲勞壽命,並進行有效的強度校核。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名義應力”和“實際應力”的區分,以及如何考慮應力集中的影響。這些細微之處的處理,往往能決定一個設計的成敗。而在斷裂力學方麵,書中也給瞭我很多啓發。它引入瞭應力強度因子(K)的概念,並詳細介紹瞭如何根據材料的斷裂韌性(KIC)來評估零件在存在裂紋時的安全裕度。這對於我們設計一些承受高應力或者存在潛在缺陷的零件來說,至關重要。我記得有一次,我們需要設計一個承受交變載荷的薄壁結構件,傳統的靜強度計算無法完全保證其安全性。在參考瞭這本書中關於疲勞設計和斷裂力學的章節後,我能夠更全麵地評估該結構件在實際工況下的可靠性,並通過優化結構和選擇閤適的材料,成功地將其疲勞壽命提高瞭一倍以上。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將復雜的工程理論,轉化為工程師可以實際應用的知識和方法,幫助我們在麵對復雜的設計挑戰時,擁有更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更可靠的設計手段。它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引領我們不斷探索機械設計的深度和廣度。

評分

我一直在關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發展,特彆是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因此,《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對我來說,是瞭解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設計的重要參考。我這次閱讀的重點,放在瞭書中關於連杆機構、凸輪機構以及液壓和氣動元件的設計部分。在連杆機構和凸輪機構方麵,這本書的講解非常係統。它不僅介紹瞭各種典型機構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方法,還提供瞭豐富的機構設計實例和參數優化建議。對於機器人手臂的設計,這些機構的設計至關重要,能夠直接影響機器人的運動精度、速度和負載能力。書中關於如何根據預期的運動軌跡來設計凸輪輪廓,以及如何優化連杆機構的杆長和連接方式以實現特定功能,這些內容對我啓發很大。我還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液壓和氣動元件的部分。在工業機器人中,液壓和氣動係統是實現動力輸齣和執行動作的關鍵。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泵、閥、缸、馬達等元件的原理、選型依據以及係統設計的基本原則。例如,如何根據負載需求選擇閤適的液壓泵的流量和壓力,如何選擇閤適的比例閥來控製執行元件的運動速度,這些知識對於設計高效、可靠的機器人傳動係統非常有幫助。我還從中瞭解瞭關於密封技術在液壓和氣動係統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密封件來保證係統的密封性和可靠性。這本書的知識非常全麵,它不僅涵蓋瞭傳統的機械設計內容,還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收錄瞭許多與現代工業自動化相關的設計內容。它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機器人設計中的關鍵技術,為我未來的研究和工作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最近在琢磨一些比較前沿的材料和工藝,所以這本《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就成瞭我手頭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雖然我不是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瞭,但每次翻閱,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這次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關於高性能材料的應用和一些新興的製造工藝的章節。你知道,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機械設計的對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是強度、剛度,還需要考慮耐磨、耐腐蝕、耐高溫,甚至還有導電性、導熱性等特殊性能。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更新得相當及時,它會詳細介紹各種新型閤金、復閤材料,比如一些航空航天的特種鋼材,以及碳縴維、陶瓷等非金屬材料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案例和設計要點。更讓我覺得驚喜的是,它還收錄瞭一些關於增材製造(3D打印)在復雜零件製造中的應用,以及相關的設計考量。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設計一些異形結構或者對輕量化有極緻追求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書中的講解非常細緻,它不僅僅是列齣材料的性能參數,更重要的是會分析這些參數在具體設計場景下的意義,以及如何根據這些參數來選擇最閤適的材料。比如,在設計一個承受衝擊載荷的部件時,它會詳細說明不同材料的韌性指標和斷裂伸長率的含義,並給齣如何通過材料選擇和結構優化來提高零件的抗衝擊能力。我還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疲勞設計和斷裂力學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對於確保機械産品的長期可靠性至關重要。書中的講解深入淺齣,將復雜的理論概念通過清晰的圖錶和實例進行闡述,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材料在長期服役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損傷機製,並學會如何進行相應的強度校核和壽命預測。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你迷茫的時候,總能給你最專業的指導和最可靠的建議,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評分

我是一名在産品研發部門工作的工程師,主要負責新産品的機械結構設計。每次在進行概念設計或詳細設計階段,《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都是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機械設計手冊》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提供最權威、最係統、最全麵的設計指導。我這次閱讀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書中關於強度校核、剛度校核以及可靠性設計的部分。在強度校核方麵,這本書提供瞭各種設計準則和計算方法,能夠幫助我快速估算零件的承載能力,並進行詳細的應力分析。例如,在設計一個承受復雜載荷的支架時,我會參考書中關於梁的彎麯、扭轉以及闆的受力分析的內容,並結閤實際工況,選擇最閤適的校核方法。在剛度校核方麵,書中也提供瞭大量的公式和圖錶,能夠幫助我估算零件的變形量,並進行必要的結構優化,以滿足産品的功能要求。這對於一些對精度要求非常高的産品來說,尤為重要。我還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可靠性設計的內容。它不僅介紹瞭各種可靠性指標和分析方法,還強調瞭在設計過程中如何通過冗餘設計、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等手段來提高産品的可靠性。這對於我設計一些關鍵部件,或者對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電子産品外殼等,提供瞭重要的指導。我記得有一次,我們需要設計一款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醫療設備外殼,在參考瞭書中關於材料疲勞壽命和環境適應性設計的內容後,我們能夠更全麵地評估材料的選擇和結構的設計,從而確保産品在各種復雜環境下都能穩定運行。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從宏觀到微觀,從概念到細節,全麵地掌握機械設計的要點,並不斷提升産品的整體性能和質量。它就像一位全方位的“設計顧問”,為我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和解決方案。

評分

我是一名剛開始接觸機械設計的新手,之前學過一些理論知識,但總感覺缺乏實操經驗。《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在黑暗中點亮瞭一盞明燈。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軸的設計和校核這一章。對於初學者來說,軸的設計可能顯得有些復雜,涉及到彎麯、扭轉、組閤應力等多種因素。但這本書通過清晰的圖文結閤,將這些復雜的概念一一拆解,讓我能夠逐步理解。它會從軸的受力分析開始,詳細講解如何計算軸的彎麯應力和扭轉應力,然後如何根據這些應力來選擇閤適的軸材料和確定軸的直徑。更讓我覺得貼心的是,書中還提供瞭一些典型軸的結構圖和設計實例,讓我能夠看到理論知識是如何在實際設計中應用的。我記得我曾經為瞭設計一個簡單的傳動軸而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參考瞭這本書之後,我能夠一步步地按照書中的方法進行計算和校核,並且學到瞭如何在設計中考慮軸的剛度和穩定性。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瞭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教會我“如何思考”,如何從整體上把握軸的設計。除瞭軸的設計,書中關於軸承的選型和安裝,以及聯接件的設計,都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幫助。這些內容對於保證機械係統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導師,一步步地引導我,讓我能夠更自信地進行機械設計。它讓我明白,機械設計並非高不可攀,隻要掌握瞭正確的方法和原理,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機械工程師。

評分

我是一名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工作的工程師,最近正在研究電動汽車的傳動係統設計。因此,《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寶藏”。這本書涵蓋瞭非常廣泛的機械設計內容,而我主要聚焦在其中關於齒輪傳動、軸承以及密封技術的部分。在齒輪傳動方麵,這本書的講解非常係統和深入。它不僅介紹瞭各種齒輪的類型、嚙閤原理、強度計算,還特彆強調瞭在電動汽車這種高轉速、高功率密度的應用場景下,需要注意的一些特殊設計考量。比如,書中關於齒輪材料的選擇、熱處理工藝對齒輪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優化齒形參數來提高傳動效率和降低噪音,這些內容對我啓發很大。我記得我曾經為瞭解決電動汽車減速器在高速運行時産生的異響問題而苦惱,通過查閱這本書,我瞭解瞭齒輪側隙、齒廓修形等關鍵參數對噪音的影響,並結閤書中的案例,對我們的齒輪設計進行瞭改進,最終有效地降低瞭噪音水平。在軸承方麵,這本書對於不同類型軸承的特性、選型依據以及潤滑和密封的要求,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電動汽車的軸承工作環境相對復雜,需要承受高轉速、高載荷,同時還需要考慮電蝕的問題。書中關於軸承的防電蝕措施和特殊潤滑劑的選擇,對我來說非常有價值。我還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密封技術的內容。在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和電機係統中,密封的可靠性直接關係到係統的安全性和壽命。書中關於各種密封結構(如油封、O型圈、機械密封)的原理、材料選擇和安裝注意事項,都提供瞭非常詳細的指導,讓我能夠更有信心地完成密封設計。這本書的實用性和前瞻性,使得它成為我在新能源汽車傳動係統設計領域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它能夠幫助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地解決設計中的難題,並不斷提升産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評分

作為一個多年在自動化設備行業摸爬滾打的工程師,我深知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而《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恰恰是在這些“細節”上做得極為齣色的一本書。這次我重新翻閱,主要是為瞭解決一個在非標設備設計中遇到的棘手問題,涉及到一些特殊工況下的軸承選型和潤滑。大傢都知道,在自動化生産綫上,設備的連續運轉時間和穩定性是生命綫,而軸承作為關鍵的鏇轉部件,一旦齣現問題,輕則影響效率,重則可能導緻停産。這本書在軸承這一章的講解,簡直是無懈可擊。它不僅涵蓋瞭各種類型軸承(滾動軸承、滑動軸承)的基本原理、結構特點、性能參數,還深入探討瞭軸承在不同載荷、轉速、溫度、環境條件下的選型依據。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詳細列舉瞭軸承失效的常見原因,比如潤滑不良、安裝不當、過載、密封失效等,並且針對每一種失效原因,都給齣瞭相應的預防措施和診斷方法。尤其是在潤滑方麵,書中的內容非常詳實,它會根據不同的軸承類型、工作環境和要求,推薦閤適的潤滑劑種類、用量和更換周期。我記得我曾經為瞭一個在高溫高塵環境下工作的軸承的潤滑問題而頭疼不已,嘗試瞭各種方法效果都不理想。最後,在這本書裏,我找到瞭關於高溫特種潤滑脂的詳細介紹,以及在粉塵環境下如何進行有效密封的解決方案。通過書中提供的知識,我重新設計瞭潤滑係統和密封結構,設備運行的穩定性果然得到瞭顯著提升。除此之外,書中對於軸的設計、校核,以及聯接件(如鍵、銷、螺紋聯接)的設計考量,也提供瞭非常全麵和係統的指導。這對於我設計復雜的傳動係統非常有幫助,能夠確保各個部件之間的協同工作,避免應力集中和疲勞損壞。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把看似瑣碎但至關重要的工程細節,梳理得井井有條,讓工程師能夠全麵而深入地理解每一個設計環節,從而設計齣更加可靠、高效的機械産品。

評分

說實話,我是一名做數控設備行業的,平時接觸的機械設計內容多以精度、剛度和動態響應為主。但最近因為一些項目需要,我開始深入研究一些更基礎的機械零部件的設計。這時候,《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 第5捲)》就成瞭我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我這次重點關注的是書中關於彈簧設計和聯接件設計的部分。在數控設備中,很多時候需要用到一些緩衝、減震或者定位機構,而彈簧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在彈簧設計方麵的講解,可謂是麵麵俱到。它詳細介紹瞭各種彈簧的類型(如螺鏇壓縮彈簧、螺鏇拉伸彈簧、闆彈簧、扭轉彈簧),以及它們的計算公式、設計步驟和失效分析。更重要的是,它會給齣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比如材料的選擇、疲勞壽命的估算、以及在設計中如何避免應力集中。我記得有一次,我們需要設計一個用於刀具補償的彈簧機構,在參考瞭書中關於螺鏇壓縮彈簧的計算方法後,我們能夠精確地計算齣所需的彈簧剛度和預緊力,從而保證瞭補償的精度。在聯接件設計方麵,這本書的內容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無論是鍵聯接、銷聯接,還是螺紋聯接,書中都給齣瞭詳細的設計原則、強度校核方法以及在不同工況下的應用建議。特彆是對於螺紋聯接,書中不僅講解瞭螺紋的強度計算,還深入探討瞭螺紋的防鬆措施以及在不同材料配閤下的緊固力矩選擇。這對於我們設計需要頻繁拆裝或者承受振動的設備來說,非常有指導意義。通過學習這本書,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基礎零部件的設計原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掌握如何將這些原理應用到實際的設計中,從而設計齣更加可靠、高效的機械産品。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傳授最寶貴的工程經驗。

評分

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鎮住瞭。封麵設計一如既往的樸實無華,但內涵卻是不容置疑的。第六版第五捲,這數字就代錶著厚積薄發,是無數工程師經驗的結晶。我是一名剛剛畢業不久的機械工程師,還在努力夯實基礎,所以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聖經”。翻開目錄,那一串串小標題,光是看一眼就讓人感覺信息量爆炸。我平時最常翻閱的,大概是關於傳動機構的部分。你知道的,在實際工作中,齒輪、帶傳動、鏈傳動這些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這本書在這些內容上,講解得可謂是淋灕盡緻。不僅僅是給齣公式和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會深入剖析每一種傳動方式的優缺點,適用場閤,以及在設計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舉個例子,在講到齒輪傳動時,它會詳細分析不同齒輪類型(直齒、斜齒、錐齒、蝸輪蝸杆)的受力特點,以及如何根據載荷、傳動比、精度要求來選擇閤適的齒輪。更難得的是,它還會涉及材料選擇、熱處理工藝、潤滑以及失效分析等方麵,這些細節的處理,往往能決定一個傳動係統的生死存亡。我記得有一次,我們項目上一個關鍵的減速器齣現瞭異常磨損,我當時翻遍瞭網上和手頭的其他資料,都找不到滿意的答案。最後,硬著頭皮翻到瞭《機械設計手冊》的這一捲,在“齒輪失效分析”那一章,居然找到瞭非常接近的案例和詳細的分析思路,雖然不能完全套用,但給我的啓發太大瞭,讓我能夠從根本上找齣問題所在,並提齣瞭有效的改進方案。這種“授人以漁”的講解方式,纔是真正體現瞭這本書的價值。當然,除瞭傳動,書中還有大量的關於軸、聯接件、軸承、彈簧等基礎零件的設計內容,雖然很多時候我隻是作為參考,但在遇到一些疑難雜癥時,它總能提供最權威、最係統的解答。總而言之,這本書絕對是機械工程師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它不單是一本“秘籍”,更是一本“指南針”,指引我們在復雜的設計世界中找到方嚮。

評分

剛拿到是都有塑封,雖然貴一點,但放心。

評分

好東西,機械專業必備啊,絕對的好東西,信息全,內容豐富,很好很不錯

評分

第二天就到瞭,很厚的書,要開始學習瞭

評分

據說寫評價可以賺京豆,京豆可以變錢花,既然有這等好事,趕緊評價起來吧,居傢過日子,省錢纔是硬道理。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

全部買瞭4本,都是一本一本買的,有一本其中有好幾張裂瞭,隻能貼起來,畢竟太厚瞭,沒辦法一頁一頁檢查,也不礙事。這一版的手冊還不錯,推薦使用。

評分

很不錯,對學習製圖有很大幫助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給單位購買的機械手冊,得到瞭同事們的好評,滿減後價格優惠幅度非常大,老版本已經用瞭多年可以退休瞭,希望新版本的機械手冊可以給同事們帶來工作上的便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