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 古文觀止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 古文觀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吳楚材,吳調侯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傳統文化
  • 古文觀止
  • 經典選讀
  • 文化典籍
  • 古代文學
  • 中華文化
  • 國學
  • 文言文
  • 傳統文化
  • 名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10964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8188
包裝:綫裝
叢書名: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古典文學選本極多,而能“風行海綫內,幾至傢置一編”者,則如《唐詩三百首》《唐宋詞選釋》《宋詞三百首箋注》《元麯三百首》《古文觀止》等,其選篇精當,匯集中國古典文學詩、詞、麯、文為膾炙人口的名篇精華;注釋紮實準確,使讀者理解原作更明白曉暢。故自刊行以來,均風行不衰,深受讀者喜愛。此次將五書收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以綫裝的古典傳統方式裝幀,並用瞭較大的字號,頁麵疏朗開闊,賞心悅目。一捲在手,可全麵領略中國古典文學美、原味的風緻。

內容簡介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古代散文選本,原是為學生編的教材。書名中的“古文”意指明代歸有光、茅坤等人提倡的唐宋八大傢的古文,“觀止”則是說所收錄的文章代錶瞭文言文的zui高水平,學習文言文,研讀本書就可以瞭。該書選文222篇,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大體反映瞭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脈絡和主要麵貌。該書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刊行以來,一直風行不衰。

作者簡介

  吳楚材(1655~?),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清代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仕途不顯,長期為塾師。康熙三十三年,與侄子吳調侯閤選《古文觀止》,其後又參與編選《綱鑒易知錄》。吳調侯,清代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吳楚材之侄,二人於康熙三十三年閤選《古文觀止》,並參與編選《綱鑒易知錄》。

目錄

捲一

左傳

鄭伯剋段於鄢

周鄭交質

石籈諫寵州籲

……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

捲二

鄭子傢告趙宣子

王孫滿對楚子

齊國佐不辱命

……

季劄觀周樂

子産壞晉館垣

子産論尹何為邑

子産卻楚逆女以兵

子革對靈王

子産論政寬猛

吳許越成

捲三

國語

祭公諫徵犬戎

召公諫厲王止謗

襄王不許請隧

單子知陳必亡

展禽論祀爰居

……

諸稽郢行成於吳

申胥諫許越成

公羊傳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吳子使劄來聘

�� 梁傳

鄭伯剋段於鄢

虞師晉師滅夏陽

禮記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曾子易簀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對秦客

杜蕢揚觶

……

精彩書摘

  左傳

  《春鞦左氏傳》的簡稱,亦稱《左氏春鞦》,是一部以魯君世次為綫索的春鞦時代的編年史,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最後附記瞭魯悼公十四年(前454)智伯卒事。漢時,一些人認為它是傳《春鞦》的,把它與《公羊傳》、《·梁傳》閤稱“春鞦三傳”,但實際上它並非是闡釋《春鞦》的,而是一部獨立的曆史著作。關於它的作者,司馬遷和班固都認為是左丘明,並說他是魯太史。但唐以後,人多有異議,現代研究者一般認為《左傳》成書於戰國初年,作者已無確考。

  《左傳》是繼《春鞦》後的一部規模巨大的曆史著作,比較係統地記述瞭春鞦時代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曆史情況,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同時,它也是一部優秀的曆史散文,它善於對龐雜紛繁的曆史材料進行精心剪裁和安排,使之故事化;它善於記述曆史人物,有時還能寫齣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鄭伯剋段於鄢〔1〕 隱公元年

  初〔2〕,鄭武公娶於申〔3〕,曰武薑〔4〕。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5〕,驚薑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6〕,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製〔7〕。公曰:“製,岩邑也〔8〕,虢叔死焉〔9〕,他邑唯命。”請京〔10〕,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11〕:“都城過百雉〔12〕,國之害也〔13〕。先王之製,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14〕。今京不度〔15〕,非製也〔16〕,君將不堪〔17〕。”公曰:“薑氏欲之,焉闢害〔18〕·”對曰:“薑氏何厭之有〔19〕!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20〕!蔓,難圖也〔2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2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23〕。公子呂曰〔24〕:“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25〕·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26〕,則請除之,無生民心〔27〕。”公曰:“無庸,將自及〔28〕。”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29〕。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30〕。”公曰:“不義不睲〔31〕,厚將崩。”

  大叔完聚〔32〕,繕甲兵〔33〕,具卒乘〔34〕,將襲鄭。夫人將啓之〔35〕。公聞其期〔36〕,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37〕。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38〕。五月辛醜〔39〕,大叔齣奔共〔40〕。

  書曰:“鄭伯剋段於鄢〔41〕。”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誌〔42〕,不言齣奔,難之也。

  遂置薑氏於城潁〔43〕,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44〕!”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榖封人〔45〕,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捨肉〔46〕。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47〕。”公曰:“爾有母遺,鋢我獨無〔48〕!”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49〕·”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50〕,隧而相見〔51〕,其誰曰不然〔52〕·”公從之。公入而賦〔53〕:“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54〕。”薑齣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癢癢〔55〕。”遂為母子如初。君子曰〔56〕:“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57〕。《詩》曰:‘孝子不匱,永锡爾類〔58〕。’其是之謂乎〔59〕·”

  〔·1·〕《左傳》原無小標題,題目是後加的,以下各篇同。本篇記述瞭鄭國統治集團內部的一場骨肉相殘的爭奪權力的鬥爭,對鄭莊公的老謀深算、陰險狠毒和虛僞狡詐做瞭深刻的生動描寫。鄭,春鞦時國名,姬姓,故地在今河南新鄭一帶。鄭伯,鄭莊公。周朝諸侯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鄭是伯爵,故稱鄭伯。段,莊公弟。鄢(yān煙),鄭國地名,在今河南鄢陵縣境。

  〔·2·〕初:當初,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這裏指鄭伯剋段於鄢以前的事。

  〔·3·〕鄭武公:鄭莊公的父親,名掘突,公元前770年至前744年在位。申:國名,薑姓,故地在今河南南陽。

  〔·4·〕武薑:“武”錶示丈夫為武公,“薑”錶示母傢姓薑。

  〔·5·〕寤生:逆生,難産。寤,同牾,倒著。

  〔·6·〕亟(qì氣):屢次。

  〔·7·〕製:鄭地名,一名虎牢,在今河南·水西,原為東虢(ɡuó國)國地,魯惠公二年(前767)東虢為鄭所滅,遂為鄭地。

  〔·8·〕岩邑:險要的地方。

  〔·9·〕虢叔:指東虢國君。死焉:死在那裏。

  〔10〕京:鄭地名,在今河南滎陽東南。

  〔11〕祭(zhài債)仲:鄭國執政大臣,又稱祭足、祭仲足。

  〔12〕都:泛指一般的城邑。城:指城牆。雉:城牆高一丈,長三丈為一雉。

  〔13〕國:指國傢。

  〔14〕“先王”四句:古製,侯伯一級的國都城牆三百雉,國內的其他城邑,大的不得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過九分之一。參,同三。

  〔15〕不度:不閤法度。

  〔16〕非製:不是先王的製度。

  〔17〕不堪:經受不起,即不能控製的意思。

  〔18〕焉:怎能,哪能。闢:同避。

  〔19〕厭:滿足。

  〔20〕“不如”二句:意謂不如早點為共叔段安排一下,不要讓他發展。之,指示代詞,指共叔段。所,處置之意。滋蔓,滋長蔓延。

  〔21〕難圖:難辦,難以對付。圖,圖謀。

  〔22〕子:古時對人的尊稱,此指祭仲。姑:姑且,暫且。

  〔23〕“既而”句:意謂共叔段使鄭國的西、北邊邑既臣屬於莊公,同時也臣屬於自己。既而,不久。鄙,邊邑。貳於己,即一方麵臣屬於莊公,一方麵臣屬於自己。

  〔24〕公子呂:鄭國大夫,字子封。

  〔25〕若之何:怎麼辦。

  〔26〕若:假如。

  〔27〕無生民心:不要讓鄭國百姓産生彆的想法。

  〔28〕“無庸”二句:意謂用不著除掉,他將會自取滅亡。庸,用。

  〔29〕廩延:鄭地名,在今河南延津北。

  〔30〕厚:指勢力擴大。眾:指民心。

  〔31〕不睲:指不親近兄長。睲,親近。

  〔32〕完:繕治城郭。聚:收集糧草。

  〔33〕繕甲兵:修治裝備和武器。

  〔34〕具卒乘:編建步兵和戰車。卒,步兵。乘,兵車。

  〔35〕夫人:指薑氏。啓:開城門,意謂作內應。

  〔36〕期:日期,指共叔段襲鄭的日期。

  〔37〕帥:率領。乘:軍隊組織單位,包括兵車一輛,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38〕諸:“之於”的閤音。

  〔39〕辛醜:古人以乾支紀日,如一日為甲子,二日即為乙醜……如此類推,循環計日。據顧棟高《春鞦大事錶》捲二《春鞦朔閏錶》推算,隱公元年五月辛醜,即是年五月二十三日。

  〔40〕共(ɡōnɡ恭):國名,在今河南輝縣。

  〔41〕書曰:指《春鞦》經文的記述;引號內的話,是《春鞦》的原文。以下幾句是解釋經文何以這樣記述,即所謂的“書法”,或“微言大義”。

  〔42〕鄭誌:指鄭莊公的本意在殺段。段逃亡性質實屬齣奔,而鄭伯誌在殺段,故《春鞦》不言“奔”,而曰“剋”。

  〔43〕置:這裏有放逐的意思。城潁:鄭地名,在今河南臨潁西北。

  〔44〕“不及”二句:意謂不到死後,決不與薑氏見麵。黃泉,地下深處,指陰間。

  〔45〕潁考叔:鄭大夫。潁榖:鄭地名,在今河南登封西。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46〕捨:放著。肉:這裏指羹湯裏的肉。

  〔47〕遺(wèi衛):饋贈。

  〔48〕鋢(yī伊):句首語詞,無義。

  〔49〕“敢問”句:意為冒昧問一句這話是什麼意思。敢,錶示謙敬之詞。

  〔50〕闕:通掘,挖掘。

  〔51〕隧:地道。

  〔52〕不然:不對。

  〔53〕賦:賦詩。

  〔54〕融融:和樂的樣子。

  〔55〕癢(yì義)癢:心神快樂的樣子。

  〔56〕君子:《左傳》作者發錶議論而假托的評論者。

  〔57〕施(yì義):延伸,擴展。

  〔58〕“孝子”二句:見《詩經··大雅·既醉》篇。匱(kuì愧),窮盡。锡,賜予。爾類,你的同類。

  〔59〕“其是”句:大概就是對潁考叔的純孝說的吧。

  ……

前言/序言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叔侄編選的一部頗具特色的古代散文選集。全書凡十二捲,按時代先後,選錄瞭自先秦至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是書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刊行以來,便風行一時,倍受學子和讀書人的歡迎,三百年來一直流傳不衰,成為我國古代影響甚大的少數古文選本之一。

  《古文觀止》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其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古文觀止》的齣現,是順應瞭時代潮流的變化,適應瞭當時政治文化的需要。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到秦漢時,已取得很高成就,中經六朝,散文創作雖步入駢體化,走上追求浮華綺麗的形式主義的歧途,但到瞭唐宋時期,經過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和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洗禮,散文創作終於攀上瞭一個新高峰,形成建立瞭以古文為正統的創作……《古文觀止》的這種選文宗旨,順應瞭當時的文化形勢,適應瞭主張學習藉鑒古文的清代文人和讀書人的需要。

  其次,《古文觀止》的選文精而準,所選入的文章絕大部分思想性、藝術性都比較高。《古文觀止》的編選,旨在為人們提供古文範文,啓示古文寫作門徑,供人們嚮古文學習和藉鑒。吳楚材、吳調侯叔侄是清初兩個普通的讀書人,他們“日以古學相砥礪”,潛心力學,尤好經史,對古文彆有會心。他們以敏銳的眼光,從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章中,披沙揀金,精擇細選,選錄瞭二百馀篇。作為一部供學子學習古文寫作的啓濛讀物,分量適中,而與其前的《文……

  是書所選錄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中國古代散文中的優秀之作,是韆百年來為人們所喜愛、所熟讀的膾炙人口的佳篇精品。如《左傳》中的《曹劌論戰》、《宮之奇諫假道》、《燭之武退秦師》,《國語》中的《召公諫厲王止謗》,《國策》中的《蘇秦以連橫說秦》、《馮諼客孟嘗君》、《魯仲連義不帝秦》、《唐雎不辱使命》,李斯的《諫逐客疏》,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賈誼的《過秦論》,晁錯的《論貴粟疏》,鄒陽的《獄中上梁王書》,楊惲的《報孫會宗書》,諸葛亮的《前齣師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李華的《吊古戰場文》,劉禹锡的《陋室銘》,以及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諸傢的名篇,均收錄其中。這些散文精品代錶瞭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高度和斐然實績。

  《古文觀止》不囿於古文傢的偏執,在選文上多方取材,注意到體裁、題材和風格的多樣性。它雖以“古文”名書,但不排斥駢文和韻文精品,不像有些選本,如《唐文粹》之類,非古文不收。如果不是囿於古文傢的偏見,應該承認駢文的齣現,實際是中國古代散文的一大進步,一個發展。駢文的齣現,反映瞭人們在散文創作中對藝術美的追求,是文學美的特徵的具體顯現和強化。用駢體的形式抒情、描寫、敘事,自有一種藝術美,特彆是在抒情上,其達到的藝術效果,有時比古文要齣色,這也是駢文曆久不絕、代有人作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不顧及內容而隻一味地追求句式整飭、對偶工整、用典精巧、文詞典雅,那自然要為人們所唾棄。《古文觀止》選入的孔稚皀的《北山移文》、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禭檄》、王勃的《滕王閣序》等駢文,可謂是聲情並茂,文意相得宜彰的佳作。另外,是書不僅選錄有論說文、記述文,還有山水遊記、雜文小品,甚至有經文史傳和其它應用文。這不僅使選本豐富多彩,而且也能真正反映齣中國古代散文創作的絢麗多姿的全貌;而就學子和讀者來說,也為之提供瞭一個更為廣闊、更為多姿的學習鑒賞的天地。

  在編排體例上,《古文觀止》也有新的特點。它不像一些選本多是以類相從來編排篇目,把同一作傢的作品分編在不同的類目中,翻檢甚為麻煩。《古文觀止》的編目,是以時代先後為序,以作傢為目,顯得眉目清楚,不僅便於查找,而且也便於對作傢散文創作整體的認識和瞭解,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現齣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變化。

  《古文觀止》也有其美中不足之處。如《李陵答蘇武書》、《辨奸論》等僞作,不加審訂就收錄進來;先秦諸子散文不乏精彩之作,卻一篇不選,相反卻選入瞭如《公羊傳···春王正月》、《檀弓···曾子易簀》等思想性、藝術性均不值一道的文章;對選文擅自刪削字句等。當然,這與全書的長處比較起來,是微不足道的,瑕不掩瑜。

  《古文觀止》有多種版本,本書采用的是中華書局據映雪堂刻本排印的排印本。原書有許多評注,本書擇善吸收,同時還參考、吸收瞭一些今人的成果,不一一注明,望見諒。本人纔疏學淺,注釋中的錯誤和不妥之處定然不少,懇請多加批評。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古文觀止》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古文觀止》是一部匯集中國古代散文精華的典籍,它以精煉的語言、深刻的思想、優美的文筆,勾勒齣中華文明數韆年來的智慧軌跡。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阻隔,感受古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情感世界以及對人生、社會、宇宙的深刻洞察。所選篇目覆蓋瞭從先秦諸子到明清時期的眾多經典名篇,體裁多樣,風格各異,力求全麵展現中國古代散文的藝術魅力與思想深度,使讀者在閱讀中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先賢的智慧養分。 編纂緣起與思想主旨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散文以其貼近生活、錶達思想、抒發情感的特質,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古文觀止》的編纂,源於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和對古代散文價值的肯定。編者精選那些在文學史、思想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篇章,目的在於: 1. 傳承經典,弘揚文化: 選取曆代公認的優秀散文名篇,讓讀者能夠直接接觸到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獨特魅力。 2. 學習古文,提升素養: 古文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學習古文不僅是語言能力的訓練,更是思維方式、文化觀念的熏陶。本書精選的篇章,文筆優美,思想深刻,能夠有效提升讀者的古文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 3. 體悟智慧,啓迪人生: 曆代先賢在他們的散文中,留下瞭關於人生哲理、道德修養、治國理政、人際交往等方麵的深刻見解。這些智慧穿越時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啓迪讀者的思想,指導人生實踐。 4. 展現文體多樣性,領略藝術魅力: 本書收錄的文章涵蓋瞭諸子論說、曆史散文、政論、奏疏、遊記、序跋、雜記等多種體裁,風格或雄渾磅礴,或委婉細膩,或簡潔明快,或華麗典雅,讓讀者全麵欣賞中國古代散文藝術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內容選目與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古文觀止》的選目極為審慎,既注重思想的深刻性,又兼顧藝術的精湛性,同時也考慮瞭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代錶性。全書大緻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代錶瞭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重要階段和風格取嚮: 第一部分:先秦諸子百傢之聲——思想的源頭活水 《論語》選篇: 如《學而》、《為政》、《裏仁》等篇章,集中展現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其簡潔質樸的語言,闡述瞭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儒傢思想,以及關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深刻道理。這些篇章是理解中國傳統道德倫理觀的基石。 《孟子》選篇: 如《告子上》、《離婁下》、《公孫醜上》等篇章,孟子以其雄辯的口纔和深刻的洞察力,闡發瞭“性善論”、“仁政”等思想,其論證邏輯嚴謹,比喻生動,極具感染力,展現瞭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的勃勃生機。 《莊子》選篇: 如《逍遙遊》、《齊物論》、《應帝王》等篇章,莊子的文章汪洋恣肆,想象奇特,語言瑰麗,充滿哲理的寓言和精妙的比喻。他以“道”為核心,提倡順應自然,逍遙自在,對後世的哲學、文學、藝術都産生瞭深遠影響。 《墨子》、《韓非子》選篇: 選錄部分體現墨傢“兼愛”、“非攻”思想或法傢“法、術、勢”理論的篇章,展現瞭先秦時期思想的多元性和激烈碰撞。 第二部分:秦漢文章——氣勢恢宏,文風初變 《史記》選篇: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項羽本紀》等,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宏大誌嚮,創作瞭史學巨著《史記》。本書精選的篇章,人物形象鮮明,敘事跌宕起伏,語言生動傳神,不僅是史學經典,更是文學典範,展現瞭漢代磅礴的文風。 漢賦選篇: 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部分篇章,雖然篇幅可能有所刪減,但能讓讀者領略漢賦鋪張揚厲、辭藻華美的獨特風格,以及其反映的漢代社會生活的廣闊圖景。 《漢書》選篇: 選錄部分記事性散文,展現漢代曆史敘事的嚴謹與客觀。 第三部分:魏晉南北朝文章——風流蘊藉,個性張揚 建安文學選篇: 如曹操、曹丕、曹植的散文,特彆是曹植的《與楊德祖書》,雖然以詩聞名,但其散文也體現瞭建安時期慷慨悲涼、不拘繩墨的時代風貌。 山水文學選篇: 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飲酒》等(雖然《飲酒》是詩,但其散文風格影響深遠,故此處可能包含與之相關的散文部分或對其風格的體現),陶淵明是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鼻祖,其散文也充滿瞭恬淡自然、超然物外的韻味。 魏晉玄學文章選篇: 選錄部分體現玄學思想的散文,展現魏晉時期士人的精神風貌和對人生、哲學的思考。 第四部分:唐宋八大傢——文壇巨擘,散文高峰 唐代散文: 韓愈選篇: 如《師說》、《馬說》、《祭十二郎文》等。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文章“文必己齣”,氣勢雄健,說理透徹,情感真摯,為後世樹立瞭古文的典範。 柳宗元選篇: 如《捕蛇者說》、《永州八記》中的部分篇章。柳宗元的文章風格與韓愈相似,但更顯清峻峭拔,尤擅寫山水景物,寓哲理於景物之中。 宋代散文: 歐陽修選篇: 如《醉翁亭記》、《朋黨論》等。歐陽修文章流暢自然,說理清晰,情感溫厚,既有記敘山水的雅趣,也有政治議論的深度。 蘇洵、蘇軾、蘇轍選篇: 蘇洵: 如《六國論》,說理嚴謹,分析透徹,文筆雄健。 蘇軾: 如《記承天寺夜遊》、《前赤壁賦》、《後赤壁賦》(雖然是賦,但其散文的自由與詩意極濃,常被一同品讀)、《於潛僧顯等詩集序》等。蘇軾的文章汪洋恣肆,揮灑自如,充滿人生哲理和曠達的胸襟,是宋代散文的集大成者。 蘇轍: 如《黃州快哉亭記》,體現瞭蘇轍沉靜持重、意境深遠的文風。 曾鞏選篇: 如《墨池記》,文章質樸平實,說理明白,注重實際。 王安石選篇: 如《遊褒禪山記》、《傷仲永》等。王安石文章簡練有力,說理深刻,富有批判精神。 第五部分:明清文章——風格多樣,承續發展 明代散文: 歸有光選篇: 如《項脊軒誌》。歸有光的文章以真摯的情感、細膩的筆觸著稱,記敘生活瑣事,情感動人。 公安派選篇: 如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的作品選段,體現瞭“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 清代散文: “桐城派”代錶作: 如方苞、劉大櫆、姚鼐的作品選段,強調“義法”,文章風格嚴謹,邏輯性強。 其他名傢選篇: 如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等,展現瞭明末清初小品文的獨特魅力,文筆清麗,意境優美。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古文觀止》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集,更是一扇窺探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世界的窗口。 思想啓迪: 通過閱讀這些經典篇章,讀者可以接觸到中國古代聖賢的智慧,學習他們的思想方法、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從而獲得深刻的思想啓迪。無論是儒傢的仁愛修身,道傢的超然物外,還是墨傢的兼愛非攻,抑或法傢的治國理念,都為現代人提供瞭寶貴的精神資源。 文學鑒賞: 本書所選篇目皆為曆代文壇的瑰寶,語言精煉,結構嚴謹,意境優美,邏輯性強。通過對這些篇章的品讀,讀者可以學習到古代散文的寫作技巧,提升文學鑒賞能力,感受漢字之美、漢語之妙。 曆史文化瞭解: 每一篇散文都承載著其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風貌和文化思潮。《古文觀止》如同一個濃縮的曆史畫捲,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瞭解古代社會的方方麵麵,感受不同時代的文化精神。 語言能力提升: 盡管是古文,但本書選取的篇目相對易於理解,且兼具可讀性與學術性。通過反復閱讀和揣摩,可以有效提升讀者的古文理解能力,為進一步深入學習中國古代經典打下堅實基礎。 人文情懷的培養: 古人的情感真摯而深沉,無論是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眷戀,對友人的情誼,還是對國傢社稷的擔憂,都通過文字淋灕盡緻地錶達齣來。閱讀這些篇章,能夠幫助讀者培養健康的人文情懷,豐富情感世界。 閱讀指南 本書的閱讀,建議采用“精讀”與“泛讀”相結閤的方式。 精讀: 選擇篇幅適中、理解難度不大的篇目,反復誦讀,逐字逐句地理解其含義,梳理其篇章結構,體會其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並嘗試理解作者的思想主旨和情感錶達。可以藉助注釋和導讀,加深理解。 泛讀: 對於篇幅較長或理解上有一定難度的篇目,可以先通讀一遍,瞭解其大意,感受其整體風格和主要內容。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對古文的理解能力也會逐步提升。 此外,鼓勵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作者的觀點,聯係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感悟和藉鑒。瞭解每篇文章的作者生平、創作背景,也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古文觀止》是一部值得反復品味、常讀常新的著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工具書,更是一本人生指南,一座智慧的寶庫。通過閱讀本書,我們能夠與古人對話,與經典同行,在傳承與創新的時代浪潮中,找到中華文化的根脈,汲取前行的力量。它將帶領您進入一個充滿智慧、韻味無窮的古典文學世界,感受中華文明韆古不絕的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 古文觀止》——單單這個書名,就已經足夠吸引人。它仿佛是一扇塵封已久的門,邀請我走進一個充滿智慧和韻味的古代世界。我設想,這本書的內容定然是經過瞭韆挑萬選,每一篇都應該是具有代錶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典範之作。我尤其期待,書中是否會收錄一些我雖然聽過名字,但從未深入閱讀過的名篇,例如那些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或者是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諸子散文。我猜測,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可能會很有講究,或許會按照時代順序,或許會按照文體分類,又或許會根據主題來組織篇章,無論哪種方式,都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些經典。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提升我的古文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從中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古人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境界。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對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追尋。

評分

翻開這本《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 古文觀止》,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副幅古色古香的畫麵:在昏黃的燈光下,一位老者手捧泛黃的書捲,口中念念有詞,仿佛在與曆史對話,與先賢交流。這本書,在我看來,絕非是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快餐文化”讀物,它承載的是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一種文化的傳承性。我猜測,書中所選的文章,定是經過瞭嚴苛的篩選,每一篇都堪稱是古代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們或許描繪瞭壯麗的山河,訴說瞭感人的故事,闡述瞭深刻的哲理,又或者是抒發瞭真摯的情感。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有那些耳熟能詳但卻從未真正理解的經典,比如《離騷》中屈原的憂憤,《赤壁賦》中蘇軾的曠達,又或是《論語》中孔子的智慧。我堅信,通過閱讀這些篇章,我將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領略古代文人的風采,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尋根之旅,一次與先賢的靈魂共鳴,一次對中華文明的緻敬。

評分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 古文觀止》,我的腦海中立刻勾勒齣瞭一種“文以載道”的畫麵。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集閤,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載體。我預感,書中選取的篇章,將是那些蘊含著深刻哲理、高尚情操和獨特審美品味的經典之作。或許有描繪傢國情懷的慷慨激昂,有抒發個人抱負的孤寂悲壯,也有錶達人生哲思的淡泊寜靜。我十分好奇,書中是否會收錄那些能夠觸動人內心最深處情感的篇章,比如描寫離彆相思的詩句,或是展現人生無常的感嘆。我期待著,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感受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去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去汲取他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骨,又像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以更加從容和智慧的態度前行。

評分

初次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 古文觀止》,我的第一感覺便是其“選讀”二字的精煉。這說明它並非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而是經過精心遴選的精華集萃。我猜測,編選者定然有著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眼光,他們從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挑選齣那些最能代錶時代精神、藝術成就以及文化價值的篇章。我設想,這些篇章的跨度會很大,可能會涵蓋散文、詩歌、辭賦、論說文等多種體裁,從先秦諸子到唐宋八大傢,再到明清的大傢名篇,仿佛一條時間的長河,將不同時代的文學瑰寶串聯起來。我尤其期待書中是否包含那些篇幅較長但思想深邃的作品,例如史記中的傳記,或是諸子百傢學派的代錶性論述,這將會是一次極具挑戰但又收獲滿滿的閱讀體驗。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係統地瞭解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脈絡,掌握鑒賞古文的基本方法,並且從中體悟齣那些曆久彌新的人生智慧和審美情趣。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且能夠伴隨我成長的經典之作。

評分

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心懷嚮往,尤其是那些流傳韆古的經典篇章,總覺得其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韻味。偶然間翻開這本《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 古文觀止》,雖然還未深入品讀,但其厚重的分量和書頁間隱隱透齣的古老氣息,就已經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尤其好奇,在“古文觀止”這一響亮的名號下,究竟遴選瞭哪些足以代錶中國古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作品?是那些氣勢磅礴的史記名篇,還是溫婉細膩的唐詩宋詞,抑或是發人深省的諸子百傢思想?我設想,這本書的編選者定然是費盡心思,以求既能展現中國古代文學的宏大畫捲,又能引領讀者領略其精髓。書中的篇章或許會涵蓋從先秦的樸素到漢唐的華麗,再到宋明的人文關懷,每一篇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種思想的沉澱。我期待著能在閱讀中,穿越時空的阻隔,與那些偉大的靈魂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體味他們的悲歡離閤,從中汲取力量,滋養心靈。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扇通往古老文明的窗戶,一幅描繪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畫捲,我迫不及待地想走進其中,細細品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