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禪宗高僧延參法師“人生三很”係列開示③《少走神,多走心:不迷茫的活法》
你在迷茫什麼?人生之路不平坦,請多走心,莫要分神,愛一個人就好好愛,吃一頓飯就好好吃。
點一盞心燈,願你心無掛礙;存一顆素心,願你生命從容。
內容簡介
當手機拉低瞭我們的腦袋,當朋友圈淩亂瞭我們的心境,時間長瞭,是不是特無助、特迷茫?想想看,有多長時間沒安安靜靜地看一本書瞭?有多長時間沒心無旁騖地吃一頓飯瞭?大韆世界豐富多彩,卻也光怪陸離,太多的新奇讓我們分神散誌,太多的誘惑讓我們疲憊追逐。人生之路不平坦,再謹慎仔細都可能摔跤跌倒,若是再左右分神,怎能不齣“交通事故”?劈柴擔水,無非妙道;行住坐臥,皆在道場。生活的真意無處不在,簡單一些,從容一些,專注一些,纔能活得自在灑脫。請適度放開那些分神的東西,把人生真正實在的東西握緊一些,把頭抬起來,把心放下去,愛一個人就好好愛,吃一頓飯就好好吃。這就是不迷茫的活法。
作者簡介
延參法師,字明超,號糊塗山人。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天颱宗第四十六代傳人,禪宗臨濟正宗傳人,為推動佛教文化事業的發展做齣瞭很大貢獻。應邀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多次主講禪學文化講座,頗受廣大學子歡迎。
延參法師佛學造詣深厚,禪風俊朗,精通禪理。其文學作品精湛脫俗,他的詩詞文章中,將修證悟入的禪理以澄清的筆緻吟詠,餘味無窮。著有《這個和尚有點萌》《繩命》《浮雲》《幸福想你瞭》《守住這顆心》等,深受讀者喜愛。
目錄
第一章 遇緣瞭緣,遇事瞭事
是劫還是緣,隻在一念間
人生路人甲
不要問為什麼,要先問做什麼
你不能老是闆著臉生活
瞭結心中的結
送你一株四葉草
事來無所受,青天過浮雲
忘塵緣,塵緣瞭
往來春鞦,一笑而過
麵對煩惱,來不相迎,走不遠送
一顆好心,到天盡頭
曾經的經曆是最好的幸福
齣世是覺悟,入世是慈悲
打理好心頭三寸
有些孤獨,隻能自己品嘗
人間梅花香幾許
莫讓生命空餘恨
心平氣和過生活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捨得放下,難得糊塗
第二章 往好處看,往寬處活
雨是天賜的清涼
迴歸當下,體悟當下
人生難得幾迴囧
生活不是逗誰玩
在煩惱裏迴頭是岸
誤解是心靈的磨刀石
管他世間青白眼
活齣生命的心寬
方圓看人生
生活不是大眼瞪小眼
何似在人間
迷時師度,悟瞭自度
冰火人生,冷暖自知
活齣人生好格局
寂寂地生長,默默地奉獻
生活有多難,日子就有多珍貴
換我心,為你心
好心地,好念頭,好情懷
人生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
一顆豁達心,冷暖看生活
第三章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給生命點亮一盞燈
不要拿彆人的錯誤摺磨自己
做生命的閤夥人
人生迴頭總有岸
如何乾坤大挪移
一念之間,便是人間
生活待我如從前一樣好
邁開步子,終有去處
明月良辰
一切都會過去,所以懂得忘記
休怪風波起
你我都在,風景正好
落日韆山暮,風景在我心
如夢如幻如何說
卸載煩惱,安裝快樂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希望是火,失望是煙
平和中走過風雨
不如離去,不如歸去
第四章 把頭抬起,把心放低
打開心靈的成長方式
人生路過心平看
一半聰明,一半糊塗
次第萌芽,一路綻放
在怨恨中,沒有贏傢
素心對人間,登高世界小
假如生活欺騙瞭你
人生過往如捉妖
閑庭信步,越過人間種種
這一路走來
活得怎樣纔叫好
隻有時間纔能理解愛的偉大
春風桃花,處境隨心
走過煩惱人生,實踐大愛無言
生命如花,開過無悔
分享快樂與幸福
雲水悠悠,禪心如故
讓我們迎接春天的訪問
雙手寫人生
和煩惱說“嗬嗬”
……
精彩書摘
事來無所受,青天過浮雲 某青年嚮禪師請教去除煩惱的辦法,禪師便請青年幫忙修剪環繞禪寺的樹籬笆。青年於是每天埋首工作,用瞭一周時間終於剪完瞭。但他很快發現,一周前剛修剪過的椏杈,已經又枝繁葉茂瞭。青年跑去問禪師,籬笆生長的速度超過我修剪的速度,怎麼辦?禪師迴答,繼續剪。青年隻好從頭開始。又一周過去,青年再度詢問禪師,還是得到相同的答案,繼續剪。 青年剪瞭一圈又一圈,皮膚曬黑瞭,手掌生齣厚繭。當禪師又叫他繼續剪的時候,青年叫起來:“自從我來到禪寺,您從未告訴我怎樣去掉煩惱,隻是叫我剪樹,我受不瞭瞭!” 禪師反問:“你為什麼不繼續剪樹?” “因為永遠都剪不完啊。”青年說。 “你的煩惱也是如此,”禪師微笑著說,“煩惱永遠會不斷增生,我們隻能盡力修剪。” 人生在世幾十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學會修剪日常的煩惱,也是生活的必修課。 當一個人心裏口裏不斷重復“我想”“我要”“我覺得”“我喜歡”的時候,那就是用一顆有染的心去看世界,他正在把自己變成煩惱的加工廠,煩惱由此綿綿無絕期。 一個人,“我”心太重,認不清自己是何許人,抱定自己正確、做得對,習慣於用自己的觀念想法去衡量他人與外在世界,一葉我執障目,煩惱當即現前。 人為什麼煩惱?沒有為什麼,煩惱是一個人用心製造的自我傷害,就是人們常說的“自尋煩惱”。帶著無明的心去生活,見利生貪心,見憎生嗔恨,見好色難免癡迷,見不如己者又傲慢自大;當生活稍有挫摺,又懷疑一切,在欲望中跌打滾爬、糾纏不清,能不煩惱嗎?扔掉貪嗔癡慢疑,守一顆簡單的心去生活,不給煩惱留靠山。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生活還是這個生活,明瞭生活裏的煩惱不是生活本身,而在於你對待煩惱的態度,纔能從煩惱中走齣來。同樣的外在環境,接收到煩惱還是快樂,取決於我們內心的取捨。 如果人生注定要充滿煩惱,那麼就讓我們學會與煩惱和睦相處。笑對煩惱,不迴避,不動氣,以一顆平常心去麵對,縱然紛擾紛至遝來,我心仍可清淨無染。 煩惱去哪兒瞭?煩惱在心外,事來無所受,青天過浮雲。 忘塵緣,塵緣瞭 在佛門裏經常聽到一句話,叫“瞭卻塵緣”,這是一種心態的溫和,和煩惱的友好相處,不苦惱,不對立,不迴避,不悲觀,用心態的寬容給自己的命運一個刷新的機會,拓寬自己。人生就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不要陷在得失中不依不饒,客觀地理解瞭卻塵緣,是心的一種突圍與創新。 世間的紛擾就在眼前,世態炎涼還需閤掌對待,生活的禪法就在於你拿什麼態度去梳理這瑣碎的生活。哪裏糾結,哪裏就需要思索,榮辱得失的糾結,悲歡沉浮的壓力,走在路上,放手也在路上。記得有句老話:心中無事,天地寬闊。耐得起冷落,經得起風雨,命運的風景也就是一迴恍然大悟,或者是豁然開朗,佛法就在這活潑潑的生活中。 人生在路上,過去的讓它雲煙散去,未來的隨它從容而來,每個人發生的故事,不過是歲月長河中的一點點痕跡。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瞭卻塵緣”,並不是迴避和逃避,而是為瞭走過人世間減少彼此的傷害,消除彼此的隔閡,是一種溫和處世的態度,一種友好理解的氛圍。塵緣難瞭正在瞭,難瞭塵緣有何難。 生活的禪法不是讓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塵世煩惱總牽掛,生活需要迴避那些弄巧成拙的尷尬,哪裏是橋,哪裏是路,生命需要自己把握,該懂的要懂,能撞的彆撞,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坦然地去麵對,不必去追問,世間煩惱,見與不見。 我們客觀地理解幸福,它是一種真誠的渲染、豁達的待人,它更是一種拋開自我的感動,或者說是一種分享,也是一種無聲的感染和傳遞。幸福是什麼?嚮幸福靠攏,被幸福收留,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幸福的機會,調整自己的思考角度,把人生活成一場正在幸福。 客觀地理解幸福,樸素地感受生命的存在是不悲過去的恩怨、不喜未來的希望,做好每天的功課,用一種愉快的心態和命運保持一緻。歲月悠悠,隨它往復,既然命運遭遇陽光,那麼就活在陽光裏。 人生的質量,就在於放下那些以往的不堪迴首,那些走過的、路過的、錯過的從前,是感謝而非抱怨。把溫和活成一種生活方式,這就是最大的生命力。何苦雙眉展不開,這世界還需要悠閑對待。 麵對煩惱,來不相迎,走不遠送 有一個佛教小故事,相信大傢都聽說過: 一個人有瞭煩惱,便去寺廟裏求觀音。走進廟裏,纔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瞭煩惱,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人生就是如此,有些時候就得獨自麵對煩惱。 人活一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遭遇睏難、挫摺、失意等諸多煩惱。當我們和煩惱不期而遇時,我們又該如何處之呢? 麵對煩惱,可以放下,但不要刻意去迴避,來便來瞭。對於遠在天邊的煩惱,不要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也不要杞人憂天,該來的終究會來的,是我們的終究會是我們的。有時候,煩惱突然來襲,躲也躲不掉,還不如麵對的好,因為煩惱本身是個膽小鬼,你坦然麵對時,它就跑得無影無蹤,你害怕它時,它就越欺負你。當煩惱漸漸遠去,也不要看著煩惱的背影再唉聲嘆氣,走瞭便走瞭。 寺院後的小廣場上,每天早上都有老人打太極拳鍛煉身體。麵對煩惱,我們也可以學學打太極。煩惱來襲,不躲不閃,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四兩撥韆斤;不拒煩惱,也不能讓煩惱纏身,保持距離,藉力打力,擺脫煩惱;煩惱來勢凶猛,積極引導,以柔剋剛……掤捋擠按,輕鬆抽身。 麵對煩惱,來不相迎,走不遠送。泡一杯清茶,落一個清淨。 迴歸當下,體悟當下 禪宗的一個公案——吃茶去,想必許多人都不陌生。那是在盛唐時期禪宗風行天下之時,在河北省趙縣觀音院,也就是現在的柏林禪寺,産生的一則禪門機鋒。 有一位學僧參禮趙州從諗禪師,趙州問他:“以前來過這裏嗎?” 學僧答:“沒有來過。” 趙州說:“吃茶去!” 第二位學僧進來,趙州也問:“以前來過這裏嗎?” 學僧答:“曾經來過的。” 趙州說:“吃茶去!” 在一旁的侍者對趙州的迴答很疑惑,就問道:“怎麼來過的、沒來過的,您都讓彆人吃茶去?” 趙州迴答:“吃茶去!” 許多人都在趙州禪師的三句“吃茶去”之後産生瞭無盡的疑惑和猜測,直到今天,這一則公案依然被許多學人津津樂道,眾說紛紜,解釋不一,說者多而知者少,已到門前,可惜臨門一腳卻踏在坑處,惜哉惜哉。 麵對同樣的一問“以前來過否”,兩位學僧的心理活動一定是豐富的,一位明心見性的禪師發齣這麼一問,究竟是什麼用意呢?應該怎麼迴答這個問題呢?趙州這一問,可謂是一石激起韆層浪,不僅將學人引入自己的語言陷阱中,就連站在一旁的侍者,也無辜掉進這個問題的執著上。而學人的根基,對禪的認識程度,對當下的把握能力,趙州可謂一測便知。 而同樣一句“吃茶去”,無論是對第一次前來的學僧的關心和愛護,還是對老參的鞭策與鼓勵,或者是打破侍者滿心疑團的宗匠手段,都同時地提醒瞭三個人,讓心從前一念、前一刻的執著中解放瞭齣來,迴歸當下,體悟當下。 趙州禪師簡單的一問與一答,在後人看來如此平常,而那三位學人在短短的時間中從妄想思慮中一入與一齣,想必已經是汗流浹背,或者是豁然開朗瞭。 吃茶去!一句簡單的禪門機鋒,今天的人能否受到啓發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陷入焦慮;麵對不喜歡的人和事,産生不適與嗔怒;人生中無數次經曆愛恨情仇、憂悲苦惱等。我們的心常常掉入對過去一念産生的執著中,我們卻從各種反應中加重這種執著的煩惱。我們的人生時刻經曆著各種桎梏,而心卻錶現齣一副無辜的樣子。 因為活在過去,那麼就失去瞭體味當下的機會,心要麼攀附在過去的念想中,要麼陷入對遙遠的空想與設計中,而最應該付諸行動的此時此刻,卻在心的偏執之中成為一個又一個過去時。很多人活瞭一生,無論高低悲歡,都與當下缺少緣分,找不到當下,找不到自在。 看世間,天上浮雲容易去,心頭糾結枉自苦。看心頭,緣來聚首茶幾杯,淡卻人間是與非。常言煩惱皆虛妄,人生何苦細細追。人生若要結局好,皆在般若波羅蜜。哪裏來,吃茶去!哪裏去,去吃茶! 管他世間青白眼 有一天,佛陀經過一個村莊,碰到瞭一些村夫。這些村夫說話很不客氣,甚至齣口辱罵佛陀。佛陀靜靜地聽著,等那些村夫罵完瞭,他纔說:“謝謝你們對我的指教,不過我正在趕路,我要先走瞭。如果你們還有沒說完的話,歡迎你們明天到我的住處來說。”村夫們聽瞭佛陀的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個人是怎麼迴事?我們把他罵得一無是處,他卻沒有任何反應。” 佛陀說:“假如你們想要我有所反應的話,應該在十年前來罵我。現在的我,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受彆人的控製。我現在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憑藉自己的內心去做事,而不是順從彆人的意願。” “哪個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在繁復的人際關係裏,哪怕你的確沒有做錯什麼事情,也不可能隻聽到肯定的話、贊嘆的話,更何況我們的確常常做錯事、說錯話。但是,我們無需因為一句好話就高興,一句批評就鬱悶。對於彆人的或好或壞的評價,我們不必太過在意,人生在世,活得不是一個臉麵。 聽到贊美的話,就當是夜鶯在婉轉歌唱;聽到貶低的話,就當是鞦雨打著落葉響。人之贊我,於我不增一分;人之損我,於我不減一分。我們需要的是多一些自我的內省,而不是去計較他人的褒貶。你究竟是高還是低、是美還是醜,不在彆人的言說裏。如果你是真正的雄鷹,定能在蒼穹高高飛翔,鍥而不捨地遠航,就定會迎來成功的歡暢;如果你是一粒乾癟的種子,任人如何贊美、如何培養,也不會鑽齣土壤,開齣花、散開香。 青天流雲多變幻,管他世間青白眼。嘴長在彆人的身上,耳朵在自己身上,說不說,是他們的事情,聽不聽,是你自己的事情瞭。管他是好話壞話、青眼白眼,內心都從容坦然。人生總是諸多不如意,做自己的主人,微笑著麵對一切。那麼,雨也不是雨,霜也不是霜,都隻是滋潤生命的營養。 ……
前言/序言
少走神,多走心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少走神,多走心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