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故事 [6-12岁]

女儿的故事 [6-12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梅子涵 著
图书标签:
  • 成长
  • 亲情
  • 家庭
  • 儿童文学
  • 女孩
  • 青少年
  • 故事
  • 教育
  • 情感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560436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66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6-12岁
  

★梅子涵代表作,讲述女儿成长的故事!
★一个孩子生活中的欢乐和泪水,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的理想与无奈。
★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故事。
★献给所有家长和孩子共同的礼物!
★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巨人文学奖。

内容简介

  

【本书简介】
  本书是梅子涵的长篇小说,由上篇《女儿的故事》和下篇《我的故事讲给你听》组成。
  这是梅子涵写的他女儿梅思繁小时候的故事,也是梅思繁写的她自己的故事。既有女儿成长中的欢乐和泪水,又有父亲教育女儿的理想与无奈。作者文笔实在很特别。第一页即始的新奇,全书完整的幽默,直至故事终了,留给你的是“流连忘返”和很长很长时间里的记忆。小说跳跃着孩童的天真,也碰触着现实的疼痛。它是女儿梅思繁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礼物,也是作家梅子涵给所有孩子的礼物。它已经感动了很多人,还会继续感动很多很多人。
  本书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巨人文学奖。

【丛书简介】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百余年间的一百二十多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一百二十多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
本书系面世至今,受到广大小读者、老师和家长的衷心喜爱,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中小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必备文库”,成为常读常新、传世久远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典阅读品牌图书。

作者简介

梅子涵,男,祖籍安徽,出生于上海。1966年中学毕业,下乡十年,在农场砖瓦厂当工人,自行学习文学写作,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其中有散文被选入大学中文系作工农兵学员教材。“文革”结束,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后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和传播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写作,出版书籍多种。作品获得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江苏省儿童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全国少儿读物奖、北京少儿读物奖、巨人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精彩书评

  

【专家及媒体评论】 
《女儿的故事》对于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具有突出而特殊的意义。其轻松幽默的叙述方式,有一种信手拈来的大手笔,散而不乱的后现代式结构,富有海派情趣,典雅而诙谐,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梅式新经典”写作范式。
——萧萍(儿童文学作家)

梅子涵以幽默从容的语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女儿成长中的欢乐和泪水,一位父亲教育女儿的理想与无奈。小说跳跃着孩童的天真,也碰触着现实的疼痛。它已经感动了很多人,还会继续感动很多很多人。
——钱淑英(儿童文学博士)

这本书是女儿梅思繁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礼物,也是作家梅子涵给所有孩子的礼物。
——谢芳群(儿童诗诗人)

梅子涵的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曹迪民先生的故事》《女儿的故事》),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纪实小说”,它们是真正从生活中来的……这样的作品,真可谓“成如容易却艰辛”。它有着内在的严肃性、也有着很强的文学性。目前市场上十分畅销的那些快速编造的简陋的搞笑故事,是无法拿来同它相比的。
——刘绪源(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女儿的故事》是一部非常真诚的小说,作者直面了自己的矛盾和妥协;《女儿的故事》也是一部实践了作者幽默理念的小说,“幽默不见得一定是轻松、喜剧的生活的延伸,也可能来自沉重和不幸。”
——陈恩黎(儿童文学评论家)

目录

1再版说明

3总序

1女儿的故事

164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附录

264作家相册

267作家手迹

精彩书摘

  1 女儿简历

  姓名,梅思繁,是她奶奶给她起的。她爸爸“梅子涵”也是她奶奶起的,她奶奶喜欢起名字。

  1982年10月20日出生于上海东区中心医院。是那天晚上八点左右的时候。当时她爸爸正在家里睡大觉。早晨的时候,她妈妈说肚子痛,她爸爸就送她去医院。她爸爸坐在产房外面的楼梯上等,但是她妈妈一直不生。中午过去了,下午过去了,她爸爸想,回家吃晚饭吧。吃好晚饭,他又想,现在肯定还没生,就决定睡一会儿大觉。结果,她的姑姑从医院奔回来,说,你蛮适意的哦,生了!她生下来是六斤一两。

  籍贯,安徽。是她爷爷出生的地方,是她爷爷的爸爸出生的地方……就在那个美丽的黄山旁边。她的爸爸梅子涵则是出生在上海,上海东区。她跟着爸爸去过黄山旁边的那个老家和乡下,景色迷人,永远难忘。尤其是那条流自深山而来的溪,那座古老得很的桥,青藤垂挂。爷爷的爸爸的墓在高高的山上,那是个多么气派的墓,好像是个伟大人物。爷爷的爸爸是个医生,当过一所高级学校的校长,字写得像书法家。在气派的墓前,她跟着爸爸一块鞠躬。爸爸说,我们的前辈辉煌过。他们是在向辉煌鞠躬。很多年前的辉煌。

  三岁进幼儿园。那时他们不住在东区了。住进了爸爸的大学宿舍。大学和大学宿舍在西区。幼儿园在大学校园里。第一个老师姓房,房老师教了一年去考大学了,考取走了。第二个老师姓陆,陆老师教了半年去日本了。梅思繁也考取音乐幼儿园,不再上大学的幼儿园。她三岁开始学钢琴,已经弹了一年半。有六百个小孩子考,录取十个钢琴,十个小提琴。音乐幼儿园门口有点人山人海,汽车开不过去,拼命按喇叭:嘀嘀,嘀嘀,嘀嘀嘀嘀。自行车骑不过去,只好推着走。这是一条有名的马路,这条马路的附近也都是有名的马路,名人聚集,洋房林立。音乐幼儿园也在一幢洋房里。一幢白颜色的洋房。房子的主人很多年前到香港去了,现在回来,办起音乐幼儿园。这真是一桩绝妙的事,那么合乎形势需要,全中国有多少大人想让小孩当音乐家、钢琴家、小提琴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叫号头,小孩进去考。大人在外面“望”。万分紧张,无可奈何。钢琴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小提琴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大人们侧耳辨听……梅思繁的爸爸妈妈也在辨听,但是听不清楚。梅思繁考取了。成了十个钢琴里的一个。收到录取通知的那天,她说,妈妈,告诉你一件事!妈妈说,什么事?她说,考试那天,我坐到凳上,刚刚要弹,风吹过来了,把琴谱翻掉了,哗啦哗啦翻掉了,我找不到要弹的那一页,就灵机一动,默起来,反正我背得出的,就把曲子弹出来了。这件事,考完那天,她没有说,收到通知了,才说出来。她大概是怕那天说出来,会大惊小怪,遭骂,妈妈要大惊小怪地说,啊呀,你肯定考不取了!爸爸要大惊小怪地说,啊呀,你肯定考不取了!音乐幼儿园教她弹钢琴的老师,是电影《巴山夜雨》里演小女孩的那个小姑娘的母亲。小女孩唱道: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其实,现在的小孩,也都像蒲公英的种子,被大人吹来吹去,被爸爸妈妈吹来吹去,没有自由。梅思繁也是蒲公英的种子。她不是很想弹钢琴,但是她要弹钢琴,考音乐幼儿园……

  音乐幼儿园毕业,上小学。是大学的附小,也在大学校园里。在她家住的房子旁边。她家住的房子叫第九宿舍。从第九宿舍出来,往左拐,再往前走,是她上过的幼儿园;往右拐,再往前走,就是小学。小学班主任也姓陆,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像大姐姐,教语文。从一年级教到五年级,她喜欢梅思繁。小学里喜欢梅思繁的另一个老师是袁老师。袁老师教英语。英语教得赫赫有名。梅思繁当过班长、中队长、大队长、中队学习委员。

  五年级结束,考中学。

  2 绿色学校

  上海这地方小学生太多了,小学里教室不够,所以读完五年级便考初中,六年级到中学去读。但是不叫六年级,也不叫初一,而是叫预备班。也有的称中预班、小初一,意思都一样。女儿考取了大学的附中。就是说,从幼儿园开始,她就一直跟这个大学有“关系”。附幼,附小,附中。并不是住在这个大学校园里的小孩都可以一直有这种“关系”的,他们可以报个名就进附幼了,报个名就上附小了,但是没办法报个名就读附中。附中要考的。附中是市重点。所以大多数小孩附小毕业“关系”就结束了,考上了没有附中好的学校,甚至是相去甚远、糟糕透顶的学校,从此“前途茫茫”。附中在大学校园的外面。在一条很宽的马路的旁边。房子是绿颜色的,有童话感觉。大门也是绿的。绿的大门里面,有个绿色廊壁,壁上有个大钟,钟下是莎士比亚的话: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所有的人走过,都经常要从它的门口走过,看到绿的颜色和莎士比亚的话,看到它的感觉和格调。那时女儿还小,爸爸告诉她:“那是莎士比亚的话。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家。”

  爸爸说:“绿的颜色蛮好看的是吗?”

  爸爸说:“它是重点中学,市重点。”“你以后要考取它。考取它就等于考取大学了,就等于考取了好大学。”

  女儿长大了一些。莎士比亚的话已经熟记于心。他问:“莎士比亚的话是怎么说的?”

  “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你解释解释看。”

  女儿说:“就是……嗯……就是……嗯……”

  女儿说:“我解释不来。”

  他说:“意思就是,钟上的时间都是现在的,眼面前的,而不是刚才的,或者明天的,”他想了想,就站定下来,指着莎的话上面的钟,说,“我们现在来看钟。你看,现在是十点五分……已经变成十点六分了……十点七分……十点八分。时间过去得快吧?在不停地过去。刚刚还是现在的,然而已经变成过去了。我们不断看到的都是‘现在’,但是它们立刻就变成了‘过去’,不断地‘现在’,不断地‘过去’,快得不得了!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抓住‘现在’,好好努力读书——把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写在学校的门口,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中心思想。从‘现在’就开始努力!从‘现在’的这一分钟、这一秒钟就开始努力!”

  他说:“你懂吗?”

  她说:“嗯。”

  他说:“但是你以前没有做到这一点对吗?譬如你弹钢琴,有的时候就不弹,说,我明天再弹。”

  其实读到四年级,她就已经不大再弹了,而不是什么“明天再弹”。由于准备考重点、到处“补习”、大量做卷子……焦头烂额,忙不过来。

  这一天回到家里,他又翻了一本很厚的全部是伟人、名人的话的书,翻到专门讲时间的那几页,读给她听:

  在多愁善感的时间中,最缺少伤感色彩的词就是“现在”,因为它把幻想与行动联系了起来。

  时间之鸟只向一个方向拍翅展翼——看,这只大鸟已振翮而去。

  “现在”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分割的时间,一有伸展,便分出了过去和将来,“现在”是没有丝毫长度的。

  即使在我们讲话之际,无情的时光也会飞驰而去。抓紧时间,就在这里,切勿相信未来的某个时机!

  在他读的时候,女儿瞪大了眼睛听。女儿不瞪,眼睛也是大的,女儿是大眼睛。小的时候,人家说,来,大眼睛,抱抱!上学以后,提到她,人家说,就是那个大眼睛小姑娘对吧?

  绿色学校的校长姓张。他是一位教育家。这是一位应该提到的校长,因为他在他的学校里提出了T、X、O。

  T、X、O是英文字母,不是汉语拼音,所以你不能用汉语拼音来发音,否则怪死掉。

  X和O解释什么我说不清楚,但是T我知道。

  T的意思就是不能只培养学生单向发展,死拼一样,死拼两样,变成“ I ”,还应该加上一横,有横向的丰满,兴趣广泛,品德高尚,身心健康,能说也会做,能做也会说,能唱也会跳,不仅仅是跳舞的跳,还是跳高的跳、跳远的跳,等等。

  T

  我认为有道理。

  其实T的意思伟大领袖毛主席老早就讲过,就是全面发展的意思。但是如今大家都不大再说。你们不说张校长要说,T就出来了。张校长非常对。绿色学校非常对。

  没有一横,“ I ”就像个没有肩膀没有力量的人,像长豇豆,像老病鬼,像抽鸦片的,加上一横,就成T,力量就出来了,有了肩膀,可以挑担子了,挑起担子疾走如飞,嗨哟,嗨哟,嗨哟,嗨哟。

  我想,我们还是培养T吧,不要培养“ I ”。

  总而言之,因为有了T、X、O,张校长变得非常有名,外国也知道,外国常常邀请他坐飞机去开会,英国、美国,还有别国。发表讲演,谈谈T、X、O。讲演结束,下面就掌声四起。换个地方讲演,掌声还是四起。

  T、X、O成了绿色学校的标志,也成了张校长的标志。

  女儿第一天回来就说,我们学校搞T、X、O的哎!

  刚才对T的解释的基本意思就是来自于她。我做了点发挥。但是她对X和O老讲不清楚,所以我也就不清楚。不清楚就不清楚吧,等以后再清楚。反正T清楚了。

  T是对的。张校长是对的。绿色学校是对的。既然T是对的,我想,那么X和O肯定也不会不对吧。

  女儿考取了绿色学校以后我们问她想要一个什么礼物,她说:“铅笔盒!”

  我们说:“只要铅笔盒就够了?”

  她说:“够了。”

  她就领我们到桂林路和田林路相交的那个百货商店买铅笔盒。那是个开架的、但是四周站了人、目不转睛看住你、防止你不付钱就拿了走的文具柜台。上面的东西豪华、精致,价钱当然昂贵,令你什么都想要,但总不大会买什么,还是转身走掉。

  女儿要买的是一只三十二元的铁皮铅笔盒,韩国产,十分漂亮,盒盖上是一个活泼可爱的Bear’s Family(熊的家族)。“就是这个!”女儿说。

  三十二元一只铁皮铅笔盒!

  但和众多别的考取重点中学甚至根本不是重点中学的小孩的要求、愿望相比,三十二元一只铅笔盒简直就简单、老实、朴素到可以赞叹的程度了,可以为之感动。

  我为她挑选起来,旁边另有一种四十一元的,我说:“繁繁,干脆买四十一的!”

  她说:“就买三十二的好了。”

  就买了一只三十二元的韩国产的铁皮做的Bear’s??Family铅笔盒。她说别的不要买了。我们就走出了商店。

  我说你怎么知道这里有这种铅笔盒卖,你是什么时候看到的?她说是那一次你们来买衣服的时候,你们买衣服的时候我就走过去看到了。

  我说你不喜欢看买衣服是不是?

  她说我最不喜欢看买衣服了!

  我说其实我也不喜欢,但是没有办法,有的时候一定要买,一定要看。

  我总是嫌梅思繁妈妈帮我买的衣服不好看,就忍不住要亲自买,可买回来穿上,还没等到照照镜子看看好看不好看,梅思繁妈妈已经说了:“像戆大一样!”

  “戆大”念“gǎng dù”,就是傻子的意思。

  上海人喜欢说别人像戆大。他们也常常说自己像戆大,他们说:“啊呀,我像戆大一样!”

  他们说老的是老戆大,小的是小戆大。但是从不说男戆大女戆大。

  我有的时候还不得不像戆大一样,跟在梅思繁妈妈后面看她买布呢。

  我说那么你跟我一样喜欢看文具啰?

  她说对的对的完全正确。我说这很好,你继承了“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我说,你知道我说的“革命事业”是指什么吗?她说,就是读书。我说,对的对的很对!

  我说再去帮你买两支什么笔、买两本漂亮的本子吧!

  她说不要了。

  我说还是去买!

  她说那就别买笔,只买本子好了。

  我们就又走回去买漂亮的本子。

  帮她买了两本,我自己也买了两本。她是红的,我是蓝的。

  我这个人喜欢买文具买笔买本子。尤其是现在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本子越来越漂亮越来越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看见了更是要于心不忍、流连忘返、跃跃欲试……结果一没克制,就肯定又买回一本。有一次,看见一种本子,没有克制,欣喜万端,一下买了十四本。

  梅思繁妈妈说,你当饭吃吧。

  我问她(梅思繁妈妈),你知道为什么没有买十五本或者二十本,而是买了十四本呢?我告诉她,因为店里只有十四本了。

  她说,你买二十本,我看你顶到头上去!她如果想说,买东西,家里放不下,她是不会说放不下的,而是说,顶到头上去。

  梅思繁说别买笔了,结果我们就没买笔,拿着红的漂亮本子和蓝的漂亮本子回家了。

  女儿这个小姑娘在这方面常常很能克制自己。她心里可能也想买一样东西,但是她却会说“不要”“不要买了”,而且最后终于会变得很坚决,不要买。

  我曾经和她妈妈研讨,我说她的这个优良品质是从哪儿继承下来的?

  她妈妈说肯定不是从你那儿继承下来的。

  我说那么是从哪儿继承下来的呢?

  我突然大叫起来:“啊,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原来是从您那儿继承下来的!”

  她妈妈说:“像神经病一样,吓了我一跳!”

  的确是从她妈妈那儿继承下来的,她妈妈也是这样的。

  我说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泰山。

  在拿着漂亮的红本子蓝本子回家的路上,我思路活跃、记忆大开,就欣然讲起了我上中学时买过一支金笔的事。

  那是初一结束,初二开学没几天的星期天。我和一个叫胡宁训的同学到南京东路去买金笔。暑假的时候,我们两个参加了昆虫夏令营,跟着一个昆虫学家在共青苗圃里捉蝴蝶。应该是凡是六只脚的昆虫都可以捉,但是我们捉来捉去老是捉到蝴蝶,做成了好多蝴蝶标本。

  昆虫学家带着标本回研究所了,我们也结束了,回家。我和胡宁训的口袋里都剩下好几块钱,我们商量,星期天我们到南京路去买一支金笔好吗?

  我们没有乘公共汽车,走到南京路,就来到南京东路上海最大的金笔商店。

  那是一支异乎寻常的金笔。笔杆上雕着龙的图案。湖绿的颜色。五块钱一支。五块钱一支金笔那时候是价钱最高的。五块钱那时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大饼三分钱一个,油条四分钱一根,一角钱买两个大饼一根油条,把油条夹在当中,那个早晨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小小的节日。阳春面八分钱一碗。在口袋里有一角钱两角钱的日子里,放学了我们会去小店吃阳春面。八分钱一碗。我们拼命倒桌上的醋,加碗里的辣糊。从来没有服务员骂我们:你们这些小赤佬怎么拼了老命倒醋加辣糊呵!糖炒栗子一角钱一袋。鸭梨一角钱一斤。《新民晚报》两分钱一张。非常高级的数学参考书两角钱三角钱一本,不是现在的那种只有题目没有方法的印得马马虎虎的书。上公共厕所不要钱。

  我对胡宁训说胡宁训对我说:“我们买一支好吧!”

  我们让售货员拿出两支让我们在纸上写写看笔尖好不好,结果真滑,不粗不细。

  我对售货员说胡宁训也对售货员说:“我买一支!”

  回家的路上我们没有乘公共汽车仍旧是走的。一站、两站、三站、四站、五站、六站、七站、八站、九站、十站、十一站,总共十一站路。走得屁股都痛了。

  买掉一支金笔,捉蝴蝶夏令营剩下的钱只有几角了。

  ……

前言/序言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示,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本丛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总结。由七位最负盛名的儿童文学专家和作家组成的高端选编委员会,通过多轮认真筛选,精心选择了121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20世纪五四新文化的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21部作品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这些作品涉及现代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编委们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典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必将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


《女儿的故事》[6-12岁] 简介 在每个孩子心中,都藏着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等待着被发现、被讲述。而《女儿的故事》这本书,正是为了捕捉这些闪耀着童真与智慧的瞬间而生。它不仅仅是一本图画书,更是一扇窗,让家长得以窥见孩子们丰富而奇妙的内心世界;它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那些令人捧腹、感动肺腑的真实写照。 本书聚焦于6至12岁的孩子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已经告别了咿呀学语的懵懂,开始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和表达这个世界。他们的好奇心如同破土而出的嫩芽,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他们的想象力如同奔腾的溪流,在各种奇思妙想中自由流淌;他们的情感如同一颗颗饱满的露珠,晶莹剔透,却又常常在不经意间折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女儿的故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女孩,她们的名字或许平凡,但她们的故事却绝不普通。在她们的世界里,一个简单的午后可以变成一场惊心动魄的寻宝探险,一次与宠物的嬉戏可能揭示出深刻的友谊哲理,一次学校里的集体活动则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书中,你可能会遇到小雅,她是一个对世界充满疑问的孩子。当她看到天上的星星时,她会认真地问:“妈妈,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它们是不是在跟我们打招呼?”而当她第一次接触到一本关于恐龙的书时,她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是对未知的好奇和渴望,她会缠着父母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那些庞大而古老的生物,仿佛自己就能穿越时空,亲眼见证它们的模样。小雅的故事,展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理解科学的奥秘。 还有淘气鬼莉莉,她总是能把一件小事变得充满戏剧性。一次,她和小伙伴们在后院玩捉迷藏,莉莉躲进了一个巨大的纸箱里,结果因为太兴奋而把箱子踢翻,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旧玩具。这个玩具勾起了她对爸爸妈妈小时候的回忆,于是她缠着爸爸妈妈讲他们的童年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莉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他们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乐趣放大,从中获得快乐。 艾米则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在一次幼儿园的绘画比赛中,她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但最终只获得了一个鼓励奖。艾米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她回到家,认真地听妈妈的分析,并尝试着改进自己的技巧。几天后,她又拿起画笔,画了一幅更加生动的作品,这次,她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艾米的成长,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坚持与韧性,以及他们如何在挫折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 书中,你还会看到,当小小的身体里涌动着大大的情感时,孩子们会如何应对。当好朋友搬家时,小月会独自躲在房间里哭泣,但她也会用自己方式去表达思念,写一封长长的信,寄托自己的祝福。当看到社会新闻中需要帮助的人们时,她们可能会提出一些幼稚却充满善意的想法,比如“我们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他们吧!”“我们去给他们做个蛋糕送去!”这些纯真的想法,触动人心,也提醒着我们,孩子的善良,有时比成人的精明更加宝贵。 《女儿的故事》并非刻意去“制造”故事,而是敏锐地捕捉和记录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悄然发生的,属于女孩们独有的细腻情感和闪光点。它可能是一段与长辈的对话,一句无意中说出的童言童语,一次与玩伴的争执与和解,一场关于梦想的认真讨论,或者仅仅是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为什么”。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构成了她们成长的轨迹,塑造着她们的性格。 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用一种温暖、幽默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展现了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女孩们。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敏感;有的勇于冒险,有的循规蹈矩。但无论她们如何不同,她们都拥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那份属于童年的纯粹。 对于家长而言,《女儿的故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那些细微的情绪和想法,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放慢脚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她们的声音,理解她们的感受。通过书中的故事,家长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帮助她们处理情绪,培养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孩子们来说,《女儿的故事》则是一本能够引起共鸣的书。她们会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爱。她们会从故事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伙伴,陪伴着她们一起成长,让她们在阅读中汲取力量,感受快乐。 《女儿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勇气的赞歌。它不回避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烦恼和挑战,但始终传递着积极向上的力量。书中描绘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真实而动人。 翻开《女儿的故事》,你将不仅仅读到一系列精彩的小故事,更会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纯净与美好。你会被女孩们的纯真逗乐,会被她们的善良感动,会被她们的坚韧所鼓舞。你会发现,原来,孩子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微笑,每一次奇思妙想,都蕴藏着一个值得被珍藏的动人故事。 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拥有女儿的家庭,也是献给所有心中仍保有童真的人们。它希望能够点亮孩子们的童年,让她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地讲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翻阅,或许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动。愿《女儿的故事》能成为连接你与孩子心灵的桥梁,让爱在字里行间流淌,让成长在笑声中绽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阅读的旅程。我才刚刚开始探索它的内容,但已经能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她用一种非常贴近孩子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人物塑造,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让我感觉他们就像真实存在的人一样,我能够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书中的情节设计也非常巧妙,有时候会充满惊喜,有时候又会让人深思。我尤其喜欢关于勇气和友谊的描写,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困难,只要我们勇敢地去尝试,并且有朋友的支持,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这本书不仅仅是娱乐,它更是一种教育,一种引导。它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教导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分享,如何去成长。我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那些正能量,那些关于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阅读下去,去感受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故事,去学习更多关于成长和人生的道理。这本书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非常棒的书,它让我觉得阅读是一件如此美妙的事情,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超爱!封面就很有吸引力,色彩鲜艳,图案也特别可爱,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它是一本充满魔法和惊喜的书。翻开之后,里面的故事更是让我欲罢不能。虽然我还没全部看完,但已经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了。作者的文笔真的特别好,就像有一个很亲切的朋友在耳边娓娓道来,语言生动有趣,而且特别贴近我们小孩子的生活。里面的人物描写也非常到位,我感觉我好像认识书里的每一个角色一样,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烦恼和梦想,让我觉得很亲切,很有共鸣。特别是主角,她有时候会很勇敢,有时候也会有点小小的胆怯,但总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这一点我特别喜欢,因为有时候我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看了她的故事,我就会觉得我也能变得更坚强。而且,书里的情节设计也非常巧妙,有时候会出乎意料,有时候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总能抓住我的好奇心,让我一直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友谊的描写,里面的小主人公们互相帮助,一起解决问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更像是一本关于成长、关于勇气、关于爱的宝典,每次读完都会让我心情愉悦,而且还会学到很多东西,让我觉得我正在变得更好。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读下去,看看这个充满奇妙旅程的故事还会带给我哪些惊喜!

评分

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如此真实地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共鸣感。虽然我才刚刚开始翻阅,但那些文字已经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我脑海中闪耀。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她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是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成长、关于人生的小故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把握,每一个场景的描绘,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显得那么生动,那么真实,仿佛我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空气中的温度,听到微风的低语。书中的主人公,她身上展现出的那种纯真、善良和坚韧,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看到了她在面对困难时的迷茫,看到了她在获得成功时的喜悦,看到了她在经历挫折时的痛苦,也看到了她在重拾信心后的坚强。这些情感的起伏,如此真实,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我觉得她就像是我身边的朋友,我能够理解她的感受,也能够从她的经历中获得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故事,它们仿佛都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理,关于人生,关于爱,关于成长。我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所有含义,但能够感受到它所传递出的那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阅读下去,去探寻更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智慧,去感受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温暖和启迪。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以一种极其温和而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引领我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情感的世界。我才刚接触这本书不久,但已经能感受到它非同寻常的魔力。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她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也能够深刻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我喜欢书中那种淡淡的忧伤,那种对成长的迷茫,也喜欢那种即使身处困境,依然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主人公的形象非常立体,她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也有闪光点的小女孩。她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成长,都让我思考,让我反思。书中的一些情节,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巧妙地将这些哲理融入到故事之中,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心灵的滋养。我最喜欢的是书里关于坚持和梦想的部分,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困难,也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努力去追逐心中的梦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儿童读物,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用最温柔的方式,引导我们去认识自己,去认识世界,去认识生活的美好。我非常期待能够继续探索这本书的精彩内容,相信它一定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和感悟。

评分

我最近在读一本叫做《女儿的故事》的书,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我才读到一半,但已经深深地被它所吸引,尤其是作者对于细腻情感的描绘,真的触动了我内心深处。书中的主人公,她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小小的心灵波动,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看着她从懵懂到逐渐理解,从害怕到鼓起勇气,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也看到了未来可能的样子。书里的一些情节,虽然我年纪尚小,但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比如,当她面对一些挑战时,那种内心的挣扎,那种对未知的恐惧,但最终还是选择勇敢面对,这种精神真的很让我感动。作者的语言风格很有特色,不像是那些一本正经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充满智慧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些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道理。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亲情的部分,那种无条件的爱,那种默默的支持,让人感到非常温暖。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很多事情,比如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什么是坚韧不拔,以及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儿童读物,它更像是一个心灵的导师,陪伴我在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力量和启示。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会不断回荡着书中的话语,思考着其中的含义。我非常期待能够继续探索这本书的更多内容,相信它一定会带给我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评分

很不错,是正版

评分

送货很快,价格比较实惠

评分

女儿非常喜欢书,拿回家就迫不及待的看了。书的质量也很好,快递也非常棒。

评分

买呗,买给儿子的,儿子非常喜欢,价钱也很便宜。

评分

不错

评分

小孩喜欢

评分

小孩喜欢

评分

很不错,是正版

评分

东西不错,速度快服务好,值得信赖下次一定还会光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