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地球化學、礦床學、岩石學等學科的科研人員、教師、研究生及高等院校地學高年級學生參考。 本書是國內*本詳細闡述新一代基因組、轉錄組等測序技術的中文書,包含瞭目前**的技術資料,極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內容簡介
本書曾獲中國科學院科學齣版基金資助於1997年齣版。本次是該書的修改與增訂,增加瞭原書齣版後作者近些年來及國內外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書以地球化學過程中的物理化學理論為基礎,係統論述微量元素作為地球化學示蹤劑,在各種成岩作用的定量理論模型及成岩、成礦作用的物理、化學條件(如溫度、壓力、氧逸度、鹽度等)成岩成礦物質來源,識彆及構造背景判彆,地球主要圈層(地殼、地幔) 間相互作用,地球曆史中的地殼、地幔地球化學演化規律等研究中的應用。概要論述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研究的方法論。本書理論與實際緊密相結閤,既有理論模型論述,又有大量應用實例。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第二版 前言
第一版 序
第一版 前言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的發展曆程(2)
第二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的發展趨勢(5)
第二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基本概念及有關理論問題(8)
第一節 微量元素的概念及分類(8)
一、以微量元素在固相液相(氣相)間分配特徵的分類(9)
二、以微量元素在熔融過程中揮發與難熔程度的分類(II)
三、以微量元素在地球(地殼)形成和演化過程中分散與富集特點的分類(12)
四、以硬、軟酸堿理論為基礎的分類(14)
第二節 稀溶液與亨利定律(15)
一、亨利定律(15)
二、亨利定律的適用範圍(15)
第三節 能斯特定律和分配係數(19)
一、分配係數(20)
二、分配係數的測定.(21)
三、影響分配係數的因素(23)
第四節 岩漿形成和演化過程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模型 (29)
一、部分熔融模型( 29)
二、分離熔融模型(31)
三、結晶作用模型(32)
四、混閤模型(34)
五、圍岩混染和分離結晶聯閤作用( AFC)的模型(35)
六、能量限製—分離結晶混染( EC-AFC)模型(37)
七、與時間相關的分離結晶混染模型.(39)
八、分離部分熔融和結晶作用的聯閤模型(40)
第五節 岩漿岩成岩過程的鑒彆(41)
一、部分熔融和分離結晶過程鑒彆(42)
二、混閤作用與過程鑒彆(45)
三、岩漿岩成岩過程模型識彆方法(48)
第六節 岩漿岩成岩定量模型中地球化學參數的確定方法(49)
一、源區物質成分(50)
二、分離結晶過程的D與F值計算(54)
三、分離結晶與部分熔融固相礦物組成的確定(55)
第七節 岩漿岩成岩模型計算實例(57)
一、部分熔融模型(57)
二、分離熔融模型(59)
三、分離結晶模型(60)
四、混閤作用模型(62)
五、分離結晶混染模型(AFC模型)(69)
六、能量限製分離結晶混染模型( EC-AFC)(70)
第三章 微量元素與成岩成礦作用( 74)
第一節 微量元素在地質體中的存在形式及在地球化學過程中的活動性(74)
一、微量元素在地質體中的存在形式及分配(74)
二、微量元素的活動性(76)
三、元素活動性的定量計算方法(90)
第二節 不活動元素在火成岩分類命名中的應用(91)
一、火山岩命名(91)
二、堿性(A型)花崗岩(101)
第三節 變質岩的原岩恢復與沉積岩物源(102)
一、變質岩原岩恢復(102)
二、沉積岩物質來源(105)
第四節 岩漿分異演化程度(115)
一、岩漿分異演化指標微量元素與元素對的選擇(116)
二、堿金屬及高場強元素(116)
三、稀土元素(117)
四、雲母類礦物(118)
第五節 成岩成礦作用酌物理化學條件(119)
一、微量元素地質溫度計(119)
二、微量元素地質壓力計(134)
三、氧化還原狀態(136)
四、古鹽度及海相和陸相(160)
五、成礦物質來源(164)
六、特殊成礦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標誌(170)
第六節 礦石和脈石礦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的礦床地球化學意義(180)
一、礦石礦物(180)
二、脈石礦物(187)
第七節 地質體含礦性評價(205)
一、全岩地球化學法(205)
二、礦物地球化學法(238)
三、岩體含礦性評價的多元統計分析法(240)
四、元素豐度與礦産儲量和資源潛力(242)
第四章 微量元素與構造背景判彆(244)
第一節 微量元素識彆闆塊構造背景的地球化學依據( 244)
一、俯衝帶微量元素組閤的極性(244)
二、俯衝帶深度、地殼厚度及岩漿形成深度(247)
三、岩石構造組閤 (253)
四、地質曆史中闆塊構造啓動時間 (255)
第二節 不同類型岩石的構造背景判彆 (256)
一、玄武岩類 (256)
二、蛇綠岩( ophiolite) (267)
三、鉀質火成岩 (270)
四、安山岩 (273)
五、埃達剋岩 (274)
六、花崗岩類 (275)
七、沉積岩 (285)
第三節 一些特殊類型構造背景的識彆 (289)
一、底侵作用 (289)
二、拆沉作用 (291)
三、俯衝剝蝕 (292)
四、地幔柱 (293)
五、洋脊俯衝 (296)
六、通道流( channel flow) (300)
第四節 微量元素用於構造背景判彆的限製(301)
告五章 地球形成演化過程中的微量元素 (304)
第一節 太陽係星雲、隕石與地球成分 (304)
一、太陽係星雲、隕石(304)
二、地核成分 (307)
三、對矽酸鹽地球的球粒隕石模型的挑戰與難題 (308)
第二節 月球的形成與演化 (309)
一、月岩的微量元素組成 (309)
三、月球形成的Nb/Ta證據(316)
第三節 玻璃隕石的成因(317)
第四節 地殼與大氣圈地球化學與演化 (322)
一、陸殼與洋殼的形成(322)
二、陸殼生長的模型 (330)
三、大陸地殼的化學組成和演化 (332)
四、大氣圈的化學演化. (350)
第五節 地幔化學組成及地球化學演化的微量元素製約 (367)
一、地幔的不均一性——不同類型的地幔端元或儲源 (368)
二、地幔交代作用 (373)
三、地質曆史中地幔的地球化學演化 (385)
四、Nb、Ta地球化學與殼幔演化問題(392)
第六節 地質曆史中災變事件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依據 (412)
一、小行星撞擊說 (413)
二、火山爆發說 (420)
每六章 微量元素的分析測試技術與數據整理 (421)
第一節 分析測試方法簡述 (421)
一、主(常量)元素(421)
二、微量元素(422)
三、礦物微量元素含量與分布的原位定量分析(425)
第二節 微量元素分析數據的地球化學圖解法(427)
一、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圖解(428)
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圖解(428)
三、地球化學參數圖解(429)
四、“標準化”作圖法(430)
五、地球化學變量間關係及圖解中“目標”區域的圈定(431)
六、使用地球化學圖解的限製(432)
第三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參數的選擇與計算(432)
一、地球化學數據中的有效數字問題(432)
二、原始岩漿成分與岩漿分離結晶演化(435)
三、氧化還原參數(438)
第四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研究方法論(439)
一、過程模擬(439)
二、辯證思維:“非此即彼”與“亦此亦彼”(441)
三、地球化學中的悖論(442)
四、紮實認真的野外觀察是地球化學研究的基礎(443)
參考文獻(444)
附錶(495)
前言/序言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原理(第二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原理(第二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