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3歲左右的孩子會迎來人生的初次叛逆期。但是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的養育方式是關鍵。發現孩子每一種叛逆行為背後的成長動因纔能更好地應對孩子的叛逆期。媽媽要用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接納叛逆期的自己,同時給足孩子安全感,讓她的叛逆情緒得以緩解,並用穩定平和的情緒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然後巧用規則規範他的叛逆行為,和孩子一起玩,陪伴孩子順利渡過3歲叛逆期和入園銜接期。希望傢長們通過本書能夠更加瞭解自已的孩子,更正確地愛孩子,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作者簡介
魯鵬程,傢庭教育研究者,傢庭教育暢銷書作者。
●中國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傢庭教育研究專業會會員,國傢認證心理谘詢師。擁有深厚的教育實踐經驗,曾長期擔任一綫教師,多次被評為“學生喜愛的老師”。
●機械工業齣版社成立60周年“影響力作者”。已齣版傢庭教育著作多部。其中《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齣版以來持續加印,長期雄踞各大圖書排行榜前列。《讓孩子吃點苦吧》入選“2011—2012年中國十大傢庭教育圖書”。《我傢孩子愛學習》入選《中國教育報》“2011年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另有多部作品版權輸往海外。
●中央人民廣播電颱《陽光芳草地》、江蘇電視颱《傢有兒女》、鳳凰網《智匯訪談》等節目特約訪談嘉賓。曾受邀在全國婦聯、北京大學等做過多場專題講座。
●中央電視颱少兒頻道、北京人民廣播電颱故事廣播頻道、青島電視颱綜閤頻道、《中國教育報》、《中國齣版傳媒商報》等媒體曾多次報道其作品。
目錄
序 言
第一章 3歲左右孩子的會迎來人生第一個叛逆期/1
大多數孩子在3歲左右,便進入瞭人生第一個反抗期, 即人們都非常熟知的“ 叛逆期” 。但事實上, 所謂的“ 叛逆期”,是從成年人角度齣發的一種感覺式定義,是父母感覺孩子對自己的教育有“對抗”的舉動, 認為他變得不像小時候那麼“聽話” 瞭,所以就認為孩子開始瞭“ 叛逆” 。雖然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會讓人頭疼,但這也是他發育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特殊階段。而經曆過叛逆期後,孩子大都會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3歲看大” 蘊藏著孩子成長的大秘密/2
你一定要瞭解的“執拗” 行為———叛逆期來瞭/5
叛逆期的孩子就是“不聽話”, 這是他成長的機會/9
孩子的“怒火” 是從哪裏來的/12
引導孩子學會去接納他自己的“壞情緒” /16
“秩序感”, 對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19
這件“小事” 對孩子來說, 真的很重要/22
不用緊張,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25
第二章 發現孩子每一種叛逆行為背後的成長動因29
吃飯、睡覺、好好走路、好好說話,這些原本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3歲的孩子卻很有“本事” 將其變得不正常起來。這個時候的孩子總是會很“自然而然” 地做齣一些反常行為,不過這也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一大特點,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每一種叛逆行為背後的成長動因。隻有明白瞭背後的動因, 纔能正確地應對。
不吃不吃,就不吃———自我意識萌芽,用“不”建立心理疆界/ 30
按時睡覺究竟有多麼睏難———充滿活力、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34
孩子哭鬧———負麵情緒也是他的一種情感錶達方式/37
一齣門就讓抱抱———是懶嗎? 他需要安全與被愛的感覺/40
“摺騰大王”, 一會兒工夫傢裏就亂成一團———藉機培養好習慣/43
吃手, 還是吃手———手口敏感期、依戀心理、肛欲期等/47
重復做一件事還樂此不疲———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50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變“小氣”, 有瞭物權歸屬意識,分清我和你/54
孩子為什麼要撒謊? ———實現自己當下的某種需要/57
說讓人難以忍受的髒話、狠話———感受語言的力量,發泄情緒/60
第三章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父母的養育方式是關鍵 65
處於第一個叛逆期的孩子年齡尚小,多說也聽不懂, 道理也聽不進。這並不是說叛逆期的孩子有多麼不服管,如果我們能采取正確的養育方式,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孩子多半也就不會叛逆得讓人抓狂瞭。換句話說,“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是孩子有獨立意識的錶現, 他有蓬勃的運動力,獨立和依賴感相互矛盾,缺乏關愛和安全感等,但這些也是錶麵現象, 更深層更關鍵的是跟父母養育方式有關。父母要作齣改變,跟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的問題,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66
原來父母也有“叛逆期” /69
溺愛型父母,讓孩子觸摸不到行為的邊界/72
高高在上的父母,讓孩子感到壓抑/77
不當養育, 讓孩子總是擔心會齣什麼危險/80
放下“自我”,用心與孩子相處/83
第四章 媽媽無條件的愛, 讓孩子接納叛逆期的自己 87
孩子的成長既是循序漸進的, 也是突飛猛進的。在這個過程中,他需要媽媽無條件的愛。要注意的是,這種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是對孩子個性的無私包容。媽媽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孩子纔可以接納叛逆期的自己。還有,無條件地愛孩子,纔能讓孩子的“叛逆期”變為成長期,而不是問題期。所以,韆萬不要跟孩子對立,因為這是最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教養方式,而是要用溫和的語言、規則與約定幫孩子規範自己的行為。
媽媽無條件的愛是孩子成長的根基/88
不能隻是期望孩子“安靜” 而“聽話”,給他愛的力量/91
如何理解孩子的“不順從”/ 95
與孩子對立, 是無理智的教養方式/99
讓孩子做點傢務,他一秒鍾變身“小大人兒”/102
第五章 給足孩子安全感, 讓他的叛逆情緒得以緩解107
不管建多高的建築,都需要有地基纔能讓建築穩固。同樣道理,人的成長也需要有根基,根基穩固纔能讓幸福發芽,而這個根基就是安全感。幸福都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 如果連最起碼的安全保障都不存在,又哪裏來的閑情逸緻去經營幸福呢?所以,我們要給足孩子安全感,從而讓孩子的“叛逆”情緒與行為得以緩解。
安全感,是孩子生命發展的必要養料/108
分離焦慮,是孩子的情感沒有被滿足,缺乏安全感/111
孩子總愛黏人———彆再增加他內心的不安感/115
不給孩子貼“膽小”的“標簽”,不強迫他接納“陌生”/118
彆把孩子教成“冷漠又孤獨” 的小孩/122
如廁訓練———不要給孩子過大壓力,順應自然更好些/124
一有事就躲在奶奶身後——— “庇護”不能讓孩子成長/127
第六章 用穩定平和的情緒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131
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所有媽媽都希望的。可希望和現實有時候卻是相悖的,因為很多媽媽自己總是有著極其不穩定的情緒,情緒不穩定,就會影響自身的健康、傢庭的和睦, 更會影響孩子的快樂成長。也就是說,媽媽的糟糕情緒隻會加劇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隻有我們擁有穩定平和的情緒,傢庭纔會更和諧,孩子纔可能變得身心愉悅,從而不再有叛逆情緒和行為。也就是說,媽媽要用平和的情緒去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媽媽情緒好,孩子更容易得到滿足、不叛逆/132
照顧好自己的身心,不讓自己的糟糕情緒加劇孩子的叛逆心理/135
孩子不是問題的中心, 當然也不是生活的全部/138
有意識地去改變自身的缺點, 及時調節負麵情緒/142
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這是新時代媽媽的“標簽”/145
第七章 守規則是孩子的天性, 巧用規則規範他的叛逆行為149
人生在世,必然要遵守規則,有規矩方能成方圓。孩子也需要遵守規則,慶幸的是,他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樣會對規則無視,相反地,遵守規則是他的天性。所以隻要順應他的天性, 就能培養齣遵守規則的好孩子。而且,我們要巧用規則去規範孩子的叛逆行為。還要記得一點,規則麵前,人人平等,我們也不例外。
你沒聽錯,孩子喜歡遵守規則/150
幫孩子建立起“彆人的東西不能拿”的規則/154
想玩這個玩具,請排隊———幫孩子建立正確的秩序感/157
危險的物品不要碰———自由探索有邊界/160
規則麵前, 人人平等, 樹立規矩要從傢裏開始/164
少對孩子說“不”,彆再激起他的反抗心理/ 168
第八章 和孩子一起玩, 陪伴孩子順利渡過叛逆期171
身為媽媽,一定要拿齣時間和精力陪孩子一起玩兒,可以跟他一起玩遊戲,因為對孩子來說,玩兒就是學,在玩兒中學,在學中玩兒。會玩兒的孩子纔會更獨立、更樂觀。但要注意的是,陪伴孩子一定是高質量的,而不是讓電視、電子産品成為孩子的玩伴,否則就是父母失職。隻有真心陪孩子一起玩兒, 纔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纔能跟孩子一起成長。永遠記得,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讓自己成長,是孩子送給你的禮物。
對於孩子來說,遊戲就是學習/172
會玩的孩子更獨立、更樂觀/175
從探索身體到探索世界,自由少的孩子脾氣大/178
孩子喜歡玩什麼,讓他自己決定/182
不要讓電子産品成為孩子的玩伴/185
孩子最好的朋友為什麼是一個玩具/189
孩子怎麼是一個人玩?鼓勵他自己去交朋友/193
給孩子機會,讓他自己去分辨是非/196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得到成長,這是孩子給你的禮物/199
前言/序言
《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一本關於理解、陪伴與智慧育兒的成長指南 三歲,一個充滿魔力的年紀。孩子們像一顆顆初生的種子,貪婪地吸收著世界的養分,也悄然萌發著屬於自己的獨立意識。然而,伴隨這份成長的,是讓無數媽媽頭疼不已的“叛逆期”。曾經乖巧聽話的小天使,仿佛一夜之間變成瞭“小霸王”,言聽計從變成瞭“不聽不聽”,擁抱依偎變成瞭推搡拒絕,小小年紀就展現齣驚人的固執和情緒爆發。麵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挑戰,不少新手媽媽們常常感到手足無措,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做錯瞭什麼。 《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正是為瞭迴應這份焦慮與睏惑而誕生。它並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兒法則,也不是簡單的“馴服”孩子的方法論。相反,這本書旨在深入探索三歲兒童心理發展的奧秘,幫助媽媽們建立起一套積極、健康、充滿愛的育兒觀。它是一本陪伴媽媽們走過這段特殊時期的成長指南,一本關於理解、耐心與智慧的書。 理解叛逆:為何孩子會“變臉”? 理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將帶領媽媽們走進三歲孩子的內心世界,撥開叛逆錶象下的真實原因。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發育正經曆著飛速的成長。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獨立存在,渴望自主探索,並試圖錶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然而,受限於語言錶達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他們常常會以哭鬧、發脾氣、拒絕閤作等方式來宣泄內心的衝動和挫敗感。 書中會詳細闡述三歲兒童在認知、情感、社交等方麵的典型發展特徵。例如,他們開始理解“我”的概念,並因此産生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開始形成初步的規則意識,但也難以接受超齣自己意願的限製;他們渴望獨立,卻又在麵對未知時感到不安;他們需要通過試探來界定安全邊界,並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 此外,環境因素、父母的養育方式、甚至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質,都可能在叛逆期的錶現上留下印記。這本書會引導媽媽們跳齣“孩子不聽話”的單一視角,從更廣闊的層麵去理解孩子的行為。它會幫助媽媽們認識到,所謂的“叛逆”,其實是孩子渴望成長、獨立和探索的錶現,是他們邁嚮成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告彆焦慮:媽媽的內心成長課 育兒是一場修煉,而媽媽的內心成長,往往比孩子的行為改變更為重要。《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深知,媽媽們在麵對孩子叛逆期時,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挫敗感、自責、憤怒、疲憊……這些負麵情緒常常纏繞心頭,影響著親子關係的質量。 因此,這本書不僅關注孩子,更關注媽媽。它會提供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媽媽們調整心態,建立自信。這包括: 情緒管理技巧: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媽媽如何保持冷靜?書中會分享一些簡單易學的放鬆技巧、正念練習,以及如何識彆和應對自己的負麵情緒,避免在情緒衝動下做齣傷害孩子的行為。 建立內在力量: 幫助媽媽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理解育兒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並非個人能力不足,而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通過肯定和鼓勵,提升媽媽們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關懷的重要性: 強調媽媽也需要休息和放鬆,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學會閤理分配精力,尋求傢人和社會的支持,避免陷入過度付齣而耗竭的狀態。 重塑育兒觀: 引導媽媽們從“管教者”轉變為“引導者”,從“控製”轉變為“閤作”。理解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求,建立平等尊重的親子關係。 智慧迴應:與孩子共成長 當理解瞭孩子,調整瞭心態,接下來便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智慧地迴應孩子的叛逆行為。《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會提供大量實操性的策略和方法,幫助媽媽們將理論轉化為行動。 有效溝通的藝術: 傾聽與理解: 教會媽媽們如何耐心傾聽孩子的話語,即便他們錶達不清,也要努力捕捉他們背後的情緒和需求。 積極語言: 鼓勵使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而非指責、批評。例如,用“我們試試這樣做”代替“你不能這樣做”。 清晰而溫和的界限: 在設定規則時,要清晰、具體,並用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傳達。例如,“睡前要刷牙,這是為瞭保護你的牙齒健康。” 提供選擇: 在可控範圍內,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和掌控感。例如,“你想先穿藍色衣服還是紅色衣服?” 處理情緒爆發: 接納與共情: 當孩子哭鬧時,首先要接納他們的情緒,並錶達共情:“媽媽知道你很難過/生氣。” 提供安全的情緒齣口: 引導孩子用安全的方式錶達情緒,例如,允許他們在安全的區域拍打抱枕,或者畫畫來宣泄。 適時的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的情緒過於激動時,可以嘗試用有趣的方式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事後溝通: 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再溫和地與他們溝通,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鼓勵自主與閤作: 放手與信任: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給予孩子更多嘗試和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 閤作而非命令: 將一些日常事務變成親子閤作的遊戲,例如,“我們一起來把玩具收好,就像在玩尋寶遊戲。” 積極強化: 及時發現並錶揚孩子的積極行為,強化他們的良好習慣。 應對特定場景的挑戰: 用餐禮儀: 如何引導孩子好好吃飯,不挑食。 睡眠問題: 如何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 如廁訓練: 如何耐心地引導孩子完成如廁訓練。 社交技能: 如何幫助孩子學習與同伴分享和閤作。 超越“問題”,看見“機會” 《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始終秉持一個核心理念:叛逆期並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促進孩子和媽媽共同成長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瞭獨立思考、錶達自我,也學會瞭管理情緒和規則意識;媽媽則在理解、耐心和智慧的實踐中,完成瞭自我蛻變,建立瞭更深厚的親子關係。 本書的語言風格將是溫暖、親切、易懂的,避免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書中會穿插大量真實的育兒案例和媽媽的經驗分享,讓讀者感受到共鳴,獲得鼓勵。它不僅僅是一本指導手冊,更像是一位知心朋友,在媽媽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她們支持、理解和力量。 通過閱讀《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媽媽們將不再感到孤單和迷茫。她們將學會如何用愛與智慧,陪伴孩子走過這段充滿挑戰又無比珍貴的成長旅程,最終收獲一個更加自信、獨立、快樂的孩子,以及一位更加從容、智慧、幸福的媽媽。這本書,是送給每一位正在經曆或即將經曆三歲叛逆期媽媽的最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