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海外遗珍·陶瓷》(卷三)打通各大海外博物馆按门类介绍中国流失海外国宝的产品。高清晰、多角度展示同一件器物,同时注重于器物本身的艺术特色和朝代特征。
内容简介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早在唐代就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了许多国家,随后又通过战争和走私等多种方式,流散在世界各地。《海外遗珍·陶瓷》共分四卷,以时间为序,精选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特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收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22家著名博物馆的780件陶瓷藏品,多角度、高清晰地展示了这些珍品不可复制的珍稀之美。
作者简介
叶佩兰,现任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四十余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并对故宫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除多部著作外,还数次赴国外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在世界享有声誉。代表作品:《国宝荟萃》 (部分词条)、《中华文化大辞典》(部分词条)、《中华文物鉴赏》(部分词条)、《元代瓷器》(专著,获第三届全国对台宣传画册二等奖)。
目录
《海外遗珍·陶瓷》卷三
明代陶瓷
青花...10
青花外缠枝菊纹内缠枝莲纹碗10
青花岁寒三友纹斗笠碗12
青花葡萄纹折沿盘13
青花缠枝花卉纹菱花口盘15
青花缠枝花卉纹天球瓶16
青花荔枝纹如意耳抱月瓶17
青花龙纹天球瓶18
青花折枝牡丹纹花盆22
青花忍冬纹豆23
青花缠枝花卉八宝纹高足碗24
青花团花果纹葵式高足碗26
青花瑞果纹大碗28
青花缠枝牵牛花纹四方倭角瓶30
青花缠枝花卉岁寒三友图盒32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35
青花婴戏纹碗36
青花折枝花卉梵文盘37
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38
青花缠枝秋葵纹碗40
青花携琴访友图碗42
青花莲托八宝纹盘44
青花荷塘龙纹盘46
青花缠枝莲纹象耳瓶49
青花穿花龙纹盘51
青花阿拉伯文碗52
青花龙穿莲纹渣斗55
青花婴戏纹碗57
青花折枝瑞果纹碗58
青花三阳开泰纹盘60
青花团龙凤纹葫芦瓶62
青花缠枝莲托寿字纹大罐64
青花圣旨牌65
青花行书诗文碗66
青花折枝花卉云鹤纹攒盘68
青花折枝花卉龙纹盒70
青花翼龙纹高足杯72
青花四爱图碗75
青花留白花果纹盘76
青花克拉克瓷大盘77
青花梵文莲瓣盘78
青花云凤纹梅瓶81
青花朵花纹杯(五件)82
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碗84
青花天启六年买地券盘85
青花加官晋爵图莲子罐87
青花岁寒三友纹压手杯88
青花洗象纹笔筒90
青花鸾凤和鸣纹筒瓶92
黄地青花折枝瑞果纹大盘94
黄地青花折枝栀子花纹大盘96
黄地青花折枝栀子花纹大盘98
黄地青花折枝海棠纹大盘101
黄地青花龙穿花纹大盘102
黄地青花松竹梅纹方盘105
红地青花缠枝牡丹纹出戟尊106
绿地青花缠枝莲纹盒108
红地青花人物纹高足碗109
青花加彩...110
青花红彩云龙纹碗110
青花红彩云龙纹碗112
青花五彩缠枝牡丹纹葫芦瓶 (一对)114
青花红彩鱼藻纹将军罐117
青花黄彩云龙纹倭角盖盒118
青花五彩婴戏纹公道杯119
青花五彩花卉纹碗120
青花五彩动物纹花瓣形蟋蟀罐122
青花五彩吕洞宾何仙姑图盘124
青花五彩花朵纹折沿盘125
釉里红...126
釉里红缠枝莲纹执壶126
釉里红串枝花纹瓜棱大罐128
釉里红花卉纹军持130
釉里红白龙纹高足碗131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132
釉里红四鱼纹碗135
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136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盖碗139
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高足碗140
青花釉里红五彩石榴纹葫芦瓶141
斗彩...142
斗彩花鸟纹高足杯142
斗彩折枝瑞果双禽纹高足杯145
斗彩鸡缸杯(一对)146
斗彩夔龙纹杯149
斗彩海水瑞兽纹大盘150
斗彩花卉湖石纹罐152
斗彩瓜蔓行龙纹天字罐154
斗彩云龙纹碗156
斗彩灵芝纹杯158
五彩...160
五彩鸳鸯荷莲纹盘160
五彩缠枝花果纹罐161
五彩云龙纹盘163
五彩莲纹大罐164
五彩骑牛图胭脂盒166
外青花五彩婴戏内五彩璎络纹碗169
五彩鱼藻纹罐170
五彩人物故事图盖罐173
五彩莲池鸳鸯纹缸174
五彩八仙图碗177
五彩缠枝花卉纹碗178
锦地开光五彩龙纹大盘180
五彩花卉饲雏图盘182
五彩梅竹翠鸟图竹节壶184
五彩沥粉翼龙纹葫芦瓶186
哥釉五彩花卉纹梅瓶188
五彩花卉纹碗190
五彩牧牛图盘191
德化窑五彩花浇192
五彩“一路连科”提梁水丞(一对)195
素三彩...196
素三彩达摩像196
乔彬造素三彩赵公明像198
乔彬造素三彩佛陀涅槃及弟子群像一组201
素三彩如意云纹六方花盆204
素三彩紫地卷草纹长方水仙盆205
素三彩盆花纹碗206
素三彩云龙纹方斗碗208
素三彩戏珠龙纹执壶210
素三彩人物纹梅瓶212
素三彩云龙纹花觚和烛台(三件)214
珐华彩...216
珐华彩“一路连科”纹罐216
珐华彩牡丹孔雀纹大罐218
珐华彩折枝花卉纹器座220
珐华彩八仙纹葫芦瓶222
珐华彩缠枝花卉纹梅瓶224
珐华彩梅花纹瓶226
珐华彩莲池会观音像229
珐华彩鱼形摆件230
珐华彩荷池莲纹梅瓶232
珐华彩镂空高士图大罐235
杂彩...236
白地红彩云龙纹盘236
白地绿彩行龙纹盘239
白地红彩阿拉伯文高足碗240
黄地绿彩龙纹渣斗243
绿地金彩缠枝花卉纹碗244
红地黄彩牡丹纹方口盘245
白地红彩四鱼纹盘247
红地金彩折枝花卉纹葫芦瓶248
蓝地金彩云龙纹如意耳活环对瓶250
红地金彩缠枝莲纹罐252
蓝地金彩龙纹爵254
蓝地白花鱼藻纹碗256
绿地黄彩花卉纹盏托258
酱地白花蒜头瓶(一对)260
回青地白花折枝梅纹蒜头瓶262
黄地紫彩人物故事纹出戟花觚264
蓝地描金缠枝莲纹碗267
颜色釉...268
龙泉窑青釉八卦纹砚台268
青釉葵花口盘270
青釉刻缠枝牡丹纹碗271
龙泉窑青釉麒麟纹砚屏273
龙泉窑青釉“正德丁丑”款三足炉275
青釉卧足碗276
甜白釉爵277
白釉僧帽壶278
白釉暗刻莲纹碗280
白釉青花“坛”字碗282
白釉碗284
白釉碗285
白釉暗刻缠枝莲纹杯286
白釉暗刻龙纹盖罐288
白釉镂空锦地开光花卉纹香薰290
德化窑何朝宗观音像292
外红釉内蓝釉暗刻云龙纹高足杯294
红釉碗297
宝石红釉盘298
红釉盘299
霁蓝釉盘300
洒蓝釉卧足碗301
霁蓝釉暗刻龙纹盘303
孔雀蓝釉荷塘纹执壶304
蓝釉碗306
绿釉三足水丞307
绿釉桃形执壶308
黄釉撇口盘309
黄釉盘311
黄釉碗312
黄釉缠枝莲纹葫芦瓶314
黄釉二龙戏珠纹钵316
茄皮紫釉暗刻龙凤纹盘317
酱釉碗318
精彩书摘
总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就是中国文物,这是中国文化中的无价珍宝。当我们漫步在博物馆中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为这些文化精品叹为观止。然而中国文物不仅仅收藏在中国的博物馆,实际上,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能找到中国文物的身影,甚至其中许多精品是国内所没有的。这些文物基本上都是中国的外流文物。在鸦片战争以前,世界各大博物馆所收藏的中国文物主要是对外贸易的产物;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文物外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近代中国文物外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以探险为名,来中国低价购买或通过挖掘、切割等不光彩手段把中国文物直接带走。此类方式多由探险家、博物馆策展人和学者所为。二是以购买为手段,从中国收藏家手中或古董市场上直接购入。此类方式多由外国收藏家所为。三是以获利为目的,国内外古董商人联手,在中国市场上以低价收购,再高价出售给国外买家。
中国近代文物流失国外可以分成四个大的时间段。第一次文物流失高潮在1840—1912年,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外国侵略者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损失难以计数。随后几年内,多国人士分别以考察的名义深入中国各地,或买或盗或抢或骗,掠走大量文物。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时,曾带走数以千计的文物精品,在动荡的时局中,这些文物或变卖或丢失,逐渐变成了国外的藏品。
第二次文物流失高潮是日本侵华时期。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得文物的保护意识和措施均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弱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文物的外流达到了高峰。一方面,艺术品收藏在当时欧美成为一种时尚,国外文物商趁时局之乱往往能以极便宜的价格就能把文物藏品收入囊中;另一方面,在中国各个文物大省中,田间地头的农民们无意中发现了很多文物,但由于相关知识缺失,通常给几个自认为合适的价钱就随便卖出。这一时期,为了获利,盗墓和仿古之风也日渐兴盛。在日本刻意搜罗和明火执仗的盗掘下,大量古董都被集中起来,成船成船地运往东京。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是文物的第三次流失高潮。当时,很多机构和个人钻了政策的漏洞,国家规定清乾隆以前的文物不能出口,他们就把清乾隆后的官窑瓷器和书画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售往海外。
第四次文物流失高潮是在改革开放后,这次是以走私为主要手段。在巨大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盗墓之风狂刮,当时的中国香港成为了内地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大批中国文物通过香港流散到世界各地。
就这样,中国的陶瓷器、玉器、青铜器、绘画、书法、雕塑、漆器、丝织品、家具等,数以百万计的精品,甚至是绝品、孤品,流失到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其中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只占所有外流中国文物数的20%,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则难以统计。按中国文物学会的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总共有1000万件左右。
在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中,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珍稀程度上,陶瓷器都属于数一数二的。在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中,以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陶瓷最多,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绝世无价之宝;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有2万多件。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在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有6万多种。流失的地方志和古籍在美国最多,仅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美国共有中国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欧洲收藏中国文物的第二大中心,其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馆藏中国文物高达3万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和瓷器为主,此外,还收藏有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
在日本各地,馆藏中国文物数量约在数十万件,其国内1000多家公私博物馆几乎都有中国藏品,尤以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最丰。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仅日本收藏就有近1.3万片。
就中国敦煌宝藏而言,中国国内保存数仅占三成,其他全散落于世界各地,如英国国家图书馆东方写本部藏有1.37万件,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藏有1.2万件,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
无数的宝物流落在海外,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当我们去看海外博物馆展出的这些中国文物时,我们会怀着一种悲痛的心情。然而,除了文博方面的专家和出国旅游、学习的人员外,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很难一睹这些文物的真面目。为了更好地发掘中国文化的精髓,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和欣赏流失在海外各大博物馆中的文物精品,我们特地策划并出版了这套《海外遗珍》。
《海外遗珍》分为陶瓷、绘画、玉器、杂项和青铜器五种,每种共分四卷,以时间为顺序,分门别类地讲述了流失在海外的这些中国文物珍品。书中所有图片资料主要由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The Smithsonian's Museums of Asian Art,又译做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即美国弗立尔-赛克勒美术馆的合称)、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提供,特此申致谢陈,以不没其收藏维护之功。
书成仓促,难免挂一漏万,缺憾在所难免,尚希博雅君子,不吝指正!
前言/序言
序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璀璨,五千年传承不绝,创造了不胜枚举的物质财富,文物光华,炳耀寰宇。早在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灰陶、白陶、黑陶、彩陶等品种相继出现。商周时期,建筑用陶出现,原始瓷器初登舞台。两汉时期,陶器的发展则以釉陶为代表,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渐成风格。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陶瓷尤其是越窑青瓷的大发展时期。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方越窑瓷器成为主流,北方则出现了新的窑口,开创了不同的陶瓷风格。
隋代时青瓷普及南北,同时南北方都创烧成功了白瓷。唐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期,越窑创烧出了类冰似玉的青瓷珍品、邢窑烧制成了类雪似银的白瓷,唐三彩独树一帜,长沙窑别具一格,鲁山窑匠心独运,为后来宋、辽、金、元时期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宋时期是中国陶瓷制造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又出现了以定窑、磁州窑、越窑、耀州窑、吉州窑、建窑、龙泉窑和景德镇为代表的八大窑系。辽、金瓷器主要以北方定窑、磁州窑和钧窑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
元代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是在瓷器制作上却功勋卓著。除了钧窑、磁州窑、龙泉窑继续烧造之外,更重要的是景德镇窑开始以全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景德镇不仅延续了两宋时期的青白瓷的烧制,更创烧了枢府瓷、青花、釉里红、蓝釉、红釉、釉上彩等瓷器品种,为明清两代瓷器的精绝做了完美的铺垫。
明清两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顶峰时期,官窑瓷器在景德镇的持续烧制,使景德镇赢得了瓷都的美名。明代景德镇除延续元代创烧的青花和釉里红之外,还创烧出了斗彩、五彩、素三彩、杂釉彩等新品种,颜色釉方面的烧制成就突出。清代时,景德镇的官窑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为佳。同时各地民窑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使得陶瓷业的发展更为丰富而多姿多彩。
纵观中国陶瓷的发展史,再看看那些流失海外的陶瓷珍品,我们不能不为之感慨。为了能够让国人欣赏到流失海外的这些艺术珍品,同时也方便广大收藏爱好者和艺术研究者参考,特此搜罗世界著名博物馆的陶瓷珍品,以历史发展为顺序,各从其类加以编辑整理,出版了这部四卷本《海外遗珍·陶瓷》,以飨广大读者。
海外遗珍 陶瓷(卷三)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海外遗珍 陶瓷(卷三)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