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公共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公共政策與領導力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留美工業心理學博士。研究領域:人纔測評與開發、團隊管理、領導力。曾主持過數十項科研項目。
第一章團隊與團隊理論
第一節團隊相關概念
一、團隊概念的界定
二、團隊的要素
三、團隊的類型
四、團隊的建設階段
五、團隊的角色
第二節團隊發展的曆史及意義
一、團隊的興起
二、團隊研究的發展
三、研究團隊的意義
參考文獻
第二章團隊績效
第一節團隊績效的有關概念
一、績效與團隊績效
二、績效管理與團隊績效管理
第二節團隊績效的影響因素
一、個體層麵
二、團隊層麵
第三節團隊績效管理流程
一、計劃(Planning)
二、監控(Monitoring)
三、評價(Appraisal)
四、反饋(Feedback)
參考文獻
第三章團隊建設
第一節團隊建設的理論
一、團隊建設相關理論的興起背景
二、團隊建設的研究視角
三、團隊建設的相關概念
四、團隊建設的基本任務
第二節團隊建設的階段
一、團隊生命周期的階段劃分
二、團隊建設階段中領導角色的演變
三、團隊建設階段中管理製度的演變
四、團隊建設階段中團隊文化的演變
第三節團隊的構成
一、團隊構成的概念
二、團隊構成的同質性與異質性
三、團隊構成與團隊績效
第四節團隊成員選拔
一、團隊成員選拔理論
二、團隊成員選拔方法
第五節團隊角色
一、對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的研究
二、團隊角色在實踐領域中的應用研究
三、團隊角色對團隊建設的影響研究
第六節高績效團隊建設
一、構建閤理的團隊成員結構
二、設定具體、統一的目標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體係
四、促進良好的溝通
五、有高水平的領導
參考文獻
(以下目錄略)
第四章團隊決策、第五章團隊領導、第六章團隊溝通、第七章團隊衝突、第八章跨文化團隊管理——應對多元化
後記
“團隊”一詞最早齣現在印歐語中的“deuk”,意思是拉在一起,即為完成一項任務而彼此需要的一群人。這個定義僅僅從團隊的人員組成來進行界定,接近現在“群體”的概念。現代管理科學中,不同學者對團隊(Team)的界定不同:斯蒂芬·羅賓斯(Stephen Robbins)認為團隊是指一種為瞭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組成的正式群體;弗朗西斯和楊(Francis & Young)認為團隊是由人組成的充滿能量的群體,人們努力完成共同的目標,熱愛自己的工作並彼此很好地協作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成果;勞倫斯·霍普(Lawrence Holpp)認為團隊是在特定的可操作範圍內,為實現特定目標而共同閤作的人的共同體;薩拉斯(E�� Salas)等人認為,團隊實質上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在一定期限內組成的一個可辨彆的小組或團體,每個組員都被閤理地分配給一項任務,組員之間動態地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閤作,為達到同一個目標或任務而努力。可以看到,無論哪一種定義,團隊都涉及群體、同樣的目標等概念,因此,本書將團隊定義為一種為瞭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互動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
……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結構清晰,邏輯性也很強。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書籍那樣,隻是羅列一些理論概念,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管理原則是如何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的。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授權”的討論,作者並沒有籠統地說“要學會授權”,而是詳細講解瞭如何根據不同成員的能力和意願,進行有效的授權,以及授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風險和應對措施。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實用,因為我過去在授權方麵,總覺得放手不是,管得太細又影響效率。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具體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設定清晰的目標,如何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及如何進行及時的反饋。我嘗試著將這些方法應用到我的團隊中,發現大傢的工作積極性明顯提升,而且項目進展也比以前更加順暢瞭。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分享他的人生智慧,而不是枯燥的說教。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他善於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齣團隊管理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場景,並提齣極具洞察力的見解。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篇章,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告訴你“要控製情緒”,而是深入探討瞭情緒的來源,以及如何通過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來更好地與團隊成員溝通。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我過去常常因為一時的情緒波動,而做齣一些不夠理智的決定,或者在與同事溝通時,言語顯得不夠委婉,給他人造成瞭睏擾。這本書幫助我認識到,情緒並不是團隊管理的敵人,而是需要被理解和引導的力量。我開始嘗試在感到壓力或沮喪時,先暫停一下,深呼吸,問問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然後再去處理問題,這種方式讓我在與團隊的互動中,變得更加平和和有效。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簡潔大方,封麵上“團隊管理”這幾個字,在淡淡的米白色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字體選擇也很沉穩,給人一種專業、可靠的感覺。我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這種低調但有力的設計吸引瞭。我最近剛好在負責一個新成立的項目團隊,人手不多,但大傢都是初次閤作,背景和工作風格都差異很大,所以管理起來確實遇到瞭不少挑戰。我抱著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實操性強的指導,學習如何更有效地協調大傢,激發團隊的潛力,並最終達成項目目標的心態來翻開這本書的。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團隊組建、成員激勵、溝通機製、衝突解決等方麵的具體方法和案例,讓我能夠藉鑒學習,少走彎路。畢竟,一個高效運轉的團隊,對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而我作為管理者,責任重大。我對書中關於不同類型團隊成員的管理策略,以及如何構建積極嚮上團隊文化的內容尤其感興趣,希望能夠學到一些能夠落地的方法。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發是多方麵的,遠遠超齣瞭我對“團隊管理”這個主題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可能更多地側重於一些宏觀的管理原則,但實際上,它深入到瞭許多微觀的、人性化的層麵。比如,書中關於如何理解和應對團隊成員的“隱形工作”的論述,讓我茅塞頓開。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隻是大傢明麵上的産齣,卻忽略瞭那些為瞭項目順利進行而付齣的額外努力,比如信息搜集、協調溝通、幫助同事等等。這些隱形工作往往不被量化,但卻對團隊的整體效率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這本書提醒我,作為管理者,應該更加敏銳地觀察和識彆這些隱形貢獻,並給予公正的評價和認可。這不僅是對員工的尊重,也是激勵他們持續付齣的重要方式。我開始更加留心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並嘗試在適當的時候,公開錶揚那些默默付齣的同事。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個充滿活力、高效協作的團隊圖景。作者似乎非常善於捕捉團隊運作中的細微之處,並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再結閤生動的案例進行闡釋。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心理安全感”的章節,作者詳細剖析瞭在什麼情況下成員會感到安全,以及這種安全感對團隊創新和風險承擔能力的影響。這讓我反思起自己團隊目前的狀態,有時候我發現大傢似乎有所顧慮,不敢大膽提齣自己的想法,或者在齣現問題時,傾嚮於互相推諉,而不是共同尋求解決方案。這本書提供的分析,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過去管理中可能忽視的盲點。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一些建議,比如在會議中主動鼓勵大傢發言,即使是看似不成熟的想法,也要給予積極的迴應,並引導大傢進一步思考。這種微小的改變,似乎已經在團隊中産生瞭一些積極的化學反應,大傢討論的氛圍變得更加開放和熱烈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