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增值版)
定价:¥69.90
作者: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
I S B N :978-7-111-55926-9条码书号:9787111559269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丛 书 名: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页 数:351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进一步学习Pro/ENGINEER野火版5.0高级功能的书籍,其内容包括Pro/ENGINEER软件工具(如关系、用户参数、族表等)的使用、高级基准特征(如图形特征)及一些高级特征(如扫描混合、可变截面扫描、图形参数)的创建、特征的变形功能、装配高级功能(如挠性元件的装配、Top_Down产品设计等)、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ISDX曲面设计、运动仿真、动画和产品的逆向设计等。
本书是根据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给国内外众多行业的知名公司(含国外独资和合资公司)编写的培训教案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附带1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制作了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光盘中还包含本书所有的模型文件、范例文件和练习素材文件。
在内容安排上,书中结合大量的范例对Pro/ENGINEER高级功能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进行讲解,这些范例都是实际生产一线产品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安排能使读者较快地进入高级产品设计实战状态;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进行讲解,使读者能快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掌握更多的Pro/ENGINEER高级功能和技巧,进而能够从事复杂产品的设计工作。本书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Pro/ENGINEER高级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Pro/ENGINEER课程上课或上机练习教材。
特别说明的是,本书随书光盘中增加了大量产品设计案例的讲解,使本书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前言
本书导读
第1章 软件的基本设置1
1.1 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的环境变量1
1.2 创建用户文件目录2
1.3 设置软件的启动目录2
1.4 系统配置文件config3
1.4.1 设置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3
1.4.2 配置文件config的加载顺序3
1.5 设置界面配置文件config.win4
第2章 使用Pro/ENGINEER的工具5
2.1 创建模型关系5
2.1.1 关于关系5
2.1.2 创建关系举例12
2.2 设置用户参数16
2.2.1 关于用户参数16
2.2.2 创建用户参数举例16
2.3 用户自定义特征17
2.3.1 关于用户自定义特征17
2.3.2 创建用户自定义特征18
2.3.3 放置用户自定义特征23
2.4 Pro/ENGINEER软件中的族表24
2.4.1 关于族表24
2.4.2 创建零件族表25
2.4.3 创建装配族表27
2.5 创建和使用快捷键29
第3章 高级基准特征31
3.1 基准点的高级创建方法31
3.1.1 创建曲面上的基准点31
3.1.2 创建曲面的偏距基准点32
3.1.3 在曲线与曲面的相交处创建基准点33
3.1.4 在坐标系原点处创建基准点33
3.1.5 在指定的坐标位置创建基准点34
3.1.6 在三个曲面相交处创建基准点35
3.1.7 利用两条曲线创建基准点36
3.1.8 创建某点的偏距以创建基准点36
3.1.9 创建域点37
3.2 坐标系的高级创建方法38
3.2.1 利用一点和两个边(轴)创建坐标系38
3.2.2 利用两个相交的边(轴)创建坐标系39
3.2.3 创建偏距坐标系39
3.2.4 创建与屏幕正交的坐标系40
3.2.5 利用一个平面和两个边(轴)创建坐标系41
3.2.6 从文件创建坐标系42
3.2.7 坐标系的应用42
3.3 基准曲线的高级创建方法43
3.3.1 从文件创建基准曲线43
3.3.2 利用剖截面创建基准曲线44
3.3.3 从方程创建基准曲线44
3.3.4 用曲面求交创建基准曲线45
3.3.5 用修剪创建基准曲线46
3.3.6 沿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47
3.3.7 垂直于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47
3.3.8 由曲面边界创建偏移基准曲线49
3.3.9 创建投影基准曲线50
3.3.10 创建包络基准曲线51
3.3.11 创建二次投影基准曲线52
3.3.12 基准曲线应用范例──在特殊位置创建筋特征52
3.4 图形特征53
3.4.1 图形特征基础53
3.4.2 图形特征应用范例──凸轮的设计54
3.5 参照特征57
3.5.1 关于参照特征57
3.5.2 参照特征应用范例57
3.6 计算特征58
3.6.1 关于计算特征58
3.6.2 创建计算特征58
第4章 其他高级特征60
4.1 复杂的拔模特征60
4.1.1 草绘分割的拔模特征60
4.1.2 根据枢轴曲线拔模61
4.1.3 拔模特征的延伸相交62
4.2 混合特征的选项64
4.2.1 混合选项简述64
4.2.2 混合选项应用举例65
4.3 扫描混合特征68
4.3.1 扫描混合特征简述68
4.3.2 创建扫描混合特征的一般过程68
4.3.3 重定义扫描混合特征的轨迹和截面72
4.3.4 扫描混合特征选项说明74
4.3.5 扫描混合特征的应用78
4.4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84
4.4.1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简述84
4.4.2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选项说明85
4.4.3 用“垂直于轨迹”确定截面的法向86
4.4.4 用“垂直于投影”确定截面的法向87
4.4.5 用“恒定法向”确定截面的法向88
4.4.6 使用X轨迹线88
4.4.7 使用轨迹线控制特征的形状89
4.4.8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1──异形壶的设计90
4.4.9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2──转向盘的设计92
4.5 轴特征92
4.6 唇特征94
4.6.1 唇特征的一般创建过程94
4.6.2 唇特征应用范例──显示器唇口的设计98
4.7 法兰特征99
4.8 环形槽特征100
4.9 耳特征101
4.10 槽特征102
4.11 环形折弯特征103
4.12 管道特征106
4.13 特征阵列的高级操作108
4.13.1 填充阵列108
4.13.2 表阵列110
第5章 特征的变形工具112
5.1 特征的扭曲112
5.1.1 进入扭曲(Warp)操控板112
5.1.2 特征的变换工具113
5.1.3 特征的扭曲工具114
5.1.4 骨架工具115
5.1.5 特征的拉伸工具117
5.1.6 特征的折弯工具117
5.1.7 特征的扭转工具119
5.1.8 特征的雕刻工具119
5.2 实体自由形状120
5.3 局部推拉122
5.4 半径圆顶123
5.5 剖面圆顶124
5.5.1 扫描类型的剖面圆顶124
5.5.2 混合类型的剖面圆顶125
第6章 装配高级功能127
6.1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127
6.1.1 概述127
6.1.2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举例127
6.2 挠性元件的装配130
6.3 装配中的布尔运算操作132
6.3.1 元件合并132
6.3.2 元件切除134
6.3.3 创建相交零件134
6.3.4 创建镜像零件135
6.4 元件的替换136
6.4.1 元件替换的一般操作过程137
6.4.2 替换失败的处理139
6.5 骨架零件模型简介141
6.5.1 概述141
6.5.2 骨架零件模型的创建和应用142
6.6 自顶向下(Top_Down)设计鼠标145
第7章 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147
7.1 概述147
7.1.1 关于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147
7.1.2 外观与渲染的主要术语148
7.1.3 外观与渲染的操作菜单149
7.2 模型的外观149
7.2.1 “外观管理器”对话框149
7.2.2 “基本”外观152
7.2.3 “图”外观156
7.2.4 关于模型外观的保存159
7.2.5 修改打开模型的外观159
7.2.6 系统图形库159
7.3 设置模型的透视图161
7.4 光源设置162
7.4.1 关于光源162
7.4.2 创建点光源163
7.4.3 创建聚光灯165
7.5 房间布置165
7.6 模型的渲染167
7.6.1 渲染的config.pro文件设置167
7.6.2 “渲染控制”工具栏168
7.6.3 PhotoRender和Photolux渲染器168
7.6.4 一个不锈钢零件的外观处理及渲染171
7.6.5 在模型上贴图(贴花)及渲染179
7.7 Photolux渲染器的特殊效果185
7.7.1 反射设置185
7.7.2 色调映射设置186
7.7.3 设置背景186
7.7.4 设置景深186
第8章 ISDX曲面模块191
8.1 ISDX曲面基础191
8.1.1 ISDX曲面的特点191
8.1.2 进入ISDX曲面模块191
8.1.3 ISDX曲面模块用户界面及菜单192
8.1.4 ISDX模块入门196
8.2 创建ISDX曲线200
8.2.1 ISDX曲线基础200
8.2.2 创建自由(Free)ISDX曲线200
8.2.3 创建平面(Planar)ISDX曲线203
8.2.4 创建COS曲线204
8.2.5 创建下落(Drop)曲线207
8.2.6 点的类型209
8.3 ISDX曲线的编辑212
8.3.1 ISDX曲线的曲率图213
8.3.2 ISDX曲线上点的编辑214
8.3.3 在ISDX曲线上添加点224
8.3.4 删除ISDX曲线225
8.3.5 删除ISDX曲线上的点225
8.3.6 分割ISDX曲线226
8.3.7 组合ISDX曲线227
8.3.8 延伸ISDX曲线228
8.3.9 ISDX曲线的复制和移动(Copy、Move)229
8.4 创建ISDX曲面231
8.5 编辑ISDX曲面233
8.6 ISDX曲面的连接236
8.7 ISDX曲面的修剪239
8.8 ISDX曲面设计范例1──面板240
8.9 ISDX曲面设计范例2──手把的改进252
8.10 ISDX曲面设计范例3──勺子252
8.11 ISDX曲面设计范例4──吸尘器盖253
第9章 机构模块与运动仿真254
9.1 概述254
9.1.1 术语254
9.1.2 进入和退出机构模块254
9.1.3 机构模块菜单255
9.1.4 命令按钮介绍256
9.1.5 创建一个机构装置并进行运动仿真的一般过程257
9.2 连接与连接类型258
9.2.1 连接258
9.2.2 销钉(Pin)接头259
9.2.3 圆柱(Cylinder)接头261
9.2.4 滑动杆(Slider)接头261
9.2.5 平面(Planar)接头262
9.2.6 球(Ball)接头263
9.2.7 轴承(Bearing)接头263
9.2.8 刚性(Rigid)接头264
9.2.9 焊缝(Weld)接头265
9.3 主体265
9.3.1 关于主体265
9.3.2 加亮主体266
9.3.3 重定义主体266
9.4 拖移(Drag)267
9.4.1 概述267
9.4.2 “拖动”对话框简介267
9.4.3 点拖动269
9.4.4 主体拖移269
9.4.5 使用“快照”作为机构装置的分解状态270
9.4.6 在拖移操作之前锁定主体270
9.5 运动仿真范例270
9.5.1 装配一个机构装置——启盖器270
9.5.2 运动轴设置286
9.5.3 定义伺服电动机287
9.5.4 修复失败的装配293
这本书简直是新手入门的噩梦,我花了将近一个星期才勉强搞懂了最基础的界面操作。书里的讲解方式像是在念流水账,平铺直叙,完全没有考虑读者是从零开始的。比如,讲到草绘的时候,很多快捷键和常用命令一带而过,根本没给足够的上下文解释,我得自己去网上搜视频教程才能弄明白。好不容易进了零件设计,又是一堆术语,什么“基准平面”、“特征”、“关系式”等等,第一次接触的人完全是一头雾水。更让人抓狂的是,书中给的例题,步骤过于简化,很多关键的设置选项一笔带过,导致我按照步骤做下来,结果和书上的示例图完全不一样,完全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而且,很多命令的讲解都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的场景说明,我学了半天,也不知道这些功能到底能干什么,在实际工作中有什么用。感觉这本书更像是给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人快速回顾知识点用的,对于真正想从零开始学习Pro/ENGINEER的人来说,简直是劝退书。希望下次能有更接地气、更循序渐进的入门指南,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这些小白。
评分对于书中关于曲面建模的部分,我只能说“一言难尽”。Pro/ENGINEER的曲面功能本来就以复杂著称,这本书的讲解更是让它显得更加深不可测。它涉及了很多高级的曲面类型,比如“扫描”、“混合”、“扫掠”等等,并且对每个选项的参数设置都做了详细的罗列。但是,它对于这些选项之间的关联性和对最终曲面形状的影响,解释得非常模糊。例如,在创建“混合”曲面时,它只是简单地说要定义“截面”和“方向向量”,但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截面、如何调整方向向量才能得到预期的光滑曲面,几乎没有指导。我按照书里的步骤操作,结果出来的曲面到处都是不规则的波浪,根本达不到高品质的要求。而且,书中也没有提到任何关于曲面质量检查的工具和方法,我无法判断我创建的曲面是否足够光滑,是否能满足后续的模具设计或数模加工。感觉这本书更像是参数的堆砌,而不是方法和思路的传授。如果要提升曲面建模能力,这本书的帮助实在有限。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装配关系这块,真的让人头疼。它花了好大的篇幅介绍各种约束类型,什么“重合”、“距离”、“角度”、“对称”等等,本来以为会是循序渐进的,结果直接一股脑儿全堆过来了。每个约束都给了简短的定义,然后就丢出一个复杂模型,让你直接去应用。问题是,在实际装配中,你不可能一次性就想到要用什么约束,往往需要尝试和调整。这本书却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约束”、“如何诊断装配错误的约束”之类的指导。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尝试不同的约束组合,有时候明明觉得应该可以了,但模型就是不听使唤,或者产生一些奇怪的干涉。而且,书中的装配实例,很多都是一次性成功,没有展示出现问题时的排错过程,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缺失的关键一环。我希望这本书能多一些“常见装配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章节,或者在讲解每个约束时,能结合一些小案例,演示如何逐步构建一个成功的装配。光看理论和最终结果,对理解实际操作的难点帮助太小了。
评分这本书在后期的“高级应用”章节,特别是关于“参数化设计”和“产品结构树”的管理方面,简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它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去介绍如何使用“关系式”来驱动模型变化,并且列举了一些复杂的公式。然而,它并没有解释清楚“关系式”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有效地构建一套能够实现可变设计的参数化模型。很多时候,我只是按照书里的例子输入了公式,但模型根本不会按照预期去更新,或者会出现报错。而且,对于如何组织和管理“产品结构树”,这本书也没有给出清晰的指导。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大型装配体往往包含成千上万的零件,如何有效地命名、分组、以及通过结构树来控制模型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只是简单地展示了结构树的界面,而没有深入讲解其背后的管理思想和最佳实践。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高级应用”更像是“高级概念”的介绍,而非实际操作的深入指导,对于想要提升Pro/ENGINEER高级应用能力的读者来说,帮助有限。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钣金模块的时候,显得有些“意犹未尽”。它大概介绍了如何创建“折弯”、“翻边”等基本操作,也提供了一些简单的例子。但是,对于如何进行复杂的折弯分析,比如“圆角折弯”、“变截面折弯”等,讲解得非常浅显,几乎没有涉及。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去创建一个比较复杂的钣金零件,结果发现很多关键的参数设置,比如“折弯补偿”、“反向折弯”等等,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书中仅仅给出了一个固定的数值,但实际应用中,这些数值的计算是有公式和依据的。而且,它对“展开”功能也没有做深入的探讨,只是简单地展示了展开图。对于如何通过展开图反推原有的折弯参数,如何处理展开时的重叠或间隙等问题,完全没有提及。钣金设计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其可制造性,而这本书对这方面的讲解,显得有些“隔靴搔痒”,未能触及到关键的核心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