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通过梳理大型网站技术发展历程,剖析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模式,深入讲述大型互联网架构设计的核心原理,并通过一组典型网站技术架构设计案例,为读者呈现一幅包括技术选型、架构设计、性能优化、Web安全、系统发布、运维监控等在内的大型网站开发全景视图。
目录
第1篇 概述
1 大型网站架构演化
1.1 大型网站软件系统的特点
1.2 大型网站架构演化发展历程
1.2.1 初始阶段的网站架构
1.2.2 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分离
1.2.3 使用缓存改善网站性能
1.2.4 使用应用服务器集群改善网站的并发处理能力
1.2.5 数据库读写分离
1.2.6 使用反向代理和CDN 加速网站响应
1.2.7 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2.8 使用NoSQL和搜索引擎
1.2.9 业务拆分
1.2.10 分布式服务
1.3 大型网站架构演化的价值观
1.3.1 大型网站架构技术的核心价值是随网站所需灵活应对
1.3.2 驱动大型网站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网站的业务发展
1.4 网站架构设计误区
1.4.1 一味追随大公司的解决方案
1.4.2 为了技术而技术
1.4.3 企图用技术解决所有问题
1.5 小结
2 大型网站架构模式
2.1 网站架构模式
2.1.1 分层
2.1.2 分割
2.1.3 分布式
2.1.4 集群
2.1.5 缓存
2.1.6 异步
2.1.7 冗余
2.1.8 自动化
2.1.9 安全
2.2 架构模式在新浪微博的应用
2.3 小结
3 大型网站核心架构要素
3.1 性能
3.2 可用性
3.3 伸缩性
3.4 扩展性
3.5 安全性
3.6 小结
第2篇 架构
4 瞬时响应:网站的高性能架构
4.1 网站性能测试
4.1.1 不同视角下的网站性能
4.1.2 性能测试指标
4.1.3 性能测试方法
4.1.4 性能测试报告
4.1.5 性能优化策略
4.2 Web 前端性能优化
4.2.1 浏览器访问优化
4.2.2 CDN 加速
4.2.3 反向代理
4.3 应用服务器性能优化
4.3.1 分布式缓存
4.3.2 异步操作
4.3.3 使用集群
4.3.4 代码优化
4.4 存储性能优化
4.4.1 机械硬盘vs. 固态硬盘
4.4.2 B+树vs.LSM 树
4.4.3 RAIDvs.HDFS
4.5 小结
5 万无一失:网站的高可用架构
5.1 网站可用性的度量与考核
5.1.1 网站可用性度量
5.1.2 网站可用性考核
5.2 高可用的网站架构
5.3 高可用的应用
5.3.1 通过负载均衡进行无状态服务的失效转移
5.3.2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Session 管理
5.4 高可用的服务
5.5 高可用的数据
5.5.1 CAP 原理
5.5.2 数据备份
5.5.3 失效转移
5.6 高可用网站的软件质量保证
5.6.1 网站发布
5.6.2 自动化测试
5.6.3 预发布验证
5.6.4 代码控制
5.6.5 自动化发布
5.6.6 灰度发布
5.7 网站运行监控
5.7.1 监控数据采集
5.7.2 监控管理
5.8 小结
6 永无止境:网站的伸缩性架构
6.1 网站架构的伸缩性设计
6.1.1 不同功能进行物理分离实现伸缩
6.1.2 单一功能通过集群规模实现伸缩
6.2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设计
6.2.1 HTTP 重定向负载均衡
6.2.2 DNS 域名解析负载均衡
6.2.3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6.2.4 IP 负载均衡
6.2.5 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
6.2.6 负载均衡算法
6.3 分布式缓存集群的伸缩性设计
6.3.1 Memcached 分布式缓存集群的访问模型
6.3.2 Memcached 分布式缓存集群的伸缩性挑战
6.3.3 分布式缓存的一致性Hash 算法
6.4 数据存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设计
6.4.1 关系数据库集群的伸缩性设计
6.4.2 NoSQL 数据库的伸缩性设计
6.5 小结
7 随需应变:网站的可扩展架构
7.1 构建可扩展的网站架构
7.2 利用分布式消息队列降低系统耦合性
7.2.1 事件驱动架构
7.2.2 分布式消息队列
7.3 利用分布式服务打造可复用的业务平台
7.3.1 Web Service 与企业级分布式服务
7.3.2 大型网站分布式服务的需求与特点
7.3.3 分布式服务框架设计
7.4 可扩展的数据结构
7.5 利用开放平台建设网站生态圈
7.6 小结
8 固若金汤:网站的安全架构
8.1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网站应用攻击与防御
8.1.1 XSS 攻击
8.1.2 注入攻击
8.1.3 CSRF 攻击
8.1.4 其他攻击和漏洞
8.1.5 Web 应用防火墙
8.1.6 网站安全漏洞扫描
8.2 信息加密技术及密钥安全管理
8.2.1 单向散列加密
8.2.2 对称加密
8.2.3 非对称加密
8.2.4 密钥安全管理
8.3 信息过滤与反垃圾
8.3.1 文本匹配
8.3.2 分类算法
8.3.3 黑名单
8.4 电子商务风险控制
8.4.1 风险
8.4.2 风控
8.5 小结
第3篇 案例
9 淘宝网的架构演化案例分析
9.1 淘宝网的业务发展历程
9.2 淘宝网技术架构演化
9.3 小结
10 维基百科的高性能架构设计分析
10.1 Wikipedia 网站整体架构
10.2 Wikipedia 性能优化策略
10.2.1 Wikipedia 前端性能优化
10.2.2 Wikipedia 服务端性能优化
10.2.3 Wikipedia 后端性能优化
11 海量分布式存储系统Doris 的高可用架构设计分析
11.1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高可用架构
11.2 不同故障情况下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11.2.1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故障分类
11.2.2 正常情况下系统访问结构
11.2.3 瞬时故障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11.2.4 临时故障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11.2.5 永久故障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12 网购秒杀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
12.1 秒杀活动的技术挑战
12.2 秒杀系统的应对策略
12.3 秒杀系统架构设计
12.4 小结
13 大型网站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13.1 写日志也会引发故障
13.2 高并发访问数据库引发的故障
13.3 高并发情况下锁引发的故障
13.4 缓存引发的故障
13.5 应用启动不同步引发的故障
13.6 大文件读写独占磁盘引发的故障
13.7 滥用生产环境引发的故障
13.8 不规范的流程引发的故障
13.9 不好的编程习惯引发的故障
13.10 小结
第4篇 架构师
14 架构师领导艺术
14.1 关注人而不是产
14.2 发掘人的优秀
14.3 共享美好蓝图
14.4 共同参与架构
14.5 学会妥协
14.6 成就他人
15 网站架构师职场攻略
15.1 发现问题,寻找突破
15.2 提出问题,寻求支持
15.3 解决问题,达成绩效
16 漫话网站架构师
16.1 按作用划分架构师
16.2 按效果划分架构师
16.3 按职责角色划分架构师
16.4 按关注层次划分架构师
16.5 按口碑划分架构师 206
16.6 非主流方式划分架构师
附录A 大型网站架构技术一览
附录B Web开发技术发展历程
后记
我一直认为,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工具,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设计哲学和权衡取舍。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技术名词,而是通过对不同技术方案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在构建大型系统时,往往需要在性能、成本、可维护性、复杂性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书中对一些经典架构模式的深入剖析,比如如何巧妙地利用消息队列解耦服务,如何通过索引优化大幅提升查询效率,都让我对“好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互联网技术世界的新视角!作为一名刚接触技术领域不久的新手,我一直觉得大型网站的背后隐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让我得以窥探其中的奥秘。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将那些看似高深的架构概念一一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CDN、负载均衡、分布式数据库等核心技术的讲解,作者用了很多贴近实际的例子,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商平台、社交媒体是如何应对海量用户请求的,让我这个曾经觉得“服务器挂了”就只是“坏了”的人,一下子理解了背后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厚重”且“实用”。它不是那种可以快速翻阅的书,而是需要静下心来,一点点去消化和理解。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知识的深度。从基础的网络协议到复杂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都循序渐进地展开。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处理高并发场景下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以及如何构建能够承受海量流量的系统。虽然有些章节涉及的数学和算法理论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作者的讲解方式,配合着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克服困难,逐步理解。这本书绝对是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大型网站技术架构的开发者必备的参考。
评分我一直对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的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也阅读过不少相关的资料,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概念层面,难以深入理解其落地细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回避实际开发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高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从服务拆分、API网关的设计,到服务注册与发现、分布式事务的处理,书中都给出了详实的解释和可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容错和降级机制的讨论,让我意识到在复杂系统中,保证服务的可用性远比追求完美的功能更重要。读完之后,我对如何设计和优化大规模服务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作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后端开发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帮助我提升系统设计能力的书籍,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和“如何做”。书中对性能优化、安全防护、缓存策略等方面的论述,都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例如,在讨论缓存时,作者详细对比了不同缓存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应该如何选择,这对我日常工作中优化数据库访问和提升接口响应速度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引用的大量实际案例,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举一反三,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评分应该是正版书,字迹清晰,纸张质量也还可以
评分还不错?入门书
评分好
评分包装弄的有点坏了
评分实惠
评分这个书,讲道理质量不错,毕竟正版
评分好
评分这个书,讲道理质量不错,毕竟正版
评分应该是正版书,字迹清晰,纸张质量也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