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Cloud与Docker微服务架构实战+轻量级微服务架构+分布式服务框架

Spring Cloud与Docker微服务架构实战+轻量级微服务架构+分布式服务框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Spring Cloud
  • Docker
  • 微服务
  • 分布式系统
  • 架构设计
  • Java
  • 容器化
  • 轻量级框架
  • 实战
  • 云原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2717
商品编码:11958373820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Spring Cloud与Docker微服务架构实战

微服务架构与实践

分布式服务框架原理与实践


轻量级微服务架构(上册)

四册YL37199787121312717 9787121275913 9787121279195 9787121298042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121312717
  • 上架时间:2017-4-6
  • 出版日期:2017 年4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68
  • 版次:1-1
  • 所属分类:
     作为一部帮助大家实现微服务架构落地的作品,《Spring Cloud与Docker微服务架构实战》覆盖了微服务理论、微服务开发框架(Spring Cloud)以及运行平台(Docker)三大主题。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1章对微服务架构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第2-11章使用Spring Cloud开发框架编写了一个"电影售票系统";第12-14章则讲解了如何将微服务应用运行在Docker之上。全书Demo驱动学习,以连贯的场景、具体的代码示例来引导读者学习相关知识,终使用特定的技术栈实现微服务架构的落地。 



  • 热爱技术交流,曾代表公司参加全球微服务架构高峰论坛、QCon等技术沙龙。拥抱开源,在GitHub与Git@OSC上开源多个项目,并获得了开源中国的推荐,例如开源电子书《使用Spring Cloud与Docker实战微服务》等。
    笔者博客:http://itmuch.com,定期分享Spring Cloud相关博客。读者可扫码关注Spring Cloud 中国社区公众号以及作者公众号。


  • 1 微服务架构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 单体应用架构存在的问题1
    1.2 如何解决单体应用架构存在的问题3
    1.3 什么是微服务3
    1.4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与挑战5
    1.4.1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5
    1.4.2 微服务架构面临的挑战5
    1.5 微服务设计原则6
    1.6 如何实现微服务架构7
    1.6.1 技术选型7
    1.6.2 架构图及常用组件8
    2 微服务开发框架--Spring Clou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2.1 Spring Cloud 简介10
    2.2 Spring Cloud 特点10
    2.3 Spring Cloud 版本11
    2.3.1 版本简介11
    2.3.2 子项目一览12
    2.3.3 Spring Cloud/Spring Boot 版本兼容性13
    3 开始使用Spring Cloud 实战微服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3.1 Spring Cloud 实战前提143 开始使用Spring Cloud 实战微服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3.1 Spring Cloud 实战前提14
    3.1.1 技术储备14
    3.1.2 工具及软件版本15
    3.2 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16
    3.3 编写服务提供者16
    3.3.1 手动编写项目17
    3.3.2 使用Spring Initializr 快速创建Spring Boot 项目21
    3.4 编写服务消费者23
    3.5 为项目整合Spring Boot Actuator 25
    3.6 硬编码有哪些问题27
    4 微服务注册与发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4.1 服务发现简介29
    4.2 Eureka 简介31
    4.3 Eureka 原理31
    4.4 编写Eureka Server 33
    4.5 将微服务注册到Eureka Server 上35
    4.6 Eureka Server 的高可用36
    4.6.1 将应用注册到Eureka Server 集群上38
    4.7 为Eureka Server 添加用户认证39
    4.7.1 将微服务注册到需认证的Eureka Server 40
    4.8 理解Eureka 的元数据41
    4.8.1 改造用户微服务41
    4.8.2 改造电影微服务41
    4.9 Eureka Server 的REST 端点43
    4.9.1 示例45
    4.9.2 注销微服务实例49
    4.10 Eureka 的自我保护模式51
    4.11 多网卡环境下的IP 选择52
    4.11.1 忽略指定名称的网卡52
    4.11.2 使用正则表达式,指定使用的网络地址52
    4.11.3 只使用站点本地地址53
    4.11.4 手动指定IP 地址53
    4.12 Eureka 的健康检查53
    5 使用Ribbon 实现客户端侧负载均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5.1 Ribbon 简介56
    5.2 为服务消费者整合Ribbon 57
    5.3 使用Java 代码自定义Ribbon 配置60
    5.4 使用属性自定义Ribbon 配置63
    5.5 脱离Eureka 使用Ribbon 64
    6 使用Feign 实现声明式REST 调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6.1 Feign 简介67
    6.2 为服务消费者整合Feign 67
    6.3 自定义Feign 配置69
    6.4 手动创建Feign 72
    6.4.1 修改用户微服务72
    6.4.2 修改电影微服务76
    6.5 Feign 对继承的支持78
    6.6 Feign 对压缩的支持79
    6.7 Feign 的日志80
    6.8 使用Feign 构造多参数请求82
    6.8.1 GET 请求多参数的URL 82
    6.8.2 POST 请求包含多个参数83
    7 使用Hystrix 实现微服务的容错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7.1 实现容错的手段85
    7.1.1 雪崩效应85
    7.1.2 如何容错86
    7.2 使用Hystrix 实现容错88
    7.2.1 Hystrix 简介88
    7.2.2 通用方式整合Hystrix 89
    7.2.3 Hystrix 断路器的状态监控与深入理解91
    7.2.4 Hystrix 线程隔离策略与传播上下文93
    7.2.5 Feign 使用Hystrix 96
    7.3 Hystrix 的监控101
    7.3.1 Feign 项目的Hystrix 监控102
    7.4 使用Hystrix Dashboard 可视化监控数据103
    7.5 使用Turbine 聚合监控数据105
    7.5.1 Turbine 简介105
    7.5.2 使用Turbine 监控多个微服务105
    7.5.3 使用消息中间件收集数据108
    8 使用Zuul 构建微服务网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
    8.1 为什么要使用微服务网关113
    8.2 Zuul 简介115
    8.3 编写Zuul 微服务网关115
    8.4 Zuul 的路由端点118
    8.5 Zuul 的路由配置详解119
    8.6 Zuul 的安全与Header 122
    8.6.1 敏感Header 的设置122
    8.6.2 忽略Header 123
    8.7 使用Zuul 上传文件124
    8.7.1 编写文件上传微服务124
    8.8 Zuul 的过滤器127
    8.8.1 过滤器类型与请求生命周期127
    8.8.2 编写Zuul 过滤器128
    8.8.3 禁用Zuul 过滤器130
    8.9 Zuul 的容错与回退130
    8.9.1 为Zuul 添加回退131
    8.10 Zuul 的高可用133
    8.10.1 Zuul 客户端也注册到了Eureka Server 上133
    8.10.2 Zuul 客户端未注册到Eureka Server 上133
    8.11 使用Sidecar 整合非JVM 微服务134
    8.11.1 编写Node.js 微服务135
    8.11.2 编写Sidecar 136
    8.11.3 Sidecar 的端点138
    8.11.4 Sidecar 与Node.js 微服务分离部署139
    8.11.5 Sidecar 原理分析139
    9 使用Spring Cloud Config 统一管理微服务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2
    9.1 为什么要统一管理微服务配置142
    9.2 Spring Cloud Config 简介143
    9.3 编写Config Server 144
    9.3.1 Config Server 的端点145
    9.4 编写Config Client 147
    9.5 Config Server 的Git 仓库配置详解149
    9.6 Config Server 的健康状况指示器152
    9.7 配置内容的加解密153
    9.7.1 安装JCE 153
    9.7.2 Config Server 的加解密端点153
    9.7.3 对称加密153
    9.7.4 存储加密的内容154
    9.7.5 非对称加密155
    9.8 使用/refresh 端点手动刷新配置155
    9.9 使用Spring Cloud Bus 自动刷新配置157
    9.9.1 Spring Cloud Bus 简介157
    9.9.2 实现自动刷新158
    9.9.3 局部刷新159
    9.9.4 架构改进159
    9.9.5 跟踪总线事件160
    9.10 Spring Cloud Config 与Eureka 配合使用161
    9.11 Spring Cloud Config 的用户认证162
    9.11.1 Config Client 连接需用户认证的Config Server 163
    9.12 Config Server 的高可用164
    9.12.1 Git 仓库的高可用164
    9.12.2 RabbitMQ 的高可用164
    9.12.3 Config Server 自身的高可用165
    10 使用Spring Cloud Sleuth 实现微服务跟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7
    10.1 为什么要实现微服务跟踪167
    10.2 Spring Cloud Sleuth 简介168
    10.3 整合Spring Cloud Sleuth 170
    10.4 Spring Cloud Sleuth 与ELK 配合使用172
    10.5 Spring Cloud Sleuth 与Zipkin 配合使用176
    10.5.1 Zipkin 简介176
    10.5.2 编写Zipkin Server 176
    10.5.3 微服务整合Zipkin 178
    10.5.4 使用消息中间件收集数据181
    10.5.5 存储跟踪数据183
    11 Spring Cloud 常见问题与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6
    11.1 Eureka 常见问题186
    11.1.1 Eureka 注册服务慢186
    11.1.2 已停止的微服务节点注销慢或不注销187
    11.1.3 如何自定义微服务的Instance ID 188
  • 内容简介
  • 随着RESTful、云计算、DevOps、持续交付等概念的深入人心,微服务架构逐渐成为系统架构的一个代名词。本书首先从理论出发,介绍了微服务架构的概念、诞生背景、本质特征以及优缺点;然后基于实践,探讨了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个微服务,包括Hello World API、Docker 映像构建与部署、日志聚合、监控告警、持续交付流水线等;后,在进阶部分讨论了微服务的轻量级通信、消费者驱动的契约测试,并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描述了如何使用微服务架构改造遗留系统。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是一本理论结合实践的微服务架构的实用书籍。
      本书不仅适合架构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运维人员阅读,也适合正在尝试使用微服务架构解耦历史遗留系统的团队或者个人参考,希望本书能在实际工作中对读者有所帮助。

分布式服务框架原理与实践

本书作者具有丰富的分布式服务框架、平台中间件的架构设计和实践经验,主导设计的华为分布式服务框架已经在全球数十个成功商用。书中依托工作实践,从分布式服务框架的架构设计原理到实践经验总结,涵盖了服务化架构演进、订阅发布、路由策略、集群容错和服务治理等多个专题,全方位剖析服务框架的设计原则和原理,结合大量实践案例与读者分享作者对分布式服务框架设计和运维的体会。同时,对基于Docker部署微服务以及基于微服务架构开发、部署和运维业务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目录内容简介

本系列从开发与运维两方面分别对微服务架构的实践过程进行描述,全套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偏重于开发,下册偏重于运维。在上册中读者会学习到微服务架构所需的开发技能,包括使用SpringBoot搭建微服务开发框架,使用Node.js搭建微服务网关,使用ZooKeeper实现微服务注册与发现,使用Docker封装微服务,使用Jenkins部署微服务。通过阅读上册,读者可轻松搭建一款轻量级微服务架构。

《轻量级微服务架构(上册)》适合对微服务实践感兴趣,以及想成为微服务架构师的人员阅读。



《现代软件工程: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化指南》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现代软件工程著作,旨在为软件开发者、架构师、项目经理及对软件开发流程有深入理解需求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我们跳脱出单一技术栈或框架的束缚,着眼于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概念设计到最终部署与维护,旨在培养读者构建高质量、可伸缩、可维护且能应对复杂业务场景的现代软件系统。 第一部分:软件工程的基石——理论与方法论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软件工程的核心理念,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软件工程的演进与核心原则 1.1.1 从瀑布到敏捷:工程模式的变迁 我们将追溯软件开发方法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瀑布模型,到迭代、增量的螺旋模型,再到如今占主导地位的敏捷开发。重点剖析各种模型的核心思想、适用场景、优缺点,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软件开发在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理解这一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到“适应变化”是现代软件工程的本质要求。 1.1.2 S.M.A.R.T.原则与项目目标设定 项目成功的基石在于清晰、可衡量的目标。我们将深入讲解S.M.A.R.T.原则(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ime-bound),并演示如何在软件项目的规划阶段,运用这一原则来设定具体、可量化、可达成、相关且有时间限制的目标,确保项目朝着既定方向稳步前进。 1.1.3 质量属性的认知与权衡 高质量的软件不仅仅意味着功能正确,更涵盖了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可伸缩性等一系列非功能性需求。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关键的质量属性,并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在项目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有效的权衡与优先级排序。例如,对于一个高并发交易系统,性能和可伸缩性将是首要考虑,而对于一个内部管理工具,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则可能更为重要。 1.1.4 复杂性管理:理解与分解 软件系统越庞大,其内在的复杂性就越高。本节将探讨理解和管理软件复杂性的多种策略,包括模块化设计、抽象化、分层架构等。我们会深入讲解如何将一个大型复杂系统分解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以及如何通过清晰的接口定义来隐藏内部实现细节,从而降低整体的认知负担和开发维护难度。 1.2 需求工程: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化 1.2.1 用户故事与用例:驱动开发的语言 用户故事(User Story)和用例(Use Case)是需求捕获和沟通的有效工具。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撰写高质量的用户故事,包括其标准格式(As a [type of user], I want [some goal] so that [some reason])以及如何进行细化和拆解。同时,我们将讲解用例模型的设计,如何识别系统的参与者(Actors)、用例(Use Cases)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用以清晰地描绘用户与系统的功能需求。 1.2.2 非功能性需求的识别与表述 除了用户可见的功能,非功能性需求同样至关重要。本节将指导读者如何识别、捕获和表述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可访问性等非功能性需求,并阐述它们如何影响系统设计和技术选型。例如,对于“响应时间不超过200毫秒”这样的性能需求,我们需要明确其发生的场景和具体指标。 1.2.3 需求验证与确认 需求的准确性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我们将介绍多种需求验证和确认的技术,如原型法、评审会议、故事板等,帮助团队确保所捕获的需求准确反映了用户的真实意图和业务的实际需要。 1.3 软件设计原则与模式 1.3.1 SOLID原则:面向对象设计的黄金法则 SOLID原则(单一职责、开放封闭、里氏替换、接口隔离、依赖倒置)是构建健壮、可维护面向对象系统的基石。我们将逐一剖析每个原则的含义、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演示如何在实际开发中应用这些原则,避免常见的代码设计陷阱。 1.3.2 设计模式的战略应用 设计模式是解决常见设计问题的经验总结。本书将精选最常用、最实用的设计模式,如工厂模式、单例模式、策略模式、观察者模式、装饰器模式、适配器模式等,深入解析它们的结构、意图、应用场景及潜在的权衡。我们将强调“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而非“为了用模式而用模式”,引导读者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模式,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1.3.3 架构风格与模式:宏观的设计决策 除了对象级别的设计模式,宏观的架构决策同样关键。我们将介绍如分层架构(Layered Architecture)、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等主流架构风格。重点分析它们的优缺点、适用场景,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系统的整体组织结构和通信方式。 第二部分:系统化开发流程——从编码到部署 本部分将聚焦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强调如何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提高效率和质量。 2.1 高效编码实践 2.1.1 清晰的代码结构与命名规范 好的代码不仅能工作,更要易于阅读和理解。我们将强调良好的代码组织、模块划分的重要性,以及一致、清晰的命名规范(变量、函数、类、文件等)对提升代码可读性的巨大作用。 2.1.2 代码重构的艺术与时机 代码重构不是新增功能,而是优化现有代码结构,使其更易于理解、维护和扩展。我们将讲解各种重构手法,如提取方法、移动字段、替换继承等,并指导读者如何识别代码中的“坏味道”(Code Smells),以及如何在不改变代码外在行为的前提下,安全有效地进行重构。 2.1.3 自动化测试:质量的守护者 自动化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实现持续交付的关键。我们将深入讲解单元测试(Unit Testing)、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和端到端测试(End-to-End Testing)的概念、方法和最佳实践。重点介绍如何编写有效、可靠的测试用例,以及如何将测试集成到开发流程中,形成“测试驱动开发”(TDD)或“行为驱动开发”(BDD)的模式。 2.2 版本控制与协作 2.2.1 Git深度指南:掌握分布式版本控制 Git已成为现代软件开发不可或缺的版本控制系统。本书将提供Git的全面指南,从基础命令(clone, commit, push, pull, status)到分支管理(branch, checkout, merge, rebase),再到解决冲突、回滚操作等高级技巧。我们将着重讲解团队协作中常用的工作流程,如Gitflow,以及如何利用Git进行高效的代码审查。 2.2.2 代码审查:集体智慧的沉淀 代码审查(Code Review)是一种有效的代码质量保障手段。我们将阐述代码审查的目的、流程,以及作为审查者和被审查者应有的态度和方法。通过有效的代码审查,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学习、发现潜在问题、统一代码风格,共同提升代码质量。 2.3 构建与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 2.3.1 构建自动化:简化编译与打包 手动执行编译、链接、打包等步骤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我们将介绍自动化构建工具(如Maven, Gradle, npm)的使用,如何配置构建脚本,实现代码的自动化编译、测试、打包和依赖管理,为后续的CI/CD流程打下基础。 2.3.2 CI/CD流水线的构建与实践 持续集成(CI)和持续交付(CD)是现代软件开发的核心实践。我们将详细讲解CI/CD流水线的概念,包括代码提交、自动化构建、自动化测试、部署到不同环境等环节。通过实例演示,指导读者如何搭建和配置CI/CD工具链(如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实现软件从代码提交到生产环境发布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第三部分:系统化运维与演进——保证稳定与可伸缩 本部分将聚焦于软件系统上线后的运维管理和持续演进,确保系统在生产环境中的稳定运行和随业务增长的伸缩能力。 3.1 监控、日志与告警 3.1.1 系统可观测性:知晓系统状态 “看不见,摸不着”是系统运维的大忌。本节将深入探讨系统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的重要性,包括日志(Logging)、指标(Metrics)和追踪(Tracing)这三大支柱。我们将介绍如何设计和实现有效的日志记录策略,如何收集和分析系统指标,以及如何进行分布式追踪,从而全面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 3.1.2 有效的日志管理与分析 日志是排查问题的关键线索。我们将讲解结构化日志的优势,如何选择合适的日志级别,以及如何利用EL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或Prometheus+Grafana等工具对日志进行集中管理、搜索和分析。 3.1.3 智能告警与响应机制 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是保证系统可用性的前提。我们将介绍如何设置有效的告警规则,如何区分误报和真实告警,以及如何建立快速响应和故障排除的流程。 3.2 性能调优与伸缩性设计 3.2.1 性能瓶颈分析与定位 性能问题是影响用户体验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将讲解如何使用性能分析工具(如profilers)来识别代码、数据库、网络等方面的性能瓶颈,并提供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3.2.2 负载均衡与弹性伸缩 面对不断变化的流量高峰,系统需要具备伸缩能力。本节将深入探讨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以及如何设计弹性伸缩(Auto-Scaling)机制,使系统能够根据实时负载自动增加或减少资源,从而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和成本效益。 3.3 系统安全策略 3.3.1 安全开发的生命周期(SDL) 安全不应是事后补救,而应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我们将介绍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DL)的概念,并在需求、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各个阶段,融入安全考虑。 3.3.2 常见的安全威胁与防御 我们将识别和分析常见的安全威胁,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请求伪造(CSRF)、认证与授权漏洞等,并提供相应的防御措施和最佳实践。 3.4 持续改进与技术债务管理 3.4.1 定期评审与度量 软件系统需要持续的维护和改进。我们将强调定期进行代码评审、系统架构评审、性能回顾等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介绍如何利用关键度量指标(如代码覆盖率、bug密度、响应时间)来评估系统健康状况。 3.4.2 技术债务的识别与偿还 技术债务(Technical Debt)是由于选择捷径或短期解决方案而产生的,它会在未来增加维护成本。本节将指导读者如何识别技术债务,并制定合理的计划来逐步偿还,以防止其累积对项目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每一章节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图示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概念并掌握实践技巧。 体系化构建: 全书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到进阶,构建了一个完整、连贯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 面向未来: 关注现代软件开发的前沿趋势和最佳实践,帮助读者应对快速变化的行业挑战。 强调权衡: 软件工程并非“银弹”,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不同技术和方法之间的权衡,做出最适合当前业务场景的决策。 启发思考: 鼓励读者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读者: 希望系统学习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的初级开发者。 寻求提升开发效率、代码质量和系统可维护性的中高级开发者。 负责软件架构设计、技术选型和项目管理的架构师与技术领导者。 对现代软件开发流程和方法论感兴趣的IT从业者。 希望全面理解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经理。 《现代软件工程: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化指南》 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套指导您构建卓越软件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论。无论您身处何种开发环境,面临何种技术挑战,本书都将是您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比我想象的还要扎实!作为一个在分布式系统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我对各种框架和技术都有所涉猎,但这次能通过一本书来系统性地梳理 Spring Cloud 和 Docker 在微服务中的应用,还是让我受益匪浅。它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细节,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清晰的讲解中。我特别欣赏它对于“轻量级”微服务架构的阐述,这部分内容触及了我们在实际项目中常常会遇到的权衡和取舍,如何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价值。而且,书中对分布式服务框架的选型和演进也做了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技术的趋势和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因为某些项目选择的技术栈而纠结,看了这本书之后,很多困惑都迎刃而解了。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套实现方案,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如何构建健壮、可扩展、易于维护的分布式系统的思维模式。如果你对分布式系统和微服务有深入的探究需求,这本书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品味。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 Java 开发者,我一直关注着微服务架构的发展趋势,也尝试过一些其他的微服务框架。但不得不说,Spring Cloud 结合 Docker 的这套方案,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起来确实是得心应手。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 Spring Cloud 的核心组件,以及如何与 Docker 配合,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微服务系统。书中的案例涵盖了从服务注册与发现到熔断降级、分布式配置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微服务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轻量级”微服务架构的探讨,这部分内容非常有价值,它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构建出高性能、高可用的微服务系统。而且,书中对分布式服务框架的深入分析,也为我们理解技术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技术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构建现代分布式系统的理念和方法论。如果你想在微服务领域有所建树,这本书绝对是你案头的必备良书。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近期开发遇到的一个“救星”!最近团队在尝试将一些旧的单体应用拆分成微服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服务间的通信、配置管理以及如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书,没想到它简直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书中的 Spring Cloud 部分,讲解的各种组件(如 Eureka, Feign, Hystrix, Gateway 等)都非常实用,而且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把这些组件的使用场景和配置方法交代得清清楚楚。更让我惊喜的是 Docker 的结合,它完美地展示了如何使用 Docker 来打包、部署和管理这些微服务,这对于我们提高开发效率和运维能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服务治理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实现服务注册、发现、负载均衡以及如何处理服务故障。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非常及时,也让我对微服务的健壮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你也正在为微服务架构的落地而苦恼,这本书绝对是你最好的助手。

评分

我是一名初学者,对微服务架构完全是一窍不通,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茅塞顿开!这本书用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一点点地把我带进了微服务的大门。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微服务,为什么要使用微服务,然后逐步深入到 Spring Cloud 的各种核心组件。书中的很多比喻和例子都非常形象,让我能够很快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我之前最担心的是 Docker,觉得它很难上手,但书里对 Docker 的讲解非常详尽,从安装配置到编写 Dockerfile,再到如何构建和运行容器,都讲得很清楚,并且和 Spring Cloud 结合得非常完美,让我感觉 Docker 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服务拆分和数据一致性的讨论,这让我对微服务的设计原则有了初步的认识。即使是对于我这样的新手,也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微服务基础,我非常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对微服务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它高深莫测,特别是涉及到 Spring Cloud 和 Docker 的时候。之前也看过一些零散的资料,但总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把那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它不像某些理论派的书籍那样,上来就讲一大堆抽象的概念,而是从实际出发,一步步引导你搭建自己的微服务系统。书中的代码示例非常丰富,而且讲解清晰,即使是像我这样之前对 Docker 和 Spring Cloud 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跟着做下来。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而是深入到“为什么”,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这对于真正理解和掌握微服务架构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服务注册与发现、熔断与降级、API 网关的章节,这些都是微服务中非常核心的部分,书里讲解得非常透彻,也给了我很多实践上的启发。总而言之,如果你想真正理解和落地微服务架构,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强烈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