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心理學

自控心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酆都城主 著
圖書標籤:
  • 自控力
  • 心理學
  • 習慣養成
  • 時間管理
  • 目標設定
  • 意誌力
  • 行為改變
  • 自我提升
  • 效率
  • 個人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方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173607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121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27
字數:20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相關品類圖書推薦:












內容簡介

  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誘惑。那些自控力差,無法拒絕誘惑的人,隻能像木偶一樣任人擺布。也許你也曾因為無法拒絕誘惑而陷入一個又一個陷阱中。隻有當你識破那些誘惑的詭計時,你纔能提高自控力,從而輕鬆擺脫他人的擺布。通過閱讀此書,你會對“自控心理學”有更深入的瞭解。如果你能將書中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去,那今後的一切都將改變。你也能成為一個控製情緒和欲望的高手。

作者簡介

  酆都城主,暢銷書作傢、圖書策劃人。大學畢業後即進入圖書齣版行業,至目前為止,已策劃齣版多部圖書。

精彩書評

  心理學傢利蘭說:“一個有意鍛煉自己並提升自己自控力的人,將會獲得無比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能夠完全控製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夠使人的心理發展水平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讓一個人得到以前從未想過能擁有的智慧、天賦和能力。所有那些一直以來不為人們所發現的東西其實就存在於人的自身,自控力就是那把能夠開啓人的觀察力和徵服力之門的鑰匙。”

目錄

Chapter1慣性左右思維
慣性的力量 3
見怪不怪,常見不疑 5
昂貴=優質? 8
精美的杯子讓咖啡更值錢 11
過去決定現在的可能 13
Chapter2第一信息的魔力
第一信息的魔力 17
主動承認小缺點 20
人類的大腦也和幼鵝一樣受局限嗎? 23
光環遮住瞭慧眼 26
Chapter3認知總是影響人們的選擇
一杯時冷時熱的水 31
價格幾何 34
怎樣藉錢更有效? 37
一開始就告訴對方最壞的情況 39
怎樣纔能賺得更多的利潤? 42
要想贏,就要提高籌碼 45
Chapter4免費的誘惑
什麼是損失厭惡? 51
你認識“免費”嗎? 53
免費的誘惑 55
為什麼人們會瘋搶不需要的東西? 58
免費的奧秘 60
Chapter5人們最容易受誰的影響
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 65
人們最容易受誰的影響? 68
毛毛蟲為什麼會餓死? 70
人們的路徑依賴 72
投資中的陷阱 74
誰纔是最大的笨蛋? 76
Chapter6權威能夠影響“上帝”
麥哲倫成功的秘密 81
謊言有時很有效 84
品牌的價值與力量 86
權威的錶象 88
權威能夠影響“上帝” 90
Chapter7讓人悄悄産生負債感
吃虧的“代價” 95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99
讓人感到意外的薄荷糖 101
以退為進的讓步 103
悄悄産生的負債感 106
Chapter8陌生環境帶來的心理壓力
占據主場就是占據主動權 111
牽著彆人的鼻子走 114
《獨立宣言》簽署背後的秘密 116
斯大林vs羅斯福 118
Chapter9人們做事總喜歡有始有終
有始有終的“鬧劇” 123
什麼是99族? 126
消費積分的妙用 129
欲罷不能的“沉沒成本” 131
猶太人vs珠寶店老闆 134
Chapter10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
為什麼我們白乾活高興,乾活賺錢反而不高興? 139
不給錢瞭誰還給你喊 142
男女搭配,乾活不纍 144
人越多越興奮 147
Chapter11得不到的往往是最好的
羅密歐與硃麗葉效應 151
得不到的往往是最好的 153
人為製造短缺 155
一文不值與重金難求 157
可口可樂的尷尬 159
限時限量供應 161
Chapter12未知引發的興趣
未知引發的興趣 165
齣奇纔能製勝 169
值得沉思的《沉思錄》 173
好奇心理的遞進策略 176
Chapter13每個人都會支持他參與過的事物
讓彆人自我肯定 181
砸玻璃的學問 183
這究竟是誰的決定? 186
讓彆人玩你發的牌 190
人們的一緻性傾嚮 192
Chapter14投其所好的效果
人魚公主為什麼齣賣自己的聲音? 197
人們願意為他們喜歡的人做事 200
投其所好的效果 202
好名字的魅力 205
人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 208
喜歡的就是好的 211
Chapter15先得寸,再進尺
人們會調整態度以和行為保持一緻 217
先得寸,再進尺 219
為瞭不擔虛名 221
最好的說服,是讓彆人做齣承諾 223
寫下來的東西能産生強大的動力 225

精彩書摘

  羅密歐與硃麗葉效應
  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硃麗葉》描寫瞭羅密歐與硃麗葉的愛情悲劇。他們相愛很深,但兩傢是世仇,因此,他們的感情得不到傢裏其他成員的認可。雖然雙方的傢長百般阻撓,但是,他們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傢長的乾涉而有絲毫減弱,反而相愛更深,最終雙雙殉情而死。
  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見到這種現象,父母的乾涉非但不能減弱戀人們之間的愛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強。父母的乾涉越多,反對越強烈,戀人們相愛就越深,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傢稱為“羅密歐與硃麗葉效應”。
  某中學初一年級的兩位學生由於相互吸引而走到瞭一起。一開始,老師和傢長都竭盡全力乾涉。然而,這種乾涉反而為兩個孩子增加瞭共同語言,使得他們更加接近,儼然一對棒打不散的鴛鴦。
  後來,校長改變瞭策略,他將這兩個孩子和老師都叫去,沒有批評孩子們,反而說老師誤會瞭他們,把他們純潔的友情玷汙瞭。過後,這兩個孩子還是照樣來往,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就因為缺乏共同點而漸漸疏遠,最終發現對方與自己理想中的王子、公主相差太遠而分道揚鑣。
  人們都有一種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不願意當被人控製的傀儡。一旦彆人越俎代庖,代替自己做齣選擇,並將這種選擇強加給自己時,人們就會感到自己的主權受到瞭威脅,從而産生一種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選擇的事物,同時更加喜歡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這種心理機製導緻瞭羅密歐與硃麗葉的愛情故事一代代地不斷上演。
  心理學傢的研究還發現,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高,價值就越大,對人們就越有吸引力;輕易得到的東西或者已經得到的東西,其價值往往會被人所忽視。因此,婚外戀如果受到乾涉,雙方反而相愛越深,恨不得天天廝守在一起;然而,一旦真與自己婚外戀的情人如願以償地生活在一起,又會覺得情人也不過如此,原來的伴侶或許會更好一些。
  外部的乾涉非但不能減弱戀人們之間的愛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強。乾涉越多,反對越強烈,戀人們相愛得就越深。因為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對人的吸引力就越大。
  所以,人們在說服彆人時,韆萬不要采取“高壓政策”,命令彆人不準做什麼事,這樣會齣現反其道而行之的現象;而要注意方法,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

前言/序言

  
  有人說“人生是一齣戲”,也有人說“人生是一個戰場”。我認為這兩句話都對。對於強者而言,人生就是一齣戲,因為強大,所以你可以遊戲人生;對於弱者來說,人生就是一個戰場,你得為自己的利益、生存空間去戰鬥。用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來說,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也許您會說:“這個社會畢竟還是好人多,大多數人都是友好的、善良的,根本就不是像你所說的那樣可怕。”是的,我曾經也有這樣的幻想,但事實卻讓我的幻想破滅瞭。因為我曾經經曆過一些真實的事。
  一次,一位朋友嚮我藉錢:“老同學,我最近手頭有點緊,藉1000元給我救急,行嗎?”
  因為我當時也沒有什麼錢,所以就迴答他:“什麼?1000元!我哪有那麼多。”
  在我拒絕瞭這個要求後,他接著嚮我提齣瞭隻藉500元的要求。因為我已經拒絕瞭他的第一個要求,心裏懷有一定的歉意,所以在他提齣第二個藉錢要求時,雖然當時我也特缺錢,但還是很不情願地藉給他瞭。(在藉給他之後的一個月內,我吃瞭半個月泡麵。)
  還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相約一起去看望中學時候的老師。在拜訪老師之前,我們約在一傢工藝品商店見麵,準備挑選一件禮物送給老師。
  進瞭店,老闆熱情地過來招呼我們,問我們打算要什麼樣的禮品,做什麼用途。為瞭能選到閤適的物件,我們把此行的目的和老闆大緻溝通瞭一下。
  在店裏轉悠瞭一會兒之後,同學看中瞭一件笑容可掬的紫砂彌勒佛擺件。雖然並不昂貴,但看起來很精緻。對同學的這個選擇,我也錶示贊同。
  於是我們嚮熱情的老闆詢問瞭價格,老闆把商品掉轉過來,指著貼在底座上的價簽說:“這件要600塊錢。”
  我們詢問老闆是否能優惠一些,老闆先是很乾脆地錶示說:“我這店裏賣的東西都是明碼標價的,而且都是報實價,利潤不高,不能再讓瞭,開一傢店各方麵都要很多成本支齣的……”
  正當我和同學猶豫要不要去其他店裏看看之際,老闆咬瞭咬牙,很真誠地對我們說:“你們也是去拜訪老師,難得這麼多年瞭還能記得去看望中學時候的老師,就衝這個,這件東西就當我進貨帶的,不賺你們錢瞭,算你們八摺好瞭。”
  後麵的情節就很簡單瞭,我們欣然地買下瞭這件“寶貝”,還不忘贊揚一下老闆的人品不錯,心腸又好,並錶示下次買東西一定還來這裏。
  直到過瞭一段日子,我在另外一傢商場看到瞭同樣的東西,標價卻隻有360元。
  你是不是時常也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會聽銷售員的話買下一堆昂貴卻又沒有用的東西?為什麼我們會答應彆人原本不想答應的要求?為什麼有時候我們不計酬勞地乾活反而高興,工作起來卻又不怎麼開心?
  其實,這些都是彆人對我們使用瞭心理戰術的結果。因此,不管你喜歡與否,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戰爭是從來沒有停止過的。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一幕幕心理戰。因為生活主要就是由人的心理和行為支撐的。有人,就有心理,也就離不瞭心理戰術。說不定現在你的身邊就有一個人正在對你使用著心理戰術呢。現在,您是不是覺得自己也該好好研究一下心理戰術瞭?
  本書以商業、日常生活中的實踐為基礎,深入淺齣,嚮讀者介紹瞭“攻取人心”的秘訣和使用技巧,因為這正是當今社會每個人都迫切需要的。
  在此之前,也許您經常會不知不覺地被人欺騙、丟掉自己的立場,但是通過閱讀本書,你不僅能徹底改變這種處境,還可以利用彆人“善良”的美德得到很多東西。
  希望您能用“眼”看,也能用“心”看。看內容的生動有趣,也看人生的可喜可悲。如果您在看精闢事例的同時,這些事例也能喚醒您體內沉睡的潛力,那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自控心理學》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和掌握自我控製力量的深度探索。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錶麵概念的羅列,而是力圖深入剖析構成“自控”這一復雜心理過程的底層機製,並提供一套係統、可操作的策略,幫助讀者在生活的方方麵麵提升自我駕馭能力。 本書首先從心理學的根源齣發,追溯人類自我控製能力的曆史演變和神經生理學基礎。我們將一同探尋大腦中負責決策、衝動抑製、目標設定和執行的區域,瞭解這些區域在不同個體和情境下的活動差異。通過介紹相關的神經科學研究成果,讀者將能更清晰地認識到,自我控製並非一種虛無縹緲的精神力量,而是有其堅實的生物學基礎。我們也將探討遺傳因素、早期養育環境等對個體自控能力發展的影響,為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比彆人更有自控力”提供科學的解釋。 接著,本書將深入剖析自我控製失效的常見原因。我們並非無時無刻都能抵禦誘惑,為何在某些時刻會“破戒”?書中將詳細闡述“誘惑的陷阱”是如何運作的:從內在的生理衝動(如飢餓、疲憊)到外在的環境刺激(如社交壓力、媒體廣告),再到心理上的認知偏差(如“我今天已經很糟糕瞭,不如就放縱一下吧”)。本書將介紹“延遲滿足”的經典實驗,並將其延伸到現代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分析不同個體在麵對即時滿足和長期迴報時的決策差異,以及如何識彆和規避那些看似微小卻能逐漸侵蝕自控力的“小確喪”。 在理解瞭自控力的運作機製和失效原因之後,本書將著重於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策略。這些策略並非一次性的“心靈雞湯”,而是基於大量心理學研究和實踐案例的科學方法。 一、認識並重塑你的“內在腳本”: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存在一套關於自己、關於生活、關於目標的基本認知和信念,這就是“內在腳本”。當你的內在腳本是“我是一個缺乏毅力的人”時,你自然會更容易放棄。本書將引導讀者識彆和挑戰那些限製性的內在腳本,通過認知重構技術,用更積極、更具行動力的信念取而代之。例如,將“我總是忍不住吃零食”重塑為“我正在學習更好地管理我的飲食習慣,偶爾的放縱是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失敗的標誌”。 二、掌握“認知資源管理”的藝術: 自我控製是一種寶貴的認知資源,如同電池電量一般,會隨著使用而消耗。本書將介紹多種“認知資源再生”和“高效利用”的方法。 “能量管理”策略: 識彆並避免那些消耗你認知資源最多的活動,優化你的日程安排,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我們將探討如何識彆“能量陷阱”(如過度信息輸入、無效社交),並學會設置“能量邊界”。 “環境設計”技巧: 你的周圍環境對你的自控力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書將教授如何通過“去除誘惑”(如把零食藏起來、關閉不必要的通知)和“增加提醒”(如在顯眼位置放置激勵性卡片、利用番茄工作法)來優化你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讓環境助你一臂之力,而非成為你自控力的障礙。 “目標分解與奬勵機製”: 宏大的目標往往容易讓人望而卻步。本書將介紹如何將大目標分解為一係列可管理的小步驟,並為完成每一個小步驟設定即時且有意義的奬勵。這些奬勵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關鍵在於它們能有效強化你的積極行為。 三、學會“情緒導航”: 許多時候,我們的失控並非源於缺乏意誌力,而是因為我們無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焦慮、沮喪、壓力等負麵情緒會極大地削弱我們的自控能力。本書將深入探討情緒與自控力的辯證關係,並提供實用的情緒調節技巧: “情緒識彆與命名”: 學會準確地識彆和命名自己的情緒,是有效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我們將介紹一些情緒詞匯錶和情緒追蹤工具,幫助你更清晰地感知自己的情感狀態。 “正念與冥想實踐”: 正念練習能夠幫助你培養對當下時刻的覺察,減少被負麵情緒捲走的可能性。本書將提供簡單易行的正念冥想指導,讓你能在日常生活中輕鬆融入,提升情緒的穩定性和韌性。 “認知重評與應對策略”: 當負麵情緒來襲時,我們可以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尋找更具建設性的應對方式。本書將介紹一些認知重評的技巧,幫助你將“我無法忍受”轉化為“這是一個挑戰,我可以應對”。 四、建立“習慣迴路”: 長期來看,強大的自控力往往體現在良好的習慣上。本書將詳細闡述習慣形成的科學原理,並提供建立積極習慣、戒除不良習慣的係統方法。我們將探討“習慣迴路”(提示、慣常行為、奬勵)的運作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微小而持續的改變,逐漸將期望的行為內化為自動化的習慣。例如,如何將“每天閱讀一小時”這樣的宏大目標,分解為“睡前閱讀十分鍾”的簡單開始,並利用環境提示和微小奬勵來鞏固新習慣。 五、理解“社會動力與群體效應”: 個人的自控力並非孤立存在,社會支持和群體認同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書將分析社交環境對我們自控行為的影響,並指導讀者如何利用社會支持網絡來鞏固自己的目標。我們將探討如何尋找誌同道閤的夥伴,組建互助小組,分享經驗,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同時,我們也會警惕那些可能阻礙我們自控的社交誘惑和群體壓力,學會如何在復雜的社交環境中保持獨立思考和行動。 六、“長期承諾與復原力”的培養: 自我控製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難免會遇到挫摺和反復。本書將強調建立“長期承諾”的重要性,並教授如何培養“復原力”。我們將分享如何從失敗中學習,如何調整策略,如何保持積極的心態,不因一時的失誤而全盤否定自己的努力。本書將通過真實案例,展示那些在長期目標追求中錶現齣強大復原力的人物故事,激勵讀者堅持不懈,最終實現自我超越。 《自控心理學》的核心理念在於,自控力並非一種天生的天賦,而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實踐和刻苦訓練而獲得的強大技能。本書旨在為你提供一套科學、係統、實用的工具箱,幫助你深入理解自身,精準識彆挑戰,並最終掌握掌控自己生活的主動權。無論你是想戒掉拖延癥,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還是想在事業上取得更大成就,抑或是希望擁有更和諧的人際關係,本書都將是你不可多得的夥伴和指引。它將幫助你卸下“意誌力薄弱”的標簽,擁抱一個更自律、更高效、更充實的自我。

用戶評價

評分

這絕對不是那種讀完就能立刻讓你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速成手冊,更像是一堂結構嚴謹、論據充分的大學專業課程教材,隻不過是用一種相對平易近人的語言寫就的。我對其中關於“動機的層次結構”的探討尤為著迷,作者用大量的案例和理論支撐,清晰地展示瞭我們為什麼會為瞭某些看似不重要的目標而投入巨大的精力,以及如何區分“錶麵需求”和“核心驅動力”。我發現自己過去對許多人際衝突的理解都過於片麵和情緒化,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冷靜的分析框架,讓我能夠退後一步,審視互動雙方的心理基礎。它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頁都蘊含著豐富的觀點,所以我不得不放慢閱讀速度,時不時地停下來,在筆記本上畫下概念圖來幫助消化。對於那些期待讀完就能“一鍵修復”自己所有問題的讀者,我得說,你們可能會感到失望;但對於那些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深度自我剖析的人來說,這本書的迴報是極其豐厚的。它教給你的不是如何“控製他人”,而是如何精確地理解“控製的原理”。

評分

這本書在探討“內在衝突”時,觸及瞭我內心深處一個長期迴避的角落。我常常陷入“我想做A,但卻做瞭B”的怪圈,這本書沒有用道德批判的眼光來看待這種行為,而是將其視為大腦中不同係統之間資源競爭的必然結果。我發現,作者在描述那種“明知故犯”的心理過程時,細緻入微,精確到連我自己都難以察覺的那些細微的自我欺騙的步驟都被一一揭露。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自我審視的張力,你會不斷地在“理解”和“抗拒理解”之間搖擺。它並沒有給我一個輕鬆的答案,而是提齣瞭更深刻的問題:我們真正想要控製的,究竟是結果,還是那個做齣選擇的過程本身?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拒絕膚淺的解釋,它要求讀者像科學傢一樣對待自己的心靈,用實驗和觀察來驗證每一個假設。這是一本需要反復閱讀和實踐的書,它的價值不在於一蹴而就的改變,而在於建立一套更穩健、更具洞察力的自我認知框架。

評分

閱讀體驗是極其引人入勝的,仿佛作者直接潛入瞭讀者的思維深處進行瞭一場“地下工作”。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復雜的心理學概念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老派的學術嚴謹性,他從不滿足於提齣一個觀點,而是會追溯其理論源頭,並對比不同的學派是如何看待同一個問題的。這使得全書的論證過程具有極強的說服力,絲毫沒有當代流行心理學中那種浮誇和武斷的腔調。我特彆喜歡它對“延遲滿足”的社會文化背景的分析,這不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要忍耐,而是探討瞭在不同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下,人們對即時迴報的渴望是如何被塑形和強化的。每一次閱讀的間歇,我都會不自覺地進行自我觀察,試圖找齣書中描述的那些“自動駕駛模式”在我身上的體現。這本書的布局非常巧妙,它層層遞進,從最基本的反應機製,逐步深入到復雜的長期規劃與自我實現,使得整個心智的探索過程清晰而有條理,像是在攀登一座精心設計的思維階梯。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充滿瞭“啊哈!”的時刻,但同時也伴隨著不少“哦,原來我一直都錯瞭”的沮喪。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意誌力”的傳統認知。我過去總以為意誌力是一種無限的資源,或者至少可以通過簡單的鍛煉來無限增強,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它更像是一種有限的、容易枯竭的能量池,它的消耗與我們日常做齣的每一個微小決定都息息相關。作者在闡述“決策疲勞”時引用的那些實驗數據,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有瞭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相當理性剋製,幾乎沒有煽情的語言,這反而增強瞭它的權威性。它更像是一本關於“人類係統工程”的深度報告,而不是一本勵誌小冊子。對於那些渴望從根本上優化自己行為效率的人來說,這本書是不可多得的工具箱,裏麵裝滿瞭用於拆解自身慣性係統的精密工具,隻是使用這些工具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精確度。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心靈的導航圖,我原以為讀完之後能找到一些快速解決問題的捷徑,但事實是,它引導我深入探索瞭自己行為背後的復雜邏輯。作者並沒有提供那些空洞的“積極心態”口號,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傢,耐心地拆解瞭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隨機的決策是如何被無意識的模式所驅動的。初讀時,我常常會因為理解某些深層的心理機製而感到有些吃力,那些關於認知偏差和情緒調節的論述,需要反復咀嚼纔能真正領悟其精髓。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習慣迴路”的章節,它讓我意識到,很多看似是“自由意誌”的選擇,其實隻是多年來重復訓練的結果。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迫使你正視自己的局限性,而不是一味地鼓勵盲目自信。它更像是一麵鏡子,讓你看清自己內心深處那些不願承認的驅動力,雖然過程有點殘酷,但無疑是邁嚮真正成長的第一步。讀完之後,我並未感到立刻“掌控瞭一切”,而是獲得瞭一種更深刻的謙卑感——理解控製的難度,遠比試圖控製本身更有價值。

評分

物流很快,很好很快很及時

評分

看起來還不錯,還沒看

評分

有很多人,能力和手段都很強大,之所以失敗,就是輸在情緒的控製上!在這方麵,這本書很有用,好好拜讀一下。

評分

這本書內容可以

評分

一直在京東買書,值得推薦。看好瞭再來

評分

本來以為是心理學的一般基本定義,但是它裏麵講的都是生活中可以用到的一些小細節。和常見的一些心理,暗示的方法,總之,還是五星好評,內容,也很好

評分

有很多人,能力和手段都很強大,之所以失敗,就是輸在情緒的控製上!在這方麵,這本書很有用,好好拜讀一下。

評分

書的包裝很好 正版全新 物流超快 好評

評分

願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優惠多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