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

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黛姮,贺艳 著
图书标签:
  • 圆明园
  • 样式房
  • 清代建筑
  • 历史遗迹
  • 图档
  • 文化遗产
  • 北京
  • 园林
  • 档案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ISBN:97875476106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4926
包装:平装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34
字数:3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样式房是清代皇家建筑的设计机构,其所遗存的两万多张图纸已经于2007年6月2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其中属于圆明园者总共不过两千多张,从这仅存的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圆明园真实的历史变迁,看到圆明园所承载的不仅是清代的建筑史,还有清代的社会文化史,以及清代帝王通过“建筑”这个载体所表达的治国方略、审美理想和生活情趣。本套图书通过对圆明园遗存图纸的研究注释,力图将一个真实的圆明园呈现给读者,(一)为对圆明园样式房图的研究心得,共分5章,另有总图注释;(二)(三)为圆明园分景区图图纸注释;(四)为绮春园、长春园分景区图图纸注释。分景图纸以园中的景区为纲,清晰地廓划出了景区变化的脉络,希望通过图纸的解读能更有助于圆明园的保护与研究。

内容简介

  本册文献史料与图纸的相互释义,结合造园史、建筑史从宏观视角对现有图样进行总体解读。其中包括对样式房的剖析,对清代官式建筑的营造系统研究、样式与样式房的关系研究,圆明园样式房图样保存状况,样式房遗图所反映的圆明园造园变迁史,还论述了在遗图中所反映的圆明园造园艺术特点、建筑工程技术做法特点,以及遗图所反映的圆明园建筑室内装修艺术,清代园林建筑的设计法则等。

作者简介

  郭黛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雷峰塔"改建总设计师,著名古建筑专家。师从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先生。

内页插图

目录

前 言 001
凡 例 001
第一章 样式雷与样式房 001
第一节 官式建筑的营造系统与样式房的性质 003
第二节 样式房、样式雷与圆明园 005
第三节 样式房有关圆明园的图样保存状况 021
第二章 反映圆明园造园史的样式房图纸 023
第一节 圆明三园营建简史 025
一、康熙朝的皇子赐园 025
二、雍正朝全面扩建 026
三、乾隆朝赓续扩建 030
四、嘉庆、道光、咸丰朝局部改造 038
五、 同治、光绪朝局部重修 043
第二节  样式房遗图所反映的圆明园变迁 047
一、明确标出绘制年代的样式房图纸 047
二、部分无明确纪年的重要图档 060
三、图纸中反映的景区变化 072
第三章 样式房图所反映的圆明园造园艺术 091
第一节 山水空间环境的创建 093
一、皇子赐园时期 093
二、雍正时期 094
三、乾隆时期 095
四、嘉庆时期 096
第二节  建筑群总体布局的网格化设计手法 097
一、横向展开的院落式建筑群 098
二、横向展开的自由式建筑群 100
三、纵深展开的大型建筑群 100
四、纵深展开的组合建筑群 100
五、集团式建筑群 101
六、品字形建筑群 101
七、沿着单一方向展开的建筑群 101
八、环绕较大型院落或水池布置的建筑群 101
第三节  建筑群的设计思想 103
一、体现儒家伦理型文化特点 103
二、体现平等简素的审美情趣 104
三、 体现海中仙境的环境氛围 106
四、体现世外桃源生活情趣 106
五、正奇结合相辅相成 109
第四章 样式房图所反映的圆明园工程技术
做法与特点 111
第一节 木结构 113
一、田字房 114
二、连卷殿宇的结构 116
第二节  砖石结构与技术 119
第五章 样式房建筑师在室内装修设计中的成就 123
第一节 采用多种划分空间的装修 125
一、 在样式房图中使用的封闭式装修类型 125
二、在样式房图中使用的半封闭式装修类型 126
三、在样式房图中使用的虚拟式装修类型 127
第二节 室内复合空间的创造 131
一、“一字形”平面的室内空间 132
二、凸字形平面的室内空间 138
三、连卷建筑的室内空间 142
第三节 通过装修所用装饰题材隐喻表达审美理想 147
第四节 样式房建筑师的创造空间受限于帝王 151
第六章 圆明园样式房图纸注释 158
三园总图 160
1. 圆明园外围河道全图 160
2. 圆明三园及周边园林总平面图 164
3. 圆明园大墙丈尺及周边园林总平面图 168
圆明园总图 170
1. 圆明园总平面图 170
2. 圆明园河道泊岸总平面图 177
3. 圆明园河道泊岸总平面图 182
4. 圆明园河道泊岸总平面图 188
5. 圆明园河道泊岸总平面图 189
6. 圆明园河道泊岸总平面图 193
7. 圆明园总平面图 196
长春园总图 200
1. 长春园总平面图 200
绮春园总图 203
1. 绮春园河道泊岸总平面图 203
2. 绮春园河道泊岸总平面图 204
图版目录 209
后 记 213

前言/序言


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 一、 穿越时空的凝眸:圆明园的盛世回响 曾几何时,这座坐落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以其恢弘的气势、精巧的设计、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盛清时期中国最高权力的象征,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璀璨结晶。它不仅仅是一座御苑,更是乾隆皇帝心血所系,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智慧与汗水的艺术杰作。从“万园之园”的辉煌,到如今断壁残垣的苍凉,圆明园的命运,如同中华民族近代史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曾经的荣光与屈辱。 本书《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正是试图从一个极其珍贵的角度,为我们重现那段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辉煌。我们并非直接描绘圆明园的宏伟全貌,也不是讲述其轰轰烈烈的兴衰往事,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一个极为细微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样式房”。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匠心与制度的传承,它代表着古代皇家建筑的设计、规划、施工与管理的最高标准。而本书所呈现的,正是从这些“样式房”的图档中,挖掘出圆明园曾经的细节之美,探寻其背后蕴含的独特建造体系与设计哲学。 二、 样式房:皇家建筑的精髓与秩序 “样式房”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并非仅指代某一处特定的建筑,而是一个承载着技术、规范、审美与管理的综合概念。在皇家工程中,“样式房”更是汇集了当时最顶尖的建筑师、工匠,他们在此处进行设计、绘制图纸、制作模型、编制预算、制定工艺流程,最终将宏伟的蓝图转化为现实。这里的每一份图纸,都倾注了对材料的精确计算、对结构的严谨考量、对装饰的独到匠心,以及对空间布局的深邃理解。 本书所收录的《样式房图档1》,正是圆明园样式房珍贵历史记录的精华。这些图档,可能包含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甚至是对具体构件(如斗拱、梁架、檐口、门窗等)的详尽绘制。每一条线,每一个符号,都蕴含着丰富的技术信息和艺术语言。它们是那个时代建筑师们思考的痕迹,是工匠们实践的指南,更是我们今天理解圆明园建筑艺术与建造工艺的宝贵钥匙。 通过这些图档,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圆明园中某一特定建筑单元(例如,书房、殿堂、亭榭、桥梁,甚至是某一处假山或水系的设计)的设计理念。它们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又如何融入了西洋建筑的元素?在有限的图纸空间里,如何将立体的建筑形象、复杂的结构体系,以及细致的装饰纹样,都一一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艺术与技术的工作。 三、 图档中的细节:重塑失落的辉煌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珍贵性,更在于其解读的深度。我们并非仅仅将这些图档原封不动地呈现,而是致力于将其背后的故事和信息挖掘出来。 结构之美: 通过剖面图和节点图,我们可以窥见圆明园建筑的骨骼。它们如何采用木结构体系?梁柱的比例如何?承重与装饰如何巧妙结合?这些图档将带领我们领略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精妙之处,理解其在抗震、采光、通风等方面的智慧。 空间之趣: 平面图则展现了建筑的内部布局与功能分区。这些空间是如何为帝王后妃的生活、游憩、议政服务的?它们之间如何通过廊道、庭院、水系相互连接,形成有机整体?通过图档,我们可以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 装饰之韵: 即使在平面和立面图中,我们也可能发现关于彩画、雕饰、甚至是家具陈设的线索。这些细节,往往是圆明园华丽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档中的细致描绘,可以帮助我们想象曾经色彩斑斓、雕梁画栋的场景。 工艺之巧: 某些图档甚至会包含对特定材料使用、施工方法的指示。这些都是古代工匠们经验的总结,是技术传承的宝贵资料。它们告诉我们,圆明园的建造,绝非简单的堆砌,而是精密的计算和熟练的技艺的结合。 东西方融合的痕迹: 圆明园最独特的魅力之一,便是其融汇中西的建筑风格。在样式房的图档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明确的例证,例如西洋建筑风格的柱式、拱券、雕塑,或是中式建筑中罕见的透视手法应用。这些细微之处,都折射出乾隆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四、 遗产的传承:历史的回声与未来的启示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巨大的文化劫难。许多珍贵的建筑、文物、艺术品,都在那场浩劫中化为灰烬。样式房的图档,在某种程度上,是幸存下来的建筑信息,是承载着失落文明的“活化石”。 本书《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的出版,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顾,更是对这份珍贵遗产的一次积极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对这些图档的梳理、整理、解读和呈现,我们得以: 填补历史的空白: 许多关于圆明园建筑细节的记载,可能已湮没无闻。图档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第一手的资料,有助于还原其曾经的风貌。 学术研究的基石: 对于建筑史、园林史、宫廷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学者来说,这些图档是不可或缺的研究素材,能够催生新的学术成果。 文化自信的重塑: 深入了解圆明园的精湛技艺与独特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中华民族在古代所达到的文明高度,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教育与启迪: 这些图档不仅是专业研究的工具,更是面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生动教材。它们可以激发后人对传统建筑的兴趣,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警示与反思: 在欣赏圆明园曾经辉煌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其被毁的惨痛经历。这些图档的存在,也时刻提醒我们,珍爱和平,守护文化,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五、 结语: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 《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就像一扇被精心开启的窗户,让我们得以透过历史的尘埃,窥见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它所呈现的,并非是宏大叙事中的某个片段,而是构成宏大叙事不可或缺的基石。通过对这些“样式房”图档的细致审视,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圆明园的价值,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理解一段失落的文明是如何以最精微的方式,留存下最动人的回响。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启迪,是对中华文明永恒价值的一次庄严 affirmation。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的内心就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皇家园林的建造充满了好奇。圆明园,作为一座曾经辉煌至极、如今却饱经沧桑的皇家园林,总是让我心生无限的遐想。而“样式房图档”这个词,更是直接触及了我对建筑设计图纸的痴迷。我猜想,这本书将带领我们深入到圆明园建筑的细枝末节,通过那些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设计图纸,去重新认识这座伟大的园林。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圆明园建筑设计的独到之处,无论是宏伟的宫殿,还是精致的亭台楼阁,都希望能通过图档,展现出其严谨的比例、精巧的结构和优美的造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图纸的堆砌,而是能够附带专业的解读,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图档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理念和建造工艺。比如,某个房间的布局是否体现了当时的生活习惯?某个装饰的图案是否蕴含着特殊的寓意?这些细节,对于我理解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至关重要。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圆明园的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一次与古代工匠的对话,一次对中华民族建筑智慧的致敬。它让我有机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去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扇尘封已久的窗户,悄然开启,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曾经辉煌、如今已成追忆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与历史的厚重:“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这几个字足以勾起我对那段历史的无限遐想。而“样式房图档1”则更是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它并非仅仅是一般的历史叙述,而是通过一种更加具体、更具象的方式,让我们去理解圆明园的建筑之美、布局之巧,甚至是当时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作为一名对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期待着从这本书中获得全新的视角。想象一下,当翻开书页,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文字记载中的建筑,通过图档的形式跃然纸上,那该是怎样一种震撼人心的体验?它们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清晰的轮廓、精致的细节,甚至是色彩的搭配。我尤其好奇,这些“样式房”究竟是哪些建筑?是宏伟的正殿,还是精致的亭台楼阁?它们的设计理念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精神?是汉族传统建筑的精髓,还是融合了中外元素的创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界限,亲身走进那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宫殿,感受它曾经的繁华与盛景。那些图档,不仅仅是建筑的蓝图,更是历史的载体,是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情感的珍贵遗产。我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这座曾经的皇家禁苑,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记,又为何至今仍能激起人们无限的追思与惋惜。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次与历史深层对话的邀请,一次对民族文化记忆的寻根之旅。

评分

老实说,在拿起这本《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之前,我对圆明园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只言片语,以及各种影视作品中对它毁灭的悲情描绘。总觉得它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符号,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与衰败。然而,“样式房图档”这个词组,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好奇之门。它暗示着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圆明园最细微、最核心的部分——那些建筑的设计图纸。我设想,这可能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史料,记录了当年皇家建筑的严谨与考究,每一笔线条,每一个尺寸,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匠心独运。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图档究竟展现了哪些具体的建筑?是宫殿、庙宇、还是园林中的各种小景?它们的比例、结构、装饰风格是如何体现当时的审美情趣和技术水平的?我更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冰冷的图纸堆砌,而是能够通过图档,配以必要的文字解读,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圆明园建筑体系的窗口。比如,如果图档中展示了某座建筑的剖面图,那么我希望能了解其内部空间的利用、采光通风的设计,以及承重结构的巧妙之处。如果图档涉及了建筑的装饰细节,比如斗拱、梁枋上的彩绘图案,我希望能知道这些图案所象征的意义,是吉祥的寓意,还是等级的标识。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触摸”圆明园的建筑灵魂,去理解这座昔日皇家园林为何能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又为何它的毁灭会成为一个民族的痛。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中华传统建筑智慧的致敬。

评分

一直以来,圆明园在我心中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存在,一个既承载着民族荣耀又饱含着屈辱历史的符号。《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这个书名,却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将我们带入到建筑的本源,去探寻那座伟大园林是如何从图纸走向现实的。我被“样式房图档”这个关键词深深吸引,它暗示着本书将深入到圆明园建筑设计的核心,通过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图纸,揭示这座皇家园林的真实面貌。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图档究竟是关于圆明园的哪些部分?是某处宫殿的整体设计,还是某个亭台楼阁的局部构造?亦或是园林景观的详细规划?我期待,这本书不仅能够展示出这些图档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更能够通过深入的解读,为我们揭示图档背后的设计理念、建造工艺以及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比如,某个建筑的造型是否体现了特定的时代风格?某种装饰的细节是否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信息,对于我理解圆明园在中华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作为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都至关重要。总之,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把打开圆明园建筑秘密的钥匙,一次与古代匠师智慧的深刻交流,一次对民族文化记忆的深情回溯。

评分

一提到圆明园,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宏伟壮丽的画面,以及随之而来的悲怆感。然而,《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这个书名,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从建筑的根基、设计的细节,去重新理解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园林。我一直对古代建筑的精妙之处深感着迷,尤其是那些在文献中寥寥数语带过的宏构,总想一探究竟。当看到“样式房图档”这个关键词时,我的兴趣就被彻底点燃了。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份份带着历史印记的手绘图纸,它们是建筑的灵魂,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记载了哪些“样式房”的图档?是宫殿、是殿宇、还是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它们的设计理念、结构布局、甚至是材料运用,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图纸,而是能通过专业的解读,将这些图纸背后的故事讲出来。比如,某一个造型的由来,某个装饰图案的含义,亦或是某种施工工艺的独到之处。我期待,通过这些图档,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圆明园为何能被称为“万园之园”,它的设计究竟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对圆明园建筑艺术的深度探索,一次对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致敬。它让我有机会,不仅仅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最直观的视觉语言,去感受那份曾经的辉煌,去弥补历史留下的遗憾。

评分

当我对圆明园的印象还停留在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的片段中时,《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这个书名,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新的探索方向。它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内容——“样式房图档”,这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承载着古老智慧和精湛技艺的建筑蓝图。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图档究竟能为我们展现一个怎样的圆明园?是它曾经的规划布局,还是某座特定建筑的精细结构?是宫殿的威严,还是园林的雅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这些图档,将圆明园的建筑之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直观方式呈现出来。我设想,在书页翻动间,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建筑,将以线条和比例的形式,跃然眼前。不仅仅是外部的轮廓,我更希望看到内部的空间划分、构件的连接方式,甚至是装饰细节的设计。而“样式房”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当时的工匠们如何将皇家意愿转化为具体的建筑方案,其中又包含了多少匠心独运和技术创新。我期待,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图纸展示,更能辅以专业的解读,让我们理解这些图档背后的历史语境,比如它们是如何影响了建筑的最终形态,又如何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趣味。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深入触摸圆明园建筑肌理的绝佳机会,一次对中华民族建筑智慧的深情回望。

评分

对于我来说,圆明园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词,更是一种复杂的情感载体,它象征着中华文明的辉煌,也承载着民族的屈辱。所以,当看到《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这个书名时,我被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所牵引。这个书名,透露着一种对历史细节的极致挖掘,以及对过去珍贵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尤其是“样式房图档”这四个字,让我联想到那些可能隐藏在故纸堆中的珍贵图纸,它们是建筑的蓝图,是设计的灵魂,更是历史留下的最直接的证据。我好奇,这些图档是关于圆明园的哪一部分?是整体的规划布局,还是某一片区域的建筑群?亦或是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详细构造?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呈现那些冰冷的图纸,更能通过精炼的文字,将图纸背后的故事、文化、以及建造时的考究之处,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如果图档中呈现了某个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我希望能了解这种划分背后所蕴含的生活习俗和等级制度;如果图档中展示了某种特殊的建筑构件,我希望能知道它的功能和象征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次深入探究圆明园建筑之美的旅程,一次与历史对话的绝佳机会,更是一次对民族文化记忆的深刻唤醒。我期待它能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更具象的方式,去理解圆明园曾经的宏伟与精致,去感受它在中华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各种载体,将过去的人、事、物,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而《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这本书,似乎正是这样一种极具力量的载体。当看到“样式房图档”这个标题时,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些精美绝伦的古代建筑图纸,它们往往线条流畅,比例精准,仿佛能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看见工匠们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丝不苟地绘制着。我猜想,这本书的主体内容,便是收录了关于圆明园建筑的各类设计图纸,这些图档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们是了解圆明园建筑形制、结构、甚至建造工艺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我非常好奇,这些图档是来源于何处?是散落在民间,还是珍藏于各大博物馆?它们又是如何被整理、研究,并最终集结成书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图档能够向我们揭示圆明园的哪些方面?是某个特定区域的建筑群,还是某一类建筑的典型代表?例如,如果它展示的是“样式房”的内部设计,我希望能看到房间的布局、家具的摆设、甚至是壁画或雕饰的细节。如果它展示的是外围建筑,我希望能了解其屋顶的样式、墙体的材质、门窗的设计等等。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张张图纸,更能通过专业的解读,将这些图纸背后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生动地传递给读者。例如,某张图纸中的一个细节,可能就蕴含着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或者某种工艺技术的突破。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本能够让我们“看见”圆明园建筑之美的宝典,一次能够让我们与古代工匠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契机,也是一次重新认识圆明园,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被毁灭的符号,而是作为一个辉煌建筑杰作的宝贵机会。

评分

《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这个书名,仿佛一股清流,在我对圆明园模糊的概念中注入了具体而扎实的元素。我常常在想,那些曾经的辉煌,那些宏伟的设计,究竟是如何被构思、如何被绘制,又如何最终成为现实的?“样式房图档”这个词,恰恰点燃了我对这些细节的探求欲望。我预感,这本书将是一次深入探索圆明园建筑之美的旅程。我期待,它能够为我揭示圆明园建筑在设计上的独特性,从整体的布局到局部的装饰,都能通过图档得到细致的呈现。那些可能散落在各地、历经沧桑的图纸,一旦被集结成册,其价值不言而喻。我渴望了解,这些图档究竟涵盖了哪些建筑?是宫殿、是行宫、还是园中的各种景点?它们的设计风格是否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张张精美的图纸,更能通过专业的文字阐释,帮助我理解这些图纸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历史背景以及建造的智慧。比如,某个建筑的特殊构造,是否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某个装饰的图案,又是否蕴含着吉祥的寓意或等级的象征?总之,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扇通往圆明园建筑秘密的大门,是一次与历史深处对话的绝佳机会,更是一次对中华传统建筑艺术的深度欣赏。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关于古代建筑的细节记录情有独钟,它们像是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让我们得以窥见过去生活的真实面貌。所以,当我在书架上看到《深藏记忆遗产中的圆明园:样式房图档1》时,我的目光就被牢牢吸引住了。“样式房图档”这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对圆明园建筑设计原貌的强烈好奇。我设想,这本书里收录的,将是那些曾经用于建造圆明园的详尽图纸,它们或许记录了某座宫殿的宏伟框架,或许描绘了某个园林景致的精巧布局,亦或是某件装饰细节的设计巧思。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而生动的方式,将这些珍贵的图档呈现给读者。我希望,通过这些图档,我能更深入地理解圆明园为何被称为“万园之园”,它的建筑设计究竟达到了怎样令人惊叹的高度。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图纸的堆叠,而是能够有专业的解读,解释这些图档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以及建造时的技术考量。比如,某个特定的结构设计,是否蕴含着巧妙的力学原理?某个装饰图案,是否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些细节,对于我理解圆明园这座辉煌建筑的真正价值至关重要。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与历史深处建筑灵魂对话的难得机遇,一次对中华民族建筑智慧的致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