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史手册

西方文明史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威廉·H. 麦克尼尔 著
图书标签:
  • 西方文明史
  • 西方历史
  • 历史
  • 文化史
  • 文明
  • 欧洲史
  • 手册
  • 教材
  • 学术
  • 历史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5514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518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西方文明史手册》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麦克尼尔阐述西方文明发展历程的力作,它按照年代顺序,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叙述了自石器时代到20世纪的西方文明史。初写于1949年,初是为芝加哥大学本科生写的入门教材,半个世纪以来多次修订再版,为西方畅销的教科书之一,并为后来《西方的兴起》一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当世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现为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与斯宾格勒、汤因比齐名,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开辟了一个西方世界史学的新时代。麦克尼尔笔耕不止,著作等身,迄今已出版30余部作品,其中《西方的兴起》一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96年,麦克尼尔因“在欧洲文化、社会和社会科学领域里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伊拉斯谟奖。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为麦克尼尔颁授国家人文勋章,以表彰其在人文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

目录

前  言… …………………………………………………………………………………………… i
致学生… …………………………………………………………………………………………… ii
第一编 世界历史中的西方文明
第一章 古典文明的背景… ………………………………………… 003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约前 50 万—前 8000)… ……………………… 003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约前 8000—前 3000)… ……………………… 004
第三节 大河流域文明(约前 3000—前 1750)… …………………… 005
第四节 城市文明的传播……………………………………………… 015
第五节 古代东方帝国(前 1750—前 323)…………………………… 016
第二章 独立的文明传统… ………………………………………… 026
第一编扩展阅读………………………………………………………… 028
第一编年表……………………………………………………………… 029
第二编 古典文明(约前 900—900)
第一章 希腊城邦(约前 900—前 336) … …………………… 035
第一节 地理环境……………………………………………………… 035
第二节 城邦的形成(至约前 750)… ………………………………… 036
第三节 公元前 510 年之前的希腊扩张………………………………… 041
第四节 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帝国的兴亡(前 510—前 404) … ………… 058
第五节 公元前 4 世纪:马其顿的兴起(前 404—前 336) … …………… 086
第二编第一章扩展阅读………………………………………………… 094
第二编第一章年表……………………………………………………… 096
第二章 希腊化王国(前 334—前 146) … …………………… 101
第一节 政治变革……………………………………………………… 101
第二节 经济发展……………………………………………………… 105
第三节 社会结构……………………………………………………… 107
第四节 文化发展……………………………………………………… 108
第二编第二章扩展阅读………………………………………………… 114
第二编第二章年表……………………………………………………… 114
第三章 罗马共和国:地中海地区的政治统一… ………… 126
第一节 西欧民族……………………………………………………… 126
第二节 罗马共和国:对意大利的征服(前 509—前 265)… ……… 128
第三节 罗马对地中海盆地的征服(前 265—前 146)… …………… 133
第四节 罗马国内的发展(前 265—前 133)… ……………………… 137
第五节 共和政体的衰落(前 133—前 30)…………………………… 141
第六节 罗马社会(前 130—前 30)…………………………………… 147
第二部分第三章扩展阅读……………………………………………… 149
第二部分第三章年表…………………………………………………… 151
第四章 罗马帝国(前 30—410) ………………………………… 154
第一节 奥古斯都时代(前 30—14)…………………………………… 154
第二节 奥古斯都之后的元首制(14—180)… ……………………… 163
第三节 军事专制与无政府状态(180—285)………………………… 175
第四节 专制帝国(285—410)………………………………………… 178
第二编第四章扩展阅读………………………………………………… 188
第二编第四章年表……………………………………………………… 190
第五章 拜占庭帝国与文明(410—1453) …………………… 194
第一节 引言…………………………………………………………… 194
第二节 政治幸存者…………………………………………………… 194
第三节 社会与经济…………………………………………………… 196
第四节 文化…………………………………………………………… 197
第五节 拜占庭文明的影响…………………………………………… 198
第六节 衰落与倾覆…………………………………………………… 199
第二编第五章扩展阅读………………………………………………… 199
第二编第五章年表……………………………………………………… 200
第六章 西方的后继王国… ………………………………………… 201
第一节 引言…………………………………………………………… 201
第二节 第一次入侵浪潮(410—687)………………………………… 202
第三节 加洛林时代早期(687—814)………………………………… 212
第四节 入侵新浪潮与加洛林帝国的崩溃(814—900)……………… 222
第二编第六章扩展阅读………………………………………………… 224
第二编第六章年表……………………………………………………… 225
第七章 阿拉伯世界… ………………………………………………… 229
第一节 引言…………………………………………………………… 229
第二节  伊斯兰教……………………………………………………… 229
第三节 政治扩张……………………………………………………… 230
第四节 社会与经济…………………………………………………… 232
第五节 文化…………………………………………………………… 232
第六节 阿拉伯世界的后期历史……………………………………… 233
第二编第七章扩展阅读………………………………………………… 233
第二编第七章年表……………………………………………………… 234
第三编 欧洲文明(约公元 900 年至今)
第一章 欧洲文明的地理设定……………………………………… 238
第一节 文明中心的转移……………………………………………… 238
第二节 交通与交流…………………………………………………… 239
第三节 气候与植被…………………………………………………… 240
第四节 矿产资源……………………………………………………… 241
第二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900—1500) … ………………… 242
第一节 文明的复兴(900—1050) …………………………………… 242
第二节 中世纪盛期(1050—1270)…………………………………… 259
第三节 中世纪的秋天(1270—1500)………………………………… 313
第三编第二章扩展阅读………………………………………………… 352
第三编第二章年表……………………………………………………… 355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现代自然科学通论》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全面介绍该书的深度与广度,且不涉及您提到的《西方文明史手册》的任何内容。 --- 《现代自然科学通论》图书简介 一、书籍概述与时代背景 《现代自然科学通论》是一部旨在全面梳理和系统阐释自十九世纪末至今,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革命性进展、核心理论框架及其对人类认知世界方式的深刻影响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的学科教科书的汇编,而是一部试图在宏大叙事中展现科学知识结构演变、方法论革新以及学科间交叉融合的深度导读手册。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物理学的量子革命、生物学的分子生物学转向、地质学和宇宙学的时空观重塑,无一不要求我们拥有一个能够整合这些前沿发现的知识框架。《现代自然科学通论》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知识整合空白而创作,它以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清晰的论述语言,将原本看似分散的科学分支,统一在一个对“物质、能量、信息与生命”的统一理解之下。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在学术的严谨性与公众的可读性之间取得平衡。它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理解学科交叉基础的参考读物,亦能为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入洞察现代科学全貌的有效路径。全书的论述基于最新的实验证据和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模型,同时对科学发展史中关键的转折点进行了审慎的回顾与评价。 二、核心内容模块深度解析 《现代自然科学通论》全书结构分为六大核心模块,每个模块都代表了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支柱: 模块一:物质与能量的极限——量子场论与标准模型(物理学核心) 本模块聚焦于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并着重探讨了将两者初步统一的“量子场论”的构建历程。 1. 量子力学的基石重构: 深入分析了薛定谔方程的局限性,重点讲解了狄拉克方程的意义,以及对电子自旋和反物质的预言。通过对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和数学阐释,揭示了微观世界内在的概率性本质。 2. 粒子物理学的宏伟蓝图: 详细剖析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的构成,包括费米子(夸克与轻子)和玻色子(规范玻色子)的分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书中辟有专章论述了希格斯机制如何赋予基本粒子静质量,并回顾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在证实该机制中的关键作用。 3. 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应用: 从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出发,系统阐述了时空弯曲的几何学本质。内容涵盖了黑洞的形成、事件视界、引力波的理论预测与LIGO的实验探测。模块最后探讨了宇宙学常数、暗物质与暗能量的观测证据,勾勒出当前物理学前沿面临的最大挑战。 模块二:生命本质的解码——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生命科学核心) 本模块将读者带入生命的微观世界,探究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信息传递机制。 1. 遗传信息的载体: 全面回顾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并深入剖析了中心法则(DNA-RNA-蛋白质)的精细调控网络。重点讲解了转录、翻译过程的分子机制,包括核糖体、tRNA、以及关键的调节因子。 2.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 详细介绍了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工作原理及其在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技术中的巨大潜力与伦理争议。合成生物学的概念被引入,讨论了如何设计和构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系统或功能模块。 3. 表观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 超越了纯粹的DNA序列,本书阐释了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如何影响基因表达,以及这些修饰在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中的动态作用。 模块三:信息、结构与涌现——复杂系统科学(交叉学科核心) 此模块是连接物理、生物、信息论的桥梁,关注自然界中复杂现象的共性规律。 1. 动力学系统与混沌理论: 从洛伦兹吸引子到分形几何,阐述了对确定性系统中不可预测性的理解。重点分析了敏感依赖初始条件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在天气预报和流体力学中的体现。 2. 网络科学与拓扑结构: 介绍了图论在描述现实世界系统(如生态网络、社会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小世界效应、无标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s)的特征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3.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 基于普里高津的理论,解释了在非平衡态条件下,系统如何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耗散,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这是理解生命起源与演化的重要视角。 模块四:地球的深层历史——板块构造与气候动力学(地球科学核心) 本模块将时间尺度拉伸,探索我们所居住的行星的动态演化。 1. 全球板块构造的驱动力: 详述了地幔对流的证据,以及洋中脊、俯冲带等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书中配有详细的岩石圈动力学模型图解。 2. 冥古宙到新生代的气候变迁: 聚焦于过去数亿年间的地球气候驱动因素,包括米兰科维奇周期、火山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以及冰期/间冰期循环的机制。 3. 地球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探讨了氧气大氧化事件(GOE)等关键地质-生物事件,阐明了生物圈如何反过来调节和塑造了地球的物理化学环境。 模块五:数字化革命的基石——计算与信息论(信息科学核心) 此模块梳理了支撑现代科学研究的计算框架和信息学理论。 1. 冯·诺依曼架构与图灵机: 回顾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并讨论了可计算性理论的界限,包括停机问题。 2. 香农信息论的深刻内涵: 详细阐释了信息熵的概念,不仅是通信工程中的度量,也是物理系统无序度的量度。讨论了信息与热力学的关系,即Landauer原理。 3. 量子计算的原理与挑战: 简要介绍了量子比特(Qubit)的概念,以及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的颠覆性潜力,并客观评估了当前纠错技术面临的障碍。 三、特色与创新之处 《现代自然科学通论》在处理跨学科知识时,体现出以下独特优势: 1. 方法论整合视角: 本书特别强调了不同学科中“模型构建”和“实验设计”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例如将统计物理中的“相变”概念类比于生物学中的“细胞状态转变”。 2. 历史与前沿的平衡: 对于每一个核心理论,本书不仅阐述了其当代应用,更追溯了其诞生于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思想挣扎与实验验证,确保读者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3. 图表与模型的可视化深度: 包含大量定制的高精度插图、流程图和概念模型,力图将抽象的数学和物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信息。例如,复杂系统的涌现行为通过动态流图得到清晰展示。 4. 对科学哲学问题的探讨: 在各章节末尾,设置了“认知边界”栏目,引导读者思考诸如“实在性”、“决定论与随机性”、“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等深刻的科学哲学问题,拓宽读者的思维维度。 四、读者对象与阅读价值 本书面向所有对现代科学进展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群: 理工科学生: 获得宏观视野,理解自身专业与其他领域知识的关联。 研究人员与工程师: 快速掌握跨学科领域的基础概念,激发创新思路。 人文社科领域学者: 理解当代科学对人类世界观、伦理观的重塑作用。 普通科技爱好者: 提供一套结构化、深入浅出的导览,有效应对碎片化的科学信息。 阅读《现代自然科学通论》,读者将能够系统地掌握二十一世纪科学的核心知识体系,理解驱动我们现代世界的底层逻辑,并具备批判性地评估前沿科学报告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册子在装帧和排版上也颇为用心,虽然内容厚重,但字里行间留有的呼吸空间,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从内容上看,我最欣赏它对边缘文明的顾及。在主流的“希腊-罗马-基督教”叙事框架下,作者没有完全忽略那些在历史舞台上闪烁后便隐去的势力,例如早期凯尔特文化的影响,或者拜占庭帝国对古典传统的艰难维系。这种“不偏不倚”的视角,使得整个西方文明的图景显得更加立体和真实,承认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源性。它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导游,不仅带你参观那些著名的地标建筑,还会特意拐进那些鲜有人知的小巷,让你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不为人知的挣扎。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视野开阔、论证严谨且充满洞察力的作品,它成功地将那些看似庞大的历史叙事,拆解为一桩桩可以被理解、被消化的思想事件,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西方”究竟是如何“成为”西方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指路明灯。

评分

这本厚重的篇幅,犹如一张泛黄的羊皮纸地图,将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初翻开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尘埃感,着实让人有些喘不过气。作者的笔触如同雕刻刀,一丝不苟地勾勒出那些宏伟城邦的兴衰起落,从尼罗河畔的神秘低语,到雅典城邦的民主回响,再到罗马帝国的铁血扩张。我尤其欣赏他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细腻描摹,那些关于哲学思辨、艺术革新以及宗教信仰演变的论述,绝非简单的年代罗列,而是深层次的文明基因探寻。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苏格拉底在广场上的诘问,感受到中世纪修道院里羊皮卷的墨香,甚至能嗅到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画室里的松节油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你能够抽离出具体的事件,去审视那些驱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推进的底层逻辑——理性、信仰、权力与人性。它不是快餐式的历史读物,更像是一坛需要时间去细品的陈年佳酿,每一次回味,都有新的领悟。那些关于希腊悲剧如何塑造了西方人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基督教精神如何为欧洲整合提供了统一的道德框架的章节,读来令人击节赞叹。

评分

坦白说,这是一本需要耐心和专注力才能完全消化的著作。它的体量和内容的广度,使得任何企图囫囵吞枣的阅读方式都将是徒劳的。然而,一旦你沉浸其中,便会发现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如同一个精密的钟表。作者在梳理横跨数千年的时间线时,展现了惊人的时间管理能力——他懂得何时该加快节奏,略写那些过渡性的平稳时期;又懂得何时该放慢镜头,聚焦于那些决定文明走向的关键“奇点”。我对其中关于启蒙运动的论述印象尤为深刻,作者并未简单地将其浪漫化,而是将其放置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去审视,揭示了理性光芒背后隐藏的社会矛盾和阶级诉求。阅读此书,如同爬上一座高塔,你不仅能看清脚下的路径曲折,更能远眺到远方地平线上未来文明的微光。它提供给读者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更复杂、更具层次感的提问框架,迫使你重新审视我们自身所处的现代性是如何一步步被塑造出来的。

评分

翻开这本大部头,第一感觉是它的知识密度高得令人咂舌,但行文的流畅性却又让人惊叹。不同于某些学术著作的枯燥说教,这里的叙事充满了画面感和戏剧张力。作者在处理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时,手法极为高明,他没有将历史描绘成一条笔直向上的直线,而是充满了迂回、断裂和意外。比如,对于中世纪晚期“黑死病”的社会影响分析,就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死亡人数统计,而是深入探讨了这场灾难如何动摇了神权的基础,并间接催生了人文主义的抬头。此外,书中对法律体系的演变,特别是从罗马法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对比,阐述得清晰透彻,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佳的启蒙读物。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关键人物传记部分所采用的口吻,那种既保持客观距离又不失同情理解的态度,让那些远在千年前的帝王将相、哲人学者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是与我们并肩而坐的友人,正在讲述他们那个时代的困境与辉煌。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观念史”的侧重。它远非一部简单的政治或军事史记述,而更像是一部思想的编年史。作者总能敏锐地捕捉到那些看似微小,实则具有颠覆性的思想火花是如何点燃整个时代的。比如,当他谈论到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的衰落与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兴起时,那种对知识权威的解构过程,读起来简直如同欣赏一场智力上的革命。书中对科学革命的叙述也十分精彩,它没有将伽利略或牛顿塑造成孤胆英雄,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土壤中——一个教会权力松动、商业需求旺盛、印刷术普及的历史缝隙。每每读到这些论述,我总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竟然是如此漫长、曲折且充满偶然性的产物。这种“观念溯源”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让历史不再是死去的过去,而是活生生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决策的思维惯性。

评分

京东价格超级好 用券之后还能参加满减 超级低廉的价格 一直造福消费者 祝愿京东越办越好 希望京东可以壮大

评分

有很多的黑白插图

评分

有用 写的很详细

评分

外面的包装书皮拿掉一看,真是美到惊艳,如果窗外是茫茫冰川,真有种身入北欧的错觉;本书图文并茂,态度严谨,可谓钩沉稽古,发微抉隐;个人觉得若说是第一手资料并不为过,值得永久收藏。

评分

very good

评分

挺好

评分

经典好书,值得仔细阅读!

评分

听说很好的书,还没来得及看,同学推荐的书,一直找好久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