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第3版)

泰國(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田禾,周方冶 著
圖書標籤:
  • 泰國
  • 旅遊
  • 東南亞
  • 文化
  • 曆史
  • 風俗
  • 美食
  • 攻略
  • 曼榖
  • 清邁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88592
版次:3
商品編碼:1194138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列國誌·新版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0
字數:38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泰國地處中南半島腹地,素有“微笑國度”的美譽,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區樞紐。曆經700餘年的曆史積澱,現代與傳統、虔誠與浮華、奔放與內斂、豪邁與柔美,諸多不同特質都在泰國社會生活中得到深刻體現,仿佛棱鏡摺射齣絢爛光華,令人難以捉摸其本質。本書將為您撩開泰國的神秘麵紗,引領您更加全麵深刻地瞭解“中泰一傢親”的友好鄰邦。

作者簡介

  田禾,女,1956年8月齣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室主任、研究員,《法治藍皮書》主編,法學研究所亞洲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實證法學、刑事法治、政府法治。從事亞洲研究多年,曾多次訪問英國、美國、日本和亞洲的大學。

  周方冶,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東亞政治轉型研究、泰國政治與社會研究等,發錶學術論文50餘篇,齣版學術著作3部,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要成果有《泰國政治現代化進程》《東亞五國政治發展的權力集團研究》《列國誌·泰國》《亞洲的發展與變革》等。

目錄

第一章 概 覽/1
第一節 國土與人口/1
一 地理位置/1
二 行政區劃/1
三 地形特點/17
四 山脈、河流與湖泊/18
五 土壤和氣候/19
六 人口概況/22
七 民族概況/24
八 國旗、國徽、國歌/25
九 語言、文字、姓名/26
第二節 宗教、民俗與節日/29
一 宗教/29
二 民俗/40
三 節日/51
第三節 特色資源/56
一 名勝古跡/56
二 著名城市/62
第二章 曆 史/65
第一節 原始社會/65
第二節 上古簡史/67
一 孟人國傢及其他小國時期/67
二 墮羅鉢底國時期/68
第三節 中古簡史/69
一 素可泰王國時期/69
二 阿瑜陀耶王朝時期/72
第四節 近代簡史/80
一 曼榖王朝初期(1782~1851)/80
二 曼榖王朝改革時期(1851~1910)/84
第五節 現代簡史/90
第六節 當代簡史/95
第七節 著名曆史人物/107
一 蘭甘亨大帝/107
二 硃拉隆功大帝/108
第三章 政 治/111
第一節 政治製度/111
一 現代政治製度的演變/111
二 憲法/115
第二節 國會/119
一 國會的構成與職責/119
二 國會選舉/119
第三節 王室/120
一 王室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20
二 王室的主要成員/121
三 王室爵位、樞密院、攝政及王位繼承/128
四 王室的禮儀/129
第四節 政府機構/130
第五節 司法機構/133
一 司法製度的沿革/133
二 司法體製與司法程序/136
第六節 主要政黨和社會團體/137
第七節 著名政治人物/141
一 他信·西那瓦/141
二 巴育·占奧差/142
三 阿披實·維乍集瓦/143
第四章 經 濟/145
第一節 概述/145
第二節 農業/161
一 種植業/161
二 漁業/167
三 畜牧業/169
四 林業/171
第三節 工業/173
一 製造業/173
二 采礦業/182
三 能源工業/183
四 建築業/187
第四節 商業與旅遊業/187
一 商業/187
二 旅遊業/189
第五節 交通與通信/190
一 交通運輸/190
二 信息通信/195
第六節 財政與金融/198
一 政府財政/198
二 外債/200
三 匯率/201
四 國際儲備/202
五 金融/203
第七節 對外經濟關係/208
一 對外貿易/208
二 外國投資/210
第五章 軍 事/215
第一節 概述/215
一 軍事簡史/215
二 國防體製/217
三 國防政策/218
四 國防開支/219
五 軍銜/220
第二節 軍種與兵種/221
一 陸軍/221
二 海軍/223
三 空軍/227
四 準軍事部隊/228
第三節 軍事訓練和兵役製度/229
一 軍事訓練/229
二 兵役製度/231
第四節 對外軍事交往/232
一 概況/232
二 “金色眼鏡蛇”聯閤軍事演習/234
第六章 社 會/237
第一節 國民生活/237
一 就業/237
二 收入/239
三 消費/239
四 物價水平/241
五 社會保障與福利/241
第二節 社會管理/244
一 社會結構/244
二 社會治安/250
三 非政府組織/252
第三節 醫療衛生/252
一 發展概述/252
二 民眾健康狀況/254
三 醫療保健製度/257
第七章 文 化/261
第一節 教育/261
一 教育簡史/261
二 管理機構與經費/265
三 教育製度/266
四 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措施/274
第二節 科學技術/276
一 科技發展概況/276
二 科研管理體製和科技政策/278
三 主要科研中心和國傢科技博物館/284
四 科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285
第三節 文學藝術/285
一 文學/285
二 戲劇/289
三 電影/291
四 音樂/295
五 舞蹈/295
六 繪畫/296
七 雕塑/296
第四節 體育/297
一 傳統體育項目/297
二 現代體育運動/299
三 體育設施與國際交流/300
第五節 新聞齣版/302
一 報紙與通訊社/302
二 廣播、電視、期刊/304
第八章 外 交/307
第一節 外交政策的演變和特點/307
一 阿瑜陀耶王朝時期的外交政策/307
二 曼榖王朝時期的外交政策/309
三 一戰與二戰期間的外交政策/311
四 二戰後的外交政策/313
第二節 與美國的關係/317
一 二戰以前的泰美關係/317
二 二戰時期的泰美關係/318
三 二戰後的泰美關係/320
第三節 與中國的關係/323
一 古代泰中關係/323
二 近代泰中關係/326
三 當代泰中關係/327
第四節 與日本的關係/332
一 古代泰日關係/332
二 二戰時期的泰日關係/335
三 二戰後的泰日關係/338
第五節 與周邊鄰國的關係/343
一 與東南亞海島諸國的關係/343
二 與東南亞半島諸國的關係/353
大事紀年/363
參考文獻/369
索 引/377

前言/序言


泰國(第3版) 內容簡介 《泰國(第3版)》是一部深入探索泰國豐富文化、多元社會、壯麗風光和悠久曆史的綜閤性讀物。本版在繼承前兩版精華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瞭全麵更新和深化,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更加立體、鮮活、細緻的當代泰國。本書不僅適用於計劃前往泰國旅遊的遊客,更是對泰國曆史、文化、經濟、政治等領域感興趣的學界人士、研究者以及普通讀者提供瞭一扇通往泰國世界的大門。 第一部分:泰國概覽 本部分將為讀者勾勒齣泰國的基本輪廓。我們將從地理位置入手,詳細介紹泰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其多樣的氣候特徵,從北部的涼爽高原到南部的熱帶海濱,再到中部平原的濕潤氣候,以及這些氣候對當地農業、旅遊業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影響。我們將探討泰國獨特的地形地貌,如湄南河三角洲的沃土、北方山區的崇山峻嶺、以及南部安達曼海和泰國灣的眾多島嶼,並分析這些地理要素如何塑造瞭泰國的曆史發展和區域差異。 接著,我們將深入剖析泰國的國傢結構和政治體製。從曆史上看,泰國作為東南亞地區少數從未被殖民的國傢之一,其政治體製的演變充滿戲劇性,經曆瞭從君主專製到君主立憲製的過渡,以及近代以來多次的軍事政變和政治動蕩。本書將梳理泰國現代政治史的關鍵節點,分析其政治文化、主要政治派彆的特點、以及當前泰國政治格局的形成與發展。我們將重點解讀王室在泰國社會中的特殊地位,探討其曆史傳承、象徵意義以及在當代社會中的實際影響力。同時,也會審視泰國民主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分析其在政治改革、公民參與和社會公平方麵麵臨的睏境與進步。 在經濟領域,本書將呈現一個充滿活力且不斷變化的泰國經濟圖景。我們將迴顧泰國經濟發展的曆程,從以農業為主導的傳統經濟,到依靠製造業和服務業實現騰飛的“亞洲四小虎”之一,再到如今麵臨産業升級、創新驅動和區域競爭的挑戰。本書將重點介紹泰國的主要産業,包括其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汽車製造、電子産品、農産品加工、以及蓬勃發展的旅遊業。我們將分析泰國在吸引外資、發展高科技産業、推動綠色經濟方麵的努力,並探討其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作用,例如在東盟(ASEAN)框架下的閤作與競爭。同時,也會關注泰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區域不平衡、貧富差距以及環境可持續性等問題。 第二部分:泰國文化與社會 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將帶領讀者走進泰國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 宗教信仰: 佛教是泰國文化的核心,我們將深入探討上座部佛教在泰國的傳播、發展及其對泰國社會各個層麵的深刻影響。從宏偉壯麗的寺廟建築、莊嚴肅穆的佛教儀式,到深入人心的佛教倫理和價值觀,本書將逐一展現佛教如何在泰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介紹泰國佛教的獨特之處,如僧侶的社會地位、寺廟的功能以及佛教節日的重要性。此外,我們也會提及泰國社會中存在的其他宗教信仰,如伊斯蘭教在南部地區的影響,以及基督教、印度教等多元宗教並存的現象,並分析它們如何與主流佛教文化和諧共處。 語言與文學: 泰語是泰國的官方語言,本書將介紹泰語的特點,包括其獨特的聲調係統、文字體係,以及其在泰國社會溝通中的作用。我們還將探討泰國的文學傳統,從古典詩歌、民間故事到現代小說,分析泰國文學作品如何反映泰國社會的變遷、價值觀的演替以及曆史的記憶。我們將介紹一些重要的泰國作傢及其代錶作品,並分析其在國際文壇上的影響。 藝術與錶演: 泰國的藝術形式多樣且富有魅力。我們將重點介紹泰國的傳統藝術,如精美的壁畫、雕塑、古典舞蹈(如孔劇)、傳統音樂(如皮帕特樂團)和戲劇。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藝術形式的起源、發展和演變,以及它們在宗教儀式、宮廷慶典和民間娛樂中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會關注當代泰國藝術的發展,包括現代繪畫、雕塑、裝置藝術、電影和音樂,分析泰國藝術傢如何融閤傳統元素與現代觀念,創作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 節日與習俗: 泰國擁有眾多豐富多彩的節日和獨特的習俗,它們是理解泰國文化的重要窗口。我們將詳細介紹泰國最盛大的節日,如潑水節(宋乾節),探討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慶祝方式,以及它所象徵的新年、淨化和祝福。還將介紹Loy Krathong節(水燈節),分析其浪漫的氛圍和對水神的敬意。此外,本書還會介紹一些地方性的節日、佛教齋期、國王的生日慶典等,並闡述這些節日習俗背後所蘊含的泰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生活哲學。我們將探討泰國的傢庭觀念、社交禮儀、飲食文化、以及獨特的“薩瓦迪卡”(Sawadee ka/krap)問候語背後所傳遞的尊重與謙遜。 社會結構與價值觀: 本部分將深入剖析泰國社會的結構特點和主流價值觀。我們將探討泰國社會中等級觀念的體現,以及“麵子”文化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我們將分析泰國人溫和、友善、隨和的國民性格,以及他們如何處理衝突和維護和諧。本書還將討論泰國社會中的傢庭結構、親屬關係、以及長幼尊卑的傳統觀念。同時,也會審視泰國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麵臨的挑戰,如城鄉差距、代際溝通、以及傳統價值觀與外來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閤。 第三部分:泰國風光與旅遊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領略泰國令人驚嘆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為遊客提供一份詳盡的旅行指南。 北部風光: 我們將首先聚焦泰國北部的神秘魅力。從曆史悠久的蘭納王國都城清邁,到風景如畫的清萊,再到湄宏順的少數民族村落,我們將描繪齣北部地區獨特的山地景觀、古老的寺廟、以及豐富多樣的少數民族文化。我們將介紹清邁的素貼山雙龍寺、大象保護營、以及周末夜市的獨特體驗;清萊的白廟、藍廟的驚艷設計;以及湄宏順的拜縣田園風光和少數民族部落的風土人情。 中部平原: 湄南河是泰國的母親河,其流域的泰國中部地區是泰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我們將重點介紹充滿活力的首都曼榖,描繪其作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的繁華景象,以及其古老寺廟、皇宮、水上市場、和充滿活力的夜生活。我們將深入探索大皇宮的金碧輝煌、玉佛寺的莊嚴肅穆、鄭王廟(黎明寺)的壯麗景色,以及乍都乍周末市場的琳琅滿目。同時,也會提及大城(Ayutthaya)古都的曆史遺跡,感受曾經輝煌的暹羅王國。 南部島嶼與海濱: 泰國南部以其迷人的海灘、碧綠的海水和豐富的水下世界而聞名於世。我們將詳細介紹普吉島、蘇梅島、皮皮島、甲米等著名度假勝地,描繪其細膩的沙灘、清澈的海水、以及豐富的水上活動,如潛水、浮潛、帆船等。我們將分析不同島嶼的特色,從普吉島的熱鬧繁華,到蘇梅島的寜靜浪漫,再到甲米的喀斯特地貌的壯麗,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選擇。同時,也會提及南部地區獨特的海洋生態係統和豐富的海洋生物。 東北部(伊森)地區: 盡管不如南部海島聞名,泰國東北部的伊森地區擁有其獨特的魅力。我們將介紹伊森地區豐富的高棉文化遺跡,如帕儂朗曆史公園。我們將描繪其廣闊的稻田、淳樸的鄉村風情,以及其獨特的伊森美食,如青木瓜沙拉(Som Tum)、糯米飯等。 第四部分:泰國曆史迴顧 本部分將對泰國的曆史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解讀,幫助讀者理解泰國社會的發展軌跡。 早期王國: 從早期的南詔王國、孟族和高棉帝國在泰國的活動,到蘇剋泰(Sukhothai)王國作為泰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獨立王國,我們將追溯泰國文明的起源。 大城王朝的輝煌與衰落: 我們將詳細介紹大城王朝(Ayutthaya)作為暹羅的中心,其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高度發展,以及它與外國的貿易往來,最終如何麵臨緬甸的入侵而衰落。 吞武裏王朝與曼榖王朝的建立: 我們將講述鄭信(Taksin)大帝如何重新統一暹羅,建立吞武裏王朝,以及他之後的拉瑪一世如何建立曼榖王朝,開啓瞭泰國現代曆史的新篇章。 近代改革與殖民時期: 我們將重點分析泰國在拉瑪四世和拉瑪五世國王統治時期進行的現代化改革,如何抵禦西方殖民主義的壓力,維護國傢獨立。 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時期: 我們將迴顧泰國在二戰中的角色,以及冷戰時期泰國在地緣政治中的戰略地位。 當代泰國史: 我們將梳理泰國自二戰以來經曆的政治動蕩、軍事政變、民主運動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分析當代泰國政治體製的演變和其麵臨的挑戰。 結論 《泰國(第3版)》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生動的敘述風格,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麵、深入、多維度的泰國。無論是對泰國曆史文化的好奇,還是對這片迷人土地的嚮往,本書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伴侶。通過本書,我們希望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泰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領略其獨特的魅力,並對這個國傢及其人民産生更深的共鳴。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旅行愛好者,我總是在尋找能夠激發我靈感的書籍。“泰國(第3版)”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讓我對這個東南亞國度産生瞭強烈的嚮往。書中精美的插圖和照片,仿佛將我帶入瞭泰國迷人的風光之中。我被那些金色的寺廟、翠綠的稻田、湛藍的海水深深吸引。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泰國人民生活的描繪,那種悠閑自在、充滿活力的生活態度,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節奏。它不僅介紹瞭熱門的旅遊目的地,還推薦瞭一些獨特的體驗,比如參加當地的烹飪課程,學習泰式按摩,或者深入體驗一次泰國的水上市場,這些都讓我覺得這次旅行將不僅僅是走馬觀花,而是能夠真正地融入當地的生活。這本書讓我對泰國的印象不再局限於“微笑國度”的錶麵,而是看到瞭一個更加豐富多彩、充滿魅力的泰國。

評分

我原本以為“泰國(第3版)”隻是一本普通的旅遊指南,但當我深入閱讀後,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這本書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泰國。它不僅僅是介紹那些耳熟能詳的景點,更是挖掘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小眾目的地,那些隱藏在深山中、靜謐在海島邊、充滿故事的村落,都讓我眼前一亮。書中對當地曆史文化的闡述也極為深刻,從古代的暹羅王國到如今的繁榮景象,曆史的脈絡清晰可見。它還詳細介紹瞭泰國的宗教信仰、節日習俗、社會禮儀,讓我對這個國傢的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認知,也讓我更加尊重和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書中對當地人民的描繪也非常生動,他們的勤勞、善良、樂觀,以及對生活的熱愛,都通過文字和圖片傳遞給我,讓我對接下來的旅行充滿瞭溫暖的期待。這本書讓我明白,旅行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去感受一個地方的靈魂。

評分

這次旅行前,我一直糾結去哪裏,看遍瞭各種攻略,最終被“泰國(第3版)”這本書深深吸引。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將我帶入瞭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國度。從金碧輝煌的寺廟到繁華熱鬧的夜市,從寜靜祥和的海島到充滿曆史韻味的古城,這本書都為我描繪得栩栩如生。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景點,更是深入挖掘瞭當地的文化、曆史和風土人情,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泰國人民的熱情與淳樸。書中詳細介紹瞭各個地區的特色,比如曼榖的都市脈搏,清邁的古寺悠韻,普吉島的碧海藍天,每一個地方都讓我心馳神往。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提供瞭實用的旅行建議,包括交通、住宿、餐飲、購物以及一些當地的禁忌和習俗,讓我這個初次前往的旅行者感到非常安心。翻閱這本書,我仿佛已經提前體驗瞭一次完美的泰國之旅,充滿瞭期待和激動。

評分

我對“泰國(第3版)”這本書的印象可以用“全麵”和“實用”來概括。它不僅僅是一本紙質的書,更像是一個隨身的旅行伴侶。書中涵蓋瞭泰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的各個地區,每個地方都有詳盡的介紹,包括主要的景點、特色活動、最佳旅遊季節等等。對於我這樣第一次去泰國的人來說,這樣的信息量非常寶貴。書中對於當地的貨幣、語言、電源插座等實用信息也一應俱全,讓我能夠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避免在旅途中因為這些小細節而感到睏擾。此外,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行程規劃建議,可以根據不同的旅行時長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這為我節省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對於一些潛在的旅行風險,比如健康、安全等方麵,書中也給予瞭提醒和建議,讓我感覺非常安心。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的泰國之旅提供瞭堅實的基礎,讓我能夠更加自信和從容地踏上這段旅程。

評分

我是一個對旅行細節有極緻追求的人,所以每次齣行前都會花大量時間做功課。“泰國(第3版)”這本書在這方麵簡直是我的福音。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景點的書,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比如,在介紹如何辦理簽證和齣入境手續時,它就提供瞭非常詳盡的步驟和注意事項,避免瞭我走彎路。在交通方麵,書中對比瞭各種交通方式的優缺點,從經濟實惠的巴士到便捷高效的輕軌,再到充滿異國情調的嘟嘟車,都給齣瞭詳細的乘坐指南和價格參考。關於住宿,它不僅僅是推薦瞭一些酒店,更是根據不同的預算和旅行風格,提供瞭多樣化的選擇,甚至還分享瞭一些預訂技巧。讓我尤其贊賞的是,書中對當地美食的介紹,不僅僅是列齣菜名,更是深入講解瞭每道菜的食材、烹飪方法以及背後的文化故事,讓我對泰國的美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有針對性地去品嘗。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的旅行準備過程變得輕鬆而高效,仿佛已經擁有瞭一份私人定製的泰國旅行計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