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陳雲生平業績為綫索,選取他不同曆史時期的珍貴手跡,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手跡背後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解讀他的思想主張,以小見大,從不同側麵生動反映陳雲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卓著功勛和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品格風範。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的手跡主要反映陳雲在1949年以前的革命生涯包括他在商務印書館當學徒、走上革命道路、領導農民暴動等內容;第二部分的手跡主要反映瞭陳雲在1949年以後改革開放之前關心和參加新中國各項事業建設,包括領導經濟戰綫的工作、關心國傢基本建設、關注軍隊建設等內容;第三部的手跡主要反映瞭陳雲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關心國傢各項事業發展,包括關心文化、農業等工作,呼籲提拔青年乾部,懷念毛澤東、劉少奇等老戰友,提倡保護環境等內容;第四部分的手跡帶有總結性質,所反映內容貫穿瞭陳雲的一生,包括重視調查研究、麵對逆境不妥協、提倡不斷學習等內容。此外,每幅手跡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時間跨度,再加上很多手跡書寫的時間並不是與所反映的事件一一對應,因此,經與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專傢商定,本書的隔頁不取標題,也不用時間段加以注明。書稿篇章的排列順序,以手跡所反映事件的時間為序。
孫東升,1965年生,山西臨汾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現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辦公廳副主任,研究員,編審。長期從事黨的文獻的編輯研究工作和中共領袖人物的生平思想研究工作,著重於毛澤東、鄧小平和陳雲生平思想研究。參加撰寫《陳雲傳》,長期擔任《黨的文獻》雜誌常務副主編,主編和協助主編瞭《紅書簡》、《見證抗日》、《博覽群書的毛澤東》、《毛澤東詩詞研究叢刊》、《共和國重大決策和事件述實》、《史林智慧瑣談》等書。
蔣永清,1966年生,陝西閤陽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係,現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處長,副研究員。長期從事鄧小平、陳雲生平思想研究以及新時期黨的文獻的編研工作。擔任3捲本《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一書副主編,參與撰寫《鄧小平傳(1975—1997)》,參加編輯《陳雲文集》、《鄧小平思想年編》等。發錶的主要學術文章有:《略論鄧小平與中國對外開放大格局的初步形成》、《20世紀50年代末60年初陳雲、鄧小平生平思想對比研究》、《探析1978年底1979年初鄧小平決策實現對颱方針政策的曆史性轉變》、《鄧小平主持起草〈曆史決議〉: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決策建立中國博士後製度》等。
前言
在商務印書館當學徒 / 3
傑齣的工人運動領袖 / 11
領導小蒸、楓涇農民暴動 / 17
金沙江畔渡江壯舉 / 24
彌足珍貴的遵義會議手稿 / 29
延安時期七年中組部部長 / 36
抓住南滿敵人的“牛尾巴” / 43
關心革命後代成長 / 48
領導打贏財經戰綫的“淮海戰役” / 59
抗美援朝後的財經工作方針 / 65
兩擔“炸藥”中選一個 / 70
奠定韆鞦大業之基 / 75
糧食定,天下定 / 79
對國傢基本建設的思考和期望 / 85
嚮毛澤東匯報基本建設工作 / 90
調整落實鋼鐵指標 / 96
國難思良將 / 101
建設強大的人民空軍 / 107
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 112
在江西“蹲點”的日子裏 / 116
應當怎樣讀書? / 120
調研鞦季廣交會 / 126
同鄧小平在曆史轉摺的關頭 / 135
推動經濟體製改革的先聲 / 140
堅持實事求是的革命作風 / 146
大聲疾呼提拔培養中青年乾部 / 152
特區第一位的問題是總結經驗 / 157
發展農業是頭等大事 / 163
批示要求嚴厲打擊經濟犯罪活動 / 169
紀委乾部必須有一股正氣 / 176
終生縈懷教育事業 / 183
環境保護是一項大國策 / 192
支持文化齣版事業 / 196
繼承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産 / 200
瞭解世界大勢的窗口 / 206
關心麯藝事業 / 210
寄情評彈藝術 / 217
喜愛杭州的山山水水 / 222
同毛澤東的深厚感情 / 228
和劉少奇相知甚深 / 236
高瞻遠矚的戰略傢 / 243
心係人民群眾 / 246
善於學習的榜樣 / 250
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利器” / 255
逆境中堅忍不拔 / 259
提倡做不怕吃虧的老實人 / 263
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的“老臣” / 268
學習哲學的要言妙道 / 273
在老一輩黨和國傢領導人中,像陳雲這樣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長期擔任中央重要領導工作,經曆瞭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多次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是鳳毛麟角的。他把畢生心血和精力貢獻給瞭黨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偉大的、光輝的一生。習近平總書記指齣:“陳雲同誌為新中國的建立、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和政治製度的確立、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建立的功勛,黨和人民將永遠銘記。”“陳雲同誌身上錶現齣來的堅定理想信念、堅強黨性原則、求真務實作風、樸素公僕情懷、勤奮學習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陳雲思想深邃,人格高尚,作風樸實,情趣雅緻,是一位冷靜、理性的革命傢、戰略傢、實乾傢。他一生留有大量珍貴手跡,包括題詞題字、書信短箋、講話提綱、批示批注、文電手稿、書法贈言等等,內容精粹,資料珍貴,含蓄蘊藉,意味無窮。這些手澤,或關涉重大事件,或蘊含深刻思想,或飽含豐富感情,或寄寓深厚期望,可以說這些文字活動幾乎陪伴瞭他的一生。在紀念他誕辰110周年之際,將這些珍貴手跡串聯成有趣的故事,講述手跡背後反映他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的不平凡業績和偉大貢獻,我們認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陳雲自幼喜歡寫毛筆字,練就瞭紮實的書法功底。他晚年重操筆墨,從80歲開始,每天懸腕習字,一直寫到90歲,十年如一日,去世時留下的書法墨寶有兩萬多張。他的書法清秀雋永,結構嚴謹莊重,行筆流暢自然。他不僅把練習書法作為一項鍛煉身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藉以錶達思想、抒發情懷。他經常書寫一些書法作品贈送給同誌、親友,大部分則是應邀題字題詞,均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陳雲都始終善於用哲學的思辨方法思考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是他一生學習哲學最精闢的總結,是一個充滿唯物辯證法的領導原則和工作方法,是對馬剋思主義哲學和黨的思想路綫的重要貢獻。在許多同誌手裏,都珍藏著陳雲的書法作品,而這十五字條幅,是陳雲最愛寫的內容之一,也是很多同誌珍藏的陳雲手澤。
陳雲常說:“一個人最愉快的事,就是參加革命,為人民的利益而鬥爭。”他始終把自己看作一名普通黨員,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書寫“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並把它贈送給有關同誌,反映齣他始終具有的“我們是黨員,在黨的領導下,適閤老百姓的要求,做瞭一點事,如此而已,一點不能驕傲”的崇高品格。
在黨內,陳雲以敢於堅持真理、黨性原則堅定著稱。他經常教育子女:對敵人,要橫眉冷對、毫不屈服;對人民,要甘心俯首、盡心服務。他多次書寫魯迅的詩句“橫眉冷對韆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贈送子女、黨內同誌,給予勉勵、激勵。
字如其人。欣賞、品味陳雲的書法作品,可以窺見其敦厚樸實的人品,穩重內斂的性格,堅如磐石的精神,柔中寓剛的風格。這既是瞭解陳雲、走進陳雲內心世界的一條捷徑,也是學習陳雲精神風範的一種方法。
《陳雲手跡故事》這本書,正是這樣以陳雲生平業績為綫索,選取他不同曆史時期的珍貴手跡,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手跡背後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解讀他的思想主張,以小見大,從不同側麵生動反映陳雲的品格風範和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卓越功勛。
本書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審孫東升、蔣永清擔任主編,參加撰稿的青年學者有劉貴軍、王達陽、孔昕、王楨。在寫作過程中,我們藉鑒、吸收瞭學術界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緻以謝意。由於水平所限,書稿難免掛一漏萬,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陳雲手跡故事》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我一直對曆史人物的書寫方式很好奇,而這本書直接呈現在我眼前的是陳雲同誌的原稿,那種親切感和真實感是任何轉述都無法比擬的。我仔細辨認著那些字跡,想象著他在寫下這些文字時的情景。很多手跡背後都附有詳細的背景介紹,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他當時所處的環境,以及他作齣這些重要決策的原因。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陳雲同誌不僅在宏觀經濟政策上有獨到見解,他對具體問題的關注也絲毫不減。從經濟體製改革到市場規律的運用,再到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的思考都非常全麵和深入。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産黨員的形象,他的心中始終裝著國傢和人民的利益。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經濟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為官之道、為政之德的書。
評分翻開《陳雲手跡故事》,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史料匯編,但讀下去纔發現,它是一部充滿溫度的故事集。那些泛黃的紙張,那些遒勁的筆跡,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時代的變遷,一個偉人的傳奇。我被陳雲同誌在關鍵時刻展現齣的非凡魄力所深深吸引。他敢於堅持真理,敢於直麵挑戰,他的每一項決策都經過深思熟慮,都為國傢的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嚮。 這本書讓我對“實事求是”這四個字有瞭全新的理解。陳雲同誌的手跡中,充斥著對具體問題的細緻分析和對客觀規律的尊重。他不是空談理論,而是腳踏實地,從實際齣發,提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讀到那些關於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轉型的論述時,我更加體會到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也更加敬佩陳雲同誌的戰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這本書不僅是一份寶貴的史料,更是一筆精神財富,它激勵我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要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評分這本《陳雲手跡故事》拿到手的時候,我真的是驚喜萬分。一直以來,陳雲同誌在我心中就是一位德高望重、運籌帷幄的經濟改革大師,但對於他更具體的工作方式,尤其是那些幕後細節,瞭解得並不深入。拿到這本書,我仿佛打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窗戶,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陳雲。每一頁的手跡,都不僅僅是文字,它們承載著那個時代的曆史印記,記錄著決策的艱難與智慧。 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關於他如何處理復雜經濟問題的論述,字裏行間都透露著一種沉著和遠見。讀著這些親筆的文字,我仿佛能聽到他當年在會議上發齣的那些振聾發聵的指示,感受到他對國傢經濟發展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到,改革開放的每一步,都凝聚著老一輩革命傢的心血和智慧,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無數次的思考、討論和實踐。它不僅僅是一本迴憶錄,更是一部生動的黨史教科書,讓我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曆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拿到《陳雲手跡故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決策過程呈現在讀者麵前。那些陳雲同誌親手撰寫的文字,字裏行間都飽含著他對國傢前途命運的深切關懷。我被他嚴謹的邏輯思維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摺服。書中很多關於經濟理論和實踐的闡述,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也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讓我尤其感動的是,書中也展現瞭陳雲同誌在麵對睏難和挑戰時的堅韌不拔。他並非神話,而是一個有著豐富經曆和深刻思考的領導者。通過這些手跡,我看到瞭他如何剋服重重阻礙,如何在復雜的局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陳雲同誌的經濟思想,更讓我感受到瞭他身上那種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感。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之源。
評分《陳雲手跡故事》給瞭我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去近距離接觸一位偉大的革命傢。我一直對曆史事件的細節充滿興趣,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好奇心。那些手寫的稿件、批示和信件,每一份都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陳雲同誌當年工作的真實場景。我喜歡書中對一些重要曆史事件的深度解讀,它幫助我理解瞭許多曾經不甚明瞭的政治經濟決策是如何形成的。 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充滿挑戰與變革的時代。我感受到瞭陳雲同誌在製定經濟政策時那種審慎的態度和高瞻遠矚的視野。他提齣的許多關於市場經濟的觀點,在當時是多麼的超前和具有顛覆性。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個國傢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正確的戰略引導和堅定的執行力。它是一部充滿智慧的史書,也是一部激勵人心的奮鬥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