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農半X的生活

半農半X的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鹽見直紀 著,蘇楓雅 譯
圖書標籤:
  • 田園生活
  • 半農半X
  • 鄉村生活
  • 自給自足
  • 慢生活
  • 自然生活
  • 生活方式
  • 個人成長
  • 治愈
  • 小眾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549241
版次:1
商品編碼:1195816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獻禮大地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8
字數:1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一味地崇尚大都市的舒適,你真的幸福瞭嗎?

半農半X,用減法快樂過日子
創造以自己為主角的人生
從“苦求沒有的東西”到“發現既有的東西”

一定有一種生活,
可以不再被時間或金錢逼迫,
迴歸人類本質。
一定有一種人生,
在做自己的同時,
也能夠貢獻社會

內容簡介

所謂“半農半X”,就是一方麵親手栽種稻米、蔬菜等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的糧食(農);另一方麵從事能夠發揮天賦特長的工作,換得固定的收入,並且建立個人和社會的連結(X)。目的是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而迴歸人類本質的平衡生活。作者認為,現今社會麵臨著環境(各種汙染、溫室效應)、食物(安全性、食糧自給率)、心靈(人生意義的喪失、物質享樂主義)、教育(科學、感性、生存力)、醫療設施與社會福利(社會文明病、高齡社會的看護),以及社會不安定(經濟萎縮、失業)等種種問題,而半農半X的生活,是在這樣的時代中,理想的生存方式。

作者簡介

鹽見直紀,1965年齣生於京都府綾部市。大學畢業後,曾在郵購公司上班。1995年從作傢兼翻譯傢星川淳的著作當中,受到瞭作者“半農半著”生活方式的啓發,産生瞭“半農半X”的理念,自此緻力提倡“半農半X”的生活主義-以永續型的簡單生活為基礎,並從事發揮個人天賦的工作。
1999年,三十三歲時因緣際會辭去工作返鄉,開始實踐“半農半X”的生活。2000年起,加入“郊山聯絡網·綾部”,將綾部的潛能與二十一世紀的生存之道、生活風格,透過網誌「郊山的生活」傳播給市內外的人。
現在,在忙碌從事自給農工作之餘,也以“天職使者”的角色,發展自己的“X”,經營社會企業“後學園”。

精彩書評

每個人其實早已具備今生所需要的一切,隻是不自覺而已。所有的一切早已被安排、準備妥當,用心去感知自己潛在的可能性,活用“既有的一切”,就能創造齣“世界上未有的新事物”。 ——鹽見直紀

目錄

前言 為什麼要提倡“半農半X”呢? 001

第一章 到農村去吧!那裏曾是社會復興之地 001
“半農半X”的精髓所在——人與人之間和樂相處
有可能建立以興趣維生的社會嗎? 003
摸索“X”的人——各式各樣的田園生活 011
第一次的田園生活要如何開始呢? 022

第二章 儉樸的生活 遠大的夢想——田園生活的樂趣 027
“半農”的意義——縮小物欲、獲得健康、重拾傢庭和樂
從事自己的喜愛的工作,同時不可缺少“半農”理由 029
“用減法過日子”——“半農”的生活原則 034
“減法的生活”有著大大的“加值” 039
以珍惜“生命”為齣發點的飲食生活 046
種稻是傢族與地方居民“共同體”的工作 054
農田裏,豐富的生命處處可見 060
“農”是人們的教育道場! 065

第三章 你一定找得到!那塊叫做“自我”的閃亮寶石! 071
“半X”的目標——“喜歡的”與“有用的”相協調
從“苦求沒有的東西”到“發現既有的東西” 073
“郊山的生活”——打造獨一無二的鄉鎮 084
從一粒種子看人間 094
現代所缺乏的是付齣和分享的文化 102

第四章 那是“想做的事”還是“該做的事”? 111
創造以自己為主角的人生
衝繩的移居現象述說著什麼故事? 113
恢復與萬物的關係,纔是“半農半X”真正的價值 121
都市生活和上班生活做不到的事 130
從“想做什麼”到“做過什麼”——自我探索之旅 137
“X”將成為改變自己的契機 145

第五章 “半農半X”是解決問題的生活方式! 149
跨越各種社會病態的智慧
從人們自創自演的生活方式中,看見瞭什麼? 151
誌+農工商——創作傢的人生 162
退休之後怎麼過? 166
社區事業與農業的融閤 173
“半農半X”的生活是創造幸福的新智慧 181

作者專訪 巨大的改變正轉動著 188

前言/序言


《半農半X的生活》是一本關於探索生活方式、尋找內在平衡的散文集。本書並非詳述具體的耕作技巧或某種職業技能,而是聚焦於作者在實踐“半農半X”生活理念過程中的思考、感悟與轉變。這是一種將部分時間用於務農,另一部分時間投入到其他事業或興趣愛好中的生活模式。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記錄瞭自己如何在一個相對寜靜的鄉村環境中,尋覓與城市喧囂截然不同的節奏,並將其與個人內在的追求和成長相結閤。 本書的內容並非圍繞著“農”與“X”之間嚴格的比例劃分,或者對某種特定“X”的詳細闡述。相反,它更多的是一種關於“如何選擇”和“如何平衡”的哲學探討。作者並沒有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半農半X”操作手冊,而是通過分享自己真實的生活片段,展現瞭這種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可能性和挑戰。讀者將跟隨作者的視角,一同經曆從都市生活的慣性中抽離,重新審視物質與精神、工作與生活、獨立與連接的相互關係。 書中的“農”部分,並非指代成為一名專業的農民,而是象徵著一種與土地建立的樸素聯係。這種聯係體現在對季節變化的敏感,對自然循環的敬畏,以及通過親手勞作獲得的踏實感。作者描述的可能包括瞭播種、耕耘、收獲的簡單過程,但這些過程背後承載的是對生活源頭的追溯,對食物來源的理解,以及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如何找到內心的寜靜和專注。這並非關於效率和産量的比拼,而是關於體驗生命本真的過程。書中可能涉及對陽颱上的幾株香草的嗬護,或是承包一小塊土地,種植時令蔬菜的喜悅。這種“農”的實踐,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寄托,一種與大地對話的方式,一種對抗快節奏生活帶來的疏離感的迴應。它可能並不需要精湛的農業技術,而是通過最基礎的觸碰,去感受生命的律動,去體會勞動的價值。 而“X”則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代錶著除瞭農業之外,作者所投入的其他事業、興趣、學習或探索。這個“X”可以是藝術創作、寫作、研究、手工藝,甚至是某種形式的社會服務。關鍵在於,它代錶著作者內心深處的驅動力,是個人價值的實現,是精神世界的豐富,是與外界進行獨特連接的途徑。書中不會詳細介紹“X”的具體操作流程或市場分析,而是側重於“X”如何與“農”的實踐相互滋養,如何在不同的生活模塊之間找到和諧共處之道。作者可能在農忙之餘,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裏,或是通過繪畫來捕捉田園風光,亦或是通過深入研究某個領域來拓展思維的邊界。這種“X”的追求,是個人精神的延伸,是靈魂的棲息地,是生命創造力的體現。它不一定是廣為人知的偉大成就,而更可能是那些能夠點燃作者內心火焰,帶來深刻滿足感的活動。 本書的精髓在於“半農半X”這種生活模式本身所引發的思考。作者並非宣揚“逃離”都市,而是倡導一種“迴歸”內心的生活姿態。這種生活方式的挑戰在於如何駕馭好兩個看似矛盾的領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實現兩者的平衡。書中可能涉及作者在時間管理上的睏惑,在精力分配上的取捨,以及在身份認同上的搖擺。例如,當全身心投入到農事時,可能暫時擱置瞭“X”的進度;而當沉迷於“X”的創作時,又可能疏忽瞭土地的呼喚。這種內心的拉扯和調整,正是“半農半X”生活所必須麵對的真實寫照。作者會坦誠地分享這些掙紮,以及如何從中學習、成長,並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節奏和哲學。 “半農半X的生活”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更是一種對現代社會高度專業化、單一化生活模式的反思。作者通過這種“非典型”的生活方式,揭示瞭隱藏在主流價值觀之外的其他可能性。它鼓勵讀者去審視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狀態,去思考如何在忙碌與寜靜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支點。書中不會齣現關於如何成為“成功人士”的教條,也不會提供快速緻富的秘訣。它的價值在於提供一種不同的視角,一種關於如何在喧囂世界中保持清醒,如何在瑣碎日常中發現意義,如何在物質與精神之間實現內在和諧的啓發。 閱讀本書,仿佛跟隨作者一同漫步在鄉間的田埂,感受泥土的芬芳,傾聽風的低語,同時又在靜謐的書房或工作室裏,與思想對話,與創造相遇。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為”什麼的書,而是一本引導人“感知”和“思考”的書。它可能包含一些關於自然觀察的細膩描繪,一些關於藝術或文學的零星感悟,一些關於人際關係的淡淡思考。這些點滴的匯聚,共同勾勒齣一個在現代社會中,如何努力找迴自我,如何擁抱生活多重可能性的真實寫照。 本書的結構可能並非嚴格按照章節來劃分,而是以時間綫或情感脈絡為導嚮,將零散的思考和經曆串聯起來。讀者可能會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對細節的敏銳捕捉,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內在平靜的持續追求。它可能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它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在於它觸及瞭許多人在現代生活中共同的睏惑與渴望。 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可能,一種關於如何打破單一化的生活模式,擁抱多元化的可能性。它不是提供一套解決方案,而是提供一種思考框架,一種關於如何審視自己的生活,如何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豐富、更和諧的意義的指引。它提醒著我們,在追逐目標的同時,也彆忘瞭感受過程,彆忘瞭與自然連接,彆忘瞭傾聽內心的聲音。這種“半農半X”的生活,最終指嚮的是一種更深刻的自我認知,一種更從容的生活態度,一種在平凡中發現不凡的智慧。 它是一次對傳統生活模式的溫柔挑戰,一次對內心真實渴望的勇敢迴應。通過作者的視角,讀者得以窺見一種不同於主流價值觀的生活圖景,並從中汲取力量,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探索屬於自己的“半農半X”。這是一種關於尋找平衡、關於自我實現、關於與生活建立更深層聯係的個人化旅程。

用戶評價

評分

《半農半X的生活》這個書名,給我一種撲麵而來的清新感。我將“半農”理解為一種對大地最直接、最本真的連接,一種源於生命最底層需求的迴歸。而那個“X”,在我看來,是作者對自我價值的深度挖掘,是對精神世界的無限拓展。我設想,作者可能是在某個時刻,對日復一日的單調工作感到厭倦,開始渴望一種能夠將身體與心靈都充分調動起來的生活。我尤其感興趣的是,作者是如何將這兩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生活方式,編織進同一張生活的網中。是否會因為農耕的需要,調整“X”的時間安排?是否會因為“X”的思考,為農耕帶來更精細化的管理?我期待書中能有那些充滿畫麵感的描述,比如在收獲的季節裏,看到自己親手種下的作物茁壯成長時的那種由衷的喜悅,又或者是在“X”領域取得突破時,那種內心的成就感。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夠展示一種更具智慧的生活哲學,它不僅僅是關於逃離,更是關於擁抱;不僅僅是關於物質,更是關於精神。它是一種對“全人”發展的倡導,一種在有限生命裏創造無限可能的實踐。

評分

這本《半農半X的生活》,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人與自然、生活與工作的全新可能性的旅程。我對於“半農半X”這個概念的解讀,更多地傾嚮於一種在現代社會中,試圖找迴失落已久的“根”的努力。我設想作者可能是一位對傳統生活方式懷有深厚情感,並且有勇氣去實踐的人。他/她或許在某一個節點,深刻體會到都市生活的疏離與空虛,於是開始尋找一種能讓身心都得到滋養的生活模式。我希望書中能詳細描述那些具體的農耕細節,比如如何種植某種作物,如何照料牲畜,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會體會到生命的循環與節奏,是否會與土地建立起一種深厚的情感連接。而那個“X”的部分,我則將其理解為作者在追求更高層次精神滿足的齣口。它可能是一種對知識的渴望,對藝術的追求,抑或是對某種社會價值的實踐。我特彆期待書中能看到作者如何將這種“X”的靈感,與農耕的勞作相結閤,是否能在采摘間隙進行思考,是否能在播種前積纍研究的素材。這本書,我期望它能打破我們對“生活”的固有認知,證明即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活齣更豐富、更具生命力的狀態。它不僅僅是關於農業,也不僅僅是關於某種職業,它是一種關於如何“活”的哲學。

評分

我之所以會被《半農半X的生活》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一種更“自然”狀態的嚮往。我理解的“半農”,是一種迴歸生命基本節律的生活方式,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順應。它代錶著一種腳踏實地的務實,一種對食物來源的清晰認知。而那個“X”,則代錶著個體在精神、智識、或者創造力上的不斷探索和超越。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繁重且需要體力的農事勞動中,找到滋養精神“X”的空間的。是否會在勞作的間隙,迸發齣靈感?是否會因為親近自然,而對“X”的領域有瞭更深的感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一種打破常規的自由,一種不被單一標簽所定義的生命狀態。我想看到的是,當身體在田野裏耕耘時,心靈依然可以遨遊在知識的海洋,或者在藝術的天地裏自由馳騁。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活方式的分享,更是一種對生活本質的追問,它鼓勵我們去思考,在看似固定的社會結構中,是否依然存在著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半農半X”之路。

評分

這本書,當我拿到它的時候,就被封麵的那種樸素的、帶著泥土氣息的插畫深深吸引瞭。不是那種商業化、過度包裝的插圖,而是透著一種生活真實的質感。我本身對“半農半X”這個概念就挺好奇的,總覺得在這個快節奏、高度工業化的社會裏,能找到一種與自然、與土地保持聯係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稀缺的奢侈。我猜想作者大概是一位在城市生活中感到疲憊,然後選擇瞭迴歸田園,或者至少是嘗試著將一部分生活重心轉移到農業上的人。我尤其好奇的是,這個“X”到底代錶著什麼?是藝術創作?是某種研究?抑或是其他我們意想不到的領域?我期望書中能看到一些關於作者如何平衡這兩種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例如在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與更具智識性、或者說更“城市化”的“X”生活之間,是如何找到契閤點的。會不會有理想與現實的碰撞?當農事繁重時,是否會影響到“X”的投入?反之亦然?我希望書中能有那些細緻入微的觀察,比如清晨的露珠如何在葉片上滾動,不同季節的泥土散發齣怎樣的氣味,或者在采摘蔬果時的那種滿足感。同時,我也期待看到作者在“X”領域中的成長與探索,那些靈感迸發的瞬間,或是剋服睏難的經曆。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是在浮躁生活中尋求一份寜靜與歸屬的指南。

評分

拿到《半農半X的生活》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即浮現齣一個畫麵:一位雙手沾滿泥土,但眼神卻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智者。我理解的“半農半X”,核心在於一種“分寸感”和“平衡術”。它不是簡單地將兩種生活割裂開來,而是將它們巧妙地融閤,互相滲透,彼此滋養。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繁重的農事勞動之餘,還能保持對“X”領域的專注和熱情。是怎樣的毅力,怎樣的熱情,纔能支撐起這樣一種看似矛盾卻又充滿瞭生命力的生活方式?我特彆想知道,在經曆瞭田間辛勞之後,作者是否會從“X”的領域中汲取靈感,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義?反之,在“X”的領域裏遇到的挑戰和思考,是否又會給農耕生活帶來新的視角和方法?我希望書中能有真實的記錄,那些不加修飾的文字,能夠傳遞齣作者在實踐過程中的喜悅、睏惑、甚至挫敗。我期待書中不僅僅是成功的經驗,更包括那些讓人跌倒又爬起來的真實故事,因為正是這些故事,纔讓“半農半X”的生活顯得如此鮮活和可觸及。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種對平凡生活裏隱藏的不平凡的探尋,是對生命力的贊頌,更是對當下社會一種極具啓發性的反思。

評分

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方式

評分

我也想過這樣的生活

評分

嚮往的生活,自給自足,悠閑自在

評分

我也想過這樣的生活

評分

很好的商品,送貨很快,好評!

評分

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方式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看《樂活》知道這本書!隨便看看,蠻舒服的!

評分

看《樂活》知道這本書!隨便看看,蠻舒服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