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强调考古发掘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田野发掘中,乐趣与枯燥同行,大意义与怀疑感伴生。所幸我们可以略过田野发掘的艰辛,从《大地湾遗址出土文物精粹》中“舒舒服服看东西”——看那些历尽艰辛的考古人给我们最终带来了怎样的精美遗产,以及它们背后的大历史。
本书为大地湾遗址考古文物精品图册。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包含五个文化期,据碳-14年代测定时代约为距今7800-4800年,上下跨越三千年左右。本图册甑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及标本,重点编排精品文物赏析,进行清晰的器物说明。
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大地湾博物馆),地处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为了有效保护大地湾古文化遗址,1986年在遗址所在地成立专门的保护结构——甘肃省秦安大地湾文物保管所,1999年更名为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科级事业单位,隶属甘肃省文化厅(省文物局)。
遗址概况…………………………………………1
Introduction of the Dadiwan site
大地湾遗址位置示意图…………………………………………3
Location of the Dadiwan site
大地湾遗址概况…………………………………………4
Introduction of the Dadiwan site
大地湾博物馆…………………………………………10
The Dadiwan Museum
六项考古之最……………………………………13
The six earliests of Dadiwan archaeology
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业标本…………………………………………15
The earliest rain-fed farming evidence in China
中国最早的彩陶…………………………………………16
T The earliest painted pottery in China
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17
The earliest character symbol in China
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18
The earliest palace architecture in China
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20
The earliest cement floor in China
中国最早的绘画…………………………………………21
The earliest painting in China
精品文物赏析…………………………………………23
Case appreciation of precious relics
大地湾一期文化……………………………………………25
The Dadiwan Phase One relics
大地湾二期文化………………………………………37
The Dadiwan Phase Two relics
大地湾三期文化……………………………………82
The Dadiwan Phase Three relics
大地湾四期文化……………………………………94
The Dadiwan Phase Four relics
大地湾五期文化……………………………………124
The Dadiwan Phase Five relics
后记………………………………………………………131
Afterword
序
甘肃在中国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中做出过重要贡献,以大地湾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灿烂的远古文明的见证,辉映着先民智慧的光芒。大地湾遗址是我国一处重要的史前聚落遗址,也是迄今为止在我省发现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自发掘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大地湾遗址距今约7800-4800年,从大地湾一期文化经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到常山下层文化,每一期文化遗存都内容丰富、特征鲜明、前后承袭和变化清晰,使西北地区新石器考古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甘肃东部史前文化建立了年代标尺。
大地湾遗址被认为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在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被称为大地湾一期文化,中国现知最早的彩陶及具记事意义的彩绘符号,就出现在大地湾一期文化,时代距今约7800年左右,与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两河流域年代相当。同时期还发现了我国最早人工种植的旱作农作物—黍,奠定了大地湾在我国农业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大地湾考古的显著特点和重要收获之一是发现了240余座房址,可谓一部史前建筑的发展史。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晚期的原始宫殿性建筑F901,其规模宏大、主次分明、结构严谨、用料考究,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前所未见的高规格建筑,F901创建了富有特色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的雏形,奠定了中国宫殿制度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其居住面采用的类似现代水泥的材料和工艺,被誉为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大地湾提供了聚落在同一个遗址内历经三千年的发展轨迹,揭示了该区域新石器时代聚落从小到大、从河边阶地扩展到山地的演进过程,其中二期各段聚落的变化、四期聚落的布局和规模,都是非常罕见的。大地湾四期聚落的宏大气势显示出它已成为清水河沿岸的中心遗址,体现出了新石器时代甘肃东部地区的聚落文明程度,显示了大地湾先民为适应环境变化及社会发展需求做出的智慧反应。为进一步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西北地区在文明形成过程的作用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每件陶、石、骨器及每处房屋、窖穴等等,均沉淀着史前时期人类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的大量信息,需要我们去深入的解读。
大地湾遗址的发掘硕果累累,是“华夏文明八千年”的代表性和支撑性文化遗存,也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大地湾遗址丰硕的考古成果转化为历史教育的素材,将古代先民创造的精美文物展示在大家面前,是我们文物工作者的使命,因此,我们精心撷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大地湾遗址文物标本约一百件,汇集成册,使之成为了解大地湾遗址丰富内涵的一个小窗口,一本能向广大观众介绍大地湾遗址的科普图书。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文明源头的窗户,其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文物图册。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止步于对“有什么”的展示,而是致力于阐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后世有何影响”。例如,书中对早期农业定居点与墓葬习俗变迁的对比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了社会结构由松散走向成熟的轨迹。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这些远古的先民们,在面对同样的自然环境时,是如何在精神层面孕育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符号的?作者的论述既尊重了考古证据的客观性,又充满了对人类早期智慧的浪漫想象,读来让人心潮澎湃,对我们从何处来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细细揣摩的珍贵文献,也是一份向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源致敬的厚礼。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对这类“精粹”类书籍抱有一丝怀疑,总觉得它们会为了追求“精美”而牺牲学术深度。然而,《大地湾遗址出土文物精粹》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学术严谨性体现在对不同时期、不同遗址层位出土文物的精确区分上,即便是那些看似普通的碎陶片,作者也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比对,并引用了最新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作为支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陶器上朱绘图案的色彩学分析,书中不仅展示了不同时期图案风格的演变,还尝试还原了古代颜料的配方,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认知。对于那些渴望深入了解陶器制作工艺的朋友来说,书中附带的几页关于制陶流程的图解流程图,堪称典范,从选土、揉泥到烧制,每一步都讲解得十分到位,足以让人对古代手工业的精湛技艺肃然起敬。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新颖,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略显枯燥的断代史叙事结构,而是巧妙地构建了几条围绕“生活”展开的线索。比如,有一章节专门聚焦于“食与器”,将陶罐、石磨盘与出土的粟、黍遗存结合起来分析,逻辑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这种主题式的编排,极大地降低了非专业人士接触高深考古理论的门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那些生活气息浓郁的陶器时所采用的文学化笔触,比如描述一个被多次修补的陶碗时,文字中流露出的对先民“物尽其用”的敬意,那种细腻的情感铺陈,让人觉得那些冰冷的石头和泥土瞬间有了温度和故事。书中还穿插了大量考古发掘现场的黑白照片,虽然清晰度不如文物照片,但它们提供了无价的语境,让你能直观地理解这些宝物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们埋藏于地下的原始状态是怎样的。这种“现场感”的营造,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险的乐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黄土高原之上,参与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挖掘工作。
评分这本《大地湾遗址出土文物精粹》的出版,对于考古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其中,那种感觉就像是亲手触摸到了五千多年前的黄土文明。首先,装帧设计就极为考究,封面采用的哑光处理,配上那几件标志性陶器的局部特写,透露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内页的印刷质量无可挑剔,高清晰度的彩图将那些彩绘陶器上的几何纹饰、动物图案还原得栩栩如生,色彩的过渡和纹理的细节都纤毫毕现,即便是通过图片,也能感受到泥土与火焰的对话。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件文物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铭文和尺寸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社会生活图景。比如,对那些磨制精良的石斧和石刀的解读,让我得以想象先民们如何依赖这些工具开垦荒地、建造家园,那种朴素而坚韧的生命力似乎隔着千年依然可以触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文物图录,更是一部微缩的史书,将宏大的史诗浓缩在了每一件小小的器物之中,让人在赞叹古人技艺的同时,更对早期农业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每页的留白恰到好处,让眼睛在繁复的细节中得以喘息,阅读起来丝毫不感到拥挤或压迫。它巧妙地平衡了图像的冲击力和文字的阐释力。例如,在展示那些造型奇特的“人面器”时,版面设计特意采用了四周环绕式布局,将器物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集合在一起,并配以简洁有力的文字说明,这种布局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三维物体的空间想象能力。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过渡页上采用的留白处理,只印上大地湾遗址的地理坐标和一句意味深长的引文,这种克制的美学,反而凸显了主体文物的震撼力。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冰冷,也不像某些大众读物那样轻浮,它精准地找到了一个高雅且易懂的平衡点,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考古的读者,也能被其深邃的文化内涵所吸引,并且愿意沉下心去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