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论述了齐鲁文化中的廉政思想的产生、发展、丰富和成熟的过程。资料详实、文笔通俗,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避免了学术研究的艰涩,对于充分深入和全方位地开掘与阐发了齐鲁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对推进当前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
齐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构建和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们确立和丰富了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一、民本理念。?二、尚贤、举贤、任贤的思想。?三、“德主刑辅”“宽猛相济”的行政理念。?四、 “不分贵贱亲疏,一断于法”的法制观念。五、反腐败的思想。六、好皇帝和清官意识。七、特别重视官员自律意识的培养。
孟祥才(1940—?),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两次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 20 多家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 21 部,主编、合著、参编著作 28 部,在《光明日报》《文史哲》 《文物》 《中国史研究》 《历史教学》《孔子研究》《史学月刊》等 50 余种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 280 余篇。有关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社科规划项目一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著作奖、山东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名家推荐:
齐鲁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齐鲁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一书,全面系统深入地梳理和评判了齐鲁五千年历史上的廉政思想,不仅对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积极意义,而且更可以为当前我国反腐倡廉的政治实践提供有益资鉴。
——山东师范大学 安作璋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内涵博大精深,其中的廉政思想更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一书,在翔实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充分深入和全方位地开掘与阐发了齐鲁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对推进当前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白钢
??腐败是文明社会的孪生姊妹,所以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开掘和弘扬历史上的廉政思想,对照今日那些与历史上何其相似乃至变本加厉的腐败现象,更能让世人警醒和感悟。《齐鲁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一书,立足现实,回眸历史,展示传统精华,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我们的反腐实践更加坚实有力,更加富有成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王春瑜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关于古人智慧的一种全新审视。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回望那些古老的思想,总会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敬畏感。本书所呈现的齐鲁地区独特的文化土壤,孕育出的廉政理念,在我看来,是一种根植于民族基因深处的价值追求。作者在分析这些思想时,并没有回避其历史局限性,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民本思想”与廉政之间内在联系的论述,它清晰地表明,真正的廉政,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民,保障人民的福祉。书中引用了大量古籍文献,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看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如何用诗词歌赋来赞美清官,又如何用他们的笔墨来鞭挞贪腐,这种文化上的传承和影响,让我看到了廉政思想在民间和知识阶层中的广泛传播。书中对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例如古代的监察机制和问责制度的介绍,也让我对古代政治的精细化运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像一部浓缩的古代廉政史,让我得以在短时间内领略其风貌。
评分坦白说,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廉政”这个词的理解还比较片面,仅仅停留在“不贪污腐败”的层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廉政思想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涵盖了官员的品德修养、责任担当、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多个维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慎初”、“慎独”、“慎微”等人生修养的论述,这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却是古代圣贤对个体道德约束的深刻洞察。作者通过对这些理念的阐释,让我看到了廉政并非仅仅是外部的强制,更是内在的自觉和长期的修炼。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例如官员在面临重大决策时的道德困境,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困境中坚守廉洁,让我对“廉政”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廉政,是一种全方位的自我要求,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精炼,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让我不得不放慢阅读的速度,仔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字句。这种静心阅读的体验,也让我从喧嚣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获得了一种内心的平静。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次关于“传承”的深刻思考。我一直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与那些代代相传的优秀文化基因密不可分,而廉政思想无疑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书将齐鲁这片文化沃土与廉政思想的紧密联系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让我看到了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独特廉政文化。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他们的功绩,更是深入剖析了他们廉政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实践特点。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一些古代教育思想对廉政文化形成的影响的论述,例如,书籍如何通过对年轻一代的品德熏陶,来塑造其未来为官的操守。这种教育与政治的结合,让我看到了古代社会对于廉政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书中还探讨了廉政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它如何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动态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廉政思想的生命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与作者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了一次探险,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感到新奇和震撼。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向我传授着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结构和叙述方式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说教模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案例,将抽象的廉政理念具象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古代官员的典型事迹的描写,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物,他们的清正廉洁、勤勉为民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比如,书中对包拯的生动刻画,不仅展现了他铁面无私的断案风格,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公平正义观,以及这种观念如何成为他廉政为官的基石。我从中体会到,廉政并非仅仅是制度的约束,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自觉。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许多古代官员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的内心挣扎,这种描写非常有代入感,让我得以理解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选择与担当。作者善于捕捉细节,通过对一些细微之处的描绘,例如官员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来展现他们的品格和操守,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那些官员们一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同思考他们面临的困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廉政思想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更加深入骨髓。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在我对中国古代历史和哲学思想产生浓厚兴趣的这段时期。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越时空、影响至今的思想流派感到好奇,而《齐鲁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书中的内容,如同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齐鲁大地上那些朴实而深刻的智慧。我尤其被其中关于“仁政”和“德治”的论述所吸引,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古代圣贤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他们的统治实践中,并如何试图通过道德感化来维护社会秩序。书中对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让我对古代社会的运作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书中关于管仲在齐国推行改革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在那个时代,如何将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并通过一套相对公平的制度来促进国家繁荣。此外,书中对儒家和法家思想在廉政实践中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这种比较性的视角非常有启发性,让我看到了不同学派在治国理政上的不同侧重,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面貌。虽然书中提及的一些历史典故我之前有所耳闻,但作者的解读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让我能够从更宏观、更深邃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意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不失文采,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人文的关怀,让我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阅读氛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