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史文化风貌丛书:古城汉阳

武汉历史文化风貌丛书:古城汉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时汉 著
图书标签:
  • 武汉
  • 汉阳
  • 历史
  • 文化
  • 风貌
  • 古城
  • 地方志
  • 城市研究
  • 湖北
  • 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5821129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366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武汉历史文化风貌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3
字数:3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汉阳这片神奇的土地,历经沧海桑田之变,由夏而商初现城市曙光,以江汉朝宗为主弦律,人文景观峙龟山,漾月湖,城邑文明逾千年。征战硝烟过后,街衢巷陌依然。历来商贸物产、园林寺观、文教民俗,皆卓尔不凡。更以“汉阳造”工业重镇闻名于世。
  《武汉历史文化风貌丛书:古城汉阳》爬梳史籍,踏访遗存,以现代眼光再现“凤凰山下汉阳城”,蕴含作者寓居多年的情怀,是有史以来**本汉阳风物志。

作者简介

罗时汉,主任编辑、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城市文化系列长篇《白沙洲芦家》《城市英雄》《武汉往事》《百年汉阳造》等,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神奇土地
第一节 沧海桑田说汉阳
第二节 由夏而商现曙光
第三节 汉水流变观朝宗

第二章 人文景观
第一节 汉阳文峰峙龟山
第二节 琴台古乐漾月湖
第三节 郎官湖连鹦鹉洲

第三章 城邑文明
第一节 郡府舆图与隶属
第二节 山水鳞集古城堡
第三节 江夏鲁山汉阳城
第四节 城垣兴废越千年

第四章 征战硝烟
第一节 赤壁战火映江红
第二节 由元至清多战事
第三节 辛亥阳夏保卫战

第五章 街衢巷陌
第一节 小巧玲珑汉阳城
第二节 江汉边上人家多
第三节 无限风光在城西

第六章 园林寺观
第一节 园林殊胜山水间
第二节 汉阳城外寺院多
第三节 翠微妙境归元寺

第七章 商贸物产
第一节 港埠文明历沧桑
第二节 武汉三镇鼎足立
第三节 物产丰饶购销旺
第四节 日晒黄金鹦鹉洲

第八章 文教民俗
第一节 历代文风沐古城
第二节 传奇汉商李本忠
第三节 中西融合近代化
第四节 民风民俗称淳朴

第九章 工业重镇
第一节 横空出世“汉阳造”
第二节 工业长廊沿汉水
第三节 机器业与造船业

后记

前言/序言

  历史是城市的记忆,一页风云,见证一段文明的演进轨迹。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抹风情,彰显一方水土的气质神韵。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武汉就像一叶扁舟,划出了一道又一道年轮,一划就是煌煌三千五百载。两江三镇,是她的自然身份;白云黄鹤,是她的诗意化身;凤舞九天,是她的精神图腾;楚风汉韵,是她的厚重底色;人才辈出,是她的耀世光芒。伴随着长江汉水的潮起潮落,武汉的人文历史亘古流传,恰如穿城而过的两江之水,奔流向东,绵绵不息。
  品味武汉,这里有道不尽的岁月沧桑、历史悠长。从商代盘龙城开启城市文明之光,到三国夏口城构筑武昌古城之始;从明末汉口镇跻身“天下四大名镇”之列,到清末汉口港享有“东方茶港”之誉;从辛亥首义之城到全民抗战中心;从我国近代工业重要发祥地,到新世纪享誉世界的中国光谷……
  品鉴武汉,这里有赏不够的名胜古迹、文物璀璨。漫步三镇,徜徉武昌昙华林、汉阳古琴台、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或以古朴清幽而著称,或因异域风情而惊艳,传递的是悠远凝重的城市历史,演绎的是绚丽多彩的汉派文化。归元佛刹、汉阳铁厂、八七会址、江汉关大楼……如同珠玉般镶嵌在江城,或浓缩一段历史,或诉说一则往事,衬托出城市的古韵流芳。
  品读武汉,这里有吟不完的诗词歌赋、文采风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武汉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借两江春水,汇百里风光,咏千古诗章。屈原的“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每一句都是脍炙人口的绝唱,每一首都是永恒传世的经典,闪耀文学光芒,绽放城市华章。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留下了“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不朽诗句,写尽了大武汉气吞山河的雄浑气势。
  历史需要铭记,文脉自当传承。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守护先人的馈赠、延续城市记忆、彰显武汉魅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武汉人民有责任呵护城市历史文化基因,护其貌、扬其韵、传其神、铸其魂,推动历史遗存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和谐共生。
  怀古以励志,掩卷当奋发。让我们追寻历史脚步,走进岁月深处,激扬家国情怀,书写大武汉未来。
古城汉阳:一部流淌的时光史诗 汉阳,这座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之地的古老城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与璀璨的文化光辉。它不仅仅是武汉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中一个行政区划的名称,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时光史诗,诉说着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无数故事的跌宕起伏。从历史的深邃长河中捞取一枚枚闪耀的珍珠,我们得以窥见汉阳古城的过往风貌,感受其独具的魅力与神韵。 一、 溯源:历史长河中的汉阳之名 “汉阳”之名,最早可追溯至东汉。史书载,汉献帝刘协因避董卓之乱,曾迁都于此,故称“汉阳”,意为“汉水之阳”。此后,“汉阳”便成为这片土地的标志性名称,伴随其一同经历朝代更迭,见证时代变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阳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三国时期,这里曾是曹操与孙刘联军对峙的前线,留下了无数烽火连天的传说。唐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汉阳逐渐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明清之际,这里更是名副其实的“楚中繁地”,商贾云集,百业兴旺。近现代以来,汉阳更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为民族复兴贡献了巨大力量。 二、 沧桑:古老遗迹中的文明印记 行走在汉阳的土地上,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触碰到历史的脉搏。无数古老的遗迹,或巍峨耸立,或静默伫立,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汉阳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晴川阁: 作为“天下四绝”之一的晴川阁,是汉阳古城的核心地标。它依江而建,面临鹦鹉洲,与黄鹤楼遥遥相望,构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丽画卷。这座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古建筑,经历了多次毁坏与重建,每一次的重生都凝聚着汉阳人民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登临阁楼,俯瞰滚滚长江,遥想古人凭栏远眺,抒发豪情,那份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晴川阁不仅仅是一处建筑,更是汉阳这座城市精神的象征。 归元寺: 坐落于汉阳龟山之麓的归元寺,是佛教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寺院,素有“汉阳归元寺,中国活佛殿”的美誉。寺内香火鼎盛,古树参天,佛像庄严,钟声悠扬,为古城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寺内最著名的“五百罗汉堂”,雕塑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归元寺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汉阳人民的精神寄托,承载着汉阳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铁门关: 汉阳城墙上的重要关隘,铁门关曾是抵御外敌的重要军事设施。虽然历经战火,大部分城墙已不复存在,但残存的断壁残垣,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雄关的巍峨气势,想象士兵们在此驻守的场景。它默默地见证了汉阳的军事变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印记。 古城墙遗址: 尽管大多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但汉阳城墙的遗址,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仍然是我们追寻古城轨迹的重要线索。这些残存的城墙,仿佛是汉阳古老身体上留下的伤痕,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与抗争。 名贤故里: 汉阳孕育了无数历史名人。三国时期的孙权、周瑜,唐代诗人崔颢,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以及近现代的无数革命志士,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或出生于斯,或生活于斯,或在此为国捐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共同构成了汉阳丰富的人文景观。 三、 传承:文化基因中的血脉延续 汉阳的历史文化,并非仅仅停留在古老的建筑和遗迹之中,它更深深地根植于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精神气质之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市井风情: 汉阳的老街巷,如月湖畔的马沧湖、鹦鹉洲边的老码头,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韵味。穿梭于这些小巷,可以看到老式建筑的青砖黛瓦,听到市井的叫卖声,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里的居民,依然保留着一些传统的习俗,他们的生活方式,仿佛是古老汉阳的缩影。 手工艺: 汉阳曾是著名的手工艺集散地,许多传统手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例如,精美的漆器、竹编、剪纸等,都曾是汉阳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承载着汉阳人民的智慧和审美。 戏曲与民俗: 汉阳的戏曲文化,如汉剧、楚剧等,都曾在这里繁荣发展,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享受。传统的节庆活动,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依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仪式和习俗,体现了汉阳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工业记忆: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汉阳的工业发展史同样是一部鲜活的文化篇章。汉阳造枪炮厂、汉阳铁厂等,这些曾经轰鸣的机器,如今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们留下的工业遗产,如厂房遗址、设备模型等,依然是汉阳独特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这座城市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见证。 四、 展望:古韵新生的时代华章 如今的汉阳,在现代化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古老的遗迹与现代的建筑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和谐共存。 它不再仅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未来的希望。在保护和传承古老文化的同时,汉阳也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modern 化的城市建设,不断优化的城市环境,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兴产业,都为这座古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古城汉阳”,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是一个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地方。它让我们回溯历史,感受文明的脉搏;它让我们连接过去,理解当下;它更让我们憧憬未来,期待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出更加辉煌的时代华章。 这本《古城汉阳》图书,旨在深入挖掘和展现这座古老城池的历史文化风貌,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多姿多彩的汉阳。它将带领我们一同走进汉阳的千年时光,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古城汉阳》这个名字,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关于汉阳的地理演变和城市规划的细节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认为,一座城市的形态,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的规划所决定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汉阳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地理边界是如何变化的,它的河流、山脉等自然条件是如何影响其发展的。我特别想了解,汉阳在历史上是如何进行城市规划的?那些古老的街道是如何布局的?有哪些重要的建筑遗址,它们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古地图或者复原图,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看到汉阳的城市变迁。此外,我也对汉阳在历史上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很感兴趣,比如它在长江航运、陆路交通等方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地理和交通上的优势,又是如何促进了汉阳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我想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汉阳这座城市的物质基础和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认识它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那一抹复古的色彩和古城轮廓的剪影,就足以勾起我对汉阳这座千年古城的无限遐想。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感受汉阳古韵的读物,而这本书的名字——《古城汉阳》,似乎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把钥匙。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讲述汉阳从三国时期的江夏郡,到历代王朝的演变,那些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些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能否在书中得到生动的呈现?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机遇,让汉阳在漫长的岁月中,孕育出如此丰富的文化积淀。尤其是那些古老的街巷,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建筑,它们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看到文字的记载,更能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能听到古人在街头巷尾的交谈,能闻到当年市井的烟火气。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我心中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汉阳。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装帧和排版,非常有考究,纸张的触感和字体的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品质的追求,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更加充满了信心。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一座城市细微之处的作品情有独钟,而《古城汉阳》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宏观的历史事件,而是能够触及到这座城市更深层、更细致的肌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汉阳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比如那些古老的寺庙、古老的城墙、古老的书院,甚至是一些寻常巷陌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老房子,它们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信息?在书中,我期待看到关于汉阳古代的城市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商业、文化、政治中心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另外,对于那些曾经活跃在汉阳这片土地上的文人墨客、商贾巨贾,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记?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又对汉阳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详细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汉阳这座城市的过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古城汉阳》这本书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汉阳的现代印象,比如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它作为重要城市的功能,但名字中的“古城”二字,又让我立刻联想到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一直对那种能够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的著作很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过去的汉阳,更能让我看到,那些古老的文化和历史,是如何渗透到如今的汉阳,并对其产生影响的。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连接古今的元素,比如一些依然保留着古老风貌的街区,一些依然传承着古老技艺的手工艺人,甚至是一些与历史名人相关的现代景点。我想知道,汉阳的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那些古老的建筑,在现代生活中是否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在现代的汉阳街头巷尾,寻找到那些隐藏的古老痕迹,从而获得一种跨越时空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很有潜力,能够帮助我重新认识汉阳,发现它身上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独特魅力。

评分

看到《古城汉阳》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关于这座城市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我一直觉得,一个城市的真正魅力,往往藏在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和那些世代传承的习俗之中。《古城汉阳》这个名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触及到这些比较“接地气”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讲述汉阳的那些传说故事,比如关于它的建城传说,关于那些历史人物的奇闻异事,甚至是关于一些古老的节日习俗的由来。我想知道,这些故事是如何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它们又反映了汉阳人民怎样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汉阳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塑造这座城市的。另外,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汉阳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比如那些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那些独特的民俗活动,它们是否能够在这本书中得到一些篇幅的介绍?这样的内容,对于我来说,比单纯的历史事件记载更能打动我,更能让我对汉阳产生一种深切的共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