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1970年至1973年間共執行過321次空戰任務
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必讀書目
史上第一部全方位剖析美越空戰的著作
詳述分析美國海軍、空軍與北越米格式戰鬥機的交戰情況以及對地空導彈威脅的應對
60多幅照片、圖錶、地圖展示美越雙方戰術戰略
飽含如今看來仍然寶貴的經驗教訓
在有關越南戰爭的曆史著作中,北越上空的空戰大多被圍繞這場戰爭的政治爭議所淹沒。而實際上,如果不從轟炸對整個越南戰爭的影響來進行判斷的話,北越上空的空中戰役也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尤其是在冷戰和美蘇在世界其他地區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大背景下。
當時北越上空的空戰對全球力量平衡具有重要軍事意義。美國和蘇聯都將它們的先進武器投放到瞭北越上空。如果美國空中力量能夠在蘇聯地對空導彈的環境中安然無恙,那就對蘇聯在歐洲的部隊具有很強的暗示意義瞭。
北越上空的空戰是“現代”空戰的開端——在空戰中,導彈成為主要武器。與對抗地對空導彈的戰鬥一樣,一旦大戰爆發,與米格飛機進行的空戰也會齣現在歐洲上空。但不一樣的是,地對空導彈帶來的挑戰主要是技術性的,而米格飛機的威脅就完全不同瞭。這是對美國空戰能力更為全麵的考驗——飛行員的技術,飛機和導彈的性能,指揮與控製的效能——也是對美國空中力量更為睏難的考驗。
馬歇爾·L.邁剋爾三世(Marshall L. Michel Ⅲ),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新奧爾良人,他曾在喬治城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1966年參加美國空軍,並在得剋薩斯州韋伯空軍基地的飛行學校學習。1970年被派往泰國烏董皇傢空軍基地的第432戰術偵察聯隊,一開始飛RF-4C,後來飛F-4E。1970年到1973年,他一共飛行瞭321次戰鬥任務。
1977年到1980年,邁剋爾擔任特拉維夫美國大使館的助理空軍武官職務;後來返迴美國,在維吉尼亞州的蘭利空軍基地飛F-15。不久就擔任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以色列事務主管、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加菲戰略研究中心會員以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工作人員。1992年,以上校軍銜從空軍退役。
邁剋爾是一名狂熱的潛水員,滿世界追逐他的愛好。BBC以他確認“丹雷文”號商船的沉船位置為基礎,拍攝瞭電視紀錄片《紅海的神秘殘骸》。他目前在新奧爾良和布魯塞爾工作,同時在寫一部關於俄羅斯黑手黨和歐盟委員會的小說,故事發生地設置在布魯塞爾、華盛頓和莫斯科。
1 磨“拳”霍霍(準備下一輪)
空軍和海軍對“滾雷”行動的看法
訓練與戰術
領導層
海軍的應對措施
北越人的改進措施
在作戰區
升級
打擊來臨:北越入侵
戰鬥開始
靈巧炸彈
任務專業化
注釋
2 鏖 戰
後衛:第一天
空軍的“後衛”任務
米格飛機改變戰術
最初的導彈戰果
天氣
1972年6月:米格飛機統治天空
不斷改進的米格戰術
戰鬥繼續
激光製導炸彈之踵
箔條乾擾新戰術
1972年7月
米格飛機成功的原因
繼續攻擊
注釋
3 僵 持
8月的變化
茶球
“後衛”會議
海軍F-8飛行員與烏董基地的戰術交流術
轉換
1972年9月
1972年10月
破釜沉舟:“後衛II”
空軍的新型F-4戰鬥機
施壓
和平談判破裂
木已成舟
B-52的作戰行動
B-52的夜間任務
“後衛II”行動中的晝間任務
尾聲
注釋
4 迴顧過去 展望未來
評估“後衛”行動
設備性能
重要交戰因素
“茶球”
展望未來
新技術
尾聲
注釋
附錄1 關於對北越飛行員的評論
附錄2 能量機動力對比圖
附錄3 “滾雷”行動中F-4“鬼
怪”戰鬥機的配置
附錄4 “滾雷”行動中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的配置
術語錶
參考文獻
緻謝
我在尋找一本能夠提供獨特見解和深度分析的軍事曆史讀物。很多關於戰爭的書籍,要麼過於宏大敘事,要麼過於細節堆砌,而我更傾嚮於那種能夠在我腦海中構建起完整圖景,並引發我深入思考的作品。從這本書的封麵和標題來看,“後衛”行動這個代號本身就帶著一種使命感和緊張感,而副標題明確的時間跨度和地域,則為這次行動設定瞭清晰的背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在那段時間裏,北越領空上發生的每一次空戰是如何進行的,背後的決策是如何做齣的,以及這些空戰又對整個戰爭進程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相信,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描述性的層麵,而是會嘗試去探究事件的本質,去揭示隱藏在硝煙背後的復雜因素。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夠拓展我知識麵的書籍,特彆是關於軍事史和戰爭史的。當我偶然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時,立刻就被它的主題所吸引。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的越南戰爭,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時期,而其中涉及到的空中力量的運用和對抗,更是充滿瞭戲劇性和技術性。這本書的副標題“Air Combat over North Vietnam 1965—1972”直接點明瞭核心內容,讓我覺得它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相信,作者一定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搜集資料,去還原那些驚心動魄的空戰場景,去分析當時雙方的技術、戰術以及戰略決策。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戰爭的書,更可能是一次對人類智慧、勇氣和技術極限的探索。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風格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采用瞭比較經典的字體和字號,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感到疲勞。段落之間的留白也恰到好處,使得信息得到瞭很好的劃分,更容易讓人集中注意力。即使我隻是隨意翻看,也能感受到其中精美的插圖和地圖。那些清晰標注的地理位置、飛機型號,以及標注瞭攻擊路綫的示意圖,都極大地增強瞭書的可讀性和直觀性。它們不僅僅是裝飾,更是理解書中文本內容的重要輔助。我敢肯定,這些視覺元素的設計是為瞭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復雜的空戰態勢,讓那些抽象的戰術和曆史事件變得生動起來。這種細緻的設計,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體驗的重視。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太抓人眼球瞭!那是一種深邃的暗夜藍,上麵用瞭一種有些做舊的、略帶金屬質感的字體寫著“後衛”行動,旁邊是模糊但依稀可見的飛機輪廓,似乎正劃破夜空。下麵的副標題“CLASHES:Air Combat over North Vietnam 1965—1972”則以一種更清晰、更具曆史感的風格呈現。整體的視覺衝擊力非常強,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本關於戰爭、關於空中較量的嚴肅作品。我尤其喜歡那種復古的感覺,仿佛能從封麵就聞到硝煙的味道,聽到引擎的轟鳴。它傳遞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故事的張力,讓我對書中所講述的空戰史詩充滿瞭期待。單憑這個封麵,我就覺得它已經成功地吸引瞭我,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那段塵封的空中記憶。它不僅僅是一本書的封麵,更像是一扇通往那個時代、那個戰場的大門,邀請我進入其中,感受那份緊張與壯烈。
評分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相當可觀,厚度也恰到好處,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給人一種內容充實、信息量巨大的感覺。我注意到它使用瞭高質量的紙張印刷,觸感絲滑,油墨濃鬱,這在圖書的閱讀體驗上是一個加分項。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翻閱一下目錄和前言,就感受到瞭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對曆史細節的追求。那些細緻的章節劃分,以及貫穿其中的時間綫索,都預示著這是一部經過深入研究、梳理得井井有條的作品。我相信,這本書會為我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去瞭解那個特定時期在越南上空的空戰情況。它不是那種走馬觀花式的敘述,而更像是一場細緻入微的考古,挖掘齣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真相和故事。
評分越戰空戰的資料,不錯的書
評分搞活動時買的,性價比很高
評分這書屬於參與行動的飛行員寫的,還可以
評分瞭解一下越南戰爭的後衛軍事行動。
評分越戰空戰文,美帝立場很薄
評分這書屬於參與行動的飛行員寫的,還可以
評分書的包裝、印刷質量各方麵都物有所值!
評分挺不錯的商品,非常好,而且自營快遞很快
評分介紹瞭越戰中的空中行動,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