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1970年至1973年间共执行过321次空战任务
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必读书目
史上第一部全方位剖析美越空战的著作
详述分析美国海军、空军与北越米格式战斗机的交战情况以及对地空导弹威胁的应对
60多幅照片、图表、地图展示美越双方战术战略
饱含如今看来仍然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有关越南战争的历史著作中,北越上空的空战大多被围绕这场战争的政治争议所淹没。而实际上,如果不从轰炸对整个越南战争的影响来进行判断的话,北越上空的空中战役也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尤其是在冷战和美苏在世界其他地区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的大背景下。
当时北越上空的空战对全球力量平衡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美国和苏联都将它们的先进武器投放到了北越上空。如果美国空中力量能够在苏联地对空导弹的环境中安然无恙,那就对苏联在欧洲的部队具有很强的暗示意义了。
北越上空的空战是“现代”空战的开端——在空战中,导弹成为主要武器。与对抗地对空导弹的战斗一样,一旦大战爆发,与米格飞机进行的空战也会出现在欧洲上空。但不一样的是,地对空导弹带来的挑战主要是技术性的,而米格飞机的威胁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对美国空战能力更为全面的考验——飞行员的技术,飞机和导弹的性能,指挥与控制的效能——也是对美国空中力量更为困难的考验。
马歇尔·L.迈克尔三世(Marshall L. Michel Ⅲ),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新奥尔良人,他曾在乔治城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1966年参加美国空军,并在得克萨斯州韦伯空军基地的飞行学校学习。1970年被派往泰国乌董皇家空军基地的第432战术侦察联队,一开始飞RF-4C,后来飞F-4E。1970年到1973年,他一共飞行了321次战斗任务。
1977年到1980年,迈克尔担任特拉维夫美国大使馆的助理空军武官职务;后来返回美国,在维吉尼亚州的兰利空军基地飞F-15。不久就担任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以色列事务主管、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加菲战略研究中心会员以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工作人员。1992年,以上校军衔从空军退役。
迈克尔是一名狂热的潜水员,满世界追逐他的爱好。BBC以他确认“丹雷文”号商船的沉船位置为基础,拍摄了电视纪录片《红海的神秘残骸》。他目前在新奥尔良和布鲁塞尔工作,同时在写一部关于俄罗斯黑手党和欧盟委员会的小说,故事发生地设置在布鲁塞尔、华盛顿和莫斯科。
1 磨“拳”霍霍(准备下一轮)
空军和海军对“滚雷”行动的看法
训练与战术
领导层
海军的应对措施
北越人的改进措施
在作战区
升级
打击来临:北越入侵
战斗开始
灵巧炸弹
任务专业化
注释
2 鏖 战
后卫:第一天
空军的“后卫”任务
米格飞机改变战术
最初的导弹战果
天气
1972年6月:米格飞机统治天空
不断改进的米格战术
战斗继续
激光制导炸弹之踵
箔条干扰新战术
1972年7月
米格飞机成功的原因
继续攻击
注释
3 僵 持
8月的变化
茶球
“后卫”会议
海军F-8飞行员与乌董基地的战术交流术
转换
1972年9月
1972年10月
破釜沉舟:“后卫II”
空军的新型F-4战斗机
施压
和平谈判破裂
木已成舟
B-52的作战行动
B-52的夜间任务
“后卫II”行动中的昼间任务
尾声
注释
4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评估“后卫”行动
设备性能
重要交战因素
“茶球”
展望未来
新技术
尾声
注释
附录1 关于对北越飞行员的评论
附录2 能量机动力对比图
附录3 “滚雷”行动中F-4“鬼
怪”战斗机的配置
附录4 “滚雷”行动中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的配置
术语表
参考文献
致谢
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相当可观,厚度也恰到好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内容充实、信息量巨大的感觉。我注意到它使用了高质量的纸张印刷,触感丝滑,油墨浓郁,这在图书的阅读体验上是一个加分项。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一下目录和前言,就感受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历史细节的追求。那些细致的章节划分,以及贯穿其中的时间线索,都预示着这是一部经过深入研究、梳理得井井有条的作品。我相信,这本书会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了解那个特定时期在越南上空的空战情况。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叙述,而更像是一场细致入微的考古,挖掘出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相和故事。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拓展我知识面的书籍,特别是关于军事史和战争史的。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立刻就被它的主题所吸引。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的越南战争,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时期,而其中涉及到的空中力量的运用和对抗,更是充满了戏剧性和技术性。这本书的副标题“Air Combat over North Vietnam 1965—1972”直接点明了核心内容,让我觉得它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相信,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资料,去还原那些惊心动魄的空战场景,去分析当时双方的技术、战术以及战略决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更可能是一次对人类智慧、勇气和技术极限的探索。
评分我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独特见解和深度分析的军事历史读物。很多关于战争的书籍,要么过于宏大叙事,要么过于细节堆砌,而我更倾向于那种能够在我脑海中构建起完整图景,并引发我深入思考的作品。从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来看,“后卫”行动这个代号本身就带着一种使命感和紧张感,而副标题明确的时间跨度和地域,则为这次行动设定了清晰的背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在那段时间里,北越领空上发生的每一次空战是如何进行的,背后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这些空战又对整个战争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相信,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而是会尝试去探究事件的本质,去揭示隐藏在硝烟背后的复杂因素。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采用了比较经典的字体和字号,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感到疲劳。段落之间的留白也恰到好处,使得信息得到了很好的划分,更容易让人集中注意力。即使我只是随意翻看,也能感受到其中精美的插图和地图。那些清晰标注的地理位置、飞机型号,以及标注了攻击路线的示意图,都极大地增强了书的可读性和直观性。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理解书中文本内容的重要辅助。我敢肯定,这些视觉元素的设计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空战态势,让那些抽象的战术和历史事件变得生动起来。这种细致的设计,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重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眼球了!那是一种深邃的暗夜蓝,上面用了一种有些做旧的、略带金属质感的字体写着“后卫”行动,旁边是模糊但依稀可见的飞机轮廓,似乎正划破夜空。下面的副标题“CLASHES:Air Combat over North Vietnam 1965—1972”则以一种更清晰、更具历史感的风格呈现。整体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关于战争、关于空中较量的严肃作品。我尤其喜欢那种复古的感觉,仿佛能从封面就闻到硝烟的味道,听到引擎的轰鸣。它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故事的张力,让我对书中所讲述的空战史诗充满了期待。单凭这个封面,我就觉得它已经成功地吸引了我,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那段尘封的空中记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封面,更像是一扇通往那个时代、那个战场的大门,邀请我进入其中,感受那份紧张与壮烈。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好!!!!!!
评分不错
评分挺不错的商品,非常好,而且自营快递很快
评分儿子喜欢的书他说好
评分书的包装、印刷质量各方面都物有所值!
评分好书内容丰富,特价入手,值
评分从美国人的视角来解读另一个越南战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