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l 诗人的散文语:学者的散文,阳刚与阴柔并工,知性与感性共济,文言与白话交融,体现深厚的文化背景,学者修养和才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
l 精编“余选”:《左手的掌纹》囊括了作者五十年间散文创作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论入选作品的跨度之长,数量之多,本书当属迄今为止所出的“余选”。
l 离散者的心路历程:《左手的掌纹》中有对故乡、亲人的魂牵梦萦,也有对温馨家庭生活的生动描摹;有对艺术和阅读的切身感悟,也有对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还有追忆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多彩游记,尽显人生百味。
散文集《左手的掌纹》精选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无论篇幅与文体都不拘一格。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编选者从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出发,整体勾勒出这位活跃在当代世界华文之林中的文学巨擘,从浪迹天涯到誉满中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内容简介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这是文坛对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公认的形容。而今,余老又用他的左手为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神大餐,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选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无论篇幅与文体都不拘一格。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编选者从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出发,整体勾勒出这位活跃在当代世界华文之林中的文学巨擘,从浪迹天涯到誉满中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这些散文随笔,叙事、抒情、议论自成一家,激情奔放,叙事精当,思路开阔,人情练达,知识渊博,读来美不胜收。
作者简介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余光中作品多产,风格多变,近年在大陆各地出版的诗选、散文选、评论选、翻译等书,近二十种。余氏所得奖项,包括各种文学奖的诗歌奖、金鼎奖的歌词奖与主编奖、时报新诗奖、吴三连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年度*佳书奖(1994、1996、1998、2000);大陆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余光中诗选);香港的年度十大好书、霍英东成就奖、200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精彩书评
“无论如何,受过写诗锻炼的人来写散文,总应该有点‘出险入夷’的感觉。”
——余光中
“一位诗人对于文字的敏感,当然远胜于散文家。”
——余光中
“余光中右手写涛,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梁实秋
“(余光中)第*个揭橥变革五四现代散文的旗帜……气势宏大,语言犹如阅兵方阵,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并具有深刻的幽默感”
——楼肇明
目录
《左手的掌纹》旧版序言/001
第一辑 蒲公英的岁月
石城之行/003
落枫城/010
登楼赋/017
蒲公英的岁月/023
听听那冷雨/030
第二辑 开卷如开芝麻门
猛虎与蔷薇/039
书斋?书灾/043
夜读叔本华/050
凡高的向日葵/053
壮哉山河/059
第三辑 凭一张地图
凭一张地图/65
德国之声/68
红与黑/78
山色满城/89
不流之星/99
第四辑 幽默的境界
给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109
幽默的境界/113
假如我有九条命/117
我是余光中的秘书/121
戏孔三题/127
第五辑 日不落家
山盟/133
我的四个假想敌/143
日不落家/150
萤火山庄/158
失帽记/165
第六辑 落日故人情
朋友四型/173
文章与前额并高/176
何曾千里共婵娟/184
另一段城南旧事/188
西湾落日圆/194
第七辑 自豪与自幸
自豪与自幸/209
从母亲到外遇/216
黄河一掬/222
金陵子弟江湖客/227
八闽归人/239
编后记/245
精彩书摘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中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有猛虎,才能创造慷慨悲歌的英雄事业;涵蕴耿介拔俗的志士胸怀,体贴入微;有蔷薇才能看到苍蝇搓脚,蜘蛛吐丝,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芽,才能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蔷薇,猛虎变成了菲力斯旦(Philistine);微猛虎,蔷薇变成了懦夫。韩黎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二十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已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
前言/序言
左手的掌纹 一、 故事的序章:命运的低语 《左手的掌纹》并非一本简单的故事集,更像是一本由无数细碎的人生片段串联而成的命运画卷。它捕捉了那些不经意间流淌在时间长河中的点点滴滴,那些被淹没在喧嚣日常下的微小却深刻的情感。书名“左手的掌纹”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的预示,左手,常被认为承载着情感、内在的自我,而掌纹,则是我们生命轨迹的无声记录,交错纵横,诉说着不为人知的过去与未来的可能。 故事的开端,并非轰轰烈烈的事件,而是那些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场景。清晨的街角,一个习惯性地眯着眼睛喝咖啡的年轻人,他的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午后公园里,一位老者静静地望着池塘,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指尖轻触水面,仿佛在抚摸着逝去的时光。又或者,是深夜里,一封迟迟未寄出的信件,字迹潦草,却饱含着一个压抑了太久的秘密。这些零散的画面,如同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星辰,在读者心中悄然点亮,预示着一场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选择的深邃探索即将展开。 故事的叙事者,并非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而是更加贴近读者,仿佛就在你我身边,用一种近乎呢喃的语调,娓娓道来。他(她)没有试图去定义对错,也没有去评判好坏,只是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去观察,去感受,去记录。他(她)的笔触细腻而敏感,能够捕捉到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波动,那些难以言说的哀愁,那些转瞬即逝的喜悦,那些在沉默中滋长的理解与无奈。 “左手的掌纹”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化,会因为经历的事件而加深或淡化。这本书所呈现的,正是这些变化的痕迹。它不是在讲述一个单一的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而是通过多条看似无关却又隐隐相连的故事线,勾勒出不同个体在命运河流中各自的航行轨迹。 二、 掌纹交织:人物的浮沉与情感的纠葛 书中的人物,没有绝对的英雄,也没有彻底的恶棍。他们是行走在生活中的普通人,带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挣扎着,追寻着,跌倒了,又重新爬起。 有那个在都市的钢铁丛林中努力打拼的年轻艺术家,他的画作充满了对现实的控诉与对理想的渴望,然而,现实的重压让他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他的左手,曾无数次挥洒着激情,也曾因挫败而无力垂下。他的掌纹,记录着每一次颜料的飞溅,也铭刻着每一次不眠之夜的疲惫。 有那位在小镇上经营着一家老书店的女子,她的生活看似平静如水,却隐藏着一份对爱情的执着与对过去的追忆。她常常在午后斜斜的阳光下,摩挲着一本泛黄的旧书,仿佛在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也在与自己对话。她的掌纹,或许早已刻满了对某个名字的思念,对某种情感的期盼。 还有那位年迈的学者,他穷尽一生研究着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碎片,他的世界充满了古老的智慧与沧桑的变迁。他的手,布满岁月的痕迹,每一个褶皱,都像是一个被解开的谜团。他的掌纹,或许早已与那些尘封的史料融为一体,诉说着文明的兴衰,人性的复杂。 这些人物,他们的故事并非孤立存在。或许,那个年轻艺术家曾经在某个咖啡馆偶遇过那个小镇的书店女子,一次简短的交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便在彼此的生命中投下了一颗微小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或许,那位年迈的学者,曾经在年轻时也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那份情感的烙印,也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影响着书店女子的选择。 《左手的掌纹》着重描绘的,是这些人物之间情感的碰撞与相互影响。它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他们在面对爱情、亲情、友情时的复杂心态。那些曾经的误会,那些未能说出口的告白,那些在犹豫中错失的机遇,都在书中被细腻地呈现。情感的纠葛,如同掌纹一样,盘根错节,缠绕不清,却又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 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将重心放在人物内心的成长与情感的沉淀上。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仿佛是他们左手掌纹的延伸,那些深刻的纹路,诉说着他们经历过的风雨,见证了他们的欢笑与泪水。 三、 命运的刻痕:主题的深度挖掘 《左手的掌纹》并非仅仅停留在人物的日常生活描写,它试图触及更深层次的人生哲学。 关于选择与命运: 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正确”选择,而是展现了每一个选择背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主角们常常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们的选择,如同在掌纹上添上一笔,或深或浅,或直或曲,都将引领他们走向不同的未来。然而,作者也暗示,命运并非完全由掌纹所决定,我们自身的努力、勇气与坚持,同样能够影响掌纹的走向。 关于孤独与连接: 在现代社会,即使身处繁华都市,人们也常常感到孤独。书中塑造的许多人物,都在某种程度上经历着内心的疏离与孤独。然而,通过情感的交流,通过彼此的理解与扶持,他们又能够建立起深刻的连接。这种连接,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永恒的,但它给予了人们在孤独中前行的力量。 关于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痕迹: 时间是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些曾经鲜活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模糊,但它们留下的痕迹,却会深刻地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如同掌纹一样,永远存在。书中的一些章节,会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厚重与生命的无常。 关于成长与和解: 许多人物的故事,都在展现着他们从迷茫到清晰,从痛苦到释然的成长过程。他们学会与自己的过去和解,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并在理解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成长,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收获,也是书中传递的最温暖的力量。 关于人性的复杂与微妙: 作者以一种不带评判的态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微妙。善与恶,爱与恨,贪婪与无私,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常常在同一个人身上体现。书中的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他们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他们的行为,往往源于复杂的动机,以及对环境的反应。 《左手的掌纹》以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自身的人生。它鼓励我们去审视自己左手的掌纹,去理解那些交错的纹路所代表的意义,去感受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喜怒哀乐,并最终,在对自我的认知中,获得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四、 笔触的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左手的掌纹》的文字,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用最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最动人的画面。 细腻而写实的描写: 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无论是环境的渲染,还是人物的微表情,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发生的场景,体会到人物的情绪。 富有诗意的语言: 在写实的基础上,作者的文字又充满了诗意。他(她)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赋予文字更深的意境。例如,将人物内心的孤独比作“无边的荒原”,将时间的流逝比作“无声的河流”。 内敛而含蓄的情感表达: 作者并非直白的抒情,而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以及对环境的描写,来含蓄地表达情感。这种内敛的方式,反而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结构上的匠心独运: 书中的故事并非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展开,而是通过闪回、倒叙等手法,将过去与现在巧妙地融合。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与悬念感,也更能体现掌纹的交错与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留白的力量: 作者在叙述中常常留下一些“留白”,让读者有想象的空间。他(她)不会将所有的事情都解释得一清二楚,而是将一部分的解读权交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参与到故事的创造中来。 《左手的掌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可能发现新的细节,获得新的感悟。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发思考,引导读者在人生的迷宫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它是一本关于理解、关于感受、关于生命的书,它用掌纹的语言,讲述着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