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大唐诗人往事+大宋词人往事 进入诗词世界的读物

唐诗宋词:大唐诗人往事+大宋词人往事 进入诗词世界的读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缨 著
图书标签: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文学
  • 历史
  • 文化
  • 古典诗词
  • 诗人
  • 词人
  • 唐宋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南博集天卷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67753
商品编码:1161719770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进入诗词世界的读物; 
2.浪漫的词文交融,品鉴之作; 
3.故事动人,文笔优美,辞藻清丽,妙趣横生,人生感悟深刻。



内容简介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宋词亦然。《大宋词人往事》精心选取宋词中的精品之作,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词人的生平,阐述其词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宋词中波谲云诡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唐诗更甚。《大唐诗人往事》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唐诗中开阖大气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作者简介

苏缨,著名畅销书作家 
出版作品:《纳兰词典评》(2008)、《纳兰容若词传》(2009) 
《人间词话讲评》(2009)、《唐诗的唯美主义》(2009) 
《诗经讲评:风人深致》(2009)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2011) 
《纳兰词全编笺注》(2011) 
《诗的时光书:西方经典诗歌之美》(2012) 
《少有人看见的美》(2013) 
《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2013

目录

钱惟演·前朝遗少的明智生活

林逋·将独身主义进行到底

范仲淹·成功人士的负能量

晏殊·北宋富贵闲人

晏几道·翩翩浊世佳公子

柳永·市井英雄

欧阳修·化解危机的词与招灾惹祸的词

秦观·爱情的制谜者

苏轼·从爱情脱身

张才翁·填词也可以是一种上位的技巧

琴操·在逻辑的机锋中顿悟

孙洙·一位胆敢早退的翰林学士

曾布·以词来讲故事的人

吴城小龙女·鬼气清泠

刘过·天下奇男子

晁冲之·词的罗生门

邢俊臣·妙用唐诗

[附]王齐叟的诙谐

司马槱·遇仙

韩嘉彦·驸马与公主的爱情争吵

向滈·贫贱夫妻百事哀

聂胜琼·完美的第三者

张生·雨中花与镜中月

范仲胤妻·相思者的诙谐

胡铨·敢杀秦桧的人

王质·政论家的政论词

赵长卿·口语词人

梅娇与杏倩·歌伎的词赛

张表臣·尴尬的题壁词

朱翌·儿童诗与少年词

林升·绿野仙踪

徽钦二帝·亡国之音哀以思

严蕊·娇柔的硬骨

辛弃疾·无语不可入词

李清照·文艺女青年的沧桑蜕变

姜夔·职业词人的风雅生涯

[附录]词牌故事


王绩·贞观盛世里的不合作者

王勃·青春即是终生

杨炯·从未亲历边塞战争的边塞诗人

卢照邻·灵丹妙药的受害者

骆宾王·不曾观光的观光客

宋之问·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沈佺期·唐代律体诗之始

杜审言·大唐自恋

刘希夷·著作权的代价

陈子昂·富二代的生命悲歌

张若虚·孤篇压全唐

张九龄·名相柔情

王之涣·流行歌曲竞赛的胜出者

孟浩然·不尴不尬的世外高人

崔颢·酒色财气里的人生转型

王昌龄·细节决定成败

王维·亦诗亦画、亦官亦隐

李白·一个从不肯脚踏实地的天才

杜甫·深谷中的俯瞰者

高适·赌场豪侠客

鲍防·被遗忘的诗坛宗主

陆羽·一茶一世界

顾况·沦为绿叶的一朵红花

戎昱·在政治正确的路线之外

苏涣·强盗诗人

张志和·中唐隐士

韩翃·温暖的寒食

钱起·神鬼传说

李益·《霍小玉传》的主人公

王建·宫禁的泄密者

元载夫妻·凤凰男与豪门女

白居易·果然白居易

杜牧·魏晋名士派头的唐代诗人

李商隐·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生存


前言

序言:作者不死 
毛晓雯 

1968年,法国思想界先锋罗兰·巴特在《占卜术》杂志上,郑重宣告古往今来所有作者已经死亡。 
罗兰·巴特之前,阅读及阐释一部作品的传统方式是:作者总是焦点,一部作品意义为何,不是单纯从作品文字本身来理解,而是以作者本人的性格、情绪、生活经历为阐释的出发点。通过作者的人生故事来理解作者的作品,罗兰·巴特对这样的阅读方式嗤之以鼻:“在多数情况下,文学批评在于说明,波德莱尔的作品是波德莱尔这个人的失败记录,梵高的作品是他的疯狂的记录,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是其堕落的记录:好作品的解释总是从生产作品的人一侧寻找,就好像透过虚构故事的或明或暗的讽喻总是的同一个人即作者的声音在提供其‘秘闻’。……古典主义的批评从未过问过读者;在这种批评看来,文学中没有别人,而只有写作的那个人。” 
在罗兰·巴特看来,作品一经完成便脱离作者本人了,对于文本的内涵和意义,作者不再拥有发言权。读者从文本中读出了什么就是什么,文本会独立说话;文本作者的人生履历表彻底失效。作者是登徒子也好,大奸臣也罢,他的文本若写出了高风亮节,那就是高风亮节,重点是文本本身的表现和读者的理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会因为李白的谄媚人生而变得猥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会因为元稹始乱终弃的恋爱作风而变得下流,同样地,“武丁命傅说,治国如和羹;天亦命放翁,用此以养生”这种浅陋的句子,也不会因为陆游在现实中是个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者而变成好诗。一句话,文本一旦到了读者手里,就和作者没有半毛钱关系了,读者读书之时,作者已死。 
“作者已死”,堪称20世纪文化界重要的革命之一,时至今日这一观点仍在发挥无穷威力。我曾是“作者已死”观念的忠实拥趸,对作家生平自动屏蔽,认为该烧掉所有的作家传记,喜欢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说“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但直至读到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一句话,我才重新审视了作者人生故事的价值,她说,“不只是部分,而是所有的叙事体写作,以及或许所有的写作,其深层动机都是来自对‘人必有一死’这一点的畏惧和惊迷。” 
作品肯定比作者活得更长,说穿了,作品其实是作者抵抗死亡的产物,是作者生命的延续。当作者肉身变成灰,灵魂在作品中不灭。作者是作品的起点,作品是作者的续集,是作者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我们怎么能撇开作者本身的存在,而去理解作者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放在历史大链条上来看,伟大作者本人的故事不过是一瞬间,伟大的作品却属于永恒。但是,理解了瞬间,才能理解永恒。诗人们的人生故事,与那些隽永的诗歌比起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明白,那些故事其实是通向永恒之路的起点。 

2013年9月30日

精彩书摘

钱惟演·前朝遗少的明智生活 

关键词:稻粱谋、风雅 
警句: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1. 
古人相信一个人年轻时写出的诗句能昭示他的胸怀、气魄和前途。诗歌是有某种神秘力量的,如同谶语,千万不要将它仅当作一种文学形式。在赵匡胤扫荡天下的时候,南唐后主李煜派出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大学者徐铉出使宋朝,用意很简单:我们代表先进文明,你们代表落后文明;我们代表文雅,你们代表粗野;你们应该好好地自卑一下,好好在自卑中反省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对我们虎视眈眈呢? 
赵匡胤确实是个行伍出身的粗人,手下班底里也确实找不出能和李煜、徐铉拼文化的人,但他一点都不介怀,甚至还要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对徐铉说:“其实我也写过诗的。当年我贫贱的时候,有一次路过华山,醉卧田间,醒来时看到月上中天,当下便吟出两句诗来,‘未离海底千峰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群臣不失时机地山呼万岁,徐铉也只好拜服在地。 
从诗艺的角度看,这两句勉强称作诗的东西比大白话并不高明多少,但在古人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帝王气象。帝王之诗,一定要朴拙、宏大,千万不能有文艺范儿,因为只要带上一点点文艺范儿,马上就会霸气尽失,变成纯粹的文人腔调了。 
钱惟演,我们这一章的主角,少年时候写过两句完全能和赵匡胤相媲美的诗句:“高为天一柱,秀作海山峰。”有如此帝王气象,更有远胜赵匡胤的家世背景,远大前程仿佛就是以恭谨的姿态铺在他脚下的红地毯,静候他那志得意满的飞扬脚步。 

2. 
钱惟演贵为吴越王子,父亲就是与赵匡胤、李煜分庭抗礼的吴越国主钱俶。 
钱俶的名字在今天已几乎不为人知了,只在杭州旅游手册上还有一点曝光率,因为他是雷峰塔的兴建者。雷峰塔在当年没能保佑钱俶国运昌隆,当然佛祖有灵,也不会觉得钱俶这种人真的值得保佑。 
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奴颜婢膝,这就是钱俶政权的基本国策。与钱俶为邻的李煜虽然是个孱弱的文艺青年,至少还真的敢和宋朝开打。李煜要学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联合钱俶,抵抗赵匡胤,但钱俶一向唯强者马首是瞻,做了赵匡胤的忠实盟友,要粮给粮,要兵给兵;等赵光义接替赵匡胤之后,钱俶变本加厉,要国土给国土。 
赵光义给了这个忠厚的和平主义者优厚的待遇:封王、赐宅、荫及子孙,后安排他神秘暴毙。钱惟演,这位写出过“高为天一柱,秀作海山峰”的霸气王子,认真遵循着“三年无改于父道”的儒家教诲,跟着父亲一起投降到宋朝来,以“大宋功臣子弟”的身份安享赵家丢给自己的荣华富贵。没人再拿他豪情万丈的少年诗句当回事了,而作为饱受优待的前朝遗少,他以后该用“懂事”的姿态低调做人了。 
也许是基因的作用,也许是家庭传统的影响,钱惟演果然和他的父亲一样懂事,只是有时候未免太懂事了些。世上总有这样的人,要他学狗叫的时候,他还会舔骨头。 

3. 
以前朝遗少的身份在新朝供职,要领只有两条:少做事,多巴结。如果说这也是一门正经本领的话,那么钱惟演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 
只有少做事,让人觉得你缺乏真正的政治才干,你才会远离猜忌,保持安稳;只有多巴结,能看清该依附谁,该排挤谁,你才会有节节攀升的荣华富贵。为了表示自己胸无大志,钱惟演将大量精力投入诗词歌赋,以旺盛的热情和优美的文笔为新朝歌功颂德,还忙不迭地与同僚们诗词唱和。这样的人在任何时代都很讨喜,何况他确实将富贵闲人的角色扮演得极有品位,很流传过一段文坛佳话。 
一则佳话是和大文豪欧阳修有关的。那时候欧阳修还只是个声名不著的年轻后进,是钱惟演的下属。欧阳修年轻贪玩,有一天和一个相好的同僚一起抛开公务,出城到嵩山游赏。忽然天降大雪,眼见得不能及时回城了,忽然见到有一队人马冒雪而来,竟然是钱惟演专门派来的厨师和歌伎。来人传达钱长官的口谕说:“登山劳累,两位不妨安心欣赏山间的雪景,府衙里边公务简易,用不着急着赶回去。” 
钱惟演乐得慷慨,反正也不用自掏腰包;乐得大度,反正赵宋王朝的公务犯不着由自己这个姓钱的上心。慷赵家之慨,卖自家之人情,何乐而不为呢?何况钱惟演是个风雅人,所以能将公款吃喝这种令人发指的勾当也搞得风雅温存,让人一点都不讨厌。 
当事人只有更满怀感激,毕竟上级对下属能体贴、厚待到这种程度,在全部历史上都不多见。所以欧阳修纪念了老上级一辈子的恩德,即便在后者政治失势、名誉扫地的时候。 

4. 
我们很难想象钱惟演这样的人竟然也会在政治上失势,但政坛毕竟波诡云谲,人算到底不如天算。钱惟演一辈子摆尽了趋炎附势的嘴脸,耍尽了两面三刀的手腕,终于还是逆不过大势的突变。 
明道二年,多年来垂帘听政的刘太后突然去世,蓄力已久的宋仁宗终于亲政。普通百姓看不出这些事和钱惟演能有什么关系,而官场中人无不心知肚明:权力重新洗牌,刘氏姻亲、党羽将会遭到彻底清洗,钱惟演在劫难逃。 
宋朝以优待士大夫著称,政治清洗虽然难免,幸而并不血腥。钱惟演仅仅被贬到汉南而已,照旧可以锦衣玉食。只是做官的人一旦失去权力,正如梁山伯突然失去祝英台一样,那种痛苦真是撕心裂肺。每个人都看得出,钱惟演已经彻底失去了翻盘的能力,他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每个人都看得出,当然也包括钱惟演自己。 
在百无聊赖的萧索里,钱惟演填了一首《玉楼春》让家伎歌唱佐酒。他那一贯用来阿谀别人的文学才华,终于拿来哀悼了一次自己: 

城上风光莺语乱。 
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 
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 
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 
今日芳尊惟恐浅。 

春光大好,是处有莺歌燕语,杨柳依依,只是春色里的人无法自拔地伤悼着人生的暮色,只在一次次的酒醉里一次次地麻醉着自己。钱惟演每次摆酒,自己也和歌伎一起唱着这首词,每次都唱到泪眼模糊。倘若这入骨的爱上不是为了永失的权势,而是为了青春,为了爱情,为了理想,每一位听者也都会陪着他掬一把同情之泪吧? 

5. 
钱家后阁有一位白发老妪,年轻时曾是钱俶宠爱的歌伎。她从少主人的歌声中听出了不祥:“当年先王(钱俶)去世前不久,也填了一首《玉楼春》,叮嘱家人待他死后唱这首词来送葬。今昔境况如此相似,相公怕要不久于人世了吧?” 
一曲成谶,钱惟演果然就在当年辞世。 
其实这一对父子的《玉楼春》并不相似。钱俶虽然在赵宋过着优裕的降王日子,心底总还有几分不甘和愧悔,他的《玉楼春》里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的句子,在赵宋京城的无边春色里无可奈何地流下亡国的眼泪。传说宋太宗赵光义对这两句词大为光火,派人毒杀了钱俶,正如他因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而毒杀了南唐后主李煜。钱惟演所眷恋的只是在赵宋政权里的权势罢了,当然,局外人无法理解这权势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无法理解政客以生命殉权势正如梁山伯以生命殉爱情一般。 
绿杨芳草未休,前朝旧事已成云烟。遗老遗少在绝望的歌声中死亡殆尽,新词随着新火与新茶在新朝新贵们的筵席上蓬勃传唱。这真正是宋词的时代了。 

◇钱惟演名字考 
钱惟演,字希圣。“惟”是行辈的标志,钱俶共有八个儿子,取名都以“惟”字加一个三点水旁的单字。“演”古义是“水长流”的意思。“希圣”字面的意思是仰慕并效法圣贤,实则这个“圣”特指孔子。“希圣”一词的出处是三国时魏国李康所写的《运命论》,文中说孟子、荀子“体二希圣,从容正道”,这里的“体二”是说向孔子的两位高徒颜渊、冉有学习,“希圣”是指仰慕并效法孔子。

……


《诗心千年:从盛唐风华到宋韵流光》 目录: 第一章:初唐曙光——诗歌的启蒙与变革 风雅颂的余韵与新声的萌动: 汉魏以来诗歌的发展脉络,建安风骨的传承,以及初唐时期诗歌领域暗流涌动的革新思潮。 诗歌教育的初探: 官学与私学的兴盛,书籍的流传,为诗歌的普及和发展奠定基础。 “初唐四杰”的异军突起: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歌风格、艺术成就及其对诗坛的影响,他们如何打破陈规,开辟新境。 “文章”与“诗”的融合: 骈文的盛行与散文的兴起,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潜在影响。 第二章:盛唐气象——诗歌的黄金时代 承平岁月的壮丽图景: 盛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景象,以及这种繁荣如何渗透到诗歌创作中。 边塞诗的雄浑豪迈: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人的代表作,他们笔下辽阔的疆场,激昂的军旅,以及对边塞生活的真实描摹。 山水田园的宁静致远: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的创作,描绘自然风光,抒发隐逸情怀,展现的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宫廷诗的华美与哀婉: 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创作的宫廷诗,歌颂帝王盛事,也揭示宫廷生活的奢华与腐朽。 浪漫主义的巅峰——“诗仙”李白: 李白的人生经历,其豪放飘逸、想象奇绝的诗歌风格,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诗歌中对自由、理想的无尽追求。 现实主义的巨擘——“诗圣”杜甫: 杜甫颠沛流离的人生,其沉郁顿挫、体大思精的诗歌风格,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以及“诗史”之名的由来。 女性诗人的闪光: 探讨盛唐时期活跃的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展现不同于男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 诗歌的传播与接受: 乐府的流传,民间歌谣的影响,以及诗歌在文人雅士间的传播方式。 第三章:安史之乱后的余波——诗歌的转折与沉淀 时代的伤痕与诗人情怀: 安史之乱对社会和个人的巨大冲击,以及诗人笔下流露出的忧患意识、家国情怀。 白居易的诗歌改革: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讽喻现实、通俗易懂,及其对诗歌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义。 晚唐诗歌的哀艳与颓废: 晚唐诗歌风格的转变,李商隐、杜牧等人的作品,展现的细腻情感、朦胧意境,以及时代没落的氛围。 诗歌的多元化发展: 律诗、绝句的成熟与定型,以及各种诗歌体裁的探索与创新。 第四章:宋词的崛起——从宴乐到抒情 词的源流与发展: 词在唐末五代时期的初步形成,以及其与音乐、宴乐的紧密联系。 晏殊与宋祁的词风: 晏殊的闲适婉约,宋祁的华丽丰赡,他们如何为宋词的格律和风格奠定基础。 范仲淹的豪迈悲壮: 范仲淹词作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以及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 欧阳修的清雅旷达: 欧阳修词作的恬淡自然,抒发个人情怀,展现的文人雅趣。 宋祁的词风: 华丽丰赡,用语工巧,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婉约词的代表——柳永: 柳永词的铺叙描写,抒发羁旅之情、男女之恋,以及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 第五章:北宋词坛的辉煌——苏辛的并峙 词体意识的确立: 宋代词人对词体自身特点的认识深化,与诗区分离。 “词中之龙”——苏轼: 苏轼词作的题材广泛、风格多变,将词的意境和情感推向新高峰,以及其旷达豪放的人生哲学。 “词中之圣”——辛弃疾: 辛弃疾词作的爱国情怀、慷慨激昂,以及其“壮词”的独特风格,承载着抗金复国的壮志。 豪放派的群星璀璨: 探讨贺铸、陈与义等其他豪放派词人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南宋词的深沉与婉转——易安与稼轩的余韵 词风的南移与演变: 南宋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对词风的影响。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词作的细腻婉约,抒发女性的细腻情感,以及其“国破家亡”后的词风转变。 辛弃疾的继承与发展: 探讨南宋词坛在辛弃疾之后,如何继承豪放传统,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 其他词人的贡献: 陆游、杨万里等人在词创作上的探索,以及他们词作的特点。 慢词的成熟: 探讨慢词在宋代的兴盛及其艺术表现力。 第七章:诗词的意境与情感——穿越时空的对话 意境的营造: 分析诗词中常见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如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情感的表达: 探讨诗词中对喜、怒、哀、乐、忧、思等各种情感的细腻刻画,以及这些情感的普遍性与时代性。 人生哲思的流露: 从诗词中体味诗人对人生、命运、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的鉴赏: 提供基本的诗词鉴赏方法,包括理解诗词的背景、体味诗词的语言、感受诗词的情感、领悟诗词的意境。 诗词的传承与创新: 考察唐诗宋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当代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华诗词。 第八章:诗词中的人生百态——历史的投影 英雄的豪情与失意: 从诗词中读懂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壮志凌云与命运的无奈。 文人的雅趣与忧愁: 感受文人雅士的清谈、品茗、赏月,也体味他们身处乱世的忧国忧民。 普通人的喜乐与哀伤: 那些描绘市井生活、农家风情的诗词,展现的平凡而真实的人生。 女性的温柔与坚韧: 从女性诗词和词作中,感受她们细腻的情感、坚韧的生命力,以及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 第九章:诗词之外的世界——文化与社会 诗词与历史的互动: 诗词作为历史的见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事件、文化思潮。 诗词与音乐的交融: 探讨诗与乐、词与曲的关系,以及音乐对诗词创作和传播的影响。 诗词与绘画、书法的关系: 了解诗词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体现,共同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诗词在当代的意义: 探讨在现代社会,诗词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滋养民族精神、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 后记: 感悟与展望: 作者对唐诗宋词的个人感悟,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期许。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诗词的殿堂,感受盛唐的磅礴气势,品味宋词的婉转悠扬。我们不仅会深入了解伟大诗人和词人的生平创作,更会从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体会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风貌,以及那份穿越千年的诗心与词情。本书将是一场关于文字、历史、情感与哲思的盛宴,引领你领略中华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唐诗宋词:大唐诗人往事+大宋词人往事》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古朴的底色搭配水墨晕染的山水,隐约可见的古代文人身影,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将我带入了那个风雅的年代。翻开书页,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大唐诗人往事”的部分。不是那种枯燥的生平介绍,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描绘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万丈,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深沉忧思,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禅意静谧。我仿佛看到了长安城里衣袂飘飘的诗人,在酒楼高歌,在江边垂钓,在宫廷宴会上挥洒才情。书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到位,无论是当时的生活场景,还是诗人的情感波动,都让我身临其境。读到白居易《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原来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背后,隐藏着如此动人的故事。这不仅仅是读诗,更是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的人生百态,品味他们笔下的悲欢离合。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史书般的严谨,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作者在讲述诗人和词人的故事时,并没有过于卖弄学识,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历史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例如,在描写唐代边塞诗人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当时边塞战争的背景介绍,以及士兵生活的艰辛,这使得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诗句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戍边壮志。同样,在讲述宋代词人时,书中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政治斗争也进行了适当的阐述,这让我在欣赏词作之美的同时,也对词人生存的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诗词的解读,作者的见解独到,角度新颖,总能让我发现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和深意。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读物,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的书,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评分

读《大宋词人往事》这部分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与唐诗截然不同的韵味。如果说唐诗是激昂的战歌,那么宋词便是婉转的低语。苏轼的豪放洒脱,那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荡,读着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到被贬黄州的饱经风霜,我才真正理解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超然。而李清照的词,则像一滴滴晶莹的泪珠,诉说着国破家亡、夫离子散的悲伤,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来令人心碎。书中将词人的生活经历与词作巧妙地结合,让我明白,每一首词都凝聚着作者的情感和时代的印记。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词句,不再仅仅是欣赏优美的文字,而是去体会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喜悦,他们的无奈与坚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宋代文人的另一面,他们也曾有过辉煌,也曾经历低谷,但他们的文字却如同凤凰涅槃,在岁月的洗礼中更加璀璨。

评分

这是一本能够真正“读”进心里去的书。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大量的诗词和作者的生平,更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走进诗词的世界,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许多我曾经熟悉但又感到陌生的诗词,通过作者的解读,我重新认识了它们。例如,曾经觉得韩愈的诗过于说教,但在书中了解了他的生平遭遇后,我才明白他诗歌中的激昂和愤慨是有其深刻根源的。同样,柳永的词,过去只觉得缠绵悱恻,但书中对其生活经历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底层文人的挣扎和无奈,也更能理解他词作中那种市井的烟火气和深情的流露。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用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见解,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典诗词殿堂的大门,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唐诗宋词:大唐诗人往事+大宋词人往事》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人”的故事与“诗词”的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往阅读诗词,往往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这些情感背后的具体人物和生活经历。我不再仅仅是欣赏李白的《静夜思》,而是能够想象他身处异乡,望着一轮明月,思念家乡的场景。我也更能理解辛弃疾为何能在战场上挥洒自如,又能写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深情的词句。书中的叙述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觉得这些古代文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他们的才华固然令人赞叹,但他们的人生际遇,他们的情感挣扎,更是打动人心的地方。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开始主动去寻找更多与这些诗人词人相关的资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勉强满意,文笔不算特别好,内容不太丰富

评分

大雪天,快递准点送达,好评!

评分

还没读呢

评分

这本书,不是专业研究的,真不怎么样,不值得购买。

评分

东西挺好的,,就是物流速度太慢了!!

评分

还没读呢

评分

非常好,写的很生动,学到了一些没学到的知识。

评分

手感不错,内容简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