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對晏殊、王安石、柳永、歐陽修、秦觀、蘇軾、黃庭堅、楊萬裏、陸遊、文天祥等八十位詩人的近三百首宋詩作瞭注釋。
人民文學齣版社1958年初版這部《宋詩選注》,其後多次重印或重排,作者均有所校訂。
作者簡介錢鍾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中國現代著名的學者和作傢。1932年在清華大學結識後來的夫人楊絳,次年畢業,赴上海光華大學執教。1935年與楊絳完婚,然後同赴英國留學。兩年後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副博士學位,後隨妻子楊絳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他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係主任,並開始瞭《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睏於上海,在震旦女子文理學校任教,其間完成瞭《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係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作品集《人·獸·鬼》、小說《圍城》、詩論《談藝錄》相繼齣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1949年迴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瞭《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受衝擊,當年11月與妻子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乾校”。1972年3月迴京,8月《管錐編》定稿。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齣版。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84年《談藝錄》補訂本齣版;次年《七綴集》齣版。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
錢锺書先生(一九一○--一九九八年)是當代中國知名的學者、作傢。他的著述,如廣為傳播的《談藝錄》、《管錐編》、《圍城》等,均已成為二十世紀重要的學術和文學經典。為瞭比較全麵地呈現錢锺書先生的學術思想和文學成就,經作者授權,三聯書店組織力量編輯瞭這套《錢锺書集》。
《錢锺書集》包括下列十種著述:
《談藝錄》、《管錐編》、《宋詩選注》、《七綴集》、《圍城》、《人·獸·鬼》、《寫在人生邊上》、《人生邊上的邊上》、《石語》、《槐聚詩存》。
《舊文四篇》於五年前問世,早已很難買到。《也是集》雖然在香港新齣版,但不便在內地銷售。我國讀者似乎有個習慣,買不到書,就嚮常常無能為力的作者本人寫信訴苦。有一位讀者——也許該說,一位無書而欲讀者——來信,要求我把《也是集》和《舊文四篇》會聚一起,在京滬齣版,以便流傳。我遵照他善意的建議,刪去《也是集》的下半部,因為那隻是從《談藝錄》新本時摘選的,而北京中化書局明年初就齣版《談藝錄》全書瞭。
內容簡介 “錢學”的興起大約在80年代初期,為此還專門齣瞭幾期期刊,可能錢鍾書本人對此並不是很熱心,所以其聲勢不是很大。從數量上看,錢鍾書的著作可能不如很多中國當代作傢,但他的著述的含金量的確是隻有用皇皇巨著纔能恰如其分地予以定位。由中華書局齣版的5捲《管錐編》世人皆知,但是至今能夠真正讀完讀懂的讀者還是鳳毛麟角;他的《談藝錄》人稱是現代有關詩文評的巨構;他的《七綴集》、《宋詩選注》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更是無以替代。這套書的《七綴集》和《槐聚詩存》,雖然篇幅相對較短,但字裏行間所流露齣的思想鋒芒,依舊令人印象深刻。錢鍾書先生的散文,不像他學術著作那樣以嚴謹的考證取勝,而是以其獨特的哲思和睿智,將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升華為深刻的見解。在《七綴集》中,先生對人生、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麵進行瞭辛辣的諷刺和幽默的評點,他筆下的語言,總是那麼精準,那麼一針見血,讀來讓人忍俊不禁,同時又不禁陷入深思。而《槐聚詩存》,則展現瞭先生在詩歌創作上的另一麵。雖然我並非詩歌鑒賞的專傢,但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功力,以及先生那種“纔氣縱橫十二樓”的自我期許。這些作品,仿佛是他思想的碎片,卻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讓我窺見瞭錢鍾書先生這位“博學鴻儒”背後,那顆跳動著不羈靈魂的心。我尤其欣賞他那種對世事洞若觀火的觀察力和辛辣的批判精神,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評分這套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愉悅,更多的是一種智識上的啓發。雖然我可能還沒有接觸到最核心的《管錐編》等巨著,但僅憑現有的幾部作品,錢鍾書先生那汪洋恣肆的纔華已經讓我心生敬畏。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精深研究,對西方文化的多彩藉鑒,以及他那融會貫通、旁徵博引的敘事方式,都構成瞭他獨一無二的學術風格。我尤其欣賞先生那種“學貫中西”的廣度和深度,他能夠自如地在中西文化之間遊走,並從中汲取養分,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獨特思想體係。他的著作,絕不是簡單的知識堆砌,而是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和思想的銳利。每次閱讀,都感覺像是走進瞭一座巨大的思想迷宮,在迷宮中穿梭,時而驚嘆於先生的博學,時而為他那精妙的論證所摺服。這種智識上的挑戰和享受,是我在其他許多書中難以獲得的體驗,也讓我對這位“中國最大學者”充滿瞭由衷的敬佩。
評分在閱讀這套《錢鍾書集》的過程中,我對於“寫在人生邊上”這個標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雖然我還未深入研讀《人生邊上的邊》,但僅從其他幾部作品的片段中,便能感受到錢鍾書先生對於人生與世事的深刻洞察。他並非簡單地對人生進行抒情或感慨,而是以一種超然物外的姿態,冷靜地審視人生的荒誕與無奈,並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幽默,將其展現在讀者麵前。先生的文字,總能讓人在捧腹大笑之餘,陷入沉思。他善於從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中,提煉齣人生的普遍真理,其思想的穿透力,令人驚嘆。這種“邊上”的視角,讓他得以擺脫俗世的喧囂,以一種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人生。我特彆喜歡他那種對人生虛無感和荒謬感的坦然承認,以及在這種承認之後,所展現齣的超然和豁達。這種對人生邊界的探索,是我在其他許多作傢身上難以尋覓到的獨特魅力。
評分沉浸在錢鍾書先生那博大精深的學問海洋裏,每一次翻閱都如同經曆一場心靈的洗禮。雖然手頭上的這套《錢鍾書集》並非我所期待的那個全集版本,但這並不妨礙我對其中所收錄作品的喜愛與贊嘆。特彆是那《談藝錄》,其考證之嚴謹,論證之精妙,令我嘆為觀止。先生對待中國古典文學的梳理與評析,如同庖丁解牛,遊刃有餘,將那些看似繁復的枝蔓一一理清,又能在細微之處洞察其精髓。他對文學史的把握,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充滿瞭深刻的洞見和獨到的見解。讀《談藝錄》,仿佛在與一位穿越時空的大學者對話,感受他那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思辨。每每讀到一處精彩的論述,總會忍不住停下來,反復品味,時而驚嘆,時而若有所思。這種與大師隔空交流的體驗,遠比任何簡單的閱讀來得更為豐富和深刻。即便是在我尚未能接觸到先生其他著作的情況下,《談藝錄》本身所展現齣的學識深度和思想廣度,已經足以讓我深深著迷,也激起瞭我進一步探索錢鍾書先生思想世界的強烈願望。
評分最近開始涉獵錢鍾書先生的作品,雖然還未完全領略其浩瀚的學術成就,但初窺門徑,便已然被其獨特的文風和思想所吸引。這套書中的《宋詩選注》,對我這個宋詩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錢鍾書先生的選本,絕非一般意義上的“選”,而是他對宋詩脈絡的深刻理解和精闢闡釋。他的注,不僅解釋瞭字詞的含義,更挖掘瞭詩歌背後的文化背景、曆史淵源以及作者的內心世界。那些看似平淡的詩句,經過先生的解讀,便煥發齣勃勃生機,顯露齣彆樣的風韻。我尤其喜歡先生在詩歌鑒賞中流露齣的那種睿智和幽默,他不像有些學者那樣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平實而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將宋詩的魅力娓娓道來。讀他的注釋,常常會因為先生一兩句精煉的點評而豁然開朗,對某首詩的理解立刻提升瞭一個層次。這套《宋詩選注》讓我對宋詩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讓我感受到瞭錢鍾書先生作為一位學者的風骨和人格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