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論壇首發連載,當月點擊量超過35次萬!
126幅地圖、圖片,還原大國恩怨與博弈
本書以德國的曆史為主綫,詳述瞭自19世紀後半葉至二戰期間歐洲各大國間的矛盾及其産生的原因,首次以普法戰爭為起點解析瞭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源。作者並未詳細描述諸多戰爭過程,而是側重從曆史、戰略、外交、技術、經濟等宏觀角度總結兩次世界大戰經驗教訓,剖析大國戰爭的邏輯。
蘇肄海,四川大學經濟係畢業,靜雅思聽有聲讀物網特邀作者,天涯網煮酒論史論壇人氣作者,癡迷兩次世界大戰,熟讀幾十種相關圖書,寫作考據嚴謹、文筆生動。
目 錄
序 言
第一篇 德國統一
第1章 普魯士的崛起
普魯士建國 / 拿破侖的陰影 / 德意誌民族主義的覺醒
第2章 德國統一
統一前的德意誌 / 鐵與血 / 普丹戰爭 / 普奧戰爭
第3章 普奧戰爭中的技術因素
鐵路 / 後膛裝填的撞針槍 / 電報 / 普法戰爭 / 德意誌帝國建立 /《法蘭剋福和約》
第4章 俾斯麥外交的背景
爭取俄國的中立 / 不凍港 / 印度 / 沙俄的兩杆大旗 / 奧匈帝國
第5章 熱鬧的巴爾乾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 塞爾維亞的自治 / 希臘獨立 / 兩次土埃戰爭 / 剋裏米亞戰爭
第6章 俾斯麥時代
近東危機與柏林會議 / 與奧匈帝國結盟 / 《俄德“再保險”條約》 / 德意奧三國同盟 / 兩次《地中海協定》
第二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1章 新路綫
威廉二世 / 世間再無俾斯麥 / 大陸均勢和光榮孤立 / 追求英國的友誼 / 法俄結盟 / “剋魯格電報”事件 / 殖民地 / 陽光下的地盤
等。。。。。。。。。。。。。。。。。。。。。。
普魯士建國
從國傢的角度來說,德國的曆史最多隻能追溯到普魯士,現代德國就是由普魯士演化而來。雖然曆史上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由德意誌人所創建的,但這個帝國事實上與普魯士和德國沒什麼關係,反而是與另一個德意誌人的國傢——奧地利的關係極為密切,所以德國的曆史隻能從普魯士開始談起。但德意誌民族的曆史卻是非常悠久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日耳曼人,德意誌民族是日耳曼人的一個分支。
中世紀時,德意誌民族主要分布在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德國和奧地利及其周邊的部分地區,不過那時德國尚未統一,德意誌地區分裂為300多個小邦國和1000多個騎士莊園領地。這些小邦國和騎士莊園領地雖然名義上歸屬神聖羅馬帝國,但實際都是擁有主權的獨立政權,類似於我國的春鞦時期,可以說當時德意誌地區處於極度的分裂之中。普魯士在剛剛建國的時候也隻是其中的一個小邦國。
普魯士國傢的淵源有兩支,其一是以柏林為核心的勃蘭登堡。1415年霍亨索倫傢族的腓特烈伯爵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任命為勃蘭登堡選帝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不是世襲的,而是選舉産生,擁有選舉權的諸侯就被稱為選帝侯),從而獲得瞭勃蘭登堡地區的統治權。
普魯士國傢的另一個起源是當時統治普魯士地區(今俄羅斯加裏寜格勒州一帶)的條頓騎士團。1525年條頓騎士團的領袖艾伯特宣布普魯士是一個公國,接著他又驕傲的宣布自己就是這個公國的公爵。1594 年,當時的勃蘭登堡選帝侯約翰·西吉斯濛特迎娶瞭普魯士公爵的女兒安娜·馮·普魯士為妻。這顯然是一場政治婚姻,新郎是新娘的錶哥,而且新娘並無兄弟,這也就是說普魯士公國沒有男性繼承人。1618 年,普魯士公爵去世,他在生前仍舊沒有生下一個兒子,這樣一來約翰·西吉斯濛特便順理成章的以女婿的身份繼承瞭普魯士公國,勃蘭登堡與普魯士公國閤二為一,稱為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成為普魯士國傢的前身。但請注意,此時的勃蘭登堡和普魯士兩地並不接壤,中間隔著大約相當於一戰後“波蘭走廊”的波蘭領土。直到1772年普魯士、奧地利、俄國第一次瓜分波蘭,普魯士奪得瞭“波蘭走廊”的全部領土,勃蘭登堡和普魯士方纔連成一片,這塊奪自波蘭的領土被稱為西普魯士,而原普魯士公國則被稱為東普魯士。一戰後波蘭收復瞭“波蘭走廊”,使德國本土與原普魯士在地理上再一次被隔開,引發瞭德國人極大的憤怒,並成為導緻二戰爆發的導火索。“德國人忘記瞭,也許是不願意記起,凡爾賽和會給予波蘭的土地,包括構成瞭波蘭走廊的波森省和波屬波麥臘尼亞(波莫瑞)在內幾乎全部都是在普魯士、俄羅斯和奧地利3 國瓜分波蘭時被普魯士搶走的。”
這套書的開篇就讓我陷入瞭對軍事思想的深邃探索。作者娓娓道來,將目光聚焦在那個充滿變革與衝突的時代,從普魯士王國那令人驚嘆的崛起軌跡,一步步鋪陳開來。他並未滿足於簡單的事件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驅動普魯士走嚮強大的深層邏輯,那些關於軍事組織、戰略思維、國傢動員以及社會結構的關鍵性因素,如同抽絲剝繭般呈現在我眼前。讀著讀著,我仿佛能看到那個時代普魯士軍官們眼中閃爍的智慧光芒,感受到他們對戰爭藝術的嚴謹思考。這種對根源性力量的挖掘,使得接下來的內容——無論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宏觀描繪,還是對兩次大戰之間錯綜復雜的國際關係解讀,都顯得格外有深度和說服力。作者的敘述節奏把握得當,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沉靜內斂,引導著讀者穿越曆史的迷霧,去理解那些塑造瞭現代世界的重大衝突。我尤其欣賞他對於戰爭背後政治、經濟、社會因素的聯動分析,這遠遠超越瞭單純的軍事史敘述,提供瞭一個更為宏大的視角,讓我得以窺見曆史巨輪轉動的復雜機製。
評分當翻開這套書,我立刻被它那獨特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作者以一種近乎考古挖掘的嚴謹,去探究普魯士那個曾經默默無聞的王國,是如何一步步蛻變為一股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最終在歐洲乃至世界舞颱上扮演起舉足輕重的角色。他深入剖析瞭腓特烈大帝等關鍵曆史人物的戰略思想,以及普魯士軍製改革的深遠影響。這種對“如何崛起”的細緻梳理,為理解後續更為宏大的兩次世界大戰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我發現,作者的筆觸時而如同一位技藝精湛的偵探,從蛛絲馬跡中還原曆史真相;時而又化身為一位睿智的哲學傢,對戰爭的本質進行深刻的哲學追問。他對戰爭的理解,早已超越瞭單純的軍事技術層麵,觸及到瞭權力、國傢、民族以及人類意誌的深層互動。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為作者那些精闢的見解而拍案叫絕,仿佛被點亮瞭許多過去模糊不清的曆史認知。
評分不得不說,作者在梳理兩次世界大戰的脈絡時,展現瞭令人贊嘆的全局觀。他並沒有簡單地將這兩場曠世浩劫視為孤立的事件,而是巧妙地將它們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曆史連續體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如何不自覺地投射到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那段動蕩的歲月,最終又如何催生瞭更大規模的毀滅,這一切都被作者描繪得鞭闢入裏。我尤其驚嘆於他對戰爭動員、技術革新以及意識形態傳播在現代戰爭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洞察。他讓我意識到,戰爭並非僅僅是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更是國傢機器整體能力的較量,是社會資源的極限動員,是民眾思想的深度裹挾。書中那些對戰略決策的分析,對戰役細節的刻畫,以及對戰爭後果的思考,都飽含著作者對曆史的審慎反思。讀這本書,我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積,更是一種對人類集體行為模式的深刻理解,對戰爭這種極端現象背後復雜動因的理性探究。
評分這是一部真正能夠引發思考的書籍。作者對於戰爭的邏輯,從普魯士時期就已經開始追溯,其分析之深入,令人嘆服。他沒有將筆墨局限於硝煙彌漫的戰場,而是著力於揭示那些驅動戰爭機器運轉的深層動力。無論是普魯士在統一德國進程中展現齣的戰略遠見和軍事效率,還是其對國傢力量的係統性構建,都為後來的衝突埋下瞭伏筆。接著,作者將視野拓展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這兩場人類曆史上最慘烈的衝突進行瞭宏觀的梳理和微觀的解構。他深入探討瞭技術進步、經濟因素、政治格局以及意識形態對戰爭進程的影響,使得讀者能夠理解為何戰爭會以如此殘酷和具有破壞性的方式展開。書中那些對戰略決策失誤的分析,對外交博弈的解讀,以及對戰爭倫理的拷問,都充滿瞭警示意義。我尤其欣賞作者能夠將如此龐雜的曆史信息,組織得條理清晰,邏輯嚴密,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緊隨其思路,逐步深入理解戰爭的復雜性。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獲得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人類曆史上的那些重大衝突。作者在追溯普魯士崛起的過程中,巧妙地將軍事戰略、國傢構建和地緣政治緊密結閤,勾勒齣瞭一個軍事化強國崛起的典型路徑。我驚嘆於他對細節的關注,那些關於普魯士軍事改革的描述,以及其在曆次戰爭中展現齣的戰術創新,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隨後,當他筆鋒一轉,開始描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及其深遠影響時,我更是被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戰役,而是著力分析瞭戰爭的根本原因、主要參戰國的戰略意圖以及技術革新如何改變瞭戰爭的麵貌。他對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那段充滿不確定性的歲月的解讀,更是充滿瞭洞察力,他讓我理解瞭為何和平的嘗試如此脆弱,為何更大的衝突最終不可避免。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理解戰爭的“邏輯”,讓我得以從更宏觀、更深邃的角度去思考人類社會中的權力博弈和衝突根源。
評分...........
評分東西不錯,價格閤適。
評分包裝完好,送貨速度快,一直在京東購買
評分好
評分德國崛起的經驗和教訓
評分不錯的書,挺好。
評分戰爭是罪惡
評分搞活動時買的,送貨速度快。
評分很好看的一本書,真心的推薦給各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