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是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做出了极大贡献,它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它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是经济学入门必读之书。
《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从劳动、分工、交换、货币、商品的价格以及构成价格的基本要素等方面,层层深入,进行了详细精辟的论述,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系统、清晰的描述。
本书由研究亚当·斯密的学术选取和翻译《国富论》全本精华部分,保留作者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配以译者导读。吴晓波作人物序,展现这位伟大的经济学鼻祖的写作历程。同时加入大量精美插图,图文配合,以期成为适合大众阅读的版本。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18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因《国富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译者简介
罗卫东,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副校长兼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思想史。
作为国内研究亚当·斯密的学术,曾发表过多篇有关亚当·斯密和《国富论》的学术论文。所著的《情感、秩序、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一书,曾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曾领衔组织《亚当·斯密传》、《财富与德性: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发展理论史》的译介工作,主持翻译《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学术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即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这两本书在我心目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温家宝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经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德]卡尔·马克思
不读《国富论》就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是问心无愧的“利己”。
—— [美]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人物序——吴晓波
译者导读——罗卫东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以及论劳动产品在不同阶层的人中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引起劳动分工的原因
第三章 论劳动分工受限于市场规模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功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其用劳动表示的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地租
本章结论
第二篇 论存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
引言
第一章 论存货的分类
第二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劳动
第三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不同的财富增长过程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过程
第二章 城镇商业如何促进乡村的改良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引言
第一章 关于重商主义体系的结论
第二章 论重农主义体系,或论将土地产物看作一国收入和财富的惟一或主要来源的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支出
第二章 论社会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亚当·斯密出生的那年,1723年,大清雍正皇帝登基。帝国在4月推行摊丁入亩政策,是华夏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到冬季,雍正帝下令把全国各地的传教士一律驱逐出国,大小教堂要么拆毁,要么改为病院,一个与世界潮流无关的、独断而农耕繁荣的时代开始了。
在欧洲,以“理性”为旗帜的启蒙运动正进入如火如荼的时刻,人们开始追求各种形式的自由——免于专断权力的自由、言论的自由、贸易的自由以及审美反应的自由,用康德的话说,人类第一次宣称自己要成为一个独立的、负责任的存在。
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他终身未婚,个性腼腆、言辞刻薄而思维缜密。他生当一个大时代的转折时刻,在1753年,也就是亚当·斯密30岁的时候,英格兰仍然是一个谷物净出口国,其生机勃勃的商业和原始工业经济中应用的仍然是前现代的技术,而到亚当·斯密去世的1790年,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18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三个重大的技术创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出现了生产棉织品的机器和工厂,以及科特发明了焦炭冶炼法。实际上,正是这三大创新定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不过,正如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理论史》中所断言的,“亚当·斯密并没有意识到工业革命的到来”。
但是,这位苏格兰税务官之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历史的轨道快速转切的间歇,如先知般地提出了全新的财富主张,重构了人们对经济行为的认知,从而在实际的意义上创造了现代经济学这一门专业学科。
二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也是在这一年,美国人发表了《独立宣言》,这也许是一个巧合,却如同两把手术刀,在旧时代的身上剖出了一个新生儿。
在亚当·斯密出现之前,经济学是作为一门子学科依附于哲学或伦理学的体系之内的——相比,管理学则是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才由彼得·德鲁克等人将之细分为独立的学科。斯密本人就是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看不见的手”的概念的提出首先出现在他的另外一本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论》中,而不是《国富论》,时间要再早17年。在他去世100年后,另一位经济学巨人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写道:“斯密是头一个就其社会各个主要方面论述财富的人,单凭这个理由,他也许有权被视作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者。”
在亚当·斯密的时代,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仍然统治着人们的思维,前者认为大量储备贵金属是经济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基础,后者则把财富的全部秘密都托付给土地。亚当·斯密第一次定义了生产的三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在他看来,是资本——而不是其他——带来了市场进而劳动分工的扩展,资本的投入导致市场扩张,而后者反过来也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投资,所谓的“资本主义”便是从这个定义延展出来的概念。
在经济行为的驱动力研究上,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般的论断。他认为,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不是来自于同情心或利他主义,而是他的利己之心,是每一个人改善生活条件的欲望。人们从事劳动,未必抱有促进社会利益的动机,但是在一个自由放任的社会里,“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即“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
这种以利己心为基础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是贯穿整部《国富论》的基本哲学思想。如后世学者所言,“斯密的经济人,那个只顾自己利益而无意之中却创造公共善的人,对于现代主流经济学来说,是让人觉得自在又熟悉的人物”。
《国富论》的第一章是“论分工”,“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任何引导或应用劳动的地方的更高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在描述劳动分工如何增加生产力的时候,斯密识别了三大动因:工人熟练度的提升,工人专注于单一物件将更有效率,“大量的机器的发明便利和简化了劳动”。他把发明创造视为一种增量进步,这种进步源自于市场扩张和劳动分工过程中几乎自动相伴而生的盈利性可能。
在人类财富史上,亚当·斯密不是第一个提出劳动分工的人,早在公元前7世纪,中国山东地区的管仲便提出了“四民分业”的职业分工原则,认为“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管子·小匡》),台湾学者赵冈据此论证:“中国的社会职能分工比欧洲早了至少1000年,主要的传统生产技术(工业革命前的非机器生产技术)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也比欧洲早800年至1000年。”不过,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却是建立在现代制造业和资本型态的前提下,并进行了更为结构性的定义。
三
尽管亚当·斯密一生的足迹从来没有离开过欧洲——他常年定居英伦半岛,曾去法国游历三年,但是,他显然是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而这几乎全部来自于他的理论天赋。在《国富论》中,他推论说:“引起劳动工资上升的,不是国民财富的实际大小,而是它的不断增长。因此,劳动工资最高的,不是在最富的国家,而是在最兴旺发达或者说致富最快的国家。英格兰现今肯定是比北美地区更富的国家,可是,北美的劳动工资比英格兰任何地区更高。”
由此,在斯密看来,北美殖民地处于进步状态,相对富裕的中国处于静止状态,而印度帝国则处于衰退状态。
在《国富论》一书中,斯密用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从古罗马开始到英帝国的国家治理模式,在他看来,一个主权国家只有三个责任需要履行:“第一,保护社会免于其他社会的暴力和入侵的责任。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免于其他成员的不义或压迫的职责。并且,第三,建立和维持某些公共设施和公共机构的职责。”
从这些观点可以发现,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诞生,首先是现代意识诞生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在现代经济学史上,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是公认的奠基人之一,休谟比斯密年长12岁,他们在1739年相识,此后互相影响,共同构建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斯密还忠诚地担任了休谟的遗嘱执行人。
就如同当时代的所有著作一样,《国富论》并不是一本体系严谨的论著,它充满了经验主义的气质,很多论述明显地带有启蒙意味,但它确乎覆盖了所有的经济学基础性命题,在后来的时间里,“它在为某一学派的理论提供依据的同时,又为其反对派提供了同样有力的说明”(胡寄窗,《西方经济学说史》)。
亚当·斯密不是一个书斋型学者,在格拉斯哥大学当教授时,他就同时负责学校的行政事务,晚年,他还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他在这两个岗位上获得的报酬是教授年薪20倍。在这一点上,他与日后的理论劲敌凯恩斯倒颇为相似。在学术上,斯密是一个极度自负的人,尽管他的很多观点都博采自当世很多高人,可是他却避免引用他们的著述,这在经济学说史上非常罕见,当然此等举动也容易引起一些争议,譬如马克思就曾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注释中“揭发”说,亚当·斯密的一段话“几乎逐字逐句抄自贝·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或个人恶行,公共利益》的注释”。
亚当·斯密终生与寡母相依为命,世俗生活富足而单调,他把所有的人间荣誉都寄托于学术,到他去世时,《道德情操论》出了六版,《国富论》出了五版,他销毁了所有的未刊文稿,自以为已经解决他那个时代的所有经济问题。
四
《国富论》的全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最早的中文译本是1902年严复的文言文版,名为《原富》,1930年郭大为和王亚南以白话文再译,定名为《国富论》。
就全书内容而言,似乎还是严复的书名更近本意,郭-王版很容易被曲解为这是一部关于国家富强或国家资本主义的专著——而这正是20世纪3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恰恰相反的是,亚当·斯密是一位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他所开创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被认为是“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今天摆在诸君面前的这本彩绘精读本《国富论》,是吴晓波频道在2015年6月进行的一次共享经济试验的成果。
我们先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众筹,得到1588位素不相识的朋友的支持,筹得223118元,同时,向全国征邀合适的翻译者,最终由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主译,费一年之功,完成了这部译著。这一试验的本身,便有趣地体现了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资本和利己利他的理论,真的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驱动,协作完成了一件美好而有益的劳动。
……
作为一个对经济史研究充满热情的人,我一直渴望能够深入理解《国富论》的精髓。市面上关于这本书的解读版本众多,但往往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简化,难以找到一个既能保持原著深度,又能兼顾阅读体验的版本。直到我遇到了这本《国富论(彩绘精读本)》。它的出现,可以说是颠覆了我对经典名著阅读方式的认知。书中细腻的彩绘,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对原著思想的精准提炼和生动再现。每一幅插图都仿佛在讲述一个经济学的故事,将亚当·斯密那些深邃的思想,以一种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注释部分也做得极其到位,对于历史上的一些背景信息、经济术语的演变,都做了详尽的考证和阐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不同时代社会经济图景的描绘,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了那个时代的变化。这让我对《国富论》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更是有了感性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对经济学理论的起源和发展非常感兴趣,但坦白说,《国富论》原著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曾是挑战重重。文字的密度、历史背景的差异,都让我在理解上遇到不少障碍。这次入手这本《国富论(彩绘精读本)》,完全是出于好奇,想看看彩绘版的呈现效果。结果,它彻底改变了我对经典阅读的看法。书中那些精心绘制的插图,简直是打开了另一个理解世界的大门。它们将抽象的经济概念,比如“看不见的手”、“劳动分工”、“重商主义”等,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社会形态的描绘,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时,注释部分也写得非常详细,对于一些我之前困惑的术语和历史事件,都得到了清晰的解释。这本彩绘精读本,不仅让我能够更加顺畅地阅读《国富论》,更让我对书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这是一种将学术深度与艺术表现力完美结合的典范。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书籍收藏爱好者,尤其是对于那些设计精美、装帧考究的经典作品,更是情有独钟。最近,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入手了这本《国富论(彩绘精读本)》。当我打开它的时候,内心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惊喜。这本书的设计,简直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纸张的质感,油墨的色泽,版式的排布,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更不用说那些令人惊艳的彩绘了,每一幅图画都经过精心设计,色彩和谐,线条流畅,将原著中的一些理论和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觉得,这些插画本身就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对于我这样一个偏爱实体书,并且注重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本《国富论(彩绘精读本)》无疑是近期最让我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传递知识的书,更是一件可以欣赏和珍藏的艺术品。我喜欢在闲暇时,轻轻翻阅,让那些精美的画面伴我一同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精美的插画,色彩饱满,细节丰富,让人一眼就爱上。装帧也很精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质感。我一直对古典名著感兴趣,但有时觉得文字太艰深,读起来有些吃力。看到这个“彩绘精读本”,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发现它不仅有精美的图画,注释也十分详尽,对于一些比较晦涩的词语和概念,都有清晰的解释。这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原著的思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济学原理的插画解读,非常生动形象,一下子就茅塞顿开。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初次接触这类经典著作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我期待着在这个充满艺术氛围的阅读旅程中,收获知识和美的双重享受。
评分我最近在为孩子的历史项目寻找一些辅助读物,无意中发现了这本《国富论(彩绘精读本)》。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当它到货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内容贴合原著,将那些原本抽象的经济学理论,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场景展现出来,让孩子很容易理解。比如,书中关于劳动分工的插画,用非常直观的方式描绘了工匠们如何通过分工合作,提高生产效率,这让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专业化”的概念。而且,注释部分也写得非常浅显易懂,即使是对于不熟悉经济学概念的家长来说,也能轻松理解。我感觉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用心,既保留了原著的学术价值,又通过彩绘的形式,让它变得更加有趣和易读。这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大有裨益。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引导孩子接触经典、了解经济学原理的家长们。
评分好。。。。。。。
评分冲吴晓波推荐买的,同时又买了全译本,也买了道德情操论,完美构成一套。
评分经典要多读,才可以更深刻
评分好书
评分多看书,多读书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评分¥31.50
评分是一本经典的书,这里是选读。
评分经典的读物,经济学入门。
评分产品质量不好内容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