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 01: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

生活在别处 01: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菊 编
图书标签:
  • 奇幻
  • 异世界
  • 轻小说
  • 冒险
  • 治愈
  • 成长
  • 轻松
  • 幻想
  • 旅行
  • 自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705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327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4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生活在别处”系列第一辑

  每个人都受这个城市的山水滋养,又以自己的方式回应这份滋养。

  亘古存在的土地上,我们借地而居

  每一个不同的故事,才组成城市

  在这里,多重的生活方式此消彼长


内容简介

  这里的生活参差多元——

  念哲学的会做餐饮,也会建书院;

  一个建筑师常在山里修行,而出家人正在都市里建大课堂;

  茶人谙熟古玩,画家研究植物,互联网创业者爱旅行和跑步……

  这里的生活充满创意——

  艺术家从废品里设计出自然美学,

  一个工科男正在像艺术家一样设计如何游玩杭州……


作者简介

  黄菊(Daisy),

  撰稿人,定居成都。

  曾就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现为微信公众号“行李”(TravellingWith)主编,“瓦舍”旅行酒店媒体总监。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一 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

序二 如果你崇尚自然、享受生活,杭州就是你的天堂

柳本 由布子 没有比这里更安静的城市,也没有比这里更温暖的山林 050

吴 强 山水是我所有的笔墨 066

念 顺 法师 大自然是最好的庙宇 082

肖 勇强 / 朱 宝华 人生不过三件事——喝酒、饮茶、抚琴 098

吴 建伟 以艺术家的方式幽赏杭州 118

丁 丰 杭州,谢谢你给了我创业者的乐土 138

王 旭 一片龙井茶,唤醒杭州满山的绿 154

戴 建军 食物是我的信仰 166

姜 爱军 / 朱 钰芳 为一座城市养一个女儿 186

蔡 志忠 不必拥有世界,只需西溪一角 206

郑 捷 / 赵 思霓 山林水石,我们的烟云供养 218

李 庆华 一个读书人的自觉 246

庞 颖 请把西湖山水喝下去 270

徐 黎晓 以跑鞋为行李 294

崔 晓滨 / 於 薇 废品与野花的自然美学 310

老 极 “江浙沪包邮”时代一个环球旅行者的归处 322


精彩书摘

  如果你崇尚自然、享受生活,杭州就是你的天堂葛剑雄

  20多年来,我虽未在梅家坞品新茶,在虎跑汲泉水,但每年都少不了友人馈赠的上品龙井,连在东航航班的万米高空也能享受我预订的龙井茶水。我也曾在西湖畔小住,孤山间探梅,阮公墩夜游,河坊街观光,文澜阁访书,西泠社读碑。近年有机会泛舟西溪,更觉别有一番滋味。

  我1945年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的南浔镇(今属湖州市南浔区),祖籍是绍兴。1950年年初,父亲带着不满5岁的我回绍兴,往返都途经杭州,并住过两三天。这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城市,至今印象中还有当年的拱宸桥、城站(火车站)、钱塘江大桥、六和塔、西湖、灵隐寺、岳坟等。上学后有了些地理知识,知道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省长周建人是鲁迅的弟弟,他们又都是我们绍兴人。还有浙江大学,听说中学老师中有读过浙大的,小学生自然没有机会认识他们。大人们提得最多的还是上海,去得最多的也是上海,连我的父母也先后去上海谋生,在稍能安居后就将我迁至上海上学。不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却是镇上人普遍认同并不时提及的,这也是我自幼形成的观念。

  重访杭州已是20世纪80年代,我成了大学教师,当了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的助手。先师祖籍嘉兴,但谭氏的祖坟在杭州灵隐寺后的山上,先师年少时每年都会随族人去杭州扫墓兼游玩。1940年3月他应聘到播迁贵州的浙江大学,与浙大的不少教授做了10年同事,患难与共,感情深厚。1946年他随浙江大学复员杭州,家住长寿路1号,到1951年秋转复旦大学任教。几次陪他去杭州开会、做报告或主持答辩,只要稍有余暇,他都会访友怀旧。谈及往事,不胜今昔之感。20多年来,我虽未在梅家坞品新茶,在虎跑汲泉水,但每年都少不了友人馈赠的上品龙井,连在东航航班的万米高空也能享受我预订的龙井茶水。我也曾在西湖畔小住,孤山间探梅,阮公墩夜游,河坊街观光,文澜阁访书,西泠社读碑。近年有机会泛舟西溪,更觉别有一番滋味。

  尽管我一直在体验“天堂”的生活,但明白“天堂”的来历,还是在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特别是读了先师的相关论著之后。

  ……

前言/序言

  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黄菊

  2003年,正值大三的我准备报考浙江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了考察实情,平生第一次去了杭州。我像个职业的旅游者,出发前做足了功课,在现场时,拿着资料和地图一个个点仔仔细细走,在清单上一一画钩:从自然山水到名人故居,从历史遗存到当代地标,无一落下。但那次连同之后十数次的造访,并没有让我从内心深处迷恋她,也因此放弃了去浙大读研的念头。

  7年后,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夫妇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我前往杭州采访他们。这对当时年近半百的夫妻在西湖边和我慢悠悠地说,他们只会在浙江境内做作品,“因为我们生活在杭州,每周必须去西湖划一次船,爬一回山。建筑只是我们业余的工作,不会因此而影响生活,所以我们的工作室叫‘业余建筑’。”这句话对当时的我来说如盲得见,如病得医。

  两年后,王澍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建筑师,但他的生活状态和多年前隐居杭州时仍差别不大。那之前他在深圳,因为闻到了马上就要爆炸性发展的味道,于是赶紧退身,到杭州“隐居”。同样经济发达的杭州,可以隐居吗?“可以的。如果没有人请我做建筑,我就在家里设计自宅。”同一年,因为另外一次采访而去了三台山路的江南会(现江南大学),所有媒体都称其为杭州最高档却也最低调的地方,其静谧、雅致,与周围山林的完美呼应,完全像文人居室。江南会设琴、棋、书、画、香五道馆,后来遇见常去那里抚琴的古琴家,她说马云和朋友们常来小坐,但聊天时低声细语,以便古琴的声音还能萦绕四周。原来江南会就是马云的“隐居”处。



《生活在别处 01: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 世界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而我们,正身处其中,用脚步丈量着每一个角落,用灵魂感知着无尽的风景。 本书并非单纯的旅行指南,也不是浮光掠影的游记。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探索,一次对“生活”本身的叩问。在每一个被我们称之为“天堂”的所在,我们寻觅的并非是物质的富足,而是精神的辽阔;我们追逐的并非是短暂的停留,而是永恒的驻足。当“天堂”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彼岸,当“闲浪”成为一种饱满的生命姿态,我们便开始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原来藏匿于最不经意之处。 第一章:从“他方”到“此方”——视野的拓宽与心灵的启蒙 我们为什么要离开熟悉的环境?是为了逃离,还是为了寻找?当柏油路蜿蜒向远方,当飞机划破云层,当轮船劈开浪花,我们踏上的,是通往“别处”的路。然而,这条路并非单向的旅程,它更是一场内省的开端。 书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足迹,从都市的喧嚣中抽离,抵达那些或静谧、或热情、或古老、或现代的土地。在这里,语言的隔阂,文化的差异,自然的壮丽,人文的厚重,都将成为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固有的认知,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 例如,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偏远村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与现代社会分秒必争的步调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村民,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有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却拥有着最淳朴的笑容,最踏实的幸福感。这种“无欲则刚”的生活哲学,是否能给迷失在物欲横流中的我们,带来一丝启迪? 又或者,在某个充满异域风情的集市,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空气中弥漫的香料气息,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学会了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受。那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他们的眼神,他们的手势,他们的交流方式,都展现着生活的多样性,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多元世界中的位置。 “他方”并非只是地理上的概念,它更是思想的疆域。每一次跨越山川湖海,都是一次心灵的跨越。我们开始理解,原来世界如此之大,而我们所熟知的一切,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小部分。这种宏观视野的打开,并非让我们感到渺小,反而会激发一种敬畏与好奇,让我们对生命本身,对未知,更加充满渴望。 第二章:闲浪的诗学——在慢时光里品味生活的本真 “闲浪”,并非无所事事,更非虚度光阴。它是一种刻意的放慢,一种对过程的珍视,一种在不期而遇的细节中捕捉诗意的能力。当生活的齿轮减速,当时间的河流变得舒缓,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流淌的每一朵浪花,才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低语。 书中,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些可以“闲浪”的时空。可能是在某个海边小镇,清晨,独自一人漫步在沙滩上,看潮起潮落,听海鸥呢喃。烈日当空时,找一处阴凉的咖啡馆,点一杯手冲咖啡,翻一本旧书,任思绪飘远。傍晚,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色,海面泛着金光,那一刻的宁静与壮美,无需言语,已然触动心弦。 也可能是在一座古老的欧洲小城,迷失在纵横交错的石板小巷中。两旁的建筑古老而优雅,窗台上盛开着鲜艳的鲜花。偶然推开一扇门,便走进一家充满历史韵味的古董店,与店主攀谈,听他讲述每一件藏品的过往。在街角,驻足欣赏街头艺人的表演,感受那份纯粹的艺术感染力。 “闲浪”的状态,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它让我们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的体验生活。我们不再匆忙赶路,而是享受行走的过程;我们不再只关注结果,而是品味奋斗的甘甜。这种慢下来的勇气,是在现代社会中尤为可贵的品质。它让我们学会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和解,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当我们不再被效率和目标所绑架,当我们允许自己有发呆、有沉思、有漫无目的的行走,生命便会以另一种姿态呈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美,那些曾经被遗忘的感受,都将在“闲浪”中重新被发现,重新被珍视。 第三章:天堂的模样——风景之外的灵魂共鸣 “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它仅仅是指那些风景如画的地方吗?抑或是某种极致的体验?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思考,真正的“天堂”,并非是地理上的特定坐标,而是当我们与某种人和事产生灵魂共鸣时,所获得的那种心灵的满足与升华。 在某个热情奔放的国度,我们与当地人一同载歌载舞,分享美食,感受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对生活的热爱。那种纯粹的连接,那种无拘无束的生命力,会让我们意识到,快乐并非来自物质的堆砌,而是源于心灵的释放。 又或者,在某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我们沉浸在博物馆的珍藏中,与艺术家的灵魂对话。梵高的笔触,莫扎特的旋律,莎士比亚的诗句,它们跨越时空,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一刻,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的连接,一种与全人类智慧和情感的交融。 书中,还将描绘那些在旅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或许是当地的居民,用朴实的话语讲述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或许是同样在路上的旅人,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感悟。在每一次短暂的相遇中,我们都能窥见人性的光辉,感受到温暖与善意。这些“灵魂的触碰”,构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天堂”。 “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这句话,是对“天堂”的另一种解读。它意味着,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放慢脚步,去感受,去连接,去思考,去体验,我们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甚至在陌生的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这种天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流动的,鲜活的,与我们的心灵状态息息相关。 结语:将“别处”的风,吹进“此方”的心 《生活在别处 01: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并非一次结束的旅行,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它鼓励我们拥抱变化,勇于尝试,敢于离开熟悉的comfort zone。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好地回归;每一次“别处”的经历,都将成为滋养“此方”生命的养分。 当我们带着在“别处”所获得的视野、感悟与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们或许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天堂,早已近在咫尺。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了“闲浪”的心境,是否愿意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 这本书,是写给所有渴望看见更广阔世界,渴望体验更丰富人生,渴望寻找到内心平静与力量的你。愿你我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让生命,如闲浪般,自由而辽阔。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生活在别处 01: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极致的浪漫主义。它暗示着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疏离,以及对一个理想化世界的向往。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别处”的想象,那里可能是更广阔的天地,更纯粹的心灵,或者仅仅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彻底放松,不再被俗事牵绊的地方。“天堂”这个词,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彼岸,而是因为拥有了“足够的地方闲浪”而实现的世俗幸福。这种观念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缺乏“闲浪”的空间和时间。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够窥探到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哲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作者是如何定义“别处”的,又是如何通过“闲浪”来寻觅属于自己的“天堂”的。我相信,这本书会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甚至可能激发我做出一些改变,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别处”。

评分

我总觉得,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想要逃离的念头,尤其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中,这种感觉会愈发强烈。这本书的标题《生活在别处 01: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恰好捕捉到了这种普遍的情绪。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种宣言,一种对生活方式的另一种可能性的探索。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能够暂时放下工作的压力,生活的重担,去做一些纯粹为了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去一些陌生的地方,去感受那些未曾体验过的事物,那生活是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闲浪”这个词,用得太巧妙了。它不是漫无目的地游荡,而是一种带着探索意味的自由,一种允许自己放慢脚步,去观察,去思考,去感悟的生活态度。这本书仿佛是在说,真正的“天堂”,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在于心灵的释放,在于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闲浪”。这让我对书中将要描绘的那些“别处”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并实践这种“闲浪”的生活的,又会在那里邂逅怎样的风景和心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淡淡的,带着点复古感的色调,配合着仿佛描绘着某个遥远国度的风景,就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书名《生活在别处 01: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更是点睛之笔,它传递出一种逃离现实、追求自由的渴望,仿佛在说,真正的幸福不在眼前的苟且,而在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我一直以来都对那种“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向往,想象着能够放下一切束缚,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去感受生命中那些微小而确切的幸福。这本书的名字,就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勾起了我对远方和自由的无尽遐思。它让我觉得,也许我的生活也可以不止于此,也许真的有一个“别处”,可以让我暂时忘却烦恼,只是纯粹地去感受,去体验,去“闲浪”。这种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邀请函,里面描绘着充满阳光和微风的景象,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启程。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让我暂时沉浸其中,体验那种“别处”的独特魅力,感受它所营造的“天堂”般的意境。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眼就被它的标题《生活在别处 01: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吸引住了。这个标题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它仿佛在低语着一个关于自由和探索的秘密。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渴望逃离一成不变的生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的标题正好迎合了这种普遍的心理。“别处”代表着未知与希望,“天堂”则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闲浪”则是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在我们身边的,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去发现。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寻找幸福的故事,一个关于如何通过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美好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奇遇和惊喜的世界,让我感受到那种“悠然见南山”的从容和淡定,体验那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闲浪”生活。

评分

《生活在别处 01: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这个书名,简直像一首诗,充满了意境和对生活的哲思。它让我立刻联想到那种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广阔天地间游走,不受任何拘束的生活状态。在我看来,“别处”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一种摆脱俗世烦扰的心境。“天堂”的定义也被重新解读,它不再是缥缈的虚幻,而是因为拥有了“足够的地方闲浪”而触手可及的幸福。“闲浪”二字,更是点睛之笔,它传递出一种从容、自在、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这恰恰是我所向往的。我一直觉得,生活不应该只是埋头苦干,也应该有抬头看风景的时间,有放慢脚步去感受世界的空间。这本书的标题,仿佛是对这种生活理念的一种肯定和推广。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一个充满阳光、微风和自由的世界,让我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去体验那种“别处”的风情,去感受那种不被时间束缚的“闲浪”乐趣,最终在探索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堂”。

评分

京东发货速度快,99选10很划算

评分

特别好,内容好,质量好,下回还会买,看起来行吧,能买,还可以

评分

99元十本,一下子买了好多,接下来闲暇时间翻翻

评分

内容可读性还是挺强的哈哈

评分

618活动买了很多东西,服务好,速度快,一直以来都是京东的忠粉

评分

囤书囤了有一年多了,一直以来都很好,很少出问题,售后服务也到位……

评分

这本书感觉纯粹是标题党买的

评分

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京东是书籍廉价购买的电梯……

评分

99元10本 非常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