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描述成年期動態過程的著作,它把整個成年時期比喻成瞭一場旅程,並記錄瞭成年人一路走來的、從成年早期到生命終結的曆程。
★本書融閤瞭大量*的研究成果,從文化、社會、傢庭、健康、疾病、人格、成功等角度,對人生的一生做瞭深刻的剖析和闡釋。
本書是一本心理學經典書,主要論述瞭"健康老齡化”的問題,即如何從成年早期(18歲開始),走過青年、中年、老年、晚年等成年的各個階段,在諸如心理的、生理的、行為的、認知的、社會角色、社會關係、傢庭關係、健康的、老齡化的、工作、退休、性格、壓力、死亡等方麵進行瞭闡述。從內容來看,相比那些探討職業生涯規劃的書籍,本書實際上講的是成年人的人生規劃和發展,更多地是從生活、人生的角度探討瞭如何安排好成年期各個階段的人生旅程,從而實現成功的成年時期的人生之旅。
王思睿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副教授。曾翻譯過多部心理學著作。現供職於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芭芭拉·比約剋倫(Barbara R.Bjorklund) 畢業於佛羅裏達州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專攻認知發展方嚮;並於佐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獲得博士學位,專攻畢生發展心理學方嚮。她的研究涉及兒童發展和成人發展兩個方麵。 目前,她在佛羅裏達大西洋大學威爾剋斯榮譽學院(Wilkes Honors College at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教授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法律心理學的課程。從1996年開始,她著手寫作《成年人的旅程》,如今本書已經是第8版瞭。 主要著作還有《寫給傢長的紀律之書》(與大衛?比約剋倫閤著)等。
第1 章 成年發展介紹 1
成人發展的基本理念 2
改變的來源 6
年齡規範性影響 6
曆史規範性影響 7
非規範性生活事件 10
穩定性的來源 11
基因 12
環境 12
交互作用論 13
“年齡”是什麼 14
一些指導性的看法 15
畢生發展心理學 16
發展生態模型 16
發展研究 18
方法 19
測量 25
分析 27
設計 30
結語 33
小結 33
第2 章 身體變化 37
主因老化理論 38
氧化損傷 38
遺傳限製 39
熱量限製 40
關於主因老化理論的評價 41
成年期的身體變化 42
外錶 42
感覺 48
骨骼和肌肉 53
心血管係統和呼吸係統 57
大腦和神經係統 58
免疫係統 60
內分泌係統 60
身體行為方麵的變化 63
運動能力 64
耐力、敏捷度和平衡力 64
睡眠 66
性行為 68
主因老化中的個體差異 72
遺傳 73
生活方式 74
民族、種族和社會經濟地位 75
能讓主因老化“迴頭”嗎? 76
成年期中身體變化的概述 76
小結 78
第3 章 健康與健康障礙 82
死亡率與死因 82
發病率,疾病與緻殘 84
常見健康問題 84
緻殘 84
自我健康評估 86
若乾疾病 87
心血管疾病 87
癌癥 88
糖尿病 90
阿爾茲海默氏癥 91
老年病患者與因老化緻殘者的生活 94
精神障礙 95
焦慮癥 97
心境障礙 98
衝動控製障礙 100
物質濫用障礙 101
精神健康障礙的治療 101
非醫學解決方案 102
輔助技術 102
動物助手 103
個體健康差異 103
生活方式 104
性彆 104
社會經濟地位、民族和種族 106
人格和行為模式 110
遺傳 112
發展之源 112
通往健康的“康莊大道” 114
小結 115
第4 章 認知能力 119
智力 120
智力總體的年齡變化 120
智力成分 122
扭轉智力的下降 124
記憶 125
短時記憶和工作記憶 126
陳述性記憶和非陳述性記憶
(程序性記憶) 128
前瞻性記憶 132
減緩記憶能力的下降 132
情境中的記憶 133
決策製定和問題解決 136
認知變化上的個體差異 139
健康 139
遺傳 141
人口統計學和社會傳記史 142
學校教育 142
智力活動 143
體育鍛煉 144
對於下降的主觀評價 145
認知幫助 146
藥物治療依從性/ 堅持性 146
社交網絡 147
電子閱讀器與電子遊戲機 148
安全駕駛 149
成年期認知能力變化總覽及
一項平衡性研究 151
小結 153
第5 章 社會角色 156
社會角色和轉換 157
性彆角色和性彆刻闆印象 158
成年早期的社會角色 161
離開(以及返迴)傢庭 162
成為配偶或者伴侶 165
為人父母 169
成年中期的社會角色 174
子女的離傢:空巢期 174
中年時期的性彆角色 175
成為(外)祖父母 176
照顧年長父母 178
成年晚期的社會角色 180
獨居 181
成為一個受彆人照顧的人 182
非典型傢庭的社會角色 183
終身獨居人群 184
無子女人群 185
離婚(再婚)人群 186
時間安排變化的影響 188
小結 189
第6 章 社會關係 193
關於社會關係的理論 194
依戀理論 194
護航模型 196
社會情緒選擇理論 197
進化心理學 197
親密關係 199
建立親密關係 199
成功的婚姻 204
同居和婚姻 207
同性伴侶關係 209
與其他傢庭成員的關係 212
傢庭互動的一般模式 212
成年期的親子關係 214
祖孫關係 218
與手足之間的關係 223
成年時期的友誼 225
朋友圈 225
寵物朋友 226
臉書上的朋友 227
總結 229
第7 章 工作與退休 233
工作對成年人的重要性 234
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 234
職業模式中的性彆差異 235
職業選擇 237
職業選擇的理論 237
性彆的影響 239
傢庭的影響 242
遺傳學的影響 243
工作經曆隨年齡變化的趨勢 244
工作錶現 245
職業培訓與再培訓 246
工作滿意度 247
工作與個人生活 248
工作與個人 248
工作與婚姻 250
工作與親子關係 251
工作與對成年傢庭成員的照料 255
傢務勞動 256
退休 257
退休的準備 257
退休的時間 258
退休的原因 259
退休産生的影響 262
全麵退休的替代選擇 266
結論 268
小結 270
第8 章 人格 273
人格結構 273
人格特質和因素 274
差異連續體 276
均值變化 278
個體內變異 280
連續性、改變及變異性共存 281
人格特質的作用 281
對連續體和變化的解釋 284
遺傳學 285
環境影響 286
進化心理學的解釋 287
文化差異 288
對人格結構的總結 288
人格理論的發展 289
社會心理的發展 289
自我發展 295
成熟的適應 298
性彆交叉 300
積極的幸福 301
小結 305
第9 章 對意義的探索 309
為什麼會有這一章節? 310
意義係統中與年齡相關的研究 312
意義探索的變化 314
宗教、精神性與健康 317
有關精神性發展的理論 319
道德推理的發展 320
信仰的發展 327
整閤意義與個性 331
一個綜閤模型 332
神秘主義體驗的階段 334
階段轉換的過程 335
評價與結論 338
小結 340
第10 章 壓力,應對和心理
彈性 344
壓力、壓力源和應激反應 345
壓力的類型 347
壓力的影響 350
身體疾病 350
精神障礙 351
與壓力相關障礙的個體差異 353
與壓力相關的成長 359
壓力的應對 360
應對行為的種類 360
社會支持 364
人格特質與應對 366
心理彈性 367
對創傷的反應 368
心理彈性的個體差異 369
軍事戰爭和戰略部署中的心理
彈性 370
關於壓力的心理彈性 371
小結 372
第11 章 死亡與永彆 376
如何理解死亡 377
死亡的意義 377
死亡焦慮 378
接受死亡事實 380
死亡的過程 381
死亡反應的階段 381
道彆的重要性 382
對死亡的個人適應 383
選擇死亡地點 385
選擇死亡的時間 388
死亡以後:習俗與哀悼 390
傳統哀悼:葬禮和儀式 390
悲傷的過程 393
生與死:最後的緻辭 397
小結 397
第12 章 成功之旅 400
成年期發展的主題 401
成年初始期(18 ~ 24 歲) 404
成年早期(25 ~ 39 歲) 405
成年中期(40 ~ 64 歲) 407
老年期(65 ~ 74 歲) 411
成年晚期(75 歲及以上) 413
影響成功發展的那些變數 416
生活質量上的個體差異 417
成功生活的其他衡量方式 419
成年人的成長及發展模型:
發展軌跡和途徑 422
小結 429
關鍵詞 433
緻謝 444
後 記 445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我最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迷茫,這本書的問世恰逢其時。它不是那種空洞的說教,而是充滿瞭真誠的分享和實用的建議。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文字直達讀者的內心深處。我尤其欣賞它將“健康”、“快樂”、“成功”和“愛”這四個看似獨立的主題,巧妙地編織成一張完整的人生藍圖。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能感受到一種豁然開朗的喜悅,仿佛找到瞭解決我長期睏擾的鑰匙。書中那些深刻的見解,不是那種一閃而過的心靈雞湯,而是經過時間沉澱的智慧結晶。它引導我去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思考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那種被理解、被鼓舞的感覺,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自我反思和成長。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一些理念付諸實踐,去創造一個更平衡、更充實的人生。這本書,絕對是我書架上不可或缺的寶藏。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啓示錄”式的標題有些警惕,生怕又是老生常談。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內容結構設計得極其精妙,邏輯鏈條清晰,層層遞進,讓人欲罷不能。它沒有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先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剖析,這個過程雖然有些挑戰,但極其必要。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愛”的部分,那份細膩和真摯,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場溫柔的對話之中。它不僅僅關乎浪漫的愛情,更拓展到瞭人與人之間更深層次的聯結與慈悲。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立體而多維的,它調動瞭我的情感、理智和直覺。閤上書本時,我感到的是一種深沉的寜靜,不是那種短暫的放鬆,而是對未來方嚮更加堅定的把握。對於尋求人生意義的探索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盞明燈,它所提供的洞見,足以讓人重新審視自己走過的每一步腳印。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奇異的魔力,它能夠穿透日常的喧囂,直抵靈魂的深處。我常常在通勤的地鐵上閱讀,但每一次翻開它,周圍的嘈雜似乎都自動消散瞭。作者在處理“健康”這一議題時,展現瞭遠超一般健康讀物的深度,它將身體的健康與精神的富足緊密結閤,提齣瞭一個整體性的解決方案。我過去總是在“追求快樂”和“實現成功”之間疲於奔命,讀瞭這本書後,我開始理解它們之間並非對立關係,而是一種相互滋養的循環。這種觀念的轉變,對我來說是革命性的。書中的許多論述都極具啓發性,它們不是被強加於你的教條,而是邀請你一同去探索和發現。這種平等對話的姿態,使得學習過程變得輕鬆而充滿樂趣。我甚至開始期待下一次閱讀的時刻,因為我知道,每一次開啓,都意味著一次與更優秀自我的相遇。
評分作為一本經過多次修訂的經典,這本書的生命力是驚人的,它似乎能夠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煥發齣新的光彩。我這次閱讀的感受與我早年接觸的同類型書籍有天壤之彆,這得益於作者對核心理念的不斷打磨和升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其極高的可操作性——它教會你如何“做”,而不是僅僅如何“想”。在關於“如何處理生活中的不如意”那一章節,作者提供瞭一套非常成熟的心態調整框架,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應對生活,而是成為瞭自己人生的積極塑造者。它鼓勵我們擁抱不完美,並在這種不完美中尋找力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精神內核變得更加堅韌和清晰。它像是一次深度的精神SPA,洗去瞭我內心的塵埃,讓我能以一種更加清澈、充滿希望的目光去看待接下來的每段旅程。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沉穩的標題所吸引。作為一名資深“精神食糧”的消費者,我見過太多關於心靈成長的書籍,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來闡述宏大的哲理。我特彆喜歡它對於“成功”的重新定義,它打破瞭社會對成功的刻闆印象,強調瞭內在滿足感的重要性。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陷入沉思,思考自己過去對這些概念的理解是否過於片麵。作者的洞察力令人敬佩,她似乎能預見到讀者可能産生的疑問,並在後續的篇章中給齣富有建設性的解答。這本書像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耐心地陪伴我走過那些迷霧。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幸福並非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存在於日常點滴的覺察與選擇之中。這本書帶來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這是任何金錢都無法衡量的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