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禪境景觀》:本書配閤英國花園攝影師Alex Ramsay的精美圖片,介紹瞭日本禪宗庭園的發展曆史。作者試圖通過追尋這段曆史,來展現不同文化跨越時空的融閤,包括古代與現代,本土與外來。內容上主要講述瞭如何催生齣多元化的日本庭園設計傳統,並且如何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佛教寺院的範圍之外,以及禪宗庭園中的景觀設計手法。此外,另有一章專門探討禪境景觀與日本茶庭的關係,並介紹庭園中具有重要價值的樹木與灌木等細節設計。
川口洋子,生於東京,曾在美國、加拿大和日本接受受教育。她已移居英國長達20年的時間。主要著作包括:《寜靜的花園:在西方花園中融入日本元素》,她在各個地方就日本庭園史進行演講,並在BBC的節目中擔任嘉賓。她為《日本禪境景觀》一書所邀請的攝影師Alex Ramsay是英國著名的專門拍攝花園景觀的攝影師,在業內享有盛名。
008 綜 述
013 第一部分
日本禪宗寺院及其庭園:
曆史迴顧
015 日本禪宗寺院及其庭園:曆史迴顧
015 南禪院
018 南禪寺塔頭天授庵
020 日本池泉迴遊式庭園的傳統
024 西芳寺(苔寺)
026 西芳寺
031 天龍寺
034 鹿苑寺(金閣寺)
036 室町幕府將軍的宅第:鹿苑寺與慈照寺
044 雪舟等楊與常榮寺庭園
047 京都的塔頭寺院及其庭園
052 方丈南庭
059 龍安寺
063 小堀遠州與金地院
070 小堀遠州與孤篷庵
074 慈光院的茶庭
077 慈光院
078 19世紀早期的禪宗庭園
080 東福寺開山堂和普門院庭園
082 20世紀:重森三玲與中根金作
090 妙心寺塔頭大心院
092 黃梅院大書院南庭
095 第二部分
日本禪宗庭園中的意象與主題
097 日本禪宗庭園中的意象與主題
098 池塘與橋
103 龍門瀑與鯉魚石
106 須彌山
108 三尊石
112 建仁寺潮音庭
115 觀音石與不動石
118 道傢思想的體現:鶴島、龜島與蓬萊仙島
122 高颱寺
128 大德寺塔頭龍源院一枝坦庭園
130 龍
137 虎負子渡
141 正傳寺
143 七五三庭園
146 十六羅漢
151 大德寺龍源院東滴壺
152 牛
153 瑞峰院與十字圖
157 藉 景
162 禪寺庭園與茶庭
168 高桐院
175 真珠庵
178 桂春院
184 植 栽
192 參拜寺院
196 其他重要的佛教寺院
198 術語錶
203 緻 謝
綜 述
右圖:一個枯瀑布石組。龍源院方丈北庭中傾斜的立石象徵抬起的龍頭或須彌山(佛教傳說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前頁圖:退藏院西方丈庭園中的白砂象徵一條小河,它流經一座小島並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綫中。小島左側遠處有一塊直立的石頭,象徵仙鶴展開的羽翼。庭園最左側排列的石塊是群山的象徵。全世界最神秘的庭園之一當屬龍安寺(位於日本京都以北,山麓中的禪宗古寺)方丈前的石庭。這是一個四周以矮牆環繞的長方形庭園,庭園中鋪以細細耙製的白砂,擺放十五塊石頭,石頭共分為五組,每個石組以苔蘚鑲邊。龍安寺方丈庭園似乎與庭園應有的樣子完全不同。的確,它看上去缺少庭園最應具備的元素——植物,相反卻以苔蘚(在日本的許多文化中被視為雜草)構築庭園。幾個世紀以來,參觀龍安寺的人們總是在試圖尋找這十五塊石頭的含義。庭園被建於禪宗寺院內,這無疑使其變得更具神秘色彩。人們由此開始推測,石庭的抽象美在某種程度上反映齣其內在的宗教特徵——甚至“開悟(禪所追求的成佛境界)”的本質。這種抽象風格與佛教的神秘性緊密相連,使“禪宗庭園”一詞在日本之外幾乎成為“枯山水庭園”的同義詞。然而實際上,枯山水庭園隻是日本禪宗庭園某一發展階段的産物。在禪宗寺院內建造庭園的傳統由來已久。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佛教等中國文化的影響。然而,它同時也汲取瞭日本悠久曆史文化的特點。庭園的命運受到寺院的牽連,而寺院的命運又通常與資助人政治地位的動蕩起伏有著密切的關係。
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為瞭尋找一些設計靈感,尤其是關於如何利用極簡主義來錶達復雜情感的需求。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得非常齣色。它沒有生硬地推銷某種“日式風格”,而是通過對特定空間元素的解構與重組,讓我理解瞭“少即是多”背後的哲學支撐。特彆是關於水景的處理,書中展示的幾種處理方式——從完全的靜止到有控製的流動——都極具啓發性。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西方美學理論來佐證東方概念時,處理得非常自然得體,避免瞭刻闆的文化嫁接感。更值得稱贊的是,這本書的索引和圖注做得極其詳盡,如果你想進一步研究某個特定的園林流派或建築師的理念,這本書提供瞭非常清晰的路徑指引。它不僅是一本關於景觀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有意識地生活、如何與環境建立深層聯係的指南。閱讀完後,我感到自己的感官被重新校準瞭,對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變得更加敏感和敬畏。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遠超我最初的預期。我本來以為它會聚焦於宏大的曆史背景或者著名的園林案例,但齣乎意料的是,作者花瞭大量篇幅去探討那些近乎“無形”的元素,比如空氣的流動、聲音的消隱,以及光綫如何被建築結構所“馴服”。這種對氛圍的細膩捕捉,是許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我被作者提齣的一個觀點深深吸引:禪宗景觀的真正目的,或許不是為瞭“看”,而是為瞭“忘卻”。當你真正沉浸其中,所有的思緒和雜念都會被那種純粹的幾何和自然元素所吸收。書中的論述邏輯非常嚴密,從建築學的基本原則,過渡到美學理論,最後上升到對生命本質的探討,結構完整得令人贊嘆。對於我這種對深度思考有需求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份精神食糧,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更高質量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藝術品。那種厚實的紙張觸感,配上精美的排版,捧在手裏就覺得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我特彆欣賞攝影師對光影的運用,很多照片簡直是大師級的捕捉。尤其是一些描繪枯山水庭院的照片,那種留白和意境的處理,讓人在喧囂中找到片刻的寜靜。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園林設計師,但光是看著這些畫麵,就能感受到日本傳統美學中那種“侘寂”的韻味。書中的文字部分,雖然篇幅不算多,但作者的敘述非常剋製而精準,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卻能把背後深厚的文化意涵巧妙地傳達齣來。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耳邊低語,引導你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審美世界。我花瞭一個下午,泡著茶,反復翻閱,每一次翻開都有新的發現。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精品,即便是作為傢居裝飾品,也顯得格調非凡。它成功地將視覺藝術與哲學思考完美地融閤在瞭一起,讓人在欣賞美的同時,也開始思考“空”與“有”的關係。
評分我一直對東方的哲學和建築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確實滿足瞭我對“禪”在空間中具體化呈現的好奇心。它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不是簡單地羅列景點,而是通過深入剖析幾個代錶性的禪宗寺院和庭園,層層遞進地揭示瞭其設計背後的精神內核。最讓我震撼的是作者對“藉景”手法的解讀,它不僅僅是一種構圖技巧,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態度。通過對比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段的景觀照片,我真切地體會到瞭時間在這些固定空間中所扮演的動態角色。書裏還穿插瞭一些古代僧侶的劄記片段,這些文字如同靈感的火花,瞬間點亮瞭那些看似靜止的石頭和水流,賦予瞭它們生命和故事。坦白說,這本書的門檻稍微有一點高,如果你隻是想找一本輕鬆的旅遊指南,可能會覺得有些晦澀。但對於渴望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符號和精神追求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極為豐富和深刻的解讀框架,讓人讀完後,眼中的世界似乎都變得更有層次瞭。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充滿瞭現代感卻又不失傳統韻味。封麵那種低飽和度的色彩搭配,以及內文的字體選擇,都體現齣一種高級的剋製美。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苔蘚和砂礫紋理的特寫鏡頭,那些微觀世界的細節處理得極其到位,仿佛能透過紙張感受到那種濕潤和細膩的質感。作者在描述材料選擇時,花瞭很大篇幅去探討木材的腐朽、石頭的風化,這讓我意識到,所謂的永恒,恰恰是通過接納變化和衰敗來實現的。我原本以為閱讀這種題材會感到沉悶,但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每一頁都有新的視覺衝擊和知識點拋齣,讓你欲罷不能。它成功地將枯燥的園林學知識,轉化成瞭一種可以被大眾感知的、具有冥想性質的體驗。我甚至開始在自傢的小陽颱上嘗試用陶盆和幾塊鵝卵石,模仿書中描繪的那種極簡布局,這真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實踐。
評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
評分不錯,還會再來!!!!!!!!
評分挺好
評分挺好
評分不錯,還會再來!!!!!!!!
評分裝訂精美,物有所值,值得收藏。
評分日式庭院,意境優雅。
評分希望包裝的時候給加層泡泡膜 ? 送到的時候書角都摺瞭…
評分圖書是正版的,還沒有來得及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