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禅境景观》:本书配合英国花园摄影师Alex Ramsay的精美图片,介绍了日本禅宗庭园的发展历史。作者试图通过追寻这段历史,来展现不同文化跨越时空的融合,包括古代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内容上主要讲述了如何催生出多元化的日本庭园设计传统,并且如何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佛教寺院的范围之外,以及禅宗庭园中的景观设计手法。此外,另有一章专门探讨禅境景观与日本茶庭的关系,并介绍庭园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树木与灌木等细节设计。
川口洋子,生于东京,曾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接受受教育。她已移居英国长达20年的时间。主要著作包括:《宁静的花园:在西方花园中融入日本元素》,她在各个地方就日本庭园史进行演讲,并在BBC的节目中担任嘉宾。她为《日本禅境景观》一书所邀请的摄影师Alex Ramsay是英国著名的专门拍摄花园景观的摄影师,在业内享有盛名。
008 综 述
013 第一部分
日本禅宗寺院及其庭园:
历史回顾
015 日本禅宗寺院及其庭园:历史回顾
015 南禅院
018 南禅寺塔头天授庵
020 日本池泉回游式庭园的传统
024 西芳寺(苔寺)
026 西芳寺
031 天龙寺
034 鹿苑寺(金阁寺)
036 室町幕府将军的宅第:鹿苑寺与慈照寺
044 雪舟等杨与常荣寺庭园
047 京都的塔头寺院及其庭园
052 方丈南庭
059 龙安寺
063 小堀远州与金地院
070 小堀远州与孤篷庵
074 慈光院的茶庭
077 慈光院
078 19世纪早期的禅宗庭园
080 东福寺开山堂和普门院庭园
082 20世纪:重森三玲与中根金作
090 妙心寺塔头大心院
092 黄梅院大书院南庭
095 第二部分
日本禅宗庭园中的意象与主题
097 日本禅宗庭园中的意象与主题
098 池塘与桥
103 龙门瀑与鲤鱼石
106 须弥山
108 三尊石
112 建仁寺潮音庭
115 观音石与不动石
118 道家思想的体现:鹤岛、龟岛与蓬莱仙岛
122 高台寺
128 大德寺塔头龙源院一枝坦庭园
130 龙
137 虎负子渡
141 正传寺
143 七五三庭园
146 十六罗汉
151 大德寺龙源院东滴壶
152 牛
153 瑞峰院与十字图
157 借 景
162 禅寺庭园与茶庭
168 高桐院
175 真珠庵
178 桂春院
184 植 栽
192 参拜寺院
196 其他重要的佛教寺院
198 术语表
203 致 谢
综 述
右图:一个枯瀑布石组。龙源院方丈北庭中倾斜的立石象征抬起的龙头或须弥山(佛教传说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前页图:退藏院西方丈庭园中的白砂象征一条小河,它流经一座小岛并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中。小岛左侧远处有一块直立的石头,象征仙鹤展开的羽翼。庭园最左侧排列的石块是群山的象征。全世界最神秘的庭园之一当属龙安寺(位于日本京都以北,山麓中的禅宗古寺)方丈前的石庭。这是一个四周以矮墙环绕的长方形庭园,庭园中铺以细细耙制的白砂,摆放十五块石头,石头共分为五组,每个石组以苔藓镶边。龙安寺方丈庭园似乎与庭园应有的样子完全不同。的确,它看上去缺少庭园最应具备的元素——植物,相反却以苔藓(在日本的许多文化中被视为杂草)构筑庭园。几个世纪以来,参观龙安寺的人们总是在试图寻找这十五块石头的含义。庭园被建于禅宗寺院内,这无疑使其变得更具神秘色彩。人们由此开始推测,石庭的抽象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其内在的宗教特征——甚至“开悟(禅所追求的成佛境界)”的本质。这种抽象风格与佛教的神秘性紧密相连,使“禅宗庭园”一词在日本之外几乎成为“枯山水庭园”的同义词。然而实际上,枯山水庭园只是日本禅宗庭园某一发展阶段的产物。在禅宗寺院内建造庭园的传统由来已久。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佛教等中国文化的影响。然而,它同时也汲取了日本悠久历史文化的特点。庭园的命运受到寺院的牵连,而寺院的命运又通常与资助人政治地位的动荡起伏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它会聚焦于宏大的历史背景或者著名的园林案例,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那些近乎“无形”的元素,比如空气的流动、声音的消隐,以及光线如何被建筑结构所“驯服”。这种对氛围的细腻捕捉,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我被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深深吸引:禅宗景观的真正目的,或许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忘却”。当你真正沉浸其中,所有的思绪和杂念都会被那种纯粹的几何和自然元素所吸收。书中的论述逻辑非常严密,从建筑学的基本原则,过渡到美学理论,最后上升到对生命本质的探讨,结构完整得令人赞叹。对于我这种对深度思考有需求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份精神食粮,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更高质量的问题。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寻找一些设计灵感,尤其是关于如何利用极简主义来表达复杂情感的需求。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生硬地推销某种“日式风格”,而是通过对特定空间元素的解构与重组,让我理解了“少即是多”背后的哲学支撑。特别是关于水景的处理,书中展示的几种处理方式——从完全的静止到有控制的流动——都极具启发性。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西方美学理论来佐证东方概念时,处理得非常自然得体,避免了刻板的文化嫁接感。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的索引和图注做得极其详尽,如果你想进一步研究某个特定的园林流派或建筑师的理念,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路径指引。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景观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有意识地生活、如何与环境建立深层联系的指南。阅读完后,我感到自己的感官被重新校准了,对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变得更加敏感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艺术品。那种厚实的纸张触感,配上精美的排版,捧在手里就觉得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特别欣赏摄影师对光影的运用,很多照片简直是大师级的捕捉。尤其是一些描绘枯山水庭院的照片,那种留白和意境的处理,让人在喧嚣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园林设计师,但光是看着这些画面,就能感受到日本传统美学中那种“侘寂”的韵味。书中的文字部分,虽然篇幅不算多,但作者的叙述非常克制而精准,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能把背后深厚的文化意涵巧妙地传达出来。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耳边低语,引导你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审美世界。我花了一个下午,泡着茶,反复翻阅,每一次翻开都有新的发现。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精品,即便是作为家居装饰品,也显得格调非凡。它成功地将视觉艺术与哲学思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开始思考“空”与“有”的关系。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现代感却又不失传统韵味。封面那种低饱和度的色彩搭配,以及内文的字体选择,都体现出一种高级的克制美。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苔藓和砂砾纹理的特写镜头,那些微观世界的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那种湿润和细腻的质感。作者在描述材料选择时,花了很大篇幅去探讨木材的腐朽、石头的风化,这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永恒,恰恰是通过接纳变化和衰败来实现的。我原本以为阅读这种题材会感到沉闷,但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每一页都有新的视觉冲击和知识点抛出,让你欲罢不能。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园林学知识,转化成了一种可以被大众感知的、具有冥想性质的体验。我甚至开始在自家的小阳台上尝试用陶盆和几块鹅卵石,模仿书中描绘的那种极简布局,这真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实践。
评分我一直对东方的哲学和建筑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确实满足了我对“禅”在空间中具体化呈现的好奇心。它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不是简单地罗列景点,而是通过深入剖析几个代表性的禅宗寺院和庭园,层层递进地揭示了其设计背后的精神内核。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对“借景”手法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种构图技巧,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通过对比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景观照片,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时间在这些固定空间中所扮演的动态角色。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古代僧侣的札记片段,这些文字如同灵感的火花,瞬间点亮了那些看似静止的石头和水流,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故事。坦白说,这本书的门槛稍微有一点高,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轻松的旅游指南,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但对于渴望深入理解日本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和深刻的解读框架,让人读完后,眼中的世界似乎都变得更有层次了。
评分我当旅游书看的,去日本的时候就去这些地方,去日本购物的旅游太低端!
评分活动很给力,书很喜欢,印刷质量很好,送货及时,调整订单客服售后都很给力,及时帮我调整了。
评分日式庭院,意境优雅。
评分不错,还会再来!!!!!!!!
评分精致
评分给朋友买的,不错,哈哈哈刺激哈哈爱离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给
评分本书内容专业详实,印刷精美,值得学习。
评分京东购书很方便,价格优惠,每次活动都忍不住买买买
评分推荐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