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熊繼柏講內經》共分二篇十一章,涵蓋內經的理論體係,基本學術思想,其中包括陰陽五行學說,髒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等等,並有原文選講以供學習。
作者簡介
熊繼柏,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湖南省首屆名醫。
目錄
概論
一、《內經》的成書()
1.《內經》的書名()
2.《內經》的作者()
二、《內經》的理論體係()
1.陰陽五行學說()
2.藏象學說()
3.經絡學說()
4.病因病機學說()
5.病證學說()
6.診法學說()
7.治療學說()
8.針刺學說()
9.養生學說()
10.運氣學說()
三、《內經》的基本學術思想()
1.唯物辯證觀思想()
2.統一整體觀思想()
3.物質恒動觀思想()
四、學習《內經》的方法()
1.辨釋文義,明確醫理()
2.審察異同,綜閤分析()
3.把握理論,聯係實際()
4.參閱注本,融貫領會()
上篇《內經》理論精要
第一章人與自然()
一、生命的唯物觀()
二、天人的相應觀()
1�蔽逶嗌�理病理與四時陰陽五行之氣相應()
2�比頌寰�脈之氣與四時陰陽相應()
3�比頌逅�液輸布與氣候寒暑相應()
4�比頌迤�血盛衰與日月盈虛相應()
5�比頌逖羝�消長與晝夜陰陽相應()
6�比頌逵�衛運行與晝夜陰陽相應()
第二章陰陽五行學說()
一、陰陽的總綱()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1�倍粵⒂牖ジ�()
2�畢�長與轉化()
3�鄙�降與齣入()
三、陰陽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
1�鄙�理方麵()
2�輩±矸矯媯ǎ�
3�閉鋃現瘟品矯媯ǎ�
4�幣┪鐨閱芊矯媯ǎ�
四、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1�畢嗌�與相剋()
2�畢喑擻胂轡輳ǎ�
五、五行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
1�彼得魑逶喙叵擔ǎ�
2�比鮮都膊〈�變()
3�泵魅肺逍兄�治()
第三章髒象學說()
一、五髒六腑的功能特點()
二、髒腑與形體組織及四時陰陽的關係()
三、五髒與五官、九竅的配閤關係()
四、五髒化五液,惡五氣()
五、三焦及四海()
六、人體精、氣、神的概念()
七、六氣的功能及生成()
八、飲食精微的吸收與輸布()
九、人的生長壯老規律()
十、人的體質分類()
第四章經絡學說()
一、十二經脈的走嚮規律及其錶裏關係()
二、十二經脈的氣血多少()
三、十二經脈的主要循行部位()
四、奇經八脈的循行和主病()
1�倍鉸觶ǎ�
2�比溫觶ǎ�
3�背迓觶ǎ�
4�貝�脈、脈、維脈()
第五章病因病機學說()
一、病因分類()
二、病因特點()
1�綳�淫邪氣的緻病特點()
2�幣唕菪捌�的緻病特點()
3�逼哢楣�度的緻病特點()
4�幣�食、起居失宜的緻病特點()
三、發病機製()
1�綳叫橄嗟茫�乃客其形()
2�憊市跋嘞�,因加而發()
3�庇慮雍癖。�因形而病()
四、病機綱要()
1�蔽逶嗔�氣病機()
2�幣躚艉�熱病機()
3�斃罷�虛實病機()
4�逼�血營衛病機()
五、疾病傳變()
1�北砝鎸喔�傳變()
2�焙�熱虛實轉移()
第六章病證學說()
一、風病、傷寒、溫熱病的證候及特點()
1�狽綺。ǎ�
2�鄙撕�()
3�蔽氯炔。ǎ�
二、咳、喘、消癉、痹證、痿證、厥證、痛證、脹病、積聚、癲狂癇
的病因病機及辨證()
1�笨人裕ǎ�
2�貝�證()
3�畢�癉()
4�北災ぃǎ�
5�彆糝ぃǎ�
6�必手ぃǎ�
7�蓖粗ぃǎ�
8�閉筒。ǎ�
9�被�聚()
10�癟病⒖瘛�癇()
三、癰疽病的病因病機及辨證()
第七章診法學說()
一、診法綱要()
1�輩焐�按脈,先彆陰陽()
2�彼惱錆喜危�全麵診察()
二、切脈大法()
1�鼻新齙牟課唬ǎ�
2�閉錇齙囊�求()
3�輩飴齙鬧潦�()
4�輩炻齙奈鈣�()
5�甭魷蟮鬧韃。ǎ�
6�甭齪縴氖幣躚簦ǎ�
7�甭齪喜≈ひ躚簦ǎ�
三、望診要點()
1�輩觳課唬�辨髒腑()
2�輩焐襠�,觀成敗()
3�輩煨翁�,測病變()
四、聞診、問診()
1�碧�聲音,嗅氣味()
2�蔽什∏椋�審病因()
第八章治療學說()
一、平調陰陽()
1�毖舨≈我酰�陰病治陽()
2�弊乘�補陰,益火補陽()
二、補虛瀉實()
三、明辨標本()
1�敝僞姹甌荊�關鍵在於治本()
2�苯韃旒渖酰�間者並行,甚者獨行()
3�蹦諭庀啻�,先治其本()
四、正治反治()
五、三因製宜()
1�幣蚴筆┲危ǎ�
2�幣虻厥┲危ǎ�
3�幣蛉聳┲危ǎ�
六、治未病()
1�蔽床∠確潰ǎ�
2�敝尾∶妊浚ǎ�
3�貝�衰而刺()
4�奔炔》辣洌ǎ�
七、五髒用藥()
1�蔽邐兜乃�入所用()
2�蔽逶嗟目嚶�補瀉()
八、精神治療()
1�弊S芍尾。ǎ�
2�幣鄖櫓魄椋ǎ�
3�鋇傢�氣功()
九、一十三方()
第九章針刺學說()
一、治神調氣()
二、取穴原則()
1�毖�經取穴()
2�本植咳⊙ǎǎ�
3�彼嬤と⊙ǎǎ�
4�幣蚴比⊙ǎǎ�
三、針刺大法()
1�薄豆僬搿分罘ǎǎ�
2�閉氪灘剮海ǎ�
四、刺禁要點()
1�苯�刺內髒及諸要害部位()
2�苯�刺五奪、五逆及熱病九危候()
3�苯�刺飢飽勞怒者()
第十章養生學說()
一、恬虛無,精神內守()
二、春夏養陽,鞦鼕養陰()
三、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四、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第十一章運氣學說()
一、乾支甲子()
1�碧旄傻刂У囊躚舴質簦ǎ�
2�碧旄傻刂У奈逍蟹質簦ǎ�
二、運氣推演()
1�蔽逶耍ǎ�
2�綳�氣()
3�痹似�結閤()
三、運氣測病()
1�幣荒甑腦似�常規對發病的影響()
2�彼暝說奶�過不及對發病的影響()
3�彼咎煊朐諶�之氣對發病的影響()
下篇《內經》原文選講
《素問》原文選講()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節選)()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節選)()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節選)()
五藏彆論篇第十一()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節選)()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節選)()
經脈彆論篇第二十一(節選)()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熱論篇第三十一()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咳論篇第三十八()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痹論篇第四十三()
痿論篇第四十四()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節選)()
《靈樞》原文選講()
本神第八()
營衛生會第十八()
決氣第三十()
五變第四十六()
水脹第五十七()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節選)()
邪客第七十一(節選)()
附錄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第十章養生學說
養生,又稱“攝生”,是指運用各種方法,保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內經》的養生理論,是在人與自然統一的整體觀思想指導下,根據自然氣候的變化,人體的生理活動以及疾病的發生、變化規律所提齣來的。其要旨大約有三:第一,順應天時,即順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所謂“順四時而適寒暑”(《靈樞?本神》);“服天氣而通神明”(《素問?生氣通天論》);“春夏養陽,鞦鼕養陰,以從其根”(《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第二,形神統一,即調攝精神與保養形體,使人的精神與形體相統一。因為形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無神則形不可活,無形則神無所依,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形神統一,是生命活動的根本保證。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提齣,要使“形體不蔽,精神不散”,“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第三,保全精氣,即保全腎精的充足,保全五髒精氣的充沛。《素問?金匱真言論》謂“精者,身之本也”。《管子?心術下》又謂“氣者,身之充也”。精與氣,是人身生命的根本。《內經》一方麵很重視腎之精氣在人體生長、發育、衰老過程中的根本作用,《上古天真論》所謂“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六節藏象論》又謂“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後世因之提齣“腎者,精神之捨,性命之根”(《中藏經》);“先天之本在腎”(《醫宗必讀》)。另一方麵,《內經》又很重視五髒精氣對人的生命活動的直接影響,《靈樞?本藏》所謂“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靈樞?天年》又謂:“五藏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隻有在五髒精氣充足的情況下,生機纔能健旺,生命纔能長久。上述三點,可謂《內經》養生學的基本法則。
《內經》所述養生的方法很多,《素問?上古天真論》指齣:“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所謂“法於陰陽”,即以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為法則,適應自然氣候,順從四時陰陽升降浮沉的節律。“和於術數”,是指適當地運用各種養生的方法,諸如按、導引、拳術等。這些方法,可以健強筋骨,專注意念,達到保精益氣,祛病健身的作用。“食飲有節”,是謂飲食有節製,不過飢過飽,不偏嗜五味,不過食肥甘厚味。“起居有常”,是謂生活作息有常規,既不貪逸,又不妄作勞,重視調節起居作息。《靈樞?本神》說得很清楚:“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這裏的“順四時”,即順應四時的陰陽變化規律;“適寒暑”,即適應氣候的寒暑往來;“和喜怒”,即調和精神情誌;“安居處”,謂安定生活起居;“節陰陽”,謂節製男女房事;“調剛柔”,謂調節勞逸動靜。這些都是養生防病,以確保健康長壽的重要方法。歸類言之,則可以分為四個主要方麵。
一、恬憺虛無,精神內守
《素問?上古天真論》雲:“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誌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閤於道。”本段經文的中心議題是“恬憺虛無”,恬憺,安靜之意;虛無,不存雜念。簡言之,恬憺虛無,是指思想清靜,沒有雜念。隻有做到這一點,纔能保持精氣和神氣的內守,保持健康無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並且再次強調:“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憺之態,從欲快誌於虛無之守。”如果不能做到恬憺虛無,而是“嗜欲無窮,憂患不止”,那就會導緻“精壞神去”,動搖生命的根基。《靈樞?本神》還指齣:“心,怵惕思慮則傷神;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肝,悲哀動中則傷魂;肺,喜樂無極則傷魄;腎,盛怒而不止則傷誌。”《素問?疏五過論》又提到“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諸說錶明,保持恬憺虛無的思想境界,達到精神內守,是養生防病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這一思想方法在嵇康的《養生論》中得到瞭充分肯定。他說:“善養生者……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外物以纍心不存,神氣以醇白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lǐ)泉,晞以朝陽,綏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庶可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宋代李昉在《太平禦覽?養生》中還提齣“若能攝生者,當先除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聲色,三曰廉貨財,四曰損滋味,五曰屏虛妄,六曰除沮妒”。如此則是“恬憺自守”。
應當指齣,“恬憺虛無”,本係老莊哲學思想。《老子道德經》第二章:“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第三十一章:“恬憺為上”。《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虛無恬憺,乃閤天德。故曰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德之失;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再觀《內經》“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等語,又與《老子道德經》八十章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以及五十七章“我無欲而民自樸”等語相似。由此可見,“恬憺虛無”的養生理論,受到道傢思想的一定影響。對此我們應取一分為二的態度,提倡保持思想清靜,摒除雜念,這是養生的積極方麵。《靈樞?上膈》也指齣:“恬憺無為,乃能行氣。”但如果隻單純強調無思無慮,如老子所說的“虛其心,實其腹”(《道德經》第三章),那便成瞭“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那種消極無為的思想顯然是不可取的。
……
熊繼柏講 內經(增訂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熊繼柏講 內經(增訂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