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徐志摩信任的女人,泰戈尔赞不绝口的才女。
“凌叔华的小说,却发祥于这一种期刊(指《现代评论》)的,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地描写了旧家庭中婉顺的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终于也回复了她的故道了。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小说集《花之寺》由17篇短篇小说组成。其创作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反映闺中少女的黯淡生活。刻画豪门闺秀的内心世界,表现旧式少女无法主宰命运的失落和茫然,讽刺和怜悯她们悲剧性的命运;二是发露太太阶层的庸俗生活。揭露旧式太太寄生虫般的生活,审视和批判她们麻木丑陋的灵魂;三是展现新式妻子的矛盾生活。表现新女性试图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禁锢的痛苦和无奈,肯定和突显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
小说,却发祥于这一种期刊(指《现代评论》)的,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地描写了旧家庭中婉顺的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终于也回复了她的故道了。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凌叔华(1900~1990),女,小说家、画家。原名瑞棠,笔名叔华、素心。广东番禺人。1922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并开始在《现代评论》发表小说。1929年任教于武汉大学,主编《武汉文艺》。1940年起在燕京大学任教。1956年后在新加坡南洋大学、加拿大等地教中国近、现代文化,后寓居英国。凌叔华崛起并成名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当时的冰心、庐隐、苏雪林齐名。她的文字清秀俊逸而又朴实无华,哀感隽永而又浪漫生情,清朗明快而又雅淡细腻,独具“闺秀派”之风。在徐志摩的心目中,凌叔华是“中国的曼殊斐尔”。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散文《爱山庐梦影》,以及用英文写成的带有自叙色彩的《古韵》。
凌叔华的画簿
酒后
绣枕
吃茶
再见
茶会以后
中秋晚
花之寺
有福气的人
太太
说有这么一回事
等
春天
女儿身世太凄凉
“我哪件事对不起他?”
旅途
奶妈
资本家之圣诞
花之寺
……
晚上月出时,幽泉收到一封怪信,字迹极柔媚,言辞很藻丽,语气很恭谨:
幽泉先生:
请你不要想我们是素不相识的,实在我们在两年前就彼此认识了,我的脑府里所藏的卷册都是你的诗文,那又是时时能谐调我枯槁心灵的妙乐。
在烂漫晨霞底下,趁着清明的朝气,我愿自承一切。我在两年前只是高墙根下的一根枯槁小草。别说和蔼的日光及滋润的甘雨是见不着的,就是温柔的东风亦不肯在墙畔经过呢。我过着那沉闷黯淡的日子不知有多久。好容易才遇到一个仁慈体物的园丁把我移在满阳光的大地,时时受东风的吹嘘、清泉的灌溉。于是我才有了生气,长出碧翠的叶子,一年几次,居然开出有颜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与众卉争一份旖旎的韶光。幽泉先生,你是这小草的园丁,你给它生命,你给它颜色(这也是它的美丽的灵魂)。
近来我被温醉的东风熏得枝叶酥软起来,非常困惫。我又被鸟歌蝶舞的引诱,觉得常常立在庭园中究竟没有享着山花一样的清福,未免心中不自在。现在我发生奢望,我想变成一只黄鸟或蝴蝶飞到郊外,任我歌唱,任我跳舞,赞美大自然,赞美给我美丽灵魂的人。
奢望终是奢望吗?不一定罢?我定于明日朝阳遍暖大地时,飞到西郊“花之寺”的碧桃树下。那里春花寂寂争妍,境地幽绝。盼望活我的匠人去看了他自己的成绩怎样。
我的名姓不必写了,我日夕在大自然里道我的赞美,道我的感恩。我不能不爱你,但我不敢说爱你。我只是爱你。我的爱是不望报酬的爱,酬报不了的爱。
我敢对着荣耀清洁的阳光起誓,我永远不敢,且不希望,我们能成比现在关系更密切的人。只要你容许我的灵魂驻在你那里,我便十分满足了。
四月十六日
“……这女子倒也怪有意思的!”
幽泉说完望了望窗外无人来,拿起信重看。
“她也会说,她是小草,我是她的匠人,给它生命……”顺手拿起信封再细看。
“字也不坏呵!人不知怎样……家住在菊花巷——好秀气的地名。”
“她‘在朝阳遍暖大地时’到郊外……‘花之寺’,‘碧桃树下’,好美丽的地方!……我去……燕倩知道怎行呢?可是她已经明说我们不过文字之交而已,燕倩知道也不会怎样吧!去一次看看又何妨呢?……燕倩不会怎样的……”
他拿着信自己商量了好一会子,到底他决定去看看,他说:
“一定去看看,人生能有几回做到奇美的梦。她素来明白我的,必不会为这小事生气,文字之交,有什么不行?……奇美的梦,做一次。”
临睡时幽泉对燕倩说他精神枯闷得慌,明天清早他要到城外看看山光草色,换换空气,他夫人也赞成他出去走走。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幽泉便起床,匆匆忙忙漱洗了,走到镜台梳梳前短发。燕倩说他发太干了倒了些搽发香水,将发平分两边,梳平服了。他照着镜子,自看还算是一个顾影少年。不觉望了望他的夫人,见她正在笑吟吟地看着他,他脸上微微红了。
早餐匆匆用过,他微笑地出了大门,坐了一部洋车乘着清和的晓风出了西直门,太阳已经满地了。
“这是‘朝阳遍暖大地’了吧?……她也……”
他一路想着,心里不知是喜是愁,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情绪。他觉得一生里有过几次这样情况。最记得的一次就是向燕倩求婚那一天。他想到此忽地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好像自己误走入“闲人止步”的地方,不用人呵斥已经全身不自在了。他想了又想,两次话已经溜到唇边叫车夫拉自己回家,但同时脑府中又现出“她的甘泉……给她美丽的灵魂”的字样来,脸上不觉就有点烘烘热起来。
……
终于,我有了机会细细品读《凌叔华文集 花之寺》。之前对凌叔华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片段式的介绍,总觉得她的作品带有一种淡淡的神秘感,如同藏在深闺的女子,不轻易示人,但一旦被窥见,便会为之惊艳。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剥洋葱,一层一层地深入,每一次的剥离,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她的文字,不是那种会瞬间抓住你的眼球的炫技式描写,而是如同细密的网,悄无声息地将你笼罩。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出她所描绘的场景,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鸟语虫鸣,看着人物眉间的愁绪。她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那种微妙的转变,那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她都能精准地捕捉并传递出来。她的作品,与其说是讲故事,不如说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感场域,让读者在其中沉醉,去感受,去体悟。我尤其喜欢她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怀,那种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即使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她的思想也显得格外超前。
评分手里捧着这套《凌叔华文集 花之寺》,心情是难以言喻的。多年来,我一直对凌叔华这位作家充满敬意,她的文字,在我看来,就像是那个时代的绝美遗珠,散发着独特而又迷人的光芒。这次有机会一次性阅读她的文集,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宝藏,里面的每一件物品都闪耀着艺术的光泽。她的语言,不是那种张扬的华丽,而是内敛的精致,如同精雕细琢的玉器,温润而有质感。我沉醉于她对细节的把握,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未完的话,都能在她笔下变得意味深长,仿佛隐藏着千言万语。她笔下的人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充满了真实感,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困惑与追求,绝非简单的脸谱化。我特别欣赏她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那种细腻、敏感、又常常不为人知的挣扎,被她写得如此动人,如此令人心疼,却又充满了力量。读她的作品,不像是在被动接受信息,更像是在与作者一同经历,一同感受,那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终于得偿所愿,捧读了这套《凌叔华文集 花之寺》。虽然书还没有完全细读,但仅仅是翻阅,就已经被那份独特的韵味深深吸引。凌叔华,这个名字在我心中一直带着一种朦胧而又绮丽的色彩,仿佛是那个时代留下的一个精致的刺绣,低调却又绣工精湛。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温婉而疏离的气息,如同初夏清晨拂过面颊的微风,带着花草的芬芳,却又让人感受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一间久未打扫的旧宅,空气中弥漫着时光沉淀下来的味道,既有怀旧的温暖,又掺杂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寂寥。我尤其喜欢她文字中对人物内心的细腻描摹,那些微妙的情感波动,那些隐藏在眼神、动作中的细微之处,都被她不动声色地捕捉下来,展现在读者面前。似乎每一个人物都活生生地站在那里,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心事,只是他们不轻易言说,而我,却能透过文字的缝隙,窥见他们灵魂深处最真实的风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当下很多快餐式阅读难以给予的。我仿佛置身于她笔下的场景,与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一同经历。
评分初见《凌叔华文集 花之寺》,便被其封面设计所吸引。那是一种极简却又意味深长的美,淡淡的色彩,疏朗的排版,传递出一种内敛而又雅致的格调。读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凌叔华本人,与她所处的那个年代,与她笔下的人物进行着无声的交流。她的文字,不像某些作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像山涧清泉,潺潺流淌,润物无声。即使是在描绘激烈的情感,她也常常用一种克制而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词句,回味其中的深意。她对景物的描写也同样出色,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一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或是一抹幽深的庭院。这些景物,并非简单的背景板,而是与人物的情感、命运紧密相连,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我尤其欣赏她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探索,那种细腻、复杂、又常常被误解的情感,被她写得如此真实而富有力量,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影子。
评分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凌叔华文集 花之寺》。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女性作家充满好奇,她们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如何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又如何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凌叔华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读她的文字,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精致而又私密的女性世界,那里有细腻的情感,有对人生的审视,有对命运的低语。她笔下的人物,特别是女性角色,都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挣扎与追求。即使是看似柔弱的外表下,也隐藏着坚韧的内核。我喜欢她那种不动声色的叙事风格,没有戏剧性的冲突,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思考。她对细节的捕捉尤其惊人,一句不经意的对话,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能传递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暗流。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手法,反而让文字更具力量,更耐人寻味。每次读她的作品,都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时或许平淡,但越品越能感受到其醇厚与回甘。
评分我去。。。这什么包装,都坏了!
评分好书,喜欢,经典之作,多读书,读好书,值得阅读。
评分东西很好,还会再次购买的。
评分优惠活动还挺划算,书的品相很好。信赖京东!希望京东越做越好,价格要经常给力点哦~
评分小精装,凌叔华的风格文笔在民国女作家里面,个人感觉仅在萧红之下,泰戈尔说较林徽因有过无及,有道理的。
评分沈从文说: 去在自己所见及的一个世界里,发现一切,温柔地写道那各样人物姿态,淑华的作品,在女作家中另走出了一条新路。
评分书还行,挺好。装祯用纸还挺好的。
评分书是正版,纸质好,无异味,喜欢。物流很快,服务很好。
评分很不错的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