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射线检测上(胶片照相检测、射线设备和器材)

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射线检测上(胶片照相检测、射线设备和器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无损检测
  • 射线检测
  • 胶片照相
  • 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检测技术
  • 工业检测
  • 射线设备
  • 材料检测
  • 质量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830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01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3
字数:74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为《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射线检测(上)(胶片照相检测、射线设备和器材)》,收录了截至2016年6月底前批准发布的现行的无损检测相关国家标准,共30项。

目录

射线照相检测
GB/T12604.2—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GB/T19943—2005无损检测金属材料X和伽玛射线照相检测基本规则
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5677—2007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
GB/T11809—2008压水堆燃料棒焊缝检验方法金相检验和X射线照相检验
GB/T12605—2008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
GB/T16544—2008无损检测伽马射线全景曝光照相检测方法射线检测器材
GB/T19348.1—2014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
GB/T19348.2—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
GB/T30913—2014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标准试验方法
GB/T19802—2005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
GB/T23901.1—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1部分:线型像质计像质指数的测定
GB/T23901.2—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2部分:阶梯孔型像质计像质指数的测定
GB/T23901.3—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3部分:黑色金属像质分类
GB/T23901.4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4部分:像质指数和像质表的实验评价
GB/T23901.5—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5部分:双线型像质计图像不清晰度的测定
GB/T23910—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GB/T25758.1—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1部分:扫描方法
GB/T25758.2—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2部分:针孔照相机射线照相方法
GB/T25758.3—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3部分:狭缝照相机射线照相方法
GB/T25758.4—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4部分:边缘方法
GB/T25758.5—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5部分:小焦点和微焦点X射线管的有效焦点尺寸的测量方法
GB/T26141.1—2010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数字化系统的质量鉴定第1部分:定义、像质参数的定量测量、标准参考底片和定性控制
GB/T26141.2—2010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数字化系统的质量鉴定第2部分:最低要求
GB/T28266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射线胶片数字化系统的鉴定方法射线检测设备
GB/T14058—2008γ射线探伤机
GB/T20129—2015无损检测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GB/T26830—2011无损检测仪器高频恒电位工业X射线探伤机
GB/T26837—2011无损检测仪器固定式和移动式工业X射线探伤机
GB/T26838—2011无损检测仪器携带式工业X射线探伤机
图书简介:工程质量控制与现代检测技术 本书系统梳理了现代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质量控制理论、管理体系以及非破坏性检测(NDT)技术的应用实践。全书内容紧密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设计、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控制到最终竣工验收,构建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质量保证框架。 第一部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 本部分首先深入探讨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阐述了ISO 9000系列标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其对提升项目整体水平的指导意义。重点介绍了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制定、执行与持续改进方法,包括质量目标设定、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质量保证与控制: 详细解析了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阐述了统计过程控制(SPC)在工程质量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强调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来预防缺陷的发生。 规范与法规遵从性: 概述了国家及行业在工程建设中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涵盖了材料、施工工艺、成品检验等多个维度。分析了质量体系文件编制的规范,例如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的标准化要求。 工程质量的经济性分析: 探讨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失效成本,旨在指导管理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优化。 第二部分:材料性能与无损评价基础 本部分聚焦于工程结构材料的特性及其在服役状态下的行为预测,为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结构材料基础: 涵盖了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复合材料及管道材料的力学性能、腐蚀机理和疲劳特性。讨论了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热处理、焊接等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无损检测(NDT)的原理概论: 概述了所有主要NDT方法的物理基础,包括电磁学、声学、辐射物理学等。强调了不同检测技术对缺陷类型、尺寸、位置的敏感性差异。 缺陷的分类与评价: 根据工程经验,系统分类了常见的材料和结构缺陷,如裂纹、孔隙、夹渣、未焊透等。建立了缺陷的严重程度判据,为后续的检测结果判读和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现代工程检测技术应用实践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详尽介绍了除射线检测以外的其他主流无损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和操作规程。 超声波检测(UT)技术: 深入讲解了常规超声波、相控阵超声(PAUT)和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的原理、设备操作与数据后处理。重点阐述了其在厚大焊缝、复合材料分层和应力腐蚀裂纹检测中的优势与局限。 磁粉检测(MT)与渗透检测(PT): 详述了这两种表面无损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灵敏度影响因素(如磁场方向、表面粗糙度、渗透剂选择)。分析了两者在检测钢材表面缺陷与非铁磁性材料表面缺陷中的适用性。 涡流检测(ET): 阐述了涡流的基本产生机制及其在导电材料(如管道、换热器管束)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常规涡流、远场涡流(RFET)和低频涡流(LFET)技术在管材内部腐蚀、裂纹检测中的性能特点。 声发射检测(AE): 介绍了声发射技术作为一种“听”结构损伤发展过程的动态监测手段。讨论了其在储罐、压力容器和桥梁结构健康监测(SHM)中的应用,包括信号采集、定位算法和数据实时分析。 红外热成像检测(IRT): 讲解了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差异来识别内部缺陷,如保温层空鼓、结构层脱粘或潜伏的泄漏点。 第四部分: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与数据管理 本部分展望了NDT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自动化检测系统和数据管理平台如何提高检测效率和可靠性。 自动化与机器人检测系统: 介绍了爬壁机器人、水下ROV等集成先进传感器的自动化检测平台,尤其是在高风险、难接近区域的应用案例。 数据可视化与三维建模: 讨论了如何将来自不同检测方法(如超声、激光扫描)的数据集成到三维模型中,实现缺陷的空间定位、量化评估和历史趋势分析。 远程诊断与数字孪生: 探讨了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IoT)技术的远程检测数据共享和在线健康评估,为资产的长期可靠性管理提供支持。 本书面向工程技术人员、质量工程师、无损检测从业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现代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新入行的无损检测工程师,说实话,刚开始接触射线检测,那些标准名词和复杂的数值总是让我头疼不已。我本以为这本“国家标准汇编”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集合,读起来会像啃石头一样困难。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本书在严谨性之外,还保持了一种难得的逻辑清晰度。特别是在胶片照相检测的部分,它对不同敏感度的胶片、铅屏和曝光量的控制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矩阵。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复杂结构件上做检测,常规曝光参数总是有伪影出现,翻开书里关于“图像质量指示器(IQI)的选择与放置”这一章节,立刻找到了症结所在——是我们对IQI的放置要求理解不够到位。这本书没有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必须这么做”以及“国家标准具体规定了什么”。这种深度和广度,让我在面对那些苛刻的客户要求时,底气十足。它有效地弥补了我在学校学习时,理论与国家标准实践脱节的巨大鸿沟。它绝对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掌握的书,它要求你投入时间去理解背后的技术逻辑和法律责任。

评分

这本《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射线检测上(胶片照相检测、射线设备和器材)》的书,老实说,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印刷质量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主要关注的是射线检测的实际操作和现场应用,所以这本书的侧重点——胶片照相检测和设备器材的详细标准——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图表规范,尤其是关于不同类型射线源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校准的章节,讲解得极其到位。我记得我翻阅到关于X射线管和伽马射线源的详细技术参数对比时,那种系统性的梳理让人印象深刻。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贴合国家标准的原文要求,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直指核心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应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审查或者投标大型项目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本“定海神针”。它把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用清晰的结构梳理出来,让人在需要引用具体标准号时,能迅速定位。我特别欣赏它对检测设备维护和定期校验的详细指导,这直接关系到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现场质量控制的生命线。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是一本参考书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技术规范的“活字典”。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质量控制工作的技术主管,我需要确保我们团队的每一个射线检测报告都能经得起最严格的审查。购买这本《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射线检测上(胶片照相检测、射线设备和器材)》对我来说,是一项战略性的投资。我主要看重的是它对“射线检测的判定标准”的权威性解读。书里关于缺陷的分类、尺寸测量方法的规范,以及如何将检测结果与结构件的设计要求进行比对,都有明确的指引。我尤其喜欢它在设备器材部分,对不同制造商提供的设备附件(如准直器、限束器)的兼容性和性能要求所做的阐述,这极大地帮助我在设备采购和验收时,能够依据国家标准提出有力的技术反馈。这本书的最大功德在于,它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动摇的基准线。当我们团队内部出现不同意见时,翻开这本书,找到对应的国家标准条款,争论立刻就能平息。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是我们团队在射线检测领域保持合规性和专业声誉的“行为准则”。

评分

坦白讲,我更偏向于超声波和涡流检测,这次为了配合一个大型压力容器的射线探伤项目,才不得不拿起这本《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射线检测上》。起初我对胶片照相检测的概念性内容比较抵触,觉得那套流程太慢太传统了。然而,这本书对射线设备的“源头管理”和“安全防护”的论述,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对辐射剂量监测仪器的精度要求、设备年检的周期和内容,描述得细致入微,丝毫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环节。这不仅仅是技术标准,更是对生命安全的严肃承诺。尤其是在谈到射线设备的选型和维护时,书中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能让人体会到,一台性能不稳定的设备,在关键时刻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射线检测的每一步,从设备启动到胶片显影定影,都处于一个极其严格的监管框架之下。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技术操作手册。

评分

这本汇编的编纂质量确实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专业水准。我特别关注的是其中关于射线检测设备(如便携式X光机、伽马源探伤仪)的校准程序和性能验证部分。很多市面上的培训资料往往会简化这一流程,但这本书忠实地复刻了国家标准中对于“等效穿透能力”、“几何模糊度”等关键参数的量化要求。这些指标是判定检测结果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基础。我发现书中对不同检测级别所对应的IQI类型和最小分辨力的要求,做了非常精细的区分,这种细致程度在实际工作中是极其宝贵的。举个例子,关于暗室的温湿度控制对胶片质量的影响,标准中列出的允许波动范围,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一位,这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极高的工艺控制能力。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快速出片”,而是教你“如何保证每张片子都符合国家最高质量要求”,这才是专业精神的体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