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146-2013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教材

GBT30146-2013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艳杰 编
图书标签:
  • GB/T 30146-2013
  • 业务连续性管理
  • BCM
  • 审核员
  • 培训
  • 公共安全
  • 标准
  • 管理体系
  • 风险管理
  • 应急管理
  • 内审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8317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59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GBT30146-2013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教材》依据GB/T30146-2013《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课程准则》《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教学大纲》及GB/T19011-2013《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的要求编制,可供开展国家注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的培训使用。

目录

第一章 业务连续性管理概述
第一节 业务连续性管理概念
第二节 业务连续性管理整体发展历程
第三节 国外业务连续性管理及相关标准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标准进展
第五节 我国业务连续性国家标准的重要意义
第六节 GB/T 30146-2013内容介绍

第二章 业务连续性管理术语和定义

第三章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理解

第四章 业务影响分析与风险评估
第一节 业务影响分析工具和方法
第二节 业务影响分析指标体系
第三节 业务影响分析实施步骤
第四节 风险评估相关模型
第五节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
第六节 风险评估安全要素分析和流程模型设计
第七节 风险评估实施步骤

第五章 如何制定完备的业务连续性计划
第一节 BCP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技术需求
第三节 如何制定一个BCP

第六章 管理体系审核
第一节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概论
第二节 审核的策划和准备
第三节 现场审核实施和报告
第四节 审核后续活动、监督审核和再认证

第七章 认证认可基本知识
第一节 认证认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认证程序
第三节 认证认可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部分条款及理解要点
第五节 认证认可管理体制

第八章 业务连续性审核员要求和考试大纲
第一节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确认方案
第二节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大纲(第一版)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国际贸易实务与风险管理的专业教材的详细简介,其内容完全独立于您提到的《GB/T 30146-2013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教材》。 ---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操作、法律与风险控制实务》 导论:洞察瞬息万变的全球贸易格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加速推进的今天,国际贸易不仅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企业拓展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途径。然而,伴随贸易便利化而来的,是日益复杂的合规要求、变幻莫测的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层出不穷的商业纠纷。本书《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操作、法律与风险控制实务》正是为应对这一复杂环境而精心编写的专业指南。它聚焦于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流程、核心法律框架、金融结算手段以及全方位的风险防范策略,旨在为从事国际采购、出口销售、物流管理、贸易合规以及金融服务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高度实用的知识体系。 本书的编写遵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规则与操作同步推进”的原则,深入剖析了从签订贸易合同到货物交付、从风险评估到争议解决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基础与合同管理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国际贸易运作的基石,重点解析了贸易主体资格、国际贸易术语的精准应用及其对买卖双方义务的界定。 第一章:国际贸易环境解析与主体资格 详细阐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最新贸易规则变化,特别是《贸易便利化协定》(TFA)对通关流程的影响。内容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国际贸易主体(如代理商、分销商、制造商直销)的法律地位、责任划分以及在不同贸易协定下的原产地规则(RoO)的最新认定标准。特别关注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成员国间贸易便利化的具体影响机制。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起草与履行 本章的核心在于国际合同的法律适用性选择,特别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内的采纳情况及例外条款的运用。深入剖析了合同关键条款,包括:质量标准(检验标准、索赔时限)、数量异议处理机制、不可抗力事件的认定与举证标准(参考国际商会《关于不可抗力的最新解释》)。针对近年来新兴的电子商务贸易,新增了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及其证据采纳的法律实践案例分析。 第三章: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 2020)的精细化应用 超越基础的定义讲解,本章着重于风险转移点、成本划分点与运输工具选择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大量跨模式运输(如海运+内陆卡车联运)的案例,剖析了FCA、DPU等新术语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产生的模糊地带,并提供了清晰的风险分配图表和操作指引,确保企业能够根据供应链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化成本与风险的术语组合。 ---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结算与金融工具 金融是国际贸易的血液。本部分全面梳理了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强调了信用证操作的严谨性及电子支付工具的合规要求。 第四章:国际结算方式的原理与选择 系统对比了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大类结算方式的适用场景、风险特征与成本结构。重点讲解了开放账户(OA)和承兑交单(DA)在供应链金融背景下的风险缓释技术。 第五章:信用证(L/C)实务精讲与单据审核 本章深度解读了UCP 600的最新实践案例,详细拆解了10类关键单据(提单、发票、检验证书、保险单)的制作要求及不符点识别技巧。特别关注了电子提单(E-BL)的法律效力转换、议付银行的责任界定,以及在遇到欺诈性单据时的应对流程。 第六章:供应链金融与贸易融资工具 探讨了出口信用保险(如Sinosure的险种分类)、福费廷(Forfaiting)、保理(Factoring)在提升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效率中的应用。分析了银行承兑汇票(BA)在跨境交易中的贴现流程与汇率风险敞口管理。 --- 第三部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与通关实务 本部分关注物流的实体操作层面,确保货物能够安全、高效、合规地完成跨国界转移。 第七章:国际多式联运与物流链管理 详细分析了集装箱运输(FCL/LCL)的操作细节,包括订舱、堆场操作、转船程序。重点剖析了提单作为物权凭证的流转规则,以及在发生超期滞箱费、仓储费时的责任划分。针对冷链物流,介绍了特定的运输条件和保险条款。 第八章: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与货物保险 本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海洋运输保险(All Risks, WA, FC&S条款),而是深入讲解了综合性风险管理模型。内容包括政治风险保险(如战争、征收、汇率管制风险)的投保策略、风险集中度分析,以及如何利用货物追踪技术(IoT)增强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控制。 第九章:海关估价、原产地与贸易合规(Trade Compliance) 这是应对日益严格的国际贸易监管的核心章节。详细解析了海关估价的五种方法及其优先顺序,避免因低报或高报引发的处罚。深入讲解了出口管制、反倾销/反补贴(AD/CVD)调查的应对机制,以及企业内部出口管制合规体系(Export Control Compliance Program, ECCP)的建立与执行,特别是针对军民两用物项的敏感性管理。 --- 第四部分:国际贸易争议解决与应对 即使合同签订得再完美,争议也可能发生。本部分指导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法律工具解决贸易摩擦。 第十章:国际贸易合同违约的认定与救济 基于CISG和普通法系,区分了根本性违约与非根本性违约,并探讨了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直接损失与可预见间接损失)。特别强调了在履行过程中,如何通过“通知义务”的履行来保护自身的索赔权利。 第十一章: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实践 全面比较了国际仲裁(ICC、SIAC、LCIA)与各国法院诉讼在效率、保密性、裁决的可执行性(纽约公约)方面的差异。提供了仲裁条款的撰写指南,以及在仲裁庭中有效呈现商业证据的策略。 第十二章:贸易摩擦、争端预防与内部审计 本章提供前瞻性的视角,指导企业如何通过定期的贸易合规自我审计来预防潜在的法律风险,如何应对海外税务机关的调查,以及在遇到商业欺诈或知识产权纠纷时,应采取的跨国界法律行动步骤。 --- 本书特色: 强调操作细节: 每一个法律规则都对应实际的单据制作和流程执行。 案例驱动: 选取近五年内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案例,解析裁判思路。 前沿视野: 覆盖数字贸易、绿色贸易(ESG)对传统贸易规则的冲击与适应。 适用对象: 进出口企业高管、国际业务经理、单证操作人员、国际物流与采购专业人员、银行贸易融资部门人员、以及相关法律与咨询服务专业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于教材中对“最新发展”的跟进程度感到非常担忧。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尤其是考虑到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以及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环境,标准和最佳实践都在快速迭代。翻开这本书,我立即感受到了一种时代脱节的滞后感。书中引用的许多参考标准和技术背景知识,似乎停留在数年前的水平,对于当前业界热议的弹性架构、韧性设计(Resilience Engineering)等前沿概念,几乎没有涉及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及。对于一本声称是“培训教材”的出版物而言,滞后的内容意味着它不仅无法指导未来的实践,甚至可能误导学习者去关注那些已经不再是行业焦点的议题。在这样一个要求持续学习和快速适应的环境中,一本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教材是毫无价值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对未来挑战的预判,而不是对旧有流程的机械复述。购买这样的教材,感觉像是为过时的知识付费,这对于注重效率和前瞻性的专业人士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评分

我在学习过程中特别留意了案例分析和实操指导的部分,因为这些往往是区分理论教材和实用指南的关键所在。遗憾的是,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贡献微乎其微。它似乎更侧重于对标准条文的罗列和解释,对于如何将这些抽象的要求应用到真实的公共安全场景中,几乎没有给出有价值的见解。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不同行业(如交通、能源、应急通信)的典型业务连续性挑战,以及审核员在实际现场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软技能”指导。然而,书中所呈现的案例,要么过于笼统,缺乏细节,要么就是采用了非常理想化的情境,脱离了现实中流程的复杂性和人力的限制。一个好的审核员培训教材,应当能够模拟出真实审核中的冲突、信息不对称以及与被审核方沟通的技巧。这本书在这方面近乎空白,它似乎假设读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背景知识,只需要知道“检查哪些文件”即可,这对于培养真正的风险洞察力是远远不够的。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的朋友,我对这种面向专业人士的培训材料总是抱有一种审慎的乐观。然而,这本书在逻辑构建上的跳跃性,实在让人难以恭维。章节之间的衔接非常生硬,仿佛是把几篇独立撰写的讲义硬生生地拼凑在一起。例如,在前一节还在详述紧急响应计划(ERP)的关键要素,下一节的内容可能就直接跳到了合规性审查的细节,中间缺少了必要的过渡和理论基础的铺垫,使得初学者根本无法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我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这些知识点,但很快发现,由于原书结构混乱,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重建”逻辑,而不是去“吸收”内容。专业教材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清晰、层层递进的知识路径,帮助读者从基础概念稳步迈向复杂应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失败,它更像是一本为已经非常熟悉该领域的专家准备的参考手册,而不是面向新晋审核员的“教材”。如果仅仅是为了堆砌术语和流程清单,那么市面上更权威、更新的行业白皮书都能提供同样的信息量,而且通常结构更严谨。

评分

语言风格的单一性和僵硬度,是这本书给我的又一个深刻印象。全文充斥着大量生硬的、直译感极强的专业术语,使得阅读体验如同在啃一份枯燥的法律条文。更要命的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权威性”,作者完全摒弃了任何尝试拉近与读者距离的表达方式,语气平淡到令人昏昏欲睡。我曾翻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培训材料,即便是针对严格的合规性标准,那些教材也会巧妙地穿插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或者用更具指导性的语言来解释“为什么”这个流程是必需的,而不是简单地陈述“必须做什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只负责“告知”,而完全没有兴趣去“教育”或“启发”。对于需要高度投入和保持警觉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缺乏生命力的文字是最大的敌人。我不得不反复阅读同一个段落,才能勉强捕捉到作者试图传达的核心含义,这极大地拖慢了我的学习进度,也让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煎熬。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灾难,封面那种粗糙的纸质手感,摸上去就不太舒服,而且油墨的味道久久不散,让人提不起精神去翻开它。我原本是抱着对“公共安全”和“业务连续性”这些专业领域知识的期待,想系统学习一下审核的流程和标准,结果光是打开书本这个过程,就已经消耗了我不少耐心。内页的排版也显得非常陈旧,字体选择和行距设置都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阅读起来非常费劲,眼睛很快就感到疲劳。更别提那些插图和图表,模糊不清,关键信息点被印刷得含糊不清,根本无法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如果一个培训教材连最基础的阅读体验都无法保证,那么它在内容传递上的效率必然大打折扣。我严重怀疑制作方在设计这本教材时,根本没有考虑到学习者最基本的需求——清晰、舒适地获取信息。说实话,我更倾向于去网上搜索相关的行业标准文件,至少那些电子文档在可读性上要远胜于这本实体书。这本书的外在表现,完全没有体现出其主题的严肃性和专业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敷衍了事,让人很难对后续的内容产生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