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表面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目视检测)

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表面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目视检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无损检测
  • 渗透检测
  • 磁粉检测
  • 目视检测
  • 表面检测
  • 国家标准
  • 工业检测
  • 质量控制
  • 检测技术
  • 材料检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833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013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4
字数:5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无损检测标准是实施无损检测的依据。近几年,又发布实施了一批无损检测方面的国家标准,其中既有采用国际标准的,也有自主起草的标准。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对无损检测标准的需求,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中国标准出版社共同编选了《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分为5部分7册。
  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写的本册为《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表面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目视检测)》,收录了截至2016年6月底前批准发布的现行的无损检测相关国家标准,共26项。

目录

表面检测
GB/T5097—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
GB/T17455—2008无损检测表面检测的金相复型技术

渗透检测
GB/T12604.3—201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18851.1—2012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
GB/T18851.2—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GB/T18851.3—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
GB/T18851.4—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
GB/T18851.5—2014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5部分:温度高于50℃的渗透检测
GB/T18851.6—2014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6部分:温度低于10℃的渗透检测
GB/T23911一2009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
GB/T9443—2007铸钢件渗透检测
GB/T15147—1994核燃料组件零部件的渗透检验方法
GB/T26953—2011焊缝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验收等级

磁粉检测
GB/T12604.5—2008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15822.1—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GB/T15822.2—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
GB/T15822.3—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
GB/T23906—2009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
GB/T23907—2009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GB/T9444—2007铸钢件磁粉检测
GB/T10121—2008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
GB/T26951—2011焊缝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GB/T26952—2011焊缝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验收等级

目视检测
GB/T20967—2007无损检测目视检测总则
GB/T20968—2007无损检测目视检测辅助工具低倍放大镜的选用
GB/T32259~2015焊缝无损检测熔焊接头目视检测
《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表面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目视检测)》图书简介 本书籍汇集了我国在无损检测领域中,针对材料与结构表面缺陷检测方面所采用的各项国家标准。其内容专注于渗透检测(PT)、磁粉检测(MT)以及目视检测(VT)这三种核心表面无损检测方法,旨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科研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权威且具有实操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 一、 编纂背景与核心价值 随着现代工业对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日益严苛,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保证设备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手段,其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表面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目视检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严格依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和修订的现行国家标准(GB/T系列、GB系列等)进行系统性整理与收录,确保了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与适用性。 本书的价值在于: 1. 标准的集中权威展示: 将分散于不同标准文件中的表面检测要求,集中于一册,避免了使用者在查阅标准时的碎片化困扰。 2. 技术规范的直接遵循: 书中所载标准是工程实践中必须遵守的法定技术依据,是产品出厂验收、工程竣工评定的主要准绳。 3. 质量控制的基石: 为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提供了最可靠的基础文本。 二、 内容构成与技术深度解析 本书的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紧密围绕“表面检测”这一主题,系统地涵盖了渗透检测、磁粉检测和目视检测的完整标准体系。 (一) 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 PT)标准体系 渗透检测是一种利用液体渗透剂扩散到材料表面开口缺陷中,再通过显像过程将缺陷显示出来的检测方法。本书收录的PT标准,详细规定了从材料准备到结果判定的全过程: 1. 基础通用标准: 涉及渗透检测的总则、术语和定义,确保读者对该方法的基本概念有统一的理解。 2. 材料规范: 严格界定了渗透剂、去除剂、显像剂的化学成分要求、性能指标(如荧光性能、可见光性能、敏感度等级等)以及储存和使用条件。这些标准是确保检测灵敏度的物质基础。 3. 工艺流程标准: 详细规定了检测前的表面清洁度要求(这是PT成功的关键前提)、渗透时间、去除方法(水洗、溶剂擦拭、蒸发等)的选择与控制,以及显像控制参数。 4. 缺陷判定与记录标准: 依据不同行业(如压力容器、航空航天、金属结构)对缺陷的性质(如线条状、点状、集合状)进行分类,并对应规定了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缺陷尺寸和密度,提供了判读图例和记录表格的范本。 (二) 磁粉检测(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MT)标准体系 磁粉检测主要针对铁磁性材料的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本书中的MT标准,重点关注磁场建立、缺陷指示的形成与评估: 1. 磁化方法规范: 详细阐述了对工件进行周向磁化、纵向磁化或复合磁化时的电流、磁轭极距、磁场强度测量方法(如磁强计的使用)和要求,确保能有效产生足够强的漏磁场。 2. 磁粉性能与使用: 收录了干法磁粉、湿法磁粉浆(包括荧光和可见光)的性能指标,如矫顽力、剩磁、悬浮稳定性以及对背景干扰的控制标准。 3. 检测工艺控制: 规定了磁化时间、磁粉施加均匀性、环境光照强度(特别是荧光检测时紫外光照度的控制)等关键工艺参数。 4. 缺陷识别与评估: 针对不同类型的缺陷(如裂纹、折叠、夹渣),规定了指示磁粉聚集体的特征描述,以及如何区分真实缺陷与工艺痕迹或伪指示的标准界限。 (三) 目视检测(Visual Testing, VT)标准体系 目视检测作为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手段,其标准强调了操作规范化和环境的客观性,以减少主观误差。本书收录的VT标准主要侧重于标准化工具的使用和环境的量化: 1. 检测设备与工具标准: 规定了内窥镜、放大镜、量规、照明光源等辅助工具的技术要求,例如放大倍数的标准范围、照明亮度的最小要求(勒克斯)。 2. 环境条件规范: 明确了检测区域的背景色、环境光照度(区分远场和近场目视检测的要求)、相对湿度的控制范围,以保证人员观察的准确性。 3. 程序与记录: 重点在于如何系统地扫描被检表面,如何使用标准化的表格和图示来记录观察到的表面特征,包括腐蚀程度、焊缝几何形状偏差、明显的裂纹或凹陷的尺寸估算方法。 三、 适用范围与深度参考意义 本书内容涵盖了工业制造、石油化工、电力、交通运输(轨道交通、船舶)、核能安全等多个领域对表面完整性评估的共性要求。对于以下人员,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NDT持证人员: 作为日常工作的标准手册,确保操作严格对标国家最新要求。 质量控制部门: 用于制定内部的检验作业指导书(SOP)和验收标准。 设备设计与制造方: 在产品设计阶段即明确表面质量的验收基准,有效预防缺陷产生。 科研与教学机构: 提供了系统、规范的教学和研究材料,是相关专业课程的权威教材补充。 通过全面收录和系统组织这些关键的国家标准,本书为提升我国工业产品表面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它不仅是一本标准的汇编,更是一部指导无损检测实践、确保工程安全的实用技术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权威性和规范性。作为国家标准的汇编,它无疑是我们在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工作时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术语的界定非常严谨,这在跨部门沟通或者对外出具报告时,极大地减少了因理解不一致而产生的扯皮。例如,对于“表面开口缺陷”的定义,标准里的描述清晰明确,这为我们后续的判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不过,我发现这本书在更新速度上似乎有点滞后。无损检测技术本身在不断进步,新的设备和更先进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新型检测技术或者对现有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的说明。毕竟,国家标准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指导现代化的工程实践。对于一些新材料的检测要求,这本书里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如果能增加一个“标准修订历史与前瞻性分析”的章节,那就更完美了,让我们能预见到未来检测标准可能的发展方向。

评分

哇,我刚拿到这本《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 表面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目视检测)》,实在是太期待了!说实话,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法规手册,但翻开之后,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首先,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就挺让人眼前一亮的,纸张质量很好,印刷清晰,看得出来是很用心制作的。我尤其喜欢它对各项标准的梳理方式,不是那种硬邦邦的罗列,而是有逻辑地将渗透检测、磁粉检测和目视检测这几个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不过,我手里这本似乎没有涵盖太多关于超声波检测或者射线检测的内容,这对我来说有点小遗憾。我原以为“无损检测国家标准汇编”这个名字会更全面一些,毕竟在实际工程中,这几种方法往往是相互配合使用的。比如,在某些关键部位,我们可能需要先用目视检查初步判断,再用磁粉或渗透进行精确复核,如果能把相关的标准也放在一起对比学习,那就更方便了。现在的这本,虽然专注于表面检测,内容深度是够的,但在宏观视野上略显局限。希望未来能出一个更全面的版本,把主要的无损检测方法都囊括进去,那才真是我们工程师案头必备的“宝典”啊!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它更像是一部“技术工具书”,而不是一本可以让你快速入门的教材。如果你是一个刚接触无损检测的菜鸟,直接上手看这本书可能会有点吃力,因为它默认你已经对渗透、磁粉这些原理有基础了解,它主要是在提供执行层面的国家标准条文和技术要求。我花了好大力气才把那些专业术语和检测步骤跟我的实际操作经验对上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检测方法的细节描述非常详尽,比如渗透液的清洗步骤、磁粉的浓度控制、甚至连目视检测的环境光照度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我们这些在现场操作的人来说,这些细节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漏检或者误判。但是,这本书里缺乏足够多的“案例分析”或者“常见问题解答”部分。如果能在每个标准条文的后面,附上几个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典型缺陷案例,并指出如何根据这些标准进行判断和处理,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会呈几何级数增长。毕竟,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工程实践中的复杂性是标准条文本身难以完全覆盖的。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篇幅不薄,内容密度也相当高,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啃。我个人觉得它更适合作为实验室、质检部门或者项目管理层级的参考资料,而不是一线操作人员的“随身手册”。它更侧重于“是什么”和“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会发生”或者“怎样才能更高效”。 我尝试着将书中的内容与我手头的项目文档进行比对,发现它在指导性上确实无可替代。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出差、在不同工地跑动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实体书携带起来还是有些不便。我非常希望未来能提供电子版,并且这个电子版最好是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想象一下,如果在现场,我能迅速搜索到关于“渗透检测后处理”中关于“除油”的具体要求,那效率简直是天壤之别。目前这个实体书的索引做得还算可以,但面对海量信息,纯人工翻阅终究是慢了一拍。技术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数字化。

评分

这本汇编在结构上确实体现了编撰者的专业性,将渗透、磁粉和目视这三个关联性极强的表面检测方法并置一处,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框架。我特别关注了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中关于“缺陷显示能力”的部分,标准里对显像剂的配比和使用环境的要求,写得非常细致入微。这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是,书中对于“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体系”的描述相对比较笼统。虽然在某个章节提到了持证上岗的原则,但对于不同级别的检测人员(例如I、II、III级)在渗透、磁粉和目视这三种方法上的具体能力要求和考核标准,没有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对比。要知道,无损检测的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如果这本书能在标准汇编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专门的章节来详细解读国家对这些表面检测人员的能力分级和要求,那它对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贡献将会更大,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人才梯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