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講述的是正畸理論與實踐的臨床經驗和感悟。這本書可以作為年輕口腔正畸醫生和研究生的臨床工作筆記。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 章 準確安裝矯治器及臨床注意事項… ………………………………………………… 1
第2 章 托槽的選擇… ………………………………………………………………………… 4
第3 章 不拔牙矯治程序… …………………………………………………………………… 7
第4 章 口外弓的臨床製作與應用… ……………………………………………………… 11
第5 章 拔牙矯治程序… …………………………………………………………………… 13
第6 章 臨床弓絲使用的注意事項… ……………………………………………………… 20
第7 章 種植支抗臨床應用… ……………………………………………………………… 22
第8 章 早期阻斷性矯治… ………………………………………………………………… 27
第9 章 Ⅱ類矯治策略… …………………………………………………………………… 34
第10 章 骨性Ⅱ類下頜後縮非手術矯治機製……………………………………………… 43
第11 章 深覆的臨床矯治策略… ………………………………………………………… 46
第12 章 反的矯治………………………………………………………………………… 52
第13 章 骨性Ⅲ類矯治策略………………………………………………………………… 56
第14 章 中綫偏斜的矯治策略……………………………………………………………… 66
第15 章 牙齒移動和關閉間隙的生物力學分析及臨床應用……………………………… 75
第16 章 頭影測量分析……………………………………………………………………… 82
第17 章 理想弓形的確定…………………………………………………………………… 89
第18 章 正畸診斷思路與矯治機製………………………………………………………… 92
第19 章 VTO——可視化正畸治療目標… ………………………………………………… 98
第20 章 舌側矯治技術……………………………………………………………………… 107
第21 章 與正畸相關問題的綜述…………………………………………………………… 123
參考文獻……………………………………………………………………………………… 136
前言/序言
序
近年來,隨著口腔正畸學的快速發展,國內從事口腔正畸臨床工作的隊伍也在不斷地擴大。對於正畸醫生而言,新的時代充滿瞭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正畸醫生更多地學習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技術。
由張棟梁教授編寫的《現代口腔正畸技術與臨床思維》一書,吸收瞭近年來國內外正畸臨床診療技術的最新理念和臨床操作精髓,同時更多地融入瞭作者多年臨床工作經驗的積纍。張棟梁教授曾留學以生物力學及功能矯治而著名的德國波恩大學牙學院,師從正畸係主任 Andreas Jaeger教授。
在本書中,作者從臨床操作、常見病例診斷及設計、疑難病例遵循的治療原則、矯治風險評估、保持的理念、舌側矯治這六方麵入手,對當代口腔正畸常見診療技術、臨床診斷矯治思路及矯治風險均進行瞭詳盡的說明。內容闡述透徹、簡明,臨床實用性強,對於開展正畸工作的青年醫師以及在讀研究生,是一本適宜的參考書。
白玉興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2016年 7月
寫給讀者的話
本書重點講述的是正畸理論與實踐的臨床經驗和感悟。這本書可以作為年輕口腔正畸醫生和研究生的臨床工作筆記。
我們每天給很多正畸患者診斷治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做得多,自然錯的就多。每一次的失敗和錯誤都使我們內心煎熬和自我懷疑。臨床中遇到的睏難和問題促使我不停地閱讀各類正畸書籍,包括中文和英文。漸漸地我進入一種循環狀態中:臨床病例激發齣讀書的熱情和需求,讀書中積纍齣臨床工作的動力。
成功的是經驗,失敗的是教訓。我慢慢地發現,成功和失敗都是如此寶貴的財富。
1999年,我步入正畸的殿堂,首先接觸的是片段弓矯治技術和 Burstone的生物力學。當時癡迷的是分析建立在靜態力平衡法則基礎上的力學機製。期望能夠準確地控製和預測牙齒移動,力矩 /力( M/F)的比值分析,懸臂定量施加轉矩體係等,這些讓我著迷的物理力學知識,讓我在臨床中既遇到驚喜,又遇到新的睏難:過長的椅旁操作時間,還不足夠熟練的彎鋼絲技術,復雜的口內矯治設計齣錯率顯得更高。我又陷入瞭迷茫。為什麼自以為精準計算的力學分析在現實中看不到存在呢?迷茫中,我遇到瞭亞曆山大矯治技術,當我跟亞曆山大談起力矩(moment)的時候,他不屑的眼神仿佛讓我看到瞭新的希望。正畸之旅中,每次希望之後又都是新的睏惑。如果你是這本書的讀者,看到我內心的這些真實想法居然和你曾經有一樣的睏惑和艱難,你應該釋然瞭。再後來我開始學習和使用 OPAK、MBT、MEAW等矯治技術。學習正畸之初的深覆
矯治問題帶著我走瞭一圈,仿佛又迴到瞭原點,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方絲弓托槽設計有他自身的缺陷?在我閱讀 Graber編寫的《口腔正畸學:原理與技術》(orthodontics: current principle and techniques)一書中,讀到瞭 Tip-Edge矯治技術。然後像撈到救命稻草一樣,去瞭美國 la Porte在 Kesling的診所開始學習 Tip-EdgePLus。同樣兩年後新的迷茫又把我帶到瞭凱斯(Casewestern)和圖森(Tucson):我開始學習Tweed。盡管 Tweed很古老,但是,定嚮力矯治理念、轉矩控製和精準的彎絲技術將我的正畸之路變得更寬廣、更多彩,我不再懷疑我自己瞭。從 2004年開始,我們率先在國內使用種植支抗,經曆瞭幾韆顆種植釘的植入和臨床應用後,我們對如何提高種植支抗的穩定性,種植支抗對正畸臨床技術的洗心革麵式的提高深有體會。種植支抗能夠簡單有效地矯治
《牙齒矯正的奧秘:從基礎到前沿》 本書旨在為牙科學生、年輕醫師以及對牙齒排列和咬閤健康感興趣的廣大讀者,揭示現代口腔正畸學的迷人世界。我們並非僅僅羅列技術和流程,而是更側重於剖析臨床決策背後的思維過程,以及這些技術如何服務於最終的治療目標。 第一部分:奠定堅實基礎 在踏入復雜多變的臨床實踐之前,理解牙齒和頜麵部骨骼的發育規律至關重要。本部分將深入淺齣地介紹: 牙齒與頜麵部骨骼的生長發育: 從胚胎期的萌芽到青春期的快速發育,再到成年期的穩定,我們將詳細闡述影響生長的各種因素,包括遺傳、環境和功能性刺激。理解正常的生長模式,是識彆異常、製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前提。 顱麵部生物力學原理: 牙齒的移動並非隨意的位移,而是受到精密的生物力學法則的約束。我們將解讀弓絲、托槽、彈力牽引等矯治器的作用機製,以及它們如何通過施加控製力,引導牙齒沿著預期的軌跡移動。這部分內容將幫助您理解“為什麼”以及“如何”進行牙齒的精確調控。 咬閤的正常與異常: 正常的咬閤是健康咀嚼功能和麵部美觀的基礎。我們將詳細分析不同類型的咬閤關係,並探討各種常見的錯頜畸形,如牙列擁擠、牙間隙、深覆閤、反頜、開頜等,以及它們對口腔健康和全身狀態可能帶來的影響。 第二部分:現代正畸技術精粹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口腔正畸領域湧現齣大量革新性的技術和材料。本部分將聚焦當下最常用、最有效的技術: 固定矯治器的發展與應用: 從傳統的金屬托槽,到外觀更隱蔽的陶瓷托槽、自鎖托槽,我們將逐一介紹其設計理念、臨床應用優勢和局限性。重點在於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閤適的固定矯治器類型,並掌握其精確的佩戴與調試技巧。 數字化隱形矯治的革命: 以透明隱形牙套為代錶的數字化隱形矯治技術,極大地改變瞭患者的矯治體驗。本部分將詳細闡述其工作原理,從口內掃描、三維建模、方案設計到批量生産,以及如何通過數字化軟件進行精確的臨床評估和方案規劃。我們還將討論其在不同錯頜畸形治療中的適應證和治療效果。 功能性矯治器的原理與臨床應用: 對於頜骨發育不全或不協調的患者,功能性矯治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部分將深入探討其調控頜骨生長的機製,以及在青少年早期治療中的關鍵地位。 微種植體的精妙運用: 微種植體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為正畸醫生提供瞭更強大的錨固力量。我們將介紹其放置技術、臨床適應證,以及如何在復雜病例中利用它們實現更精準的牙齒移動,如垂直嚮控製、遠移等。 正畸材料的科學選擇: 從高彈性記憶閤金弓絲到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粘結劑,材料的選擇直接影響治療的效率和效果。本部分將帶您瞭解各類正畸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在臨床實踐中做齣明智的選擇。 第三部分:臨床思維與實踐策略 技術是工具,思維是靈魂。本部分將著重於培養您的臨床決策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策略: 細緻的診斷與全麵的評估: 成功的正畸治療始於準確的診斷。我們將指導您如何通過病史采集、臨床檢查、頭影測量、牙模型分析等多種手段,全麵瞭解患者的錯頜畸形、骨骼模式、麵部美學以及心理需求,形成完整的診斷報告。 個性化治療方案的設計: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治療方案。本部分將強調如何根據診斷結果,結閤患者的年齡、骨骼發育、咬閤狀態、麵部美學要求以及治療目標,製定齣真正個性化、最優化、最有效的治療計劃。 疑難病例的分析與處理: 麵對復雜的錯頜畸形,如嚴重的骨性錯頜、牙列缺失、牙齒埋伏、二次矯治等,如何進行係統性的分析,並製定齣可行的治療策略,是檢驗正畸醫生臨床水平的重要標誌。我們將通過大量真實病例,分享處理疑難病例的思路和技巧。 美學設計與功能重建的平衡: 正畸治療不僅僅是排齊牙齒,更是追求協調的麵部輪廓和自然的咬閤功能。本部分將深入探討如何將美學原則融入到治療過程中,實現牙齒排列、麵部美學和咬閤功能的和諧統一。 長期保持的考量: 牙齒移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治療後的保持至關重要。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類型保持器的選擇、佩戴要求以及復查的重要性,以確保矯治效果的穩定和持久。 第四部分:前沿展望與跨學科融閤 正畸學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本部分將帶領您眺望未來: 數字化口腔醫學的融閤: 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在正畸診斷、方案設計和療效評估中的應用潛力。 生物材料與再生醫學的探索: 瞭解新型生物材料在加速牙齒移動、促進骨骼生長方麵的最新研究進展。 正畸與其他學科的協同: 探討正畸治療與頜麵外科、修復科、牙周科等其他口腔學科的緊密協作,以提供更全麵、更優質的整體口腔健康服務。 本書緻力於為您構建一個全麵、深入、實用的現代口腔正畸知識體係,助您在臨床實踐中遊刃有餘,為患者帶來更健康、更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