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典籍選續編》,共12捲,乃對明清時期中國伊斯蘭教典籍的整理、編錄。整理工作由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市伊斯蘭教協會和我社聯閤完成。
本套書收錄有《正教真詮、清真大學、希真正答》(閤訂本)、《四篇要道》、《清真指南》、《天方性理》、《天方典禮》、《天方至聖實錄》、《性理注釋、五功釋義、五更月歌》、《天方三字經注解》、《天方爾雅》、《清真釋疑補輯》、《真功發微》、《大化總歸、四典要會、醒世箴言閤編》、《祝天大贊》、《天方信源濛引歌》、《天方詩經》、《漢譯寶命真經五捲》、《經漢注解赫廳》、《漢譯禮拜箴規》、《清真必讀》、《上海清真寺成立董事會誌》。其中既有明清時人原創的漢文著作,也有從阿文翻譯而來的作品,既有對伊斯蘭教教義和經典的普及讀物,也有對伊斯蘭教高深義理的研究,甚至是詩歌作品。舉例而言:《四篇要道》、《大化總歸》、《祝天大贊》等都是當時的翻譯作品,《天方至聖實錄》是中國的第一部關於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傳記作品,《五更月歌》是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詩歌,《天方三字經注解》是仿《三字經》而作的啓濛讀物,《天方信源濛引歌》則是中國伊斯蘭教歌詞體教義通俗讀物,《天方爾雅》則是除《迴族典藏》之外未有見到的關於中國伊斯蘭教典籍的珍貴資料續編,《清真釋疑補輯》第一捲輯錄瞭康雍乾曆朝有關的官方文殊資料,對當時國內發生的重大民族糾紛及伊斯蘭教案記錄詳細。
前言
提要
第一冊
清真大學正教真詮希真正答
四篇要道
清真指南(一)
第二冊
清真指南(二)
第三冊
清真指南(三)
第四冊
天方性理
第五冊
天方典禮
第六冊
天方至聖實錄(一)
第七冊
天方至聖實錄(二)
第八冊
性理注釋五功釋義五更月歌
天方三字經批注
天方爾雅
第九冊
清真釋疑補輯
真功發微
第十冊
大化總歸四典要會醒世箴言
祝天大贊
天方信源濛引歌
第十一冊
天方詩經
漢譯寶命真經五捲
第十二冊
經漢批注赫廳
漢譯禮拜箴規
清真必讀
上海清真寺成立董事會誌
上海清真寺成立董事會誌(公墓部分)
後記
發揚中國特色的伊斯蘭文化傳統、堅定不移地走伊斯蘭教中國化的道路
二○○八年,上海古籍齣版社齣版瞭六捲本的《中國伊斯蘭教典籍選》。八年多時間過去瞭,現在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市伊斯蘭教協會、上海古籍齣版社再度精誠閤作,整理編錄明清時期的中國伊斯蘭教典籍共十二捲以作續編。這是我國宗教界、學界和齣版界重視整理民族宗教典籍,搶救有價值的宗教曆史文獻,以保存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的一件大事。
二○○九年,新疆烏魯木齊發生瞭「七?五」暴恐事件,血腥場麵令人觸目驚心。此後又發生瞭一係列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襲擊事件。原來認為恐怖主義離我們很遠很遠,中國可以置身局外,現在突然發現我們的祖國也成為國際恐怖主義勢力的直接受害者。這幾年來,我們一直在思索是什磨原因使得原來和諧如春的民族關係遭到瞭極大的傷害?是什磨原因使得和平的宗教突然被極端分子和極端思潮綁架或挾持而齣現瞭暴力傾嚮?這些問題,每一個關心國傢和民族命運的人都必須深思。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黨和國傢全麵落實瞭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使得信教群眾真切地享受到瞭宗教自由、民族平等的權利,各個宗教都走上瞭健康發展的道路。以伊斯蘭教為例,全國現有四萬餘座清真寺,穆斯林人口達到兩韆五百萬;政府統計的數字顯示,目前有教職人員五萬多。國傢還重視伊斯蘭教教育的發展,在全國各地建立瞭頗具規模的經學院十二所,登記注冊的附屬於清真寺的經學校眾多,還支持各地興辦中阿學校和民族學校,大力開辦和發展適閤穆斯林民族教育的各類學校,提高穆斯林民族的文化水平。過去十多年間,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組織的到麥加朝覲的哈吉幾乎每年都超過一萬名,二○○四年達到瞭一萬五韆名。學術界每年也舉行多次有關伊斯蘭教研究的學術研討會,齣席的有穆斯林學者和非穆斯林學者,有領導乾部和宗教界人士,大傢齊聚一堂,切磋和討論伊斯蘭教研究的學理問題。教育部還在一些大學設立瞭伊斯蘭教研究的科研機構,招收和培養研究生。中國廣大穆斯林能夠自由地實踐其宗教功修、履行其宗教儀式,中國穆斯林學者能夠自由地研究和探討伊斯蘭教曆史和文化。正如不少中國阿訇所指齣的:現在是中國伊斯蘭教發展的黃金時期。曆史上從來沒有遇到如此好的機遇,使伊斯蘭教在中國社會中與其他宗教享有平等自由的待遇,穆斯林有信仰和實踐伊斯蘭教的充分自由。
但在中國社會全方位地對外開放,信教群眾從未有過地享受著充分的信教自由的權利同時,外來的極端思想和偏激的思潮難免會乘機而入,試圖破壞和乾擾這一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一些人無視一韆多年來中國穆斯林先賢們的苦心經營——在結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經驗和堅守伊斯蘭教信仰的前提下,總結齣的一套符閤中國伊斯蘭教發展的禮儀典章製度和信仰製度,而要模仿中東地區的宗教極端主義思潮,不知意欲何為?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典雅的氣息撲麵而來,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自帶一種肅穆的曆史感。從紙張的選擇到印刷的精細度,都能感受到齣版方在製作上的用心良苦。特彆是那十二冊的體量,讓人一拿到手,就明白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的文化工程。我尤其欣賞它在封麵設計上所采用的紋飾和字體,既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審美,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已經對其中蘊含的深厚底蘊産生瞭無限的遐想。每一冊的重量和手感都恰到好處,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翻開扉頁,那清晰的排版和適宜的字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即便是需要長時間沉浸其中,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是對內容本身最高的尊重和禮贊,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仿佛已經預見到自己將要踏入的,是一片廣闊而又充滿探索樂趣的知識海洋。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宗教史與文化交流的愛好者,我深知尋找高質量、係統化的原始資料是多麼不易。市麵上很多相關論著往往是二手解讀,深度和廣度總有些許欠缺。而這套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這樣一個重要的空白。它不像某些學術專著那樣高高在上、晦澀難懂,但其內容的嚴謹性又遠超一般的通俗讀物。我能感受到編纂者在搜集、甄彆和整理這些珍貴文本時所付齣的巨大心血,那種對史料脈絡的清晰梳理和對文本原貌的忠實呈現,是任何外行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工程。它提供瞭一個直接與曆史對話的平颱,讓讀者可以繞過層層轉述,直接去觸摸那些構建瞭特定信仰體係和文化景觀的基石文獻。這種“原汁原味”的呈現方式,對於任何想要深入探究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與演變過程的學者或資深讀者來說,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其價值難以用金錢衡量。
評分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關於早期中阿交流的記錄,但往往因為年代久遠、翻譯版本差異以及術語的理解偏差,導緻理解上的滯澀和斷裂。這套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便是那種令人驚嘆的係統性和連續性。它像一條蜿蜒的長河,將散落的珍珠串聯成瞭一條清晰的綫索,引導讀者從一個時代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時代。尤其是在處理那些涉及教義闡釋和地方化適應的文本時,其選擇的獨到之處讓人拍案叫絕。它並沒有局限於宏大的敘事,而是深入到具體社區和個體信仰實踐的層麵,通過這些文本的側麵烘托,我們得以窺見信仰是如何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的。這種由點及麵的研究方法,讓曆史的厚重感變得可感、可知、可觸,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文化融閤復雜性的理解,也展現瞭不同文明間相互影響的深遠意義。
評分談及閱讀體驗,我必須贊揚這套書在“可讀性”與“學術性”之間找到的那個絕妙的平衡點。通常情況下,過於學術的著作會疏遠普通讀者,而過於通俗的讀物又會犧牲內容的深度。然而,這套書的編輯團隊顯然深諳此道。他們提供的注釋和導讀部分,既精準地指齣瞭關鍵概念的齣處和曆史背景,又避免瞭冗長乏味的學術爭論,做到瞭點到為止、引人深思。這種處理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此類專題的讀者,也能相對輕鬆地進入狀態,並從中獲得實質性的知識增益。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它如何巧妙地處理那些跨越瞭不同曆史時期的思想流派的差異,用清晰的脈絡將它們區分開來,使得讀者在麵對龐雜的伊斯蘭思想體係時,不會感到迷失方嚮,反而能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知識框架,這對於構建完整的曆史認知至關重要。
評分這套書的意義,遠超齣瞭其作為一套資料匯編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扇通往理解中國多元文化格局的沉思之窗。當我閤上第十二冊,心中湧起的不是閱讀完畢的空虛,而是一種被知識充盈後的寜靜與開闊。它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文明的生命力,往往體現在其對外部思想的吸收、消化與本土化的能力上。這些典籍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宗教教義的傳播,更是不同哲學體係、藝術錶達乃至社會倫理在中國特定曆史語境下相互激蕩、最終熔鑄成新的文化形態的生動記錄。它提醒我們,所謂的“主流”文化,總是由無數像這樣的“支流”匯聚而成,每一部被精心收錄的文本,都代錶著一段不應被遺忘的、充滿活力的曆史片段。這套書提供瞭一種深刻的視角,去重新審視“中國性”的多維度構成,其曆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都難以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